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教案 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78948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教案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教案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教案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教案 湘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小巧玲珑说的主题。3.品味本文稿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4.结合前后文,透视封建社会统治者专制强权下的残暴统治。【教学重点】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具学具】字母投影片、录像片。【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小组交流、阅读批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听好汉歌或观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录像,导入激趣。2.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知道的水浒传故事和对水浒传这部小说的了解情况。二、教师补充相关资料1.简介作者、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水浒传,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小说。它讲述了梁山农民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2.题目简介。课文节选水浒第7回,回目的标题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三、感知全文,理清线索1.同桌互相指认生字,互相教读。2.速读课文(师提醒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必须是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倒回去重读。采取抓内容要点、抓关键字、词、句、段的读法。内容相同的段落可以适当合并,有时可以读得快些,甚至是跳读。对于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词可以求助字典,也可以求助同学,还可以求助老师。)3.部分内容分角色朗读,注意把握人物口气。可先讨论读鲁智深说话的口气,然后有意识地充满感情地朗读。4.请学生复述故事,学生可设计简要的示意图,概括故事情节。四、阅读批注,走进人物1.引导学生采用“阅读批注”的方法,对人物性格形象进行分析和批注,边读边注,边注边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2.继续采用“阅读批注”法,在文章中找出表现鲁智深性格的句子,并作批注。五、再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1.学生通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讨论、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无赖寻事发展:力伏无赖高潮:倒拔杨柳结局:无赖心服4.课文记叙了鲁智深的哪两年事?这两件事反映了鲁智深是怎么样一个人?(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六、精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1.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小说往往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选文将鲁智深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在矛盾斗争中来描写其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请找出这些描写手法并加以说明。(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全班交流。)a.语言描写: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尺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b.动作描写:鲁智深不等张三、李四动手,便先发制人,用“飞起”“踢”几个词,表现出他的心思缜密、反应敏捷、武艺高强。c.心理描写:鲁智深怀疑众无赖假意奉承,“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表现了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2)课文主要是介绍鲁智深,为什么穿插许多描写无赖的细节?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写众无赖与鲁智深的冲突,是为了表现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本性,表现他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从他后来对待无赖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性格豪爽,不计前嫌。鲁智深出身于军官,经验丰富,因此粗在有细,机警敏捷,正因为如此,才没中无赖的圈套。整个故事塑造出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形象,如不穿插写无赖这一群体形象,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自由朗读课文,感悟体会。七、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方面去谈。【板书设计】8*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开端:无赖寻事发展:力伏无赖嫉恶如仇高潮:倒拔杨柳智勇双全结局:无赖心服【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个性化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出现了小高潮。其间,既有发言学生那种自豪与成就感,又有其他同学羡慕、佩服的表情,还有那种跃跃欲试,不甘落后的激情,更有老师不失时机的表扬鼓励。是什么为这节课的课堂注入了活力?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为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谈到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小学六年制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如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文明社会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真的应该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这些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若要学好语文,必须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形成足够的积累,才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对于这一点,也许对于专门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来说,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走进课堂,我们便发现:明白的东西不一定做得好。课堂上不重视读的现象大有人在。我们总认为:“只要讲透了,学生就会了。”其实不然,理解不是讲出来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形成的。试想,如果三节课教了一篇课文,而真正能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的还不足一半人,这样的教法,学生学会了一篇文章又能得到什么呢?他们的语文素养又如何提高呢?现在,不少学生说话作文时,语言干瘪,词不达意,这恐怕就是课外阅读量少的原因吧!的确,学生腹中空空,一旦需要倾吐时,必然张口结舌,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很需要摆正“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中华少年教案 新人教版一、说教材全诗共个小节。第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节是全诗的总结。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 说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导入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配乐长江之歌。图片举例。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片,富有激情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诱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交流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资料举例:“枫桥的钟声”:(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大漠的孤烟”: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这一民俗,由来已久。相传战国楚三闾大夫屈原眼看祖国灭亡而报国无门,自投汩罗江而亡。当地居民为防止水中鱼类咬坏屈原尸体而在江中遍撒鱼食,划舟保护,后有神鱼将屈原尸体驮至他的故乡秭归。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划舟来怀念屈原,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如今,端阳龙舟竞渡已形成为群众性的水上体育运动。哈达:哈达是藏族最珍贵的礼品。据传说,黄教祖师宗喀巴时代已经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赠哈达、表示敬意的习俗。另有一种民间传说,声称菩萨的佛光,天上的祥云,都是幸福无疆、吉祥如意的征兆。于是,下界百姓,争相模仿,互赠哈达,以取吉利。哈达是一种工艺水平很高的编织品,有白麻织的,也有茧丝织的,长度二米、三米不等。哈达的颜色有四种:红、黄、蓝、白。上面编织着莲花、宝盖等宗教的八宝纹图。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早在西汉初已出现。芦笙大小不一,管的数目也不尽相同,从单管、双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较常用的是六管芦笙。六管芦笙的构造,是用六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制的笙斗;每管的根部各装一个铜质簧片;管的下端各开一个小孔,吹奏时手指按孔发音。芦笙多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经过多次改革,先后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芦笙出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的查找资料、积累资料的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要试着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翱翔、莽莽、昆仑、水浒、女娲、大禹、萦绕、蹒跚、敖包、铭记、焊接、璀璨、芦笙、唢呐、竞相。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n jng)、哈达(h h)理解词义: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本的东西,必须掌握。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这样处理,一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节约了课堂时间。(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交流。相机提示:、介绍了祖国锦绣山川是我们的家园。“雪莲,乳燕,雏鹰,鲜嫩的山丹丹”这里都暗指中华的少年。、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说说女娲、大禹传说中的英雄事迹;说说冬子、雷锋是什么人;说说端午节、中秋节人们的风俗。“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这里指中国*的成立。年月日,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遭法租界巡捕房骚扰,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举行。这次会议庄严宣告中国*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对中华少年的祝愿和赞叹。“五十六朵鲜花”这里指中华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少年。、读文,还有什么疑问?相机提示: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们的殷切期望。中华少年,你们是中华历史和未来的连接点,时代的接力棒要靠你们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要在你们一代发扬光大。设计意图:一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学生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古诗文;二是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立志为中华的繁荣富强而努力!(五)、表演朗诵,升华情感、分组练习:全班按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诵。、请个小组表演朗诵。大家评议。教师指点: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指导朗读举例:第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从高原走来要读得有气概,因为是“巍峨峻拔的高原”;从宝岛走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全班分成四个组,分角色表演朗诵。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表演朗诵一定要引领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升华学生的情感。(六)、小结、作业、小结:学习了本组课文,我们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作业: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设计意图:略读课文,这里重点就放在朗诵上,不布置抄写的任务。通过朗诵,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四、说板书中华少年历史 未来锦绣山川崭新画卷灿烂文化璀璨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