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十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800258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十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十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十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十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 文化 历史 浙江选考专用 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1 背景 1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 清政府日益腐朽 民族危机严重 2 经济 阶级基础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3 个人 孙中山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走上了革命道路 2 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8月 孙中山推动和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其纲领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考点清单 3 内容 1905年11月 孙中山在 民报 的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 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后简称三民主义 4 认识 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 救国主义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 5 评价 1 进步性a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结合西方和中国情况的救国蓝图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b 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c 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 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促成中华民国建立和 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2 局限性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 没有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名师点拨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民权主义是核心 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 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知识延伸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 1 从时代背景看 三民主义产生于 辛丑条约 签订后 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2 从纲领内容看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3 从民主政治看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 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具有指导意义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4 从民生意识看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同情人民疾苦 呼唤社会公平 5 从时代发展看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 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二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1 背景 1 国内 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 3 个人 孙中山个人对民主革命的不懈追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民主革命同自己倡导的国民革命 二者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 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 2 内容 1 民族主义方面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2 民权主义方面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 民生主义方面 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 承认 耕者有其田 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3 作用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 如反帝反封建 是一致的 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延伸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知识拓展1 新 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1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在其指导下 爆发了辛亥革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 主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2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 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懈斗争 3 孙中山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在实际上确立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2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区别 1 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 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 纲领 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等措施 2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除民主革命阶段外 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 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 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考点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1 背景 1 近代资产阶级的改良方法和革命方法均未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2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给中国的影响 走俄国人的路 3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 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5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中心城市起义失利的教训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 6 毛泽东等先进分子的探索与实践 2 形成标志 井冈山时期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 形成过程 1 1925年发表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7年发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 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秋收起义后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 在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 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 毛泽东积累了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 在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做了说明 并先后撰写了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和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等重要文章 二 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1 确立原因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 毛泽东撰写了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等著作 对中国革命的性质 对象 任务 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2 确立标志 1945年4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 意义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工作指针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考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1 背景 1 文革 结束 百废待兴 2 左 倾错误继续影响 个人崇拜束缚人们的头脑 3 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 恢复邓小平领导工作 2 概况 1 1978年12月13日 邓小平作了题为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 2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 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 意义 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二 邓小平 南方谈话 和中共十四大1 背景 国际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国内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2 内容和意义 拓展延伸 概括归纳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知识拓展 两弹一星 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内涵 1 两弹一星 精神内涵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 精神是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 其核心为科技创新精神 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要发扬这一伟大精神 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2 载人航天精神内涵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腾飞 建成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提出1 背景 1 文革 期间 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 大部分科研工作陷入瘫痪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了 2 文革 结束不久 邓小平提出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的口号 3 1978年 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4 1985年 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 提出 1988年9月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 3 意义 1 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 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 成为中国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的理论基础 四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知识拓展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1 16世纪以前 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具有首创性 全面性 经验性 实用性 连续性与本土化等特点 2 从16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 来华传教士传入了欧洲的天文学 数学 力学以及钟表制造等技术 但在本质上并未对中国传统科技形成冲击 3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 先进的中国人重视引进西方科技 如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激进派等 对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 受 冷战 形势的影响 中国一度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 重点建设国防工业与发展科学 技术 后来 坚持自力更生 攻坚克难 在核技术 航天技术 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5 1978年以后 国家实行对外开放 科教兴国 战略 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科技进入了由 跟踪模仿为主 向 自主创新 过渡的发展阶段 在载人航天 核技术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一 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 从理论上看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2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实践上看 1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逐渐发展成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是毛泽东思想最突出的成就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 领导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1 背景 世纪之交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 内容 2000年春 江泽民提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意义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的重大问题 三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方针1 提出 1956年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 含义 在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在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3 意义 双百 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4 贯彻情况 5 经验教训 1 正确贯彻执行 双百 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2 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真正做到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一 新 旧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1 民族主义中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 2 民权主义中都主张人民享有民主 自由 平等的权利 但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享有的范围很空洞 3 民生主义中都主张平均地权 但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的内容 更多地关注了民众的生存问题 4 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所要解决的历史命题1 在 民有 民治 民享 的启迪下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力图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封建专制体制问题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2 在民主革命任重道远的背景下 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如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3 在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时期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以及 如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等问题 4 在世纪之交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许多新变化的背景下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三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 增强了国防力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中国科技的进步 尤其是 两弹一星 事业的巨大成功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 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提高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科技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3 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 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 而且为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题一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史料1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 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 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 决无寻仇之理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 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 就算汉人为君主 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选集 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 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 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 欧美各国 善果被富人享尽 贫民反食恶果 总由少数人把持 史料研习 史料呈现 文明幸福 故成此不平等世界 解决的法子 社会学者所见不一 兄弟所最信的是 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 民族的 国民的 社会的国家 1906年12月2日 史料2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 孙中山作了 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指出通过这个宣言 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 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 前几次革命 均因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 相调和 以致革命成功之后 仍不免于失败 对内 要把军阀来推倒 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 对外 要反抗帝国主义 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 来联络一致 共同动作 互相扶助 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李时岳 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史料解读史料1阐述了孙中山的旧民族 民权和民生主义思想 第一段史料阐述了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 第二段史料阐述了社会革命 处画线部分说明革命者打倒清政府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即 民族革命 和 政治革命 处画线部分体现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 史料2反映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及其特点 注意史料中省略号的分层作用 处画线部分说明了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论从史出1 依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 应如何理解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和民生 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 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 的原因 答案提示1 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族主义的重点是解决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问题 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实现的政治前提 民权主义是核心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是补充 民生主义要解决人民的贫困 国家的富强问题 能够巩固前两个革命的成果 2 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 宣言体现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的思想 国民党吸收了新鲜血液 顺利实现了改组 主题二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史料1第一 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 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 第二 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 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 第四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 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 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0月 史料呈现 史料2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 1978年邓小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史料解读 论从史出1 据史料1 概括毛泽东提出的思想及其依据 特点 2 据史料2 概括邓小平提出的观点 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3 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答案提示1 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 依据 中国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红色政权存在的基础 一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特点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 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2 观点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反对 从本本出发 反对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 影响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3 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本质特征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思想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主题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史料从长远看 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否则 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 影响了发展 还要再耽误二十年 后果不堪设想 最近 我见胡萨克时谈到 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这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 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 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 要靠尖端技术 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史料解读根据史料中 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这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 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可以看出邓小平的上述论断 史料呈现 是建立在对现代生产力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重大科学命题 论从史出根据以上信息 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及重要性 答案提示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重要性 从经济上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今世界的竞争 说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从政治上看 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 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一 民报 发刊词近时杂志之作者亦夥矣 姱词以为美 嚣听而无所终 摘埴索涂 不获则反复其词而自惑 求其斟时弊以立言 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 已不可见 而况夫孤怀宏识 远瞩将来者乎 夫缮群之道 与群俱进 而择别取舍 惟其最宜 此群之历史既与彼群殊 则所以掖而进之之阶级 不无后先进止之别 由之不贰 此所以为舆论之母也 余维欧美之进化 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 曰民权 曰民生 罗马之亡 民族主义兴 而欧美各国以独立 洎自帝其国 威行专制 在下者不堪其苦 则民权主义起 十八世纪之末 十九世纪之初 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 人智益蒸 物质发舒 百年锐于千载 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 经典史料解读 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 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 递嬗变易 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 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 而成为故说者 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 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 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 中国独受病未深 而去之易 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 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 要为缮吾群所有事 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嗟夫 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 游五都之市 见美服而求之 忘其身之未称也 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 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然而欧美强矣 其民实困 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之日炽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 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 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 成耶 夫欧美社会之祸 伏之数十年 及今而后发见之 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 发达最先 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还视欧美 彼且瞠乎后也 翳我祖国 以最大之民族 聪明强力 超绝等伦 而沉梦不起 万事堕坏 幸为风潮所激 醒其渴睡 旦夕之间 奋发振强 励精不已 则半事倍功 良非夸嫚 惟夫一群之中 有少数最良之心理 能策其群而进之 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 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 此先知先觉之天职 而吾 民报 所为作也 抑非常革新之学说 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 则其去实行也近 吾于 民报 之出世觇之 解读 1905年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发起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并决定创办 民报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1905年10月20日 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 孙中山就知识分子的现状作了分析 同时又分析了欧美各国推行三民主义使国家强盛的事实以及三民主义在当时中国可以实现的途径 表达了他对推行三民主义的愿望 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分析了当时知识分子提出的救国之道多是夸夸其谈 未能对症下药的现状 第二段分析了欧美各国的强盛在于推行了三民主义 作了三民主义在20世纪可大行其道的判断 第三段具体分析三民主义在当下中国的实现途径 并分析了欧美强国的三民主义利弊 提出了中国当时实行三民主义的可行性 最后一段大声疾呼有识之士贯行三民主义这一 非常革新之学说 使这一理想深入人心 则中国富强可待 二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一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 强调走自己的路 不把书本当教条 不照搬外国模式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 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 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 不能脱离实际 超越阶段 三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现 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 归根到底 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四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 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也是解放生产力 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 革的目标 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同经济 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以培育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的公民为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 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六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七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 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现代化建设的漫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 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 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 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可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 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八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 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 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 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 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九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 提出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的创造性构想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 澳门 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解读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互关联 不可分割 要掌握其 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 第一条是思想基础 是这一理论的精髓 贯穿于全部 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 第三 四 五 六 七条着重论述了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 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 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 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九条讲 一国两制 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然 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 还要在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 完善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