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做一块卵石》探究型教案及反思.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32991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做一块卵石》探究型教案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做一块卵石》探究型教案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做一块卵石》探究型教案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做一块卵石探究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的使用,广口瓶的使用。教学过程描述: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各种石头吗?这些石头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汇报)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卵石?(学生谈自己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卵石)小结:一块块卵石形态各异,颜色绚丽,带给人美的享受。可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石头,只要同学们仔细留心观察、研究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揭开许多秘密。一、以学生的兴趣引出探究的主题1提出问题。(结合同学们对卵石的初步认识后引入)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块卵石,做一块卵石需要什么材料?(学生自由汇报)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出示一块砖头)如果我们要把这块砖头变成卵石,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一猜。【因为学生中大部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没有做过卵石。只是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学生简单汇报)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办法,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亲自来做一块卵石,揭开其中的秘密,好不好?二、进行“做一块卵石”的探究实验活动1实验指导。这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是砖块,因为石头太坚硬,需要时间太长,我们只要有办法把砖块磨圆,也就证明我们能把石头磨圆。(实验材料每四个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小锤一把,砖块一块,带盖的广口瓶一个,水)大家觉得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简单交流)在每用一种办法前,都先用手摸一下砖块的棱角,注意砖块的前后变化;在做实验的时候,各个小组内要分工明确,积极合作;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一块卵石。做实验的时候,各小组要分工明确,注意合作。(看到学生敲碎砖块后),同学们停一下,请先用手仔细摸一下碎砖块的棱角,做得差不多时,再摸一摸,进行比较。好,请同学们继续按照自己的办法进行实验。2学生开始分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中去,及时点拨)【此实验活动需要大约1015分钟,根据砖块的大小而定。待学生完全正常地进行实验时,教师开始让学生一边做,一边思考,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砖块变成卵石的。】 3学生汇报交流。(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照。(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每个小组都要到台上进行汇报,汇报时,老师都重点提问:“是用哪种方法做的?”师相机板书:碎石块、磨圆)【通过让学生做一块卵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石头变圆要经过的一些过程,为推想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原因作好铺垫。】三、进行“大自然中的卵石是谁做的”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我们的卵石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谁做的?是谁来完成这些工序的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有说服力。(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中卵石的存在环境,将做卵石用到的方法与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类比)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简单汇报)【让学生用做卵石中使石头变圆的方法,类比大自然中卵石的成因。学生也可根据经验推想。】(师相机点拨:大自然把石块变碎的力量:树、种子、水、温度)3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实验装置为:酒精灯,水槽里有水,页岩,镊子) 现在,请组长到前边来领取实验材料,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此观察实验活动大约需要810分钟,根据酒精灯火焰的强度而定。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每组同学都看到实验现象为止。】 4学生汇报与交流。通过给石头加热 、冷却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现象。现在请各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再结合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将大量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或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揭示:反复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石块会裂缝、破碎、掉落,说明温度的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以及风吹日晒、植物生长等也对岩石造成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同时板书:风化)因为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岩石会破碎,滚落下来,滚落下来的岩石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河水搬运 摩擦) 【引导学生得出卵石成因的结论,应注意综合性,既要体现岩石的风化作用,又要突出河水的搬运和磨圆作用。】5小结:高山上的岩石因为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相互摩擦、碰撞,逐渐失去棱角而形成卵石。【在学生发现了温度的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之后,教师适时简要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还有许多作用也对岩石造成破坏,使学生体会到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类比推理能力。】6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教师播放河边卵石形成过程的课件,学生发表见解,可能会提出:海边的卵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想法)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到不同河边、海边去观察各种形态的卵石,相信你会有更大的发现。【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卵石的成因获得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体会与反思: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在探究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对不易观察到的卵石形成现象进行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兴趣是探究的源头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想方设法,让兴趣成为探究活动的持久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究、体验、发现。科学探究活动本身就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如果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探究做一块卵石,在学生的生活中,各种形态的石头并不是一种陌生东西,对卵石的形成或多或少有一些模糊认识。为此,课前我设计了让学生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并根据自己的认识谈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整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探究活动提供依据。而对卵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研究过,因此用“卵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探究兴趣荡漾开来,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做“卵石”的活动本身就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本身并非是训练学生做好卵石的技能,而是让学生在做卵石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在“做卵石”活动后,抛出了“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样把学生的兴趣进行了有效的转移,使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兴趣盎然的投入到下面的探究活动中。二、观察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到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历史上重大发现往往归咎于科学家细致观察的结果,如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良好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真实的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在学生做模拟实验时,老师就让学生仔细观察。把看到的、想到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验证,来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用事实证明风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使学生体会到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我们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全面的,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综合起来,进行全面的观察,才会发它他们之间的关联。三、交流是探究学习的发现探究学习中,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验,长时间的观察,每个同学都会发现许多问题。如何将这些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只去实验而不去交流,学生就没有机会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这些思维活动,此方面的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一些共性的实验现象也就不容易被发现,这样,探究学习的意义就会逊色很多。在学生每一次的实验结束后,老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分为这样几种类型,(一)是情感体验方面的交流,如谈做一块卵石的感受,(二)是发现问题后的沟通,如“在做风化模拟实验时的发现”的陈述,(三)是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展示,如进行“做卵石”这一活动后各小组的发现。(四)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想法和猜测的呈现,如“分析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怎么形成的。”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交流中进行情感的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经历了一个科学的、细致的体验与共享过程,使探究学习活动不断往深处发展。四、动手能力是探究学习的体现新课程中倡导学生“做中学”,其实是通过科学的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学习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是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我认为科学教学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订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提醒学生善于分析想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中抽出事物的本质。如:在探究做一块卵石时,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对卵石的形成提出他们的猜想;然后,让每个小组对于提出的猜想,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验证的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又培养了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使用与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卵石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卵石形成以及风化的模拟实验。【教具、学具】1 学生用:酒精灯、大口玻璃瓶(有盖)、碎砖块;学生搜集的有关卵石形成的资料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或录像;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三角洲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精美的卵石作品:“大家看,老师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这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卵石。师:看到这些卵石你能猜一猜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板书: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1)谈话:同学们看卵石周围环境的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展开想象大胆猜测卵石是怎样形成的。(2)播放课件,师生互动总结。石块从高山上滚落下来。沿河道从上游往下游走,可以发现河道中的岩石越来越小,棱角越来越不明显,表面越来越光滑。卵石是在水是搬运过程中逐渐被磨圆的。(3) 小组实验:自己做一块卵石。1、水对卵石形成的影响实验。师:同学们对卵石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你能自己做一块卵石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带盖的玻璃杯、碎砖、锤子、水,你想怎么利用这些材料来做一块卵石。学生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师进行适时地指导,提示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注意安全)汇报交流:师:你们是怎么实验的,为什么这样做,实验的结果怎么样?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生:我们用锤子把砖块砸碎,发现砖块上有锋利的棱角,这时我们把这些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瓶中,把瓶盖拧紧,用力摇晃,发现碎砖块的棱角没有了,有的碎砖块便成了圆形的。生:我发现碎砖块在水的冲刷作用下,并且相互碰撞,棱角渐渐就变没有了。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石子在冲刷、摩擦、碰撞的过程中慢慢地失去了棱角。2风化实验。各小组自行讨论:大家是怎样获得小的碎砖块的?在现实的世界中,小的碎石块又是怎么形成的?小组汇报自行讨论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师播放岩石风化现象的视频资料。师:看到这些你想不想自己设计实验来知道冷热因素能否使岩石改变模样?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酒精灯、页岩、燃烧钳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证明你的猜想,同学们可以先讨论一下。学生动手探究,教师指导汇报探究结果。生: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并且反复做了几次。生: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师小结:岩石破碎的原因,是因为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发生了变化,3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方法实验,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进行汇报交流。1汇报、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小组汇报)我们在水对卵石形成的影响实验时,碎砖块的棱角慢慢被磨平。在风化的实验中,岩石表面出现裂缝。2同学们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已观察到风化和水对碎砖块的影响的现象。卵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结合我们的模拟实验,谁来说说卵石形成的过程?交流小结: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3 那卵石的成因是不是和我们分析的一样呢?风化的具体定义又是什么样子呢?请看科学的解释。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逐渐失去棱角而形成了卵石。小资料: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成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1通过实验,现在你们认为卵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2出示卵石形成的过程视频,配以文字说明。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讨论海边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讲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卵石?【板书设计】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4、 做一块卵石2、水对卵石形成的影响。3、风化:【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很多学生都见过卵石,也肯定会思考过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教学时,首先通过实物展示,再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学生能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课外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来交流,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然后学生分组自己设计实验,很容易的了解了卵石的形成过程。2使用建议。实验器材的选择不一定按教案准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但要典型。如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将碎砖块的棱角磨平。3需破解的问题。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环节前能否让老师做演示实验,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动手设计实验,这样实验做的更加得心应手,对卵石的形成印象会更深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