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8课《论语》八则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69419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8课《论语》八则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8课《论语》八则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8课《论语》八则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8课论语八则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教学构想】论语是孑L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孑L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教学步骤一、导人(质疑激趣)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如下回答。答l:毛泽东选集。老师说,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只有几十年,而老师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答2:三国演义红楼梦。老师说它们影响也很大,但也只有几百年而已,不能与我说的相比。老师再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师生交流有关孑L子和论语的知识(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三、诵读并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四、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问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必须理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殆”解为“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师”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等等。五、小组互动: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究的好习惯。六、自由背诵课文七、探究性学习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惕,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这一环节可以使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教学后记】孔子的“治学三境界”在论语八则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学不仅要吸引学生探究,还要告诉他们探究的方法,交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即所谓启发。如果在探究前我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是谁?“知”的意思是“了解”、吗?于是提供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解释:“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这样三个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适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后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8课论语八则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教学构想】论语是孑L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孑L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教学步骤一、导人(质疑激趣)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如下回答。答l:毛泽东选集。老师说,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只有几十年,而老师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答2:三国演义红楼梦。老师说它们影响也很大,但也只有几百年而已,不能与我说的相比。老师再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师生交流有关孑L子和论语的知识(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三、诵读并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四、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问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必须理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殆”解为“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师”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等等。五、小组互动: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究的好习惯。六、自由背诵课文七、探究性学习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惕,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这一环节可以使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教学后记】孔子的“治学三境界”在论语八则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学不仅要吸引学生探究,还要告诉他们探究的方法,交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即所谓启发。如果在探究前我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是谁?“知”的意思是“了解”、吗?于是提供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解释:“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这样三个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适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后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