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809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 理解科学是什么。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2 想知道,爱提问。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本单元的内容:1、科学是-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课题: 1 科学是. .教学目的: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2 想知道,爱提问。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教学材料: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了解儿童对“科学”的已知程度,便于后续活动的开展。探索和调查1 让孩子们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第页上面的插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大家在一起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2问一问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科学的问题,要求举例。3“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引出学生更多的亲身经历。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科学家的工作相似”。5动手做“暂时记忆能力”小实验。活动前要教给学生怎么制作活动道具,还要讲清如何操作,以便能得到好的效果。6让学生读读故事,再按照教材上卡通人的提示复述琴纳的故事。7引导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是什么与儿童自身的经验衔接,为理解“科学是什么”做好铺垫。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借助科学家的故事,认识科学是什么。回顾和解释1 什么是科学?2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什么?知道“科学”是什么2 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科学知识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要柔软一点的,用手就能缠绕的)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让学生去试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针使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索和调查1 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物体保持平衡?(组织学生动手尝试)2 引导学生回忆经历的过程。3 组织学生交流科学家的资料。4 组织学生做“视觉暂留”实验。(做之前教师讲清要求。)进一步寻找物体平衡的方法。通过收集科学家资料,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结论来之不易,体会视觉暂留现象。回顾和解释1 你喜欢哪些科学家?2 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3 你想做哪些和科学有关的研究?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本单元的内容: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4、植物动物人课题: 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科学知识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材料: 供学生寻找的某环境(校园、田野、花园或苗圃);记录纸。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 我们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好吗? 教师事先考察寻找地点。 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遗忘一些隐蔽的地方。 寻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 讲清如何记录,强调可以写,也可以画。 规定寻找时间为分钟左右。 教师可以划定一个活动范围,提醒学生不要跑出去很远。通过寻找,积累大量感性认识,为生物概念的形成提供依据。探索和调查1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2把汇报结果列在黑板上。3“瀑布具有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吗?” 要求学生在回答时说出理由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辨析,进一步明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回顾和解释1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进一步明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2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能够自定标准给身边的常见植物分类。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美,爱护植物。 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信息的道理。教学材料:一株常见的、易找的绿色开花植物植物的图片。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植物有哪些不同与相同?马上来研究。探索和调查1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描述要陈述事实,可以使用数字,但不要有修饰语。2 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你看到的吗?”3任选两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先找出最明显的不同与相同,再找出本质上的不同与相同。要求学生边比较,边记录比较的结果。3教师帮助学生归纳。4补充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都有哪些,展学生视野。(教科书上的植物分别是:丝瓜、桦树、椰子树、苹果树、菊花、玉米、仙人掌、蒲公英、荷花,背景图是水稻。)5按照自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提醒学生:每次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每个标准只能分一次。培养观察技能,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器官。了解植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引起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关注。回顾和解释1 植物都有哪些相同?2 植物有哪些不同?能说出植物具有的基本特征。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能够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按照自定的标准给身边的常见动物分类。科学知识 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小动物,与动物有亲近感。 体验到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教学材料:任选一种鱼,课前捉来的蚂蚁、各种动物的图片、两个不同类的动物。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动物有哪些不同与相同?马上来研究。探索和调查1仔细观察一条鱼和蚂蚁,并把它画下来。要求学生标出小动物身体上的各部分。2 比较鱼和蚂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比较结果记录下来。3观察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要求观察的前一段时间不喂食。4任选两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先找出最明显的不同与相同,再找出本质上的不同与相同。要求学生边比较,边记录比较的结果。5补充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动物都有哪些,展学生视野。6按照自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提醒学生:每次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每个标准只能分一次。(如: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如分成“哺乳类、两栖类”等,要加以肯定,。)7做“猜一猜”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养成在研讨中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回顾和调查组织学生读科学家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4 植物.动物.人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交流观察的结果。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知道生命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尊重其他物种,与之和谐相处。 意识到人也是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间的事情。教学材料: 一组萝卜和兔子生长情况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黑猩猩或其他类人猿的录像资料、相应的放映设备。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找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探索和调查2组织学生把比较的结果用集合图记录下来3找其他动植物作比较,尽量找身边熟悉的动植物。4人和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5利用画面上类似的动作,引发学生讨论人与其它动物的关系。随即进行善待动物、善待自然的教育。6引导学生把人归为动物一类,让学生说出人与动物的相同点和自身的独特性。7动物植物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将前面的比较结果再进一步进行比较,得出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共同特征。8 让学生谈谈人与动物、植物应如何相处。9 引导学生说出图内各部分应该填什么,填圆圈图。(可以先看“笔”的圆圈图,说说几种笔之间的关系。)知道人也是生物,懂得人与其它生物要和谐相处。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明确生物、植物、动物、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回顾和解释动植物有什么区别?请你把它们的区别写出来或画出来。(理由越多越好)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第四单元、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科学知识 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教学材料: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分组实验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记录纸、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小尺。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全面提升水的重要性认识。1、教师提出讨论内容:水有什么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要求说得越多越好,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及时的写或画在白纸上。2、每组代表把纸张贴在黑板上,并作介绍。学生评比哪一组水的作用说得多,说得好。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补充水的作用。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动物、植物、人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1学生在上本课之前对水的作用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但都是琐碎的,这部分内的教学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用看、说、写、画等方法将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较完整的体系中,使学生领悟“生命离不开水”的真正内涵。探索和调查二、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发现植物体内的含水量。1、教师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挤”出植物体内的水,想的办法越多越好。2、学生讨论:如何比较植物体内水的含量。3、每组选择几种方法“挤” 出植物体内的水,并进行比较。4、学生活动后的汇报:哪些植物含水较多?哪些植物含水较少?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活动时所用的植物应选择含水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这样学生容易“挤”出水来,也便于比较。2“挤”水的方法很多,教师可在课前提供给学生“挤”水的工具,如纱布、菜刀、切菜板、榨汁机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具,但这里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3关于水量的比较,如果能将水“挤”在烧杯里进行比较最好,但要注意进行比较的植物的量大致要差不多,如果不能明显地将水“挤”在烧杯里的话,可以以餐巾纸的潮湿程度来比较。4在教学时,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地方有水,目的让学生明白除了植物体内有水外,动物体内也有水,例如鸡蛋里有水,人体内也有水等。回顾和解释 三、在涂色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人体及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 1、教师提问:有谁知道我们人体里含有多少水吗?我们喝的牛奶,吃的鱼、鸡蛋等含有多少水吗?2、学生猜测。3、学生用淡蓝色的水彩笔表示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了解人体、各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在教学时,2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食物含水量的数据,使学生了解得更深入、更多一些。4、讨论:你看了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有什么想法,或你想说些什么吗?3教师应说明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可以用一个圆来解释,但不能耗时太多,目的只是让学生看懂,而不是会算百分数。 四、通过亲自观察,发现植物每天要“喝水”,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1、 教师出示小草,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2、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器材?如何保证容器中的水是被小草喝掉的呢?如何设计实验装置?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分组安装实验装置,并讨论:怎样知道小草“喝”了多少水呢?5、布置课后观察作业,并将每天的观察结果记录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连续观察一周小草每天“喝”了多少水,从而使学生在对小草的呵护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2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小,所以平时教师要加强督促和管理。最好在学生明白装置原理的基础上,在教室里安放装置。然后,将其摆放在向阳的窗台上,这样便于学生天天观察和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 2、观察水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知识与技能1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 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教学材料: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三年级工具箱里的流速板(或油毡纸),滴管,加一点红色颜料的水。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导入新课,交流对水的认识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命离不开水,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教师适时地出示一杯水)关于水,你们还知道些什么?1 学生交流对水的已有认识,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的左侧“我知道的水”一栏里。2 引入新课,揭题: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水的秘密,说明平时大家对水都很感兴趣,观察得非常仔细。其实这普普通通的水还有许多的奥妙呢!下面我们就让我们继续来观察和研究水吧。1在研究水之前,让学生说说对水的已有认识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教学活动引向对方法的探究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达到资源的共享,引导学生与同伴分享他们已有的经验。2将学生的发言板书出来,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导他们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痕迹。探索和调查二、通过找水的过程来学习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1、 谈话:既然同学们对水都很熟悉了,那么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请你从桌上的4杯液体中将水找出来,并且把辨认水的过程、方法和理由写下来或者用图画出来。我们不光比速度,更要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合理,比哪组的发现多?所以在活动前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不要到时手忙脚乱的。2、学生分组活动:辨认哪一杯是水。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辨认水的过程、方法和理由,并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较为合理和科学、哪一组记录的好1此活动的目的不光是认识水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对观察方法的探究,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此项活动。交流时请学生先出示记录纸,然后按记录的过程边演示做法边说明这么做的理由。这样的交流需要小组的合作。学生品尝液体味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这样不卫生。在恰当的时机教师要强调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学生容易将气味和味道混淆,把嗅气味当作闻味道。老师要提醒学生:闻的是物体的气味,尝的才是物体的味道。强调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也不能随便尝。 回顾和解释三、引导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特点。1(出示装在不同形状容器里的水)讲述:请仔细观察这些容器里的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2小组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水的特点记录下来。3小组汇报、讨论,得出结论。1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的特点。这项内容看似简单,却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2教师可以多提供几种形状不同的容器,便于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和易流动的特点。四、体会水滴流动的快慢与水滴的大小有关。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水容易流动,那水流动的快慢可能和什么有关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2学生进行预测、设计试验。3分组试验,得出结论。1试验时可以分别将滴、滴、滴、滴、滴水的水滴滴在流速板凹槽里或油毡纸上的水平位置上,慢慢倾斜一定角度,以此体现比赛的公平性。3神奇的水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教学材料:烧杯、红色的水、薄纸巾或棉布条、一元硬币或曲别针、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钉子或锥子、托盘或盆、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种材料构成的)、方糖、一两粒高锰酸钾、水、搅拌棒、玻璃棒。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1简单的引入新课的学习。探索和调查一、发现水的神奇之一往高处“爬”。1、师提问:把窄纸巾插入红色的水中,纸巾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预测并发表。)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5魔术表演:变色花。1让学生在实验前进行预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可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的效率大大增强。学生的预测各不相同,这正是教学的最佳资源。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预测的差距,就会不断思考,久而久之,预测能力会逐渐提高,探究的欲望更会越来越浓。 2实验中注意捏纸巾的手尽量不要晃动。还可以将薄纸巾用夹子固定在铁丝上,用双手托住细铁丝,观察水往上“爬”的现象。3变色花实验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选做。4教师要指出只要是水通过材料的毛孔或细缝隙穿行的现象都属于毛细现象。二、发现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张力。 1谈话:水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出示一枚一元硬币、滴管。猜一猜:硬币面上能容纳多少滴水?2 学生猜测,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3小组领取硬币,验证猜测。 先教会学生使用滴管,并让学生练习取水和滴水。学生的猜想会是一滴、两滴等较少的数量,能猜满十滴以上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他们一致认为:水要流动。3引导学生从上面、侧面观察水表面的形状,最好把它画出来。4活动注意点:杯中的水一定要满。曲别针要从杯子边缘慢慢放下。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1简单的引入新课。探索和调查一、了解水的神奇之三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流水有力量。 1(演示实验)提问:为什么水会从小孔喷射出去?为什么下面的水使学生懂得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引导学生懂得水有力量。流喷得远?2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提问:如果用静止的水可以吗?为什么说不行? 4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二、了解水的神奇之四水有浮力。1(出示一块泡沫)提问:如果把它放到水里,它会怎样?(浮起来)为什么会这样?(水有浮力)2学生讨论、回答。 3让学生做不同物体放在水中表现出沉浮差异的实验, 学生对水有浮力早已有所知,此处不必深究,只需让学生知道浮力是向上的即可。这样不但让学生直接感受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三、认识水的神奇之五水溶解物质的性质。1 (教师把方糖放入水中)提问:方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糖块不见了)尝一尝水的味道呢?(变甜了)2 讲述:同学们说的方糖在水中不见了,“溶化了”,在科学上叫做溶解。3学生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4除了这些,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5学生预测后试验验证。1 引出“溶解”概念。学生品尝水的味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这样不卫生。 高锰酸钾用量一定要控制在粒,如果用量过多,学生不容易观察到溶解的全过程。4刚开始放入高锰酸钾颗粒时,一定不要搅拌,让学生静静地观察溶解过程。5可以用菠萝晶或橘子粉等固体饮料代替高锰酸钾,通过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证明物质溶解在水里了。6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渠道。回顾和解释 四、延伸活动:提出问题,继续探究水的秘密。1、提问:通过两节课对水的观察和研究,你们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大家还想研究水的什么问题?2、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的“我还想研究的问题”一栏中。3、请学生自由选择12个自己最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并讨论自己的研究方法。4、鼓励学生回家后自己去探究,也可以和同学、家长共同来研究。1学生通过进行总结,可以进一步理清脉络,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实验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和体会,可以使学生体验正确认识是怎样产生的,去感悟、理解科学是怎么一回事。这是学生经历了一次典型的认识过程之后发自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是震撼心灵的一次认识上的升华。 2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不放弃任何一次激励孩子的机会,把学生提的问题写出来是对他思考的肯定,哪怕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但至少对这个孩子是有价值的。教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是呵护了一棵科学学习园地里的幼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敢于提问题。只有经常提问题,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把问题记录下来,可以使他们在课后研究时主题更明确,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或下课就忘了。4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能够向大家表达从图示中获得的发现和感受。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 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水创造了美丽的大自然奇观,懂得爱护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杯子、汤匙、滴管、水、洋葱头实验装置(洋葱头、烧杯、洗发水、清水)、净化水的装置(旧的空饮料瓶、剪刀、滤纸、泥水、木炭粉、湿沙、水槽或小盆、碗、石块、咸水、淡水、保鲜膜)。净化水的装置、洋葱头实验装置。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 通过研究水,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2. 播放VCD,观看地球的美景。3.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儿有美丽的水景?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板书揭题。1通过回忆、反思,引导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水,知道水的相关知识,以及自己的研究体会和研究方法的获得,并通过观察地球上美丽的水体,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并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出要研究的话题。探索和调查一、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和地下等许多地方。1 提问:地球上哪里有水?2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3 教师出示光盘或课件简要小结。积极引导学生描绘美丽的水环境,增强学生对水的亲近之情,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情感上的铺垫。二、了解地球是个水球,但可用淡水资源却极少。讲述:把书上地图中的空白处涂上淡蓝色,它表示的是地球上的海洋面积。比一比,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提问:关于地球上的水,你已经了解了什么?3. 学生分组讨论、提问。4. 学生分组汇报已经知道的水资源情况,相机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5 你从大家的汇报中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谁还有不同的发现?6 播放课件,讲解:地球表面虽然70%是被水覆盖,但是它们97.5%是海水,2.5%是淡水。全世界的淡水主要分布在地球南北极的冰山上,其次是地下水。由于开发困难和技术限制,到目前为止,海水、深层地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很少被直接利用。因此,阿根廷有位专家打了个比方请自学课本34页。7 学生自学、用仪器实验,感知淡水资源的匮乏,进行讨论。8 汇报:你有什么感想?为什1学生在地图上涂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水覆盖了地球上 的面积,所以,地球又被人们称作是一个水球。这样做,可以为后面的一系列数据表达奠定基础。2为便于学生领会可用淡水资源的匮乏,教师可引导学生比对数据,如:地球表面的 ;淡水占总水量的;地表水占淡水的。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计算或自己计算一下地表淡水所占水的多少,即 。3讨论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原有的对地球上的水的认识,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原有基础的一个契机。4学生可能对于“地球上所有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之间的比差感到惊讶,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亲身感受水资源的匮乏,在“仅有的这滴淡水还受到哪些污染”时,学生可能从生活、农业、工业、环境等领域对水的污染展开讨论,并举出自己见到的周围的情况进行补充,联系生活,联系上一节课中对水资源调查的情况,进一步感受人类的污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产生“要保护水资源”的意识。5用文字或图画展示各组的观点、感受,张贴在黑板上,由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培养学生敢于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学会交流。么?9 淡水的用途有哪些?看谁说得多。小组讨论,准备汇报。10你发现了什么矛盾?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你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6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如此少,而用途却很广大,二者十分矛盾,通过想象,感知人类离不开水,进一步体验缺水的痛苦,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增强“我们要节约用水”的意识。三、认识水污染现象,了解污染原因和危害。1提问:你知道哪些水被污染的事情?2介绍洋葱头的实验。 3提问:刚才谈了那么多,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尽量让学生例举水污染的现象和被污染的后果,越多越能说明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注重引导学生把视线聚焦到家乡,结合当地水资源的状况,说污染现状、找污染原因,提保护办法。如有必要,也可鼓励学生写信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反映。该实验可以提前几天当着学生面做,然后放在全班学生都能看到的地方,上课时再来进行集体观察,从而真实、形象地说明受污染的水对生物的危害。四、了解最简单的净化水和淡化水的方法。1讲述: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我们也来试试这些办法。现场做一个过滤器,直接展示净化装置。还可以用这个装置净化一点儿水,以说明此装置的有效性。 说明“咸水变淡水”装置的工作原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其它的办法。五、增加节约用水、反对浪费的意识。1. 讲述:这么珍贵的水,可是生活中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你能举例说说吗?2. 分组讨论、寻找。然后汇报:你平时看到了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我们又能做哪些节水的事情?3. 交流、汇报。4.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 让学生多举一些浪费水的现象,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浪费水的种种现象,激发“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情感。老师补充一些学生不知道的事情。如: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立方米水,刷牙不间断放水一分钟,浪费升水 教师补充一些节水新措施。如:家庭节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用科学改变生活的意识。习惯。让我们从今天起做节水的小标兵。5. 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制定节水方案。6. 分组汇报、交流节水方案。7.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8. 补充农业、工业高科技节水技术和以色列的节水措施。如:滴灌、水的多次利用、污水回用 补充有关水法、世界水日的信息。回顾和解释1. 展示:一个大号雪碧瓶装水大约2升,比较自己生活中的用水量,统计自己家每天的用水量和节水后的用水量。2. 广告语:“当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你的眼泪。”你也能写自编一个广告语吗?做成宣传单或告示牌,贴在适当的位置。1通过实践活动,调查生活中的用水量和节水量,比较、评选节水标兵,激活“节水意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水措施,身体力行地节约每一滴水,保护每一个水资源,达到教育目的。第五单元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学目的:科学知识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过程与方法 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制作情境,提出问题。 能对某些结论提出疑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爱提问是一种好品质。 意识到有些结论是不对的,可以大胆怀疑。学习材料:栽种的小草或蜗牛、蚂蚁等、长方形的纸、做好的纸飞机、搜集一些科学家对已有结论提出怀疑的故事、洗洁净、洗洁精、甘油、肥皂、洗衣粉、水、吸管、量筒、铁丝。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讲述:想一想,你从幼儿园到现在,都提过哪些问题?1 学生踊跃发言。2 讲述: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心的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发展为会提问,1让学生意识到提问题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其实他们经常在提问。探索和调查一、让儿童理解怎样“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的过程中,提出问题”。1。(出示栽种的小草)讲述:这棵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已经有半年了,你感到惊奇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1 学生积极提问。2 简单小结。二、帮助儿童理解怎样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1提问:你们会折纸飞机吗?1 讲解纸飞机制作方法。2 学生每人做一架纸飞机。3 提问:你们在做纸飞机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5,学生提问。6简单小结。三、让学生意识到权威也会出错。1 讲述:伽利略做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故事。2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小结。1。让儿童意识到“玩”中处处有学问。2让学生在已提供的问题样例基础上提更多的问题。但不必解答,学生有兴趣的话,可鼓励课后研究。3做纸飞机中,学生会发现:两边不平衡的飞机会拐弯;机头稍重,瘦长机身的纸飞机飞得远;机翼宽大的纸飞机空中停留时间长。4老师可以补充更多科学家对已有结论的怀疑故事,如地心说、蛆是从肉里生出来的等。回顾和解释四、 帮助学生理解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1 提问: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2 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记下来,与同学们交流。3 讲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1学生开始时理解不到位没关系,要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再介绍解释爱因斯坦本人的说明。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 能区分什么是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什么不是。 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 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学习材料:洗洁净、洗洁精、甘油、肥皂、洗衣粉、水、吸管、量筒、铁丝。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教师演示吹泡泡。1、谈话: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演示吹泡泡)看看这里面有没有科学。2、提问:关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合并同类项。同学们关于吹泡泡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当中哪几个适合我们这节课研究呢?(根据问题的可行性选择出要研究的问题)里面有没有科学?1教师吹的泡泡引起了学生们的惊奇,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也引出了学生们一连串的问题。这就是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吹泡泡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吹泡泡激发学生们的提问题意识。在孩子们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提炼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相同的问题还要注意合并。对其他问题也要进行处理,不要扔下不管。探索和调查二、吹泡泡活动的延伸。1、谈话:现在我也想像你们一样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把泡泡玩出或吹出新的花样?”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介绍材料)用这些材料你们能玩出哪些新花样,想玩出什么新花样呢?2、学生汇报后进行活动。3、教师出示吹泡泡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一小瓶洗涤剂和一小瓶甘油。对甘油的作用教师要作介绍。 4、学生进行吹泡泡活动。5、提问:同学们在吹泡泡过程中解决了自己关于吹泡泡的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在吹泡泡过程中还有哪些新的发现?6、教师引导学生对吹泡泡活动进行反思。7谈话: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吹泡泡活动我们经历了那些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思考回顾,总结出吹泡泡所经历的过程:先提出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总结汇报。)1.此活动既是上一个活动的延伸,又是一次新的“动手做”活动。利用新的活动,学生们带着一个解决新的问题的希望,再一次的提高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并且加深了对“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理解。2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进行吹泡泡活动。学生玩泡泡玩得很高兴可能忘记了保持周围的环境,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保持桌面的卫生,对学生进行浅移默化的环保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3吹泡泡的注意事项: 可让儿童用他们想用的物质配。 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不要把放在嘴里的一头弄上溶液,更不能把溶液吸到嘴里。告诉学生吸气时不能过分用力。吹气时气流出口要均匀,要慢。可用粗细不一长短不一的管子。 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如四面体。用框拉肥皂泡的速度有讲究。拉本页第幅图示的肥皂泡,动作要稍慢一些;拉第幅图的肥皂泡时,动作要快。 4有趣的吹泡泡活动结束了,不要让活动仅停留在好玩的层面上,让学生静下来,回过头来看吹泡泡活动“都经历了那些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活动一步一步梳理出来,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认识科学是什么;另一方面让他们感悟到科学并不神秘,就连吹泡泡里面都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明确对科学的认识: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回顾和解释三、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1谈话: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同学们一定对身边的很多有趣的事物感兴趣,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又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积极谈自己的想法。3提问: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4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 横向排列的两个问题,左边的是正例,右边的是反例。 右边的问题不是不能问,而是儿童不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正例的问题可以研究,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 如果学生认为这个问题他们可以研究的话,可以展开讨论:怎么研究。 鼓励儿童对不能探究但又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解决。 鼓励儿童把不能通过实证研究的问题转变为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找到答案的问题。如“为什么土壤是棕色的”问题可以转变为“所有的土壤都是棕色的吗”? 可以让学生尽量多地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来讨论,巩固本课的学习成果,并扩大学生的研究兴趣范畴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2、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3、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4、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5、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学生活动材料:杯子、小勺、滴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提问: 1、老师很爱旅游,课前老师和几位同学也聊了聊,发现他们也很爱旅游,而且去过很多地方。省内的、省外的,国内的、国外的。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哪里呢?地球外,你们去过吗? 2、但是我们国家的宇航员杨利伟却去过,这是他在“神州五号”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从太空看地球,你们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教师小结:你们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话题“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它们都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海洋、河、湖泊、小溪、冰川、高山积雪(教师帮着整理、并板书) 2、空气中有水吗?对,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 3、那谁来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那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不同地方的水。(播放课件) 4、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广,它分布在祖国及世界的各个地方。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个更加形象美丽的名字吗?(水的星球)教师讲述:1、这个名字非常美!还有吗?(水球) 2、好,这个名字非常形象!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愧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是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人利用,为人们服务吗?哪些水我们不能用呢?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能用,因为那里的水是咸水。) 2、咸水我们不能直接利用,那么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水是什么水呢?(淡水) 3、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淡水呢?(河、湖泊、冰川、水蒸气、地下水) 4、对,它们都是淡水,是不是所有的淡水都能被人们直接利用呢?(不能,冰川中的淡水无法被人直接利用。水蒸气也无法直接利用。)教师讲述:看来,只有河流、湖泊、地下水容易被我们开发利用了。教师提问:1、那容易被我们开发利用的淡水究竟是多少呢?下面同学们请看资料中是怎么分析的。(播放课件) 2、通过看资料,我们了解了地下水的什么知识?(地下水又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3、这两种地下水有什么不同吗?都容易开发利用吗?教师讲述:1、那么容易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也只有浅层地下水,河流,湖泊这三种了,它们占了地球淡水面积的那么点。看来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确实少,少到什么程度了呢?确实不好说。 2、下面老师给大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们就明白了。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所有水比做一个大西瓜,那么淡水就相当与一小块西瓜,而可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与一颗小西瓜。(播放课件)教师提问:1、现在大家看看能否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杯水、一个勺子、一只滴管生动形象地向大家展示一下“地球上的水”“淡水”“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哪个小组能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上台展示并解说: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水相当与这一杯水的话,淡水只相当于这一杯水中的一勺水,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勺中的一滴水。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大家有什么感受? (四)认识“水污染”和“浪费水”的现象教师提问:1、确实象大家所说的那样,虽然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但是可让我们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少的可怜,少到只相当与这一杯水中的一滴水,就这么仅有的一点淡水资源总该完全地被人类利用吧?(不能)为什么?(还存在被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2、你们听说过或见过哪些关于水污染的现象呢?教师小结:像石头、泥沙、杂草都是自然界的物质,它们没有毒性,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无害。我们说这种现象不是“水污染的现象”。像水中有了一些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使水的成分发生改变,这才叫“水污染的现象”。教师提问:下面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份资料中的水资源是怎样被污染的?结果怎样?(播放课件)学生汇报:1、工厂排放废气和水蒸气凝结形成酸雨。2、工厂排放污水使鱼死亡。教师讲述:1、据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排放污水达1000亿吨,造成5万多亿吨的水体被污染致使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引起的疾病。 2、看来污染的水不仅影响到了动物、植物的生存,更加严重的是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教师提问:看来,归根结底造成大多数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就是人类自己。人类究竟有那些水污染的行为呢?(播放课件)教师讲解:人类水污染的行为基本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农业上的污染,比如农民过量喷洒农药,大量的农药会在下雨天随雨水留入附近的河流。其次是工业上的污染,比如许多工厂将废水、废渣倒进附近的河流湖泊中。最后还有生活上的污染,比如人们将生活垃圾倾倒到河流湖泊中,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附近水域的水质,还可能污染到地下水。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吗?(学生回答) (五)引导学生体验节水的必要性,提出具体的一些节水措施。教师提问:1、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污染水”和“浪费水”的行为,那我们作为地球上的小公民,该怎么做呢?随手关好水龙头;洗完衣服的水墩地、冲厕所;不玩水枪。 2、大家说的非常好,说出了那么多做法,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今后该怎么做吗?(节水、爱水)教师讲述:1、我想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节水、爱水意识。但光靠同学们节水、爱水是不够的。我们要号召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参与到节水、爱水的活动中来。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份宣传小报的形式来宣传这次活动,老师这是一个样本,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做出你们满意的设计。(播放课件) 2、不过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组为你们的宣传小报设计一句响亮的宣传语。下面各小组进行讨论设计。 学生每组发言,交流宣传语 (六)结束新课教师讲述:大家设计的宣传语各具特色,小报的具体内容下去完善,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次活动一定会取得成功。老师希望每位同学及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像珍惜自己生命那样去“珍惜每一滴水”(播放课件)“如果不珍惜水的话,那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播放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