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88261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人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人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内容分析 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已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 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2)对词语的理解。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这篇文章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五、教学难点分析(1). 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2). 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六、教学课时两课时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 “窃”字的含义:(1) 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2)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2. “窃读”的含义:(1)一般含义;(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3. 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二)梳理文章的脉络。1.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2.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5)用花生米充饥;(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不要求逐点答到)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第二课时(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1) 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2) 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3、全班交流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四)简述“窃读”的收获。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五)拓展(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1、 问: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提示: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明确:可列举匡衡“凿壁偷光”等。2、 拓展材料(1) 引导学生回忆“读书格言伴我成长”活动中所收集到的高尔基的读书格言;(2) 分发材料;(3) 指导学生浏览材料及思考题,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3、 总结: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4、 联系实际:(1) 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2) 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板书设计:窃读记“窃”林海音“窃读”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详写两件事人物描写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略写窃读方法一个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八、课堂练习:(1)、课文以“_”为线索,以“我”_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_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_、借_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_的热爱和对_的渴望。(2)、窃读记中的“窃”的意思是_。(3)、本文的中心句是_。九、作业设计(1)、一锤定音(在加粗的字的正确读音下打“”)目的地(d de) 踮起脚尖(din din) 暂时(zn zhn )支撑(chng cng) 智慧(zh z) 贪婪(ln nn )(2)、根据意思写词语、形容感情深,非常留恋,不忍离别。()、形容雨极大,像盆子倒的一样。()十、附录 有关作者林海英资料十一、自我问答 通过读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书是精神食粮,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生命中没有了书,人就好比是一个没有血肉的躯壳,只有书才能充实人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珍惜一切机会好好读书,做个充实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的物质营养,而读书则能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这两种营养一缺一不可。古今中外的伟人无不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让我们一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与书为友,与书同行吧!附送:2019年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册教材主要变动之处: 学习目标的不同 1.认400个字,写300个字,使整个低年段的识字总量达到1800,写字总量达到1000。 2.要求学生初步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提出默读要求的课文有:8、14、16、18、23、27、31 默读常常伴随着思考的要求。 3.要求学生熟练地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借助字典独立识字。 编写体系的不同: 1、全册共有32篇课文,不再单编识字课,生字安排在课文和语文园地中。 2、全册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体现向中年级的过渡。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16充气雨衣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32阿德的梦 3、创设了“我知道”“宽带网”两个新栏目,搭建知识拓展的平台。(语文园地一、三、五、七中均安排了宽带网) “我知道”和“宽带网”的不同之处 “我知道” :通常在一篇课文后面,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使他们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宽带网”:是在“语文园地”中,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它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主要有“资料补充”和“拓展要求”两大板块。 4 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栏目中,安排了写话练习。 5 “我的发现”增加了新的内容,由识字规律向词句、标点规律延伸。 初步感受比喻要贴切 体会标点符号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不同。 体会标点符号不同,句子的意思却相同。 6 安排了学习伙伴,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 1 在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的培养上,要全面落实课标要求。 通过练习两种查字法与“我的发现”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让学生迁移。 2 阅读是巩固识字最有效且最有意义的方式。 3 写字要打好笔画、笔顺的基础,选择难字重点指导。 4 注意进行书写的讲评和指导,讲评要以鼓励为主。 5 注意连词写的练习,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较多的问题。 阅读教学 八 个 专 题 1 春天里的发现 2 奉献与关爱 3 爱祖国、爱家乡 4 用心思考、勇于创造 5 热爱自然、了解自然 6 培养优秀的品质 7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8 走进科技世界 教材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专题。在同一专题之下通过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来减少课文之间的同质性。 课后练习设计 1、几乎每课都有的题目:“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或“读一读”“读读背背”。 2、多数课文后面安排了词语或句子的练习。 词语的练习:读读抄抄,读读写写。 句子的练习:读句子,抄句子,写句子,补充句子,理解句子。 3、多数课文后面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练习。(约14篇) 如:第4课: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 第19课:书为什么加引号呢? 第22课: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第23课: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引导学生读书时边读边想,既是初步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培养探究意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4、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延伸、扩展的练习。 练习设计目的 1 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识字、写字、阅读。 2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3 做好由字词向句段篇章的过渡,为中年级学习做好过渡。 教学建议: 一、整体感知 1、从认识事物的规律看: 人们认识事物,如同庖丁解牛,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开始,所见无非牛者是从整体获得大致印象;经过一段时间,未尝见全牛也是从局部得到具体印象;最终,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再从整体上综合,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感知课文也是如此。 2、从阅读实践看: 在阅读时,古人把字、词、句、章作为文章范畴:“既于大段中看篇法,又于大段中分小段看章法,又于章法中看句法,句法中看字法,则作者之心不能逃矣。” 3、从阅读实践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一般做法: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把握基调 案例:笋芽儿 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理清顺序 一、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学生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 试着画出笋芽成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成长录”。 笋芽儿被叫醒(笋芽儿在地下)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破土而出)笋芽儿钻出了地面(长成竹笋)长成竹子。 案例:泉水 把握基调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放课件:泉水从山间流下的情景。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泉水(板书)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注意要点: 第一,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宜“整体感知”。一般,写景抒情的文章,更适合整体感知。 第二,整体感知应在学生通畅阅读的文本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整体感知”不只等同于感知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没有冲突,应当用“整体”的意识学习词句,避免对 “肢解分析”。 三、重点切入 精选阅读话题 阅读话题确定的基础 阅读话题的确定应当围绕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设,应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话题的确定。 阅读话题的特征: 1 适切性 2 统领性:如葡萄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 挑战性:如画风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3 趣味性:如恐龙的灭绝“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4 层次性:如丑小鸭“丑小鸭很可怜” “丑小鸭很幸福” 阅读话题选定的角度 从人文情感角度(阅读情感)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研究令人感动的句子 三个儿子你最喜欢的那个孩子 从主要内容角度 拔苗助长“着急” 最大的“书”“最大的书” 数星星的孩子数星星的孩子 从重点词句角度 我为你骄傲重点句“我为你骄傲” 爱迪生救妈妈重点词“恍然大悟” 从语言特点角度 画风风能画,还能写,研究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合理组织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教学的特点,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阅读话题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作出适当处理,包括托收、增删、换序、整合等,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重构,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蕴涵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例:25玲玲的画 围绕重点句确定阅读话题,围绕阅读话题组织教学内容。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遇到了一件什么不开心的事? 玲玲地说:“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从哪儿看出坏事变成好事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说说自己生活中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事例。 例:30爱迪生救妈妈 围绕重点词确定阅读话题,围绕阅读话题组织教学内容。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爸爸一开始不明白,认为小爱迪生是胡闹,请读读文中的句子。 小爱迪生真的是在“胡闹”吗?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把你的体会告诉爸爸,让他能“恍然大悟”。 爸爸恍然大悟,。 精当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案例:宿新市徐公店 师:请你们谈谈诗,想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 生:要画篱笆。 师:篱笆要画得密还是疏一点?要说出理由。 生:还要画小路。 师:为什么?是怎样的小路? 生:要画一条狭长的小路,因为是:一径深。 案例:丑小鸭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遇到了哪些困难? 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会想些什么呢? 展开学习过程 案例:蜜蜂引路 阅读话题: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学习第一句发现 师: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学习第二句观察 师: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师:读得很好。列宁在观察什么? 生:列宁在观察蜜蜂飞行的方向,看这些蜜蜂飞到哪儿去。 生:列宁看见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师: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生:因为这些蜜蜂已经飞到家了。 生:要是没有到家,它们还会继续往前飞。 师:对了。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生:这所小房子是养蜂人的。因为养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养蜂人为了照看蜜蜂,总把蜂箱放在自己旁边的 学习第三句试试 师:对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这句话说什么? 生:列宁亲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证明列宁的观察是完全正确的。 师:对了。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生:果然。 师:对了。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回归问题: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第三段课文)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说得好极了。 (师生鼓掌) 案例:望庐山瀑布 从“疑”着手,展开教学 师: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不错,对这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放录像) 案例:笋芽儿 阅读话题:呼唤 教学特点:围绕“呼唤”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比发现, 体会词义,感情朗读。 三、以读为本 “读”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方法,朱子论“读”十分精辟:“凡读书需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 但“读”不能简单、粗放。现代教学中的“读”既不能简单地回归旧时“私塾”囫囵吞枣式的读,也不能粗放地等同于课外阅读自由散漫式的读。语文课堂中的读,应当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有所为。 提倡“以读为本”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读,能传情达意的读,浸透着思索与情感的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的读。要特别重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读”需要精心设计 读的类型: (1)指向知识技能的读以读促思 (2)指向人文情感的读声情并茂 (3)指向巩固积累的读熟读成诵 读的时机: (1)整体感知时读 (2)学习重点时读 (3)遇到难点时读 (4)引导感悟时读 (5)升华情感时读 读的变化:表演、分角色朗读 4小鹿的玫瑰花(感情朗读,演一演) 23三个儿子(分角色朗读,再演一演) 四、体验感悟 (1)体验重在经历,是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的。其表现形式是强调主体参与,注重过程的展开。(体验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感悟重在所得,所得可以是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可以是情感的也可以是语言的,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注重自我的内化。(感悟的目的在于让文本成为自我的) 从这个角度说,体验是基础,感悟是发展。通过对文字的体验,对情感的体验,才能使学生情有所感,读有所悟,学有所得。 体验什么 借助直观的,感性的语言材料,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教学方式去体验人文情感;借助直观的、感性的语言材料,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去体验语言表达特点。 怎么体验 关键词 重点句 矛盾处 反复处 空白处 语言特点鲜明处 表达方式特殊处 案例:数星星的孩子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体验的切入点: 通过对加红的字的体验,“悟”景象优美 ,悟表达精准。 体验的方式: 1 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去体验“珍珠”、“碧玉盘”的特点,从而感悟天空的美。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 2 换词。“撒”可以换成什么词?“撒”表现星星多,感悟用词的精准。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体验的切入点: 通过对加红的字和标点的体验,“悟”人物情感,悟表达特点。 体验的方式: 1 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去体验,从而感悟人物的人文情感演一演,读一读,悟一悟,读一读。 2 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去体验,从而感悟语言表达特点。 加红词语换序,逗号的用法等 体验感悟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体验感悟不在多在精 体验感悟的物化结果是说,但更是读和写。 五、有效对话 引用几段关于“对话”的说法: 对话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它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民主。 对话是生命的相互烛照,是存在的相互趋近,是自我与他人共同“在场”的相互审视和相互认证。 说话与对话相对但并非保持不变,这一事实导致共同的意见。在相互谈话中,我们不断的深入到对方的思想世界;我们应对他,他也应对我们。这样我们就以一种初步的方式相互适应指导平等地交换的游戏真正的对话开始。 以上说法尽管角度不容,表达方式各异,但它们的内核却是一致的,根据上述说法,我们可以将对话的特征总结如下: 只有对话双方都成为主体,才能建立彼此平等、真诚的关系,才能彼此倾听、彼此敞开、彼此接纳,进而失信彼此发现、彼此提升。这里的主体包括人,也包括自然、社会,还包括人所创造的精神各种产品(如文本等)。 对话常常以语言的形式出现,但对话也包括独自的言说和默默的倾听,言说往往是对话之后的成果和实现新的对话希求,倾听常常是对话的必要过程或是对话的组成部分。 对话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不是一种技能。 对话教学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责任,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有价值的限定,从这个角度说,对话不是无限的,而存在于一定的范畴中的,教师依然应该在这种对话中起到点拨、启发的作用,当然它们应当携带者对话的理念而至。 六、倡导自主 我们曾经苦心营造的以儿童活动为主的教学范式有弱化的现象。 课堂现象:学习材料:教师给定,亦步亦趋。 内容呈现:条缕分割,细碎烦杂。 教学方式:个体谈话,平面朗读。 学习材料丰厚些,通过整体感知,全面把握,从而体味文本情感,语言特点。 学习时空开阔些,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议议、演演丰富体验过程,形成多元感悟。 学习方式灵动些,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意义朗读、读写结合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口语交际 1 口语交际话题与单元专题相联系。 园地一:春天里的发现 园地二:伸出我们的手 园地三:夸夸家乡 园地四:我们的小制作 园地五:奇妙的动物世界 园地六:大家都来帮帮他 园地七:我该怎么办 园地八:身边的科学 2 有些口语交际话题要提前做好准备。 3 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 4 关注口语交际中的“弱势群体”,避免“一言堂”。 5 口语交际之外的口语交际。 6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 写话教学 宏观要求:兴趣优先,避免反感 顺势而为,避免拔高 形式活泼,避免刻板 发展个性,鼓励创新 1 写话安排在课文或口语交际后,目的是加强读写、说写的结合,降低写话难度。 园地三:写一写家乡的景色、特产 园地五: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动物 园地七:画图,再把图上内容写下来 园地八:写收获,写暑假计划 13课动手做做看“我要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15课画风:我说:“ ” 2 加强写段的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3 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 4 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文字的“基本功”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语句合乎规范;二是文字书写正确;三是行款格式讲究;四是标点符号无误。 表达的新意 第一个把少女比作花朵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少女比作花朵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少女比作花朵的人是蠢才。 5 注意形式的多样,并根据本班情况适当增加写话次数。 写话形式: 出墙报、编小报(教材要求)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 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 为自己的科技小作品写解说词 为某工厂的产品(如粉笔、钢笔)写广告词 为学校设计一句形象语 给班级创作歌词、班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