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 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 (新版)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4868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 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 (新版)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 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 (新版)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 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 (新版)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 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 (新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感知,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测量圆锥高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圆柱和圆锥形实物、三角板、直尺、扇形图片一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找生活中的圆锥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或小黑板板贴),展示各种形状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教师: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教师:谁能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抽学生回答。教师指着圆锥问:你们见过这种形状的物体吗?谁知道像这种形状的物体叫什么?(圆锥)谁能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图形?(楼顶上的铁架台是圆锥形的,建筑工地上的铅锤、圣诞节戴的帽子、铁路边上的煤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接着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物体。小结:像麦堆、谷堆、铅锤、帽子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板书:圆锥2揭示课题教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知道圆柱的特征,同学们,你们想认识圆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圆锥吧。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学生齐读课题。 点评:通过对已学立体图形的复习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引入新知,用旧知引入新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实物感知,抽象图形教师:圆锥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圆锥仔细地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受并体验一下圆锥的形状。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圆锥的形状。反馈信息。抽生说出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曲面。圆锥的曲面和圆柱的曲面不一样,圆柱的曲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曲面展开后不是长方形当学生叙述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曲面时教师给予表扬。教师:还有补充的吗?教师:他的观点有新意,观察仔细。教师:这些圆锥形的物体怎样用图形表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帽子、铅锤、谷堆的图形。并在黑板上贴出圆锥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像这种形状的图形就是圆锥。 点评:通过看、摸、说等体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锥的形状,初步建立圆锥的表象,从而为学生由形象到抽象奠定了认知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圆锥图形,有哪些相同点?这些圆锥的底面都是圆的,顶部都是尖的。教师:圆锥由几部分组成?能给各部分取名吗?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作好记录,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反馈:教师找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学生1:圆锥由两部分组成,有一个面是平的,有一个面是曲的。平的面叫底面,曲的面叫侧面。学生2:曲面最顶端的部分是圆锥的顶点。学生3:圆锥和圆柱一样有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顶点和底面。表扬学生观察仔细。(2)认识圆锥的底面。学生观察自己桌上的圆锥,说说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圆锥的底面是圆形。底面圆心就是圆锥底面的中心。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O。(3)认识圆锥的侧面。教师: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猜测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教师用课件演示,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学生观察展开图的形状,直观感知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学生动手做一做圆锥。操作:学生拿出准备的扇形图片,然后围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形状。学生通过操作制成一个圆锥,从而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4)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高。教师:刚才同学们谈到圆锥也有高,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教师抽学生在黑板上标出高。可能有的学生认为母线是高,也可能有的学生认为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高。教师:到底圆锥的高应该在哪里?教师请持两种观点的同学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辩论,发表各自的见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圆锥的高是指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距离是指从顶点到底面的垂线段的长,从而找到圆锥的高。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得出高的定义。板书: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教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圆锥的高有几条?学生可能会因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从而推断出圆锥有无数条高。也可能会说只有一条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形状,通过对比找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垂线段只有一条,因此圆锥的高只有一条。(5)测量圆锥的高。教师:怎样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圆锥的高呢?小组合作,想办法测出圆锥的高。教师巡视指导。反馈:教师抽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高的测量过程。边测量边叙述。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可能测量的是顶点到地面圆周的长度,也有的学生可能把圆锥切破进行测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引导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都把圆锥形的物体剖开进行测量。但根据圆锥高的特点可对圆锥的高采用以下方法测量。测量高的方法:板书:(1)先把圆锥的底面水平放置。(2)用一块三角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用直尺竖直地量出三角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得到圆锥的高。3小结圆锥的特征教师:谁能说说圆锥的特征?抽学生归纳总结。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只有一条高。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看、说、做、议、辩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探究活动,自主寻找圆锥的特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得轻松,理解透彻。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1填一填(1)圆锥的高是()。圆锥有()条高。(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3)下图圆锥的高是()cm。(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2小法官辨是非(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相等。()(2)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都有无数条。()(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4)测量圆锥的高只要测出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就是圆锥的高。() 点评:在练习中,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作铺垫。同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增强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同学们有收获吗?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教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大胆的猜想,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重视学生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 2圆柱和圆锥图形的变换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一第6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同学们掌握图形变换的几种方法,会按要求进行图形变换。2让同学们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同学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情感。【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画出变换后的图形。【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展示平台。学具:尺子、圆规等作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平面图形,通过变换这一手段可以得到更美的图案,从而装点我们的生活。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有哪些吗?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1)平移(2)旋转(3)对称(4)放大和缩小教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大家欣赏欣赏,你能发现这里面有图形的变换吗?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幻灯片说明: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或自己拍摄一些经过图形变换后的图案,例如商标、广告、国旗、美术作品、平面设计作品服装上的图案等等,里面要有平移变化、对称变化、旋转变化、相似变化。)学生说说图片里看到了哪些图形的变换。点评: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图案的欣赏,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的变换形式,巩固了所学知识。二、通过动手操作梳理和巩固知识1平移(1)教师:还记得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吗?平移的特点是什么呢?来!大家在实际操作中来回忆和小结一下吧。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09页课堂活动第2题的第(1)小题。反馈:展示学生答案,请学生以(1)小题为例讲讲平移的过程。(2)梳理、小结。一个图形平移后其图形本身的大小、形状、方向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平移前后,图形上的任何一个点移动的距离都是相同的。平移时,可以在原图形上选出几个很重要的点或线段,分别将这几个点或线段按要求的方向和距离移动,最后根据这几个点或线段的新位置将图形完整画出。(3)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09页课堂活动第2题的第(2)小题的第一个要求,得到丙图形。2旋转教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旋转,怎样将一个图形按要求旋转呢?旋转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将丙图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新图形,动手试试吧!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反馈:展示学生答案,请学生讲讲旋转的过程。梳理、小结:(1)一个图形旋转后其图形本身的大小、形状没有变化,但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旋转360度除外);旋转前后,图形上的任何一个点旋转的角度都是相同的。(2)旋转时,可以在原图形上选出几个很重要的点或线段,分别将这几个点或线段按要求的方向和角度旋转,最后根据这几个点或线段的新位置将图形完整画出。点评: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平移只是图形位置发生了变化;而旋转是图形的方向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在操作中,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要在原图形上选几个重要的点或线段,分别将这几个点或线段按要求平移或旋转,然后再将图形完整画出。三、小组合作,梳理知识,培养能力1梳理放大和缩小、对称此环节可以较刚才两个内容更放手些,让学生先独立操作完成教科书第109页课堂活动第2题的第(3)小题和练习二十一第6题,然后分小组交流归纳。(1)怎样将图形按要求放大和缩小?操作时有什么技巧或是需要注意的地方?(2)什么叫轴对称?对称轴是什么?怎样根据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以上的问题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小组活动。)2小组汇报,教师梳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即可。但无论图形是放大还是缩小,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变。一个图形,如果它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以后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它的对称轴。在轴对称图形中,两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点评:对学生掌握得较好的知识,教师采用自主、开放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创作: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运用这四种变换手段自己创作一幅有情景的作品,完成后在全班展示。(可以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小字本或其他方格子的纸张。全课总评:本堂课的设计有如下特点:一是根据知识的联系,重组复习内容,体现了教师的系统教学观。二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堂课充分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复习环节清晰,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到对这些知识的具体回顾复习,再到运用图形变换创作一副有情景的作品,整个设计层次分明。四是从欣赏美到具化美再到创造美,整堂课学生都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