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五官兄弟.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58681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五官兄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五官兄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五官兄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五官兄弟一、教学要求:1、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感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的重要性。2、让学生在一个开放、自主、充满矛盾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二、教学重点:体验各种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教学难点:让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三、教学用品准备:1、手区:在纸箱上剪一个洞(只可以把胳膊伸进去),箱内有:柚子、带叶子的菠萝、玻璃瓶(里面可以装一些温水)2、眼区:苹果(有不同颜色)、桃酥饼(有香味,好吃的食品)、小摩托车(会动的东西)3、耳区:小鼓、琴、空瓶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4、鼻区:梨汁、醋、酒精、酱油(有不同的气味)5、口区:麻辣片、酸楂片、有花生味的点心、洋葱(有不同的味道,有各自香味的东西)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导活动今天,我们来到阶梯教室上科学课。大家先观察一下阶梯教室。然后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说出:我叫 ,我在阶梯教室里观察到 ,我是通过 (感官)观察的到的。只要没人发言你就可以站起来发言,如果有同学发言大家要认真听这个同学发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来观察世界。今天,我们再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五官兄弟”游乐场进行游玩,(出示课件:“五官兄弟”游乐场)在这里进一步体验五种感官的作用。(二)学习游乐场的规则既然是游乐场就有游乐场的规则,我们先来看一看游乐场有什么规则。(出示:游乐场的规则)游乐场活动规则:1、每个小组必须顺着游乐路线行走,不能逆行。眼睛区手区耳区鼻区舌区2、游乐场内要轻声细语,互相合作,互相帮助。3、每个游乐区活动时间为5分钟。 4、游乐时必须及时把自己的收获、提出问题填到记录表上。在游乐场的五个游乐区也有各自的游乐规则,请大家认真阅读规则,理解规则,这样才能在活动过程中遵守规则:眼睛游乐区规则: 只能用眼睛进行观察,只记录用眼睛观察到的所有内容。鼻子游乐区规则:只能用鼻子嗅瓶口散出的气味,猜测瓶子里面是什么物体。手游乐区规则:手区在箱子里面。只能把手伸进箱子里观察。偷看箱子里的东西就会减少游戏的乐趣。 耳朵游乐区规则:(1)组员蒙上眼睛。(2)组长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组员猜猜是什么物体?发音的物体在哪里?舌游乐区规则:(1)组员蒙上眼睛,捏住鼻子。组长拿出食品让组员尝一尝,让组员说出食品的味道,猜一猜是什么?(2)再让组员松开鼻子尝尝东西的味道,比较和捏鼻子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三)学生进行五官游乐活动布置入场:下面,各组分开活动。第一组从眼区开始,第二组从手区开始,第三组从耳区开始,第四组从鼻区开始,第五组从舌区开始,各组长到讲台上来领记录表。学生在游乐区活动时,指名一个学生掌握时间,提醒学生交换场地。教师要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活动中发生的问题,提醒学生遵守活动规则,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收获和问题。(四)讨论和整理好,刚才大家到五官游乐场进行游玩,体验了五官的作用。各组讨论一下你们在游乐场中有什么收获,产生了什么问题。把活动中的感受整理一下。指名学生发言,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都有很多收获,体验了 “五官”在科学观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一种感官只能观察到物体的部分特征。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才能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所以,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感官。不过,我要强调一点,观察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当对一个物体还不太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用嘴去尝、用鼻子去闻,因为有些物体是有毒的,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课后反思:1、学生在活动中会由于好奇心,不能遵守活动规则。如睁开眼睛看用手触摸的东西,看用耳朵听的东西等,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范。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可以形成良好课堂秩序,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2、学生在五官游乐场体验的表达和提出的问题,和我们成人预期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这是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本课教学目标决定的。五官的体验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正如“你想知道苹果是什么滋味吗?你只有亲口尝一尝”。孩子们描述五官感受的词汇十分有限,会导致他们的描述不细致。学生提的问题,如“为什么眼睛看不到鼻子能闻到的东西?”这个问题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正说明孩子们在看到诱人的点心,很想知道点心的味道和气味却不能用鼻子闻的矛盾情景中,体验到了眼睛的局限性,认识到了鼻子和眼睛的区别。3、这种“教师创设情景,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跟着孩子的思维走”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只要抓住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及时进行引导和挖掘,就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机智灵活的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2、瓜果交易会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并做出判断。一、 谈话导入:你曾经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过西瓜吗?你知道怎样挑选西瓜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挑选西瓜中的科学。二、 讨论如何选购西瓜三、 学习“交易会”活动规则1、 将全班分成6-8组,每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采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2、 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的采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3、 负责采购的同学认真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4、 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意时,如时间允许,可以继续卖出和重新买进,但小组成员必须协商进行。5、 小组共同参与,必须卖出和新买进水果,交易时,可以用支票的形式进行交易。6、 及时填写“采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观察收获和发现的问题。四、 学生活动,教师一起参与五、 活动总结资料:部分水果成熟辨认方法: 西瓜选购西瓜关键在于掌握瓜的熟度。一是看形状,鉴别瓜的皮色和瓜蒂、瓜脐。凡瓜形端正,瓜皮坚硬饱满,花纹清晰,表皮稍有凹凸不平的波浪纹,瓜蒂、瓜脐收得紧密,略为缩入,靠地面的瓜皮颜色变黄,就是够熟的标志;二是听声音,可以一手捧瓜,一手以指轻弹,凡声音刚而脆,如击木板的“冬冬”或“得得”声,是为未熟的象征;声音疲而浊,近似打鼓的“卜卜”声且有震动的传音,才是够熟的标志;三是端重量,生瓜含水量多,瓜身较重;成熟的瓜,因瓜肉细脆组织松弛,体重就比生瓜轻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如果瓜皮柔软、瘀黑,敲声太沉,瓜身太轻,甚至摇瓜闻响,那又会是倒瓤烂瓜,不堪食用。苹果若底部泛出青色,表示尚未成熟。敲敲看,如声音不脆,表示不新鲜。菠萝首先看表皮颜色,青黑有光泽的菠萝浑圆饱满者最新鲜。若叶片呈深绿色,表示日照良好,甜度和汁液都很多。泛出香味,用于按压有柔软感的菠萝最为可口。草莓新鲜的草莓果蒂鲜嫩呈深绿色。果蒂四周均应呈鲜红色,若果实还残留白色部分,表示尚未成熟。香蕉表皮有许多黑色斑点,且色泽深黄的香蕉最可口。若表皮青色,毫无斑点,虽然新鲜但尚未成熟。资料:怎样选择新鲜蔬菜水果1、番茄果蒂硬挺,且四周仍呈绿色的番茄才是新鲜货。2、黄瓜刚采收的小黄瓜表面有疣状突起,一摸有刺,是十分新鲜的。颜色浓绿有光泽,再注意前端的茎部切口,需感觉嫩绿、颜色漂亮才是新鲜的。3、洋白菜叶子的绿色带光泽,且颇具重量感的洋白菜才新鲜。切开的洋白菜,切口白嫩表示新鲜度良好。切开时间久的,切口会呈茶色。4、茄子深黑紫色,具有光泽,且蒂头带有硬刺的茄子最新鲜,反之带褐色或有伤口的茄子不宜选购。若茄子的蒂头盖住了果实,表示尚未成熟。茄子切口变色,只要泡在水中即可保持鲜嫩。5、香菇菇伞为鲜嫩的茶褐色,肉质具有弹性,才是新鲜的香菇。刚采的香菇,背面皱褶覆有白膜状的东西,若此处呈现出茶色斑点,表示不太新鲜。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蚯蚓小导游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3)观察土壤里面有什么。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这一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自主发现,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为他们准备一些材料,像放大镜、小铲子、纸袋等。要求学生要作好观察记录,这是收集事实的过程。(4)交流与总结。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出土壤的构成,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比如学生认为“土壤里有草根和腐烂的叶子”就可以,腐殖质的概念对他们来讲太抽象了。总之,教师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5)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活动,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教学反思:1、 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摆弄、去观察、去发现、去表达,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观察和作出结论。2、 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比如,告诉学生用铲子取土时千万要小心,不要伤害蚯蚓,不要破坏那里的环境;观察结束后要把土壤放回原处等。2、 蚯蚓的房前屋后要点:玩泥巴并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针对沙和石头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进行观察研究。目标: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玩泥巴”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他们往往会不怕脏,不怕累,情绪高涨。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足量的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上课时谈话引入“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们要边玩边观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2)认识三类土壤。放手让学生玩15至20分钟以后,让他们根据亲身体验集体交流“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三类土壤及其特点。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趣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玩土壤,看谁还有新的发现。(3)观察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第一个研究层次是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课前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沙(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岩石标本进行教学)。上课时,教师启发谈话“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从而,对本单元的二级目标进行强化训练。第二个研究层次是充分放手让学生研究自己选择的问题,当然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保证教学的效益度,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参与研究活动,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在研究之前先引导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第三个研究层次是整理事实。让学生围绕“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收获。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探究欲望。(4)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安排。由于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本课我们设计了“奇石展览会”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石头,发现出更多岩石的秘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5)课后反思与总结交流要点。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课后反思:1、 意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习惯教育。比如:玩泥巴后要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使用锤子、刀子、稀盐酸时要注意安全。2、 研究活动开始前要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指定研究计划,使学生养成做事心中有数、目标明确的科学态度。3、 蚯蚓的邻居目标:认识土壤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都有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的科学态度。准备:漏斗或纸袋、肥沃的土壤、台灯;干湿不同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蚯蚓、蚕豆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参观了蚯蚓的家园,蚯蚓还有许多邻居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学生对“蚯蚓的邻居”这一课题会很感兴趣,课自然而然就开始了。(2)观察土壤里的动物。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肥沃的土壤,放入一个漏斗形的纸袋里(或漏斗里),在纸袋上方约20厘米处用灯光照射,等一会儿,让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当学生看到土壤里的小动物从漏斗嘴钻出来时,其感受是多方面的。观察过以后要教育学生把土壤和小动物送回原处。没有条件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帮助他们认识土里的小动物。(3)探究土壤对动物、植物的影响。“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土壤?”“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这两个问题富有挑战性,也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里准备一些研究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的责任是大胆让学生动手尝试。教材中的“活动提示”是为需要提供帮助的学生准备的。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契机,教师一定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一二一齐步走”。蚯蚓与土壤的关系,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探究出来结果,而植物与土壤的关系不是当堂课所能发现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并作好观察记录。(4)调查“人类有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并组织一次保护土壤的宣传活动。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利用土壤资源的现状,提供情景让他们感受人类对土壤的破坏,增强他们保护土壤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教后记:本课的几个学习活动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有的需要一二十分钟,有的需要几天或更长时间,要教育学生观察时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在观察时一定要随时记录,既要围绕探究问题观察,也要善于提出新的问题。而我们的学生最缺乏耐心,需要老师一遍一遍的督促。4、 落叶到哪里去了要点:让学生猜想和观察落叶到哪里去了目标:通过猜想和观察落叶到哪里去了,使学生了解动物活动和细菌对土壤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渗透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准备:腐烂程度不同的落叶、动画软件;蚯蚓、树叶、果皮、土壤;人类改良土壤的录象资料和书籍等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作出猜想。首先谈话:“大树下和田地里有许多落叶和枯草,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想。他们根据生活经验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想,这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2)实地观察,得到结论。猜想只是对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必须寻找事实与证据。观察落叶变成了什么,就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更深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选好观察地点,找到腐烂程度不同的叶子,这有利于学生观察和研讨。之后,再通过阅读或观看动画建立正确的认识。(3)实验验证,拓展认识。本课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亲眼目睹蚯蚓是怎样为改良土壤默默工作的。不要局限在教材中的两种设计方法,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尝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爱护蚯蚓。为了扩展认识,教材还鼓励学生通过采访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改良土壤的办法,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渗透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科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