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沪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53317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试着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研读重点语句,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刘琨在困境中的心境,对他“一曲胡笳救孤城”的智慧之举产生敬佩之情。重点难点:1、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对刘琨“一曲胡笳救孤城”的举动产生敬佩之情。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用心感受一下它的旋律和意境。播放音乐:胡笳音乐谁能告诉我,回荡在我们耳边的乐曲声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对,就是用这种名叫胡笳(出示:胡笳)的乐器演奏的。板书:胡笳。指着板书:它是古代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类似于我们用的笛子。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学习一篇与胡笳有关的课文,一同感受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板书课题,齐读。指着板书:胡笳与孤城本来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一个“救”字却把两者紧紧相连。胡笳不是兵器,那它怎么能救孤城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2、自由准备后指名交流。随机板书:西晋末年、匈奴、晋阳城、刘琨(刺史)3、点评。(通过加时间、人物,把课题说具体了)三、研读课文,品词品句。(一)研读一座“孤城”晋阳城那么,刺史刘琨驻守的晋阳城怎么会成了一座孤城的呢?(板书:一座孤城)手指板书:孤城。课题中的孤的意思是(孤立无援)。轻声读读课文的第1、2节,划出晋阳城成为孤城原因的句子。2、交流。预设:A、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1)理解:水泄不通(晋阳城被层层包围,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板书:敌军围困2)结合“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体会两者兵力之悬殊。(以两千去抵挡五万匈奴兵,好比是鸡蛋碰石头)。板书:兵力悬殊守城之艰难。B、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1)板书:援军未到 兵力减弱 粮食减少2)体会守城之艰辛。(已经防守了好几天了,士兵有所伤亡;因为被包围,粮食无法运进城,城里的粮食一天天减少)3、可见,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读好这些句子。出示: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4、能试着根据板书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晋阳城是怎样变成一座孤城的?自由准备后交流。点评。(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出了晋阳城成为一座孤城的原因。)5、晋阳城就这样成了一座孤城,作为总指挥的刘琨真是(急的团团转)!(板书:急)(二)研读一曲胡笳救孤城。1、研读一声长啸1)那么,此时此刻的他想到了什么?他又做了什么事?边默读课文的第3-4节,边思考。交流。出示: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引读: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远处是(匈奴骑兵的营地),远方是(冷月、荒漠、山丘),面对此情此景,刘琨禁不住要像虎啸一样狂吼,像海啸一样宣泄,像北风呼啸一样呐喊,于是,他发出(一声声长啸)。(板书:一声长啸)。刘琨的心里肯定波涛汹涌,思绪万千,那么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出示:此时此刻,刘琨想到_。指名说。(引导学生:作为儿子的刘琨作为丈夫的刘琨作为刺史的刘琨)能试着把几句连起来说说吗?出示:此时此刻,刘琨想到_,想到_,想到_,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自由准备、指名交流。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点评:凄凉、孤独、无助)小结:是呀,晋阳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刘琨自己一时又无计可施,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所以在他看来,那是一轮(冷月),一片(荒漠),一座(孤城)。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此时此刻的刘琨,百感交集,积聚胸中却又无处宣泄,只有发出一声声长啸,那可是一声长啸一分忧啊!(板书:忧)让我们试着揣摩刘琨此时的心情,读好它。(配乐朗诵,全班齐读。)3)这一声声不同寻常的、凄厉的长啸在茫茫荒漠、漫漫长夜中回荡,传到了远方,传到了(匈奴的兵营),惊醒了(匈奴兵),发出了(一阵骚动)。板书:骚动。骚动的意思是(受某种原因或情绪感染,心理产生不安定的波动)。让匈奴兵的情绪受到了感染,心理产生不安定的波动的正是(刘琨的一声声长啸)。他的长啸无意之中发挥了作用,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这启发了刘琨(板书:启发),让他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板书:四面楚歌)4)、出示:四面楚歌:公元前202年,项羽的楚军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下。一天夜里,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外歌声四起,凄凉悲切,动人心弦。原来是刘邦命令士兵在夜深人静之时唱着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项羽和兵将们听到了家乡的民歌,情不自禁跟着唱了起来,有的人被歌声感动的热泪盈眶,全都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来了,哪有心思打仗。于是,军心涣散,有的士兵开始趁着夜色逃亡,跟随项羽的士兵越来越少。项羽带着为数不多的将士们拼死突围,最终因寡不敌众,兵败乌江,别姬自刎。让学生自由读。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指名说。借助老师给的提示,你可能说的会更完整。出示:刘邦用_,勾起_,涣散_,使得_。于是,刘琨想,_。2、研读一曲胡笳。1)因此,刘琨忙叫人取来(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朝(匈奴兵营吹奏起来)。(板书:一曲胡笳)刘琨善于音律,特别擅长吹奏胡笳,所以,从他口中吹出的胡笳音乐是怎样的乐曲声呢?交流。出示: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思念在外的丈夫理解:悦耳动听、哀伤凄婉(指名说)此处的省略号告诉我们呼唤思念的不只是年老的慈母和年轻的妻子,还可能是(指名说)想象写话: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选取其中的一个角色写一写(配乐)。播放胡笳音乐。出示: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_”;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_”;还像_:“_”。交流点评。(抓住“呼唤”、“思念”、“期盼”等)2)这样悦耳动听却又哀伤凄婉的曲子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很远,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文字,用心去感受当时的情景。(齐读)3)他一遍遍地吹奏那深情的乐曲,他吹的太好了,就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热泪),那是因为(他自己带着浓烈的感情在吹)(随机板书:情)那么,匈奴兵听了胡笳曲之后又会怎样呢?出示: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他们士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了。匈奴首领眼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兵,退回家乡去了。播放胡笳音乐。同学们,有几首诗说的很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什么也抵挡不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长期在外作战的匈奴士兵更是如此。他们有白发的老母亲,有勤劳持家的妻子,也有嗷嗷待哺的儿女,“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们远离家乡,冒着生命危险在外作战,能不能活着回去见到亲人,都说不定。“不知何处吹胡笳, 一夜征人尽望乡”。匈奴兵听到了胡笳曲,勾起了(思乡情),发出了(幽幽的哭泣声),他们(士气低落),(无心作战),甚至有人(结伙逃回去了)。无奈之下,匈奴首领只好(下令连夜撤兵)。板书:退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刘琨一声长啸,一曲胡笳,长啸慑敌,胡笳退兵,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不伤一兵一卒,不战而屈人之兵,挽救了一座孤城,挽救了全城百姓,也使得将士们不至于埋骨他乡,亲人们不至于生离死别。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刘琨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流芳百世。难怪诗人陆游会说(出示):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2、如果说刘邦四面楚歌唱败项羽,那么刘琨一曲胡笳吹退了匈奴。出示:课文最后一节,齐读。这真是:一曲胡笳救孤城,千古佳话传后世。(板书:千古佳话)五、拓展延伸。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2、收集并阅读历史故事中以少胜多、用计退兵的故事。如空城计等。板书:西晋末年 匈奴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千古佳话)晋阳城 刘琨(刺史) 敌军围困一座孤城 急 兵力悬殊 援军未到 兵力减弱 粮食减少一曲胡笳 情 退兵一个典故 启发(四面楚歌) 一声长啸 忧 骚动附送: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 长征教案 冀教版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即将到达陕北,胜利在望时,回首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觉得一切困难都在掌控之中,都可以等闲视之,于是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写下的一首气势磅礴,气壮山河的格律诗,再现了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共四联(一联包括上下两句),56个字,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解读文本时,可以按照四联的顺序,抓住主旨,逐句解读,层层深入,顺理成章。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难”,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二、三、四联分别从“山”“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直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教学时,始终秉承语文姓“语”的理念,用“听、说、读、写”的方法,去培养学生“字(识字)、词(遣词)、句(造句)、篇(写作)的能力,按照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悟感情谈写法练背诵的学习层次,初步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的赏析诗歌的能力。笔者预设以朗读、理解,品析、感悟、延情等方式,通过歌曲、故事、图片、解说、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述力、语言的感受力和语言的创造力,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及新词。2、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资料,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3、反复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学习品析诗歌的一般方法。5、指导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1、在朗读中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2、朗读时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音乐美。【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2、多媒体操作平台。【教法学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故事、视频等多媒体呈现,进行情景设置,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2、文本赏析法,通过诵读、表述、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感悟写法,体会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创设氛围,激情导入1、播放宋祖英的十送红军MV视频,学生边听边看后,说说有着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耳熟能详的歌词,优美婉转的旋律,真实的历史画面的再现,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学情估计:生“好听”、“很优美”、“感动”、对红军依依不舍)师:这首歌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时老百姓送别红军的情景,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当时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揭题板书:七律长征)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同走进红军长征的岁月。、指名说一说知道的有关长征的故事。、简介长征,用PPT动态演示红军长征线路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自己读这首诗,根据拼音认识生字,把字音读准确,并能正确书写。逶迤wiy磅礴pngb岷mn指名读,注意正音,读后听写。【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识字写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语文的标志性能力,小学高年级依然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师范读(配乐朗读)以优美动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感受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旋律,把握语调上高低缓急。指名读,比赛读。【设计意图:学习语文,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格律诗音韵优美,琅琅上口,多种形式的诵读,是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不懂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大意,并用通顺连贯的话表述出来。 (3、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记下不懂的问题。三、精读理解,品味赏析。、指导学习第一联:(1、指名读。(2、说说对“远征、难、万水千山、等闲”意思的理解。远征,二万五千里长征。难,指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万水千山,“万”“千”都是虚数,形容很多条河,很多座山。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只当着平平常常的事。 (3、连词成句说说这一联诗句的意思。【学情估计:不少学生可能只局限于把诗句翻译出来,只简单的表述为,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困难,把万水千山只当着平平常常的事。】(4、谁能用自已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更加的具体?【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组织语言,用扩词扩句的方法,对诗句意思进行更加具体的表情达意。以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5、这两句赞扬了红军什么精神?抓住“不怕难”“等闲”体会红军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6、这两句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谈谈写法(这一联是总写,作者开门见山,点明中心。)归纳学习方法: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悟感情谈写法。【设计意图:通过精心指导学习第一联,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学二、三、四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用上述方法,学习二、三、四联学习第二联指名读,说说第二联分写什么?(山),写了哪两座山?(板书:五岭山、乌蒙山)”多媒体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设置情境,理解“逶迤”和“磅礴”。 说说理解诗句意思,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体会夸张手法的妙处,“逶迤、磅礴”极言其大,说明山势之绵延之高大,以示翻越之艰巨;“泥丸,细浪”极言其小,说明红军藐视之,不放在眼里。)学习第三联指名读,说说第三联分写什么?(水)哪两条河?(板书:金沙江、泸定桥),多媒体展示金沙江和泸定桥图片,对照图片理解重点词“云崖”、“铁索” ,体会“暖”、“寒”的深刻含义,说说诗句的意思。设置情境,观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段视频,体会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抓住细节描写让学生说说两次战斗场面不同(一个巧渡,说明红军将士的足智多谋,一个是强取,说明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学习第四联指名读,展示岷山图片,(板书:岷山)理解“三军”,说说对诗句的理解。“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想象“三军”会师时的欢腾场面?(写法上,第四联回应首联,以“更喜”呼应“不怕”进一步深化了主旨。)?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设计意图:读读、想想、说说、细细的体会,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赏析品味,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不断的得到提高。】四、指导背诵,感受韵律美。全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特色,语调高低缓急,抑扬顿挫,值得诵读记忆。请同学们把全诗背诵下来。五、总结提升,内化语言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只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幅画面对红军长征中的所有困难进行了艺术概括,你能说出是哪五幅画面吗?(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呈现五幅图: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这首诗表现的是红军藐视困难、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以苦为乐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你能在每个地名前加一个动词,恰当地命名这五幅“征难图”吗?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并进行板书。【设计意图:精炼的语言表述,是一个人语文能力水平的体现,所谓书越读越薄,最后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进行概括,即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通过品析,学生把诗的内容进行内化,转换成简洁凝练的语言,旨在培养学生提炼语言的能力 。】五、作业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和同学们交流。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附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总 不怕难足踏五座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脚踩乌蒙山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越岷山雪总 尽开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