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68789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word教案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建议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学生:预习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3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雨的情景。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马、黑、压”4个生字。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难点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三、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雨有很多种,你们知道有哪些雨吗?(板书:雨)(学生自由说)2出示课后练习题的四种雨的名称及动图。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1)学生自己描述一下这几种雨的区别。(2)哪种雨最大?3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你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4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听课文录音。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4互相交流识字方法。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组词。6找出这5个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7认读词语卡片。(出示:雷雨乌云闪电雷声窗户房子)五、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教师引读。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5分组朗读,教师随机指导。六、指导写字1出示“雷、乌、黑、压”4个生字,仔细观察,说说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2教师重点指导“雷、黑”,边讲边示范书写。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梳理板书雷雨雷雨前(第13自然段)雷雨中(第46自然段)雷雨后(第7、8自然段)雷乌黑压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2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3体会动词的巧妙运用。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2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难点背诵课文,感悟“压、垂、挂”等动词的巧妙运用。三、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真是好样的!(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2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师板书)3齐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四、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第13自然段。1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在夏天,你有没有注意过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呢?请你说一说。2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请你仔细观察,等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课件出示雷雨前的画面)3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生读)5雷雨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指名说)哦,我发现你很用力地往下按,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压,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师板书:闷)(2)作者还写了雷雨前的什么景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3)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处都是静悄悄的,正在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一阵大风,哎,小朋友,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这阵风大呢?(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哦,小朋友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跟着老师的话,摆动你们自己。准备好:微风来了狂风来了微风吹狂风吹停,孩子们,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感受读出来?(指名读)嗯,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再读。(齐读)从你们急促的声音中,我感到一阵大风就要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比较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小结:作者的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的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齐读)(4)就在这时候,闪电和雷声这俩兄弟也匆匆赶来了。文中是怎样写闪电和雷声的?赶快读一读吧!(出示第3自然段)师: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名读)师:他读得好吗?评一评。(学生评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师:同学们读得让老师感觉到马上就要下雨了。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请你们仔细地听: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谁来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发现不同后,说说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师:下面我们仿照“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说词语。6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师:同学们,雷雨前,天气由闷热得一丝风也没有到忽然刮起大风,到最后电闪雷鸣,这其间的变化真大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第13自然段。师:谁愿意来读?这么多同学举手,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吧!(齐读)(二)自学第46自然段。过渡:就在这电闪雷鸣的时候,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那么雷雨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46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3过渡: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收获肯定不小吧,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4汇报交流。(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哎,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这场雨下得真大啊!我们一起来,老师说雨下起来了,同学们说雨越下越大了。(2)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好大的雨呀!(一起读第4、5自然段)(师随机板书:大)(3)师:其实这倾盆大雨没持续多久就变小了。听:“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师: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指名读这句话)5雷雨下得这么急,这么猛,你们想看看雨中的景象吗?(播放课件)6看完了雨中的景象,我相信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还好。我请男生读第4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们一起读。(三)对比学习第7、8自然段。1看,雨停了,天亮起来了,雨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听老师读课文第7、8自然段,老师一边读一边出示雷雨后的画面,你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1)你看到了什么?(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有彩虹、蝉、蜘蛛和青蛙)彩虹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彩虹图片)多美啊!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出示蝉和蜘蛛图片)蜘蛛又坐在网上。雨前,它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它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干什么呢?(指名说)(2)你听到了什么?(蝉叫声、青蛙的叫声)3好美!谁能把这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指名读第7、8自然段)(师随机板书:美)4瞧,(出示课件)雨过天晴,蓝天上有白云,有彩虹,树上有蝉、蜘蛛,池塘里有青蛙。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感受雷雨后的美景!(齐读第7、8自然段)(四)回归整体,朗读全文。1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雷雨前、中、后景色的变化吧!(播放课件)2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来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五、填词,比较词句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下来。2一只蜘蛛从网上_下来,逃走了。3一条彩虹_在天空。比较“压”“垂”“挂”3个字的用法,体会这3个字用得巧妙之处。六、指导写字1出示“垂、户、迎、扑”4个生字,指名读,集体读,再口头组词。2同桌交流写字方法,全班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写字方法。3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临摹。4展示交流。七、课堂小结,背诵课文1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得这么细致?2是呀,作者经过了非常仔细地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这样,你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3想把这篇精彩的课文背下来吗?快试一试吧。八、梳理板书雷雨雷雨前:闷雷雨中:大雷雨后:美垂户迎扑九、教学感悟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辨别“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让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印象。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所带来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围绕“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对比的方法,说出景象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17课大自然的语言word教案 石狮市祥芝中心小学蔡乌霞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学儿童诗。文章共九个小节,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给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现象。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蚂蚁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飞,昭示了自然界中季节的的更替。鱼鳞上的圈圈,“三叶石”“庐山漂砾”则可推算鱼儿的年龄,推知史前地质。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文本生动而有情趣,文章活泼而简洁的文字吸引孩子饶有兴趣的去读。在读中去感受“你看那”“不就像”时与大自然的亲密之情,让孩子去体会这有着无穷奥秘的诗句的意蕴和涵义。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学情分析: 这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无论是在识字、阅读,还是在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三年级学生形成太大的障碍,所以教学中我们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朗诵中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召唤书中,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2、 认字4个,写字5个。3、 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汪洋、妙不可言”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4、 仿照诗歌写一节。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入手,引发兴趣1、 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用什么来交流?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2、 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师: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有一首诗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神奇的语言。那就是出示并齐读课题大自然的语言。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共同去学习,去发现吧!(设计意图:课题“大自然的语言”新颖别致,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本身就具备了神秘性,于是我设置让学生质疑课题,从质疑入手,引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1、生字词关:开火车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重点指导书写“圈” 2、朗读关:抽同学接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地进行评价。3、理清课文脉络:默读课文,想这首诗有没有总说的小节,哪几个小节具体描述大自然的语言?4、自读诗歌,合作完成表格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奥秘5、 你想用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理解并造句(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于是我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通过表格梳理课文写的7种大自然的语言,从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 品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过渡:这么多美妙的语言,想不想细细地品味一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在小组内读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交流反馈读书感受、看法预设:(1)第2小节课件展示(蓝蓝的天空,白云高高地飘)看到蓝天、白云,草地,你有怎样的感觉?理解词语高高,准并指导朗读,读高高声调高而上扬,准时读得肯定些。(2)第3节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哪个小节的结构和第2小节相似?(第3 小节)课件展示(蚂蚁搬家)为什么下雨前,蚂蚁要搬家呢?指导朗读,“也”读重音,先自由练读,再点评指导。(3)第4、5小节课件展示。这两小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反问,比喻,拟人)指导朗读学习两句反问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运用同样的方法指导第6、7小节过渡句:其实,每当季节更替变换的时候,大自然都会告诉我们,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迎接另一个新的季节了。让我们继续交流你喜欢的小节。出示图片理解年轮,鱼鳞指导朗读(破折号拉长,读清楚怎么知道鱼的年龄,读出趣味性)(5)第8 小节过渡: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以前这里曾是什么样子的?读第8小节,了解“三叶虫”化石指导朗读过渡语:要不是大自然告诉我们,谁能想到眼前这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几亿年前竟是汪洋一片,多么神奇的大自然的语言呀?怎样读出它的奇妙与有趣呢?3、咦,品读到这,你明白大自然是用什么跟我们说话了吗?(看得到的,听得到的,感觉得到的自然现象跟我们说话)4、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察的人)(设计意图:在学生读文交流的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水到渠成,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2、仿照课文编一节诗歌(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 晴天 蚂蚁搬家 雨天 蝌蚪水中游 春天到 大雁南飞 秋天到 树轮一圈 大树一年鱼鳞一圈 大鱼一岁“三叶虫”化石 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教后反思: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两班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感情朗读,读懂诗歌内容,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2、读写结合,模仿课文仿编诗歌。教学中主要体现两个理念:1、落实朗读训练,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过程中感悟语言,体会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2、注重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形式,指导学生仿写,给学生创作写作的平台,使其思维得到拓展。教完本课,我觉得自己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闪光点是:1、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中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特别是小诗的第四和第五小节,讲的是蝌蚪和大雁带给我们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对于蝌蚪和大雁孩子们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点”,大雁像省略号一串,此时,我便会引导孩子们在脑海里进行充分想象,同时借助书中提供的画面,感受两种小动物不同的可爱之处,最后再让孩子们进行感情朗读。2、 诗歌的创编。课前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整合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一写,如果能写成诗歌就更好了。”班级多数孩子,几乎都去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语言了,有的是关于谚语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等等类似的天气方面的谚语;有的则是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学完课文,我出示诗歌的格式,同学们能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编写诗歌,整合了一节节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诗中每一小节的每一种自然语言都是生活中常见到的,可见孩子观察的非常仔细,创作的也十分具有儿童性和趣味性。我将孩子们创作的小诗进行了装订整合成为了一本大自然语言小诗集并让孩子们自己配上喜欢的插图和封面进行保存。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课堂上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到位。这是一首知识性诗歌,内容又比较浅显,学生只要多读、多感悟就可以理解。课堂上的有很多地方的讲解显得有点多余,还应该在朗读上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