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86454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考纲要求1 明清时期的思想 阳明心学 李贽的 异端 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的思想2 科技成就 农政全书 李时珍与 本草纲目 3 文学艺术 文人画 明清小说 京剧 本讲考点 考点1明清时期的思想 考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 阳明心学 1 背景a 明中期以后 阶级矛盾尖锐 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b 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 才能挽救统治 2 思想主张a 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的命题 b 提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说 3 王阳明心学的特点和实质特点 王阳明将一切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 强调道德自律 实质 要用加强对封建道德信仰的办法 消灭一切反抗意识 让人们甘心服从封建统治 考点1明清时期的思想 2 李贽的离经叛道 1 背景a 政治 明朝后期 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b 经济 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c 思想 道学家为抬高自己 把孔子奉为神圣 d 个人 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 表现a 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b 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 灭人欲 的虚假学说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认为穿衣吃饭就是 人伦物理 3 影响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思维启迪黄仁宇在 万历十五年 中指出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 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人的廉洁和诚信 也只能长为灌木 不能形成丛林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如何认识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 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提示 明清之际 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思想上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 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3 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特别提醒正确认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明清之际由于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儒家思想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 因此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并未占据主流地位 理学仍占主导地位 图解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术语必背 1 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 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 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2 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是理学和心学 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 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思想上文化专制 史料呈现史料1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 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 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 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 民主意识 当时李贽生活 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 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 肖国华 李贽的 儒家情结 史料2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 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 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 却正是 源于主流思想儒学 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 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 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 缺乏理论的自洽性 只是 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 丁翀 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史料3君子之为学也 非利己而已也 有明道淑人之心 有拨乱反正之事 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 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 大都皆口耳之学 无得于心 既无心得 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 读史指导 1 史料1属于现代评论史料 史料主要论述了李贽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强调经济和外部思想影响李贽思想的产生 2 史料2属于现代评论史料 通过阅读史料可知 史料主要论述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以及对该思想的认识 体现了黄宗羲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3 史料3属于古文献史料 根据省略号进行分层 第一层强调学习的目的是救世 第二层批判传统的教育 不是学以致用 强调传统学习不能为现实服务 史料应用 1 依据史料1 2 3 归纳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提示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反对封建专制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提倡经世致用 2 史料2表明明清之际的思想仍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和 提示继承创新 3 史料3反映了顾炎武批判空谈 注重实学 讲究经世致用 开学风的先河 提示朴实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1 特点 反传统 反教条 以 异端 自居的思想家李贽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之至论 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批判 存天理 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 反对封建专制 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思想 主张限制君权 顾炎武强调 经世致用 的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 等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 重农抑商 思想 提出 工商皆本 的主张 2 评价 进步性 明末清初的四大思想家 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观点 使得儒学更趋于实事求是 与国计民生联系更紧密 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背景下产生的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局限性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 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典例 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 黄宗羲曾指出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 视之如寇仇 名之为独夫 固其所也 顾炎武也说 以天下之权 寄天下之人 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 正确的是 A 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B 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C 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D 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解题关键理解材料中黄宗羲 顾炎武的言论含义 答案D 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 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 故A项错误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并没有对当时的君主专制政体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它起到的仅是一种思想启蒙的作用 故B项错误 无论是黄宗羲还是顾炎武 他们批判和抨击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而非中央集权制度 故C项错误 以顾炎武和黄宗羲为代表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家 其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故D项正确 D 1 2015北京文综 明朝中后期 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 认为 阳明敢肆己意 谤辱朱子 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 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 答案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是理学思想的两大流派 二者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故 的表述错误 可排除 正确选项为C C 2 2017北京丰台期末 李贽提出 夫私者 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 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 则无心矣 黄宗羲认为所谓天下的公利 无非就是使天下人人 各得其私 各得其利 上述主张 A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B 目的是发展私有制经济C 是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D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颠覆答案C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材料中 夫私者 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 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 则无心矣 各得其私 各得其利 说明人人有私心 是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 故C正确 A B D均不符合题意 排除 C 3 2016北京平谷一模 亭林先生说 昔之清谈谈老庄 今之清谈谈孔孟 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 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而曰一贯 曰无言 与上述言论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也C 经世致用D 存天理 灭人欲答案C结合所学可知 亭林先生 即顾炎武 根据材料中 不综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而曰一贯 曰无言 可知 顾炎武反对理学空谈误国 脱离实际 主张经世致用 故C项正确 C 4 2016北京丰台联考 下列名人名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一姓之兴亡 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 公也 为学之道 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 必先于读书 A B C D 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可知 指的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指的是宋朝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思想 指的是明朝后期李贽的思想 指的是清朝顾炎武的思想 故本题选D D 1 科技 徐光启编写 农政全书 2 绘画 文人画成就突出 强调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意趣 明代徐渭的 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 墨兰图 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3 明清小说 1 背景 专制中央集权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2 代表作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等 3 特点 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考点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特别提醒1 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 1 文人画 强调个性 注重写意 讲究借物抒情 集诗 书 画 印为一体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 山水画 讲究布局 气势雄壮 意境深远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是中国画的精粹 2 明清时期古代文学艺术的时代特色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使得反封建的小说 戏曲走向繁盛 抒发个人心意的文人画盛行 思维启迪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 释 道三教 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 曰小说 士大夫 农 工 商贾 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 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依据材料提炼作者观点 提示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小说的影响范围广 4 京剧 1 背景 清朝前期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戏曲舞台活跃 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 同城争辉 2 发展过程 乾隆末年 四大 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 湖北汉剧艺人进京 形成 徽汉合流 的局面 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 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等 形成京剧 同治 光绪年间 京剧走向成熟 涌现出号称 同光十三绝 的著名艺人 民国以来 逐步走向世界 误区警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 而不是京剧的形成 元杂剧将诗词 歌唱 对白 音乐 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5 李时珍 1 编写 本草纲目 a 原因 李时珍在医疗实践和采集药物过程中 发现古代医书存在错误 重复和遗漏 b 经历 阅读800多种参考书 实地考察 遍访百姓 c 成书 经过27年的努力 1578年完成此巨著 d 内容 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 附药方11096个 2 外传 1606年传入日本和朝鲜 又被译成多种文字 3 历史地位a 李时珍被称为 医中之圣 本草纲目 被誉为 东方医学的巨典 是中国古代医药学 植物学的宝贵遗产 对中国乃至世界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b 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 自然系统 早了一个半世纪 术语必背 1 文人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 其突出特点是写意 讲究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意趣 意境是文人画的灵魂 2 从春秋的 诗经 战国的楚辞 到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不断得到发展 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3 清代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 将独特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被誉为 国粹 主题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史料呈现史料1明代小说繁荣 在唐传奇 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等名著 明中后期 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 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 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 塑造了众多商人 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 如 桃园三结义 大闹天宫 等 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 开阔眼界 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明代有人认为 小说 虽稗官之流 而劝善惩恶 动存鉴戒 不可谓无补于世 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 悲而掩卷堕泪者 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 明清小说 史料2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 比明朝比较的多 但因为时间关系 我现在只可分作四派来说一个大概 这四派便是 一 拟古派 二 讽刺派 三 人情派 四 侠义派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史料3这一时期 明清 大为繁荣的小说 戏剧也竞相 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 追求作为题材 屠夫 小贩 商人 妓女 牧童 村姑 绿林好汉 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 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 好货 好色 成了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等著 绘画中华文明史 读史指导 1 史料1属于现代评论史料 史料主要表达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表现以及产生的影响 史料分两层 之前强调原因和表现 之后强调影响 2 史料2属于近代评论史料 史料中鲁迅明确了清朝小说的派别 反映了清朝小说种类之多和变化之大 3 史料3属于现代评论史料 从 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从题材角度来阐述明清小说的特点并隐含着发展趋势 史料应用 1 根据史料1 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并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提示原因 唐宋元文学发展 留下了大量的素材 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 小说通俗易懂 接近日常生活 易于被民众接受 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扩大 作用 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有一定教化功能 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2 依据史料1 2 3 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 提示特点 通俗化 体裁丰富 题材越来越广泛 关注社会底层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1 发展趋势 逐渐平民化 体裁 从汉赋 唐诗 宋词到明清小说 语言 由词藻华丽 对仗工整 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 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2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 典例 2017北京育才学校期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 词到散曲 小说 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D 解题关键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平民化 答案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 随着古代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 出现了散曲 小说等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学形式 这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因此D项正确 1 2017北京平谷一模 下面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东汉的 九章算术 中国古代数学理论形成B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推动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传播C 徐光启所著 农政全书 中记载了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 中国近代科技形成D 清中期京剧的形成和繁荣 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B 答案B东汉的 九章算术 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的形成 故A项错误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故B项正确 明朝时中国并没有形成近代科技 徐光启所著 农政全书 属于中国古代农书 故C项错误 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 故D项错误 2 2017北京海淀一模 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写意画 荷花翠鸟图 以下对该作品的分析 正确的是 A 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B 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C 生动表现了社会风俗D 隐喻专制制度的没落答案A根据材料中 朱耷的写意画 及图片可以判断该作品是文人画 文人画追求个性和意境 故A项正确 该作品并不能深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故B项错误 表现社会风俗的是风俗画 不是文人画 故C项错误 材料中的图片信息不能反映专制制度的没落 故D项错误 A 3 2017北师大附中月考 明清时期 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 一改以往作品中的 文不谈商贾 的现象 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 不再只是惟利是图 贪得无厌的形象 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答案C根据材料中 明清时期 不再只是惟利是图 贪得无厌的形象 并结合所学可知 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发展 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 商人地位提高 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故C项符合题意 C 4 2017北京顺义第一次统练 永乐九年 1411年 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 不许妆扮历代帝王 后妃 忠臣 烈士 先圣 先贤 神像 违者杖一百 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 与同罪 其神仙 道扮及义夫 节妇 孝子 贤孙 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 弘扬传统文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答案B根据 永乐九年 1411年 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可见文化专制影响的是艺术创作 且材料无法体现 开始 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对三纲五常的遵守 以及弘扬符合传统文化的内容 故B项正确 通过材料内容可判断其弘扬的是传统儒家文化 体现君主专制加强 不能证明其走向反动 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市民文化的危害性 故D项错误 B 请认真完成作业 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 明清时期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较 专题总结提升 2 14 17世纪中国与西方经济的比较 3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折射出的政治 经济特点明清时期以李贽 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 矛头直指理学 他们反传统 反教条 批判封建专制 主张学以致用 工商皆本 他们的思想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是明清时期社会政治 经济的反映 1 从政治折射点看 明朝废除丞相 设立内阁 清代设军机处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虽然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但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 并未产生新的社会力量 也未引起社会的转型 2 从经济折射点看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统治者继续推行 重农抑商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 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 典题演练 2017北京丰台期末 某学者认为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 再前进一步 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 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该观点旨在强调 A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B 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C 黄宗羲与卢梭的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D 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B 答案B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 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 故A项错误 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使得思想界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 因此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故B项正确 黄宗羲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故C项错误 D项的说法没有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 应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