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二泉映月的诞生 1教案 教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75697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二泉映月的诞生 1教案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二泉映月的诞生 1教案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二泉映月的诞生 1教案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二泉映月的诞生 1教案 教科版教学内容简析: 二泉映月的诞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通过描写瞎子阿炳悲惨的命运和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赞扬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超越苦难,战胜苦难,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体验想象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章思想感情。但由于学生离阿炳生活的年代已非常久远,他们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都不甚了解,因此,引导学生感悟阿炳的苦难人生及其在苦难面前坚强、乐观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策略选取:本课内容文辞美、音乐美、意境美,具有较强的可感性。但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普通的文字符号,教学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录像、图片、音乐等资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感人词句。进行想象补白写话训练。情感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感受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获得最深的情感体验呢?我寻求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点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将传统的语文文化精髓“以读悟情”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老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有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呈现画面)师:淡淡的月光、婆娑的树影、清脆的蛙鸣、悦耳的鸟叫,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欢畅的夏日黄昏,这里就是位于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的“天下第二泉”,我国著名的民间乐师华彦钧,小名阿炳,他的童年就生活在这流水淙淙、秋虫唧唧的二泉边,自然界的声音给了阿炳无限的灵感,就在这美丽的二泉边,阿炳开始了他的音乐人生。也就是在这美丽的二泉边,因为这人,因为这景诞生了一首凄美哀婉的传世名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二泉映月的诞生)二、初读感知,走近阿炳。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你认为是什么使阿炳他能够创作出这首享誉世界的二泉映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概括一下。(经历苦难,热爱音乐。)三、精读感悟,走进阿炳。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的生活,走进阿炳的音乐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阿炳经历了哪些生活上的苦难?哪些地方又体现了阿炳对音乐的喜爱,圈画出相关词句,做以批注。完成要求后可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1)经历苦难:(学生回答预设概括:双目失明之苦 街头卖艺之苦 遭人欺凌之苦 孤苦伶仃之苦 病磨缠身之苦)在学生汇报后,安排想象补白写话训练,加深对阿炳苦难的感悟。我想,双目失明的阿炳所经历的苦难还有好多好多在书中不曾写到,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70多年前阿炳的那一段生活。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要如何面对?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渡过?老师这里有两个场景,请你任选一个,写写阿炳所遇到的苦难。(课件播放长悲情,大屏幕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_ 。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_。 学生写话,教师巡回指导)(2)热爱音乐:同学们,阿炳经历着生活上的苦难,品尝着人生的苦涩,但面对悲惨的命运,阿炳放弃了吗?就此颓废了吗?是的,他没有自暴自弃,他用对音乐的挚爱和痴迷抒发着自已对命运的抗争,抒发着自已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我们再来回顾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呢?重点放在流水的淙淙、秋虫的唧唧的拟声词训练上;和练习二胡的吃苦感悟上,在学生交流和感悟过程中,师适当引读(5、6段)夏天的夜里,银河已经西斜,(男生读:他冒着)秋天的夜里,在清冷的月光下,(女生读:他穿着)自然界的声音给了阿炳无限灵感,他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齐读:他的感情,他的希望,他的理想,流荡在他的十指间,流荡在他的琴弦上,流荡在人们的心坎里。人们听着听着,有的沉思,有的叹息,有的流泪,有的唏嘘)朗读感悟技艺精湛,感悟排比句式。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想象说话人们沉思、叹息、流泪、唏嘘的是什么?引导背诵。3二泉映月诞生。经过一个寒冷难熬的冬天,历经无数苦难的阿炳,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春天。怀着对音乐的痴迷与喜爱,再次勇敢而执着地在春宵月下的二泉边拉起了他的二胡:(二泉映月的音乐响起,师朗诵)阿炳的二胡声是如此的激越,如此的悲愤,如此的苍凉!月色朦胧,偶尔从云缝里洒下来一缕清辉,月光虽然只是刹那间映照在“天下第二泉”的闪动的水波上,却给予人们无限光明与希望这就是“二泉映月”。 师:同学们,此情,此景,我相信会有许多感触在你的内心深处淙淙的流动着,这哀婉、苍凉的乐曲,似乎在讲述着一个人的苦难一生,这个人就是(阿炳),这哀婉、苍凉的乐曲,又似乎在诉说一个人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个人就是(阿炳)。(让我们用心的感悟这段文字,学生读)惠山的泉,就是阿炳那失明的双眼流出的泪,二泉的月,就是阿炳生命中那一叶不沉的舟!(苦难与喜爱的磨励终于在他的十指间流荡出这首旷世名曲二泉映月,学生再读)四、总结全篇,升华主题。 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一个乞丐,一个瞎子,一个艺人,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又有谁在乎他的绝世才华?而就在今天,我们要对已故的阿炳说:阿炳!二泉映月的诞生,饱含着你一生的爱与恨,愤与忧。我们读懂了你的心,正因为你对音乐的热爱,你对命运的抗争,你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才创造了奇迹,才孕育出这享誉全世界的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孩子们,苦难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悲痛、是哀伤、是哭泣,但对于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阿炳与其创作的二泉映月便是最好的证明,除二泉映月外,阿炳留下的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同学们,让我们记住阿炳,记住二泉映月,记住苦难并不可怕,学会面对,学会坚强,学会超越,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已的手中。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伯牙绝弦 1一课一练 人教新课标版一、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再 在现( ) ( )见 ( )次 ( )此 ( )三二、给带点的字断选择正确的意思。1.峨峨兮若泰山!( )假若;若是;像。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读;想到、提到的;怀念。3.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再;打击;复习。4.善:善良;擅长,长于;好,表示赞同;熟悉;容易。伯牙善鼓琴。(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来者不善。( )这位老人看起来很面善。( )王玉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 )三、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音: 善哉: 破琴: 绝弦: 四、句段推敲。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1.写出句子的意思。 2.钟子期为什么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写出句子的意思。 2.这个句子表达了伯牙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理解运用。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请用“ ”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动人情景呢?仿写句子。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 !”5.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琴技的高超: 、 、 6.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能力。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7.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8.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请写出两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诗句: 名言名句: 六、课文链接。1.默写课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第一句: 最后一句: 2.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_时代人。因为他们二人的传说,人们把_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