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29139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唐诗二首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咏、联想,把握诗歌意象。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古诗中有一种 ,它的特点是,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 的“ ”诗。2.杜甫(712770),字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代 主义诗人,被称为“”。有杜工部集。3. 公元759年岁末,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 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由联想到,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2.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3.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三、研读品味,合作探究1.第一节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默读第二节,思考:(1)群童为何抱茅?(2)“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3)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节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再朗读诗的最后一节。五、链接生活,拓展延伸假如杜甫真的来到我们面前,他肯定能用他那美丽的诗篇歌颂我们的新生活。请你以杜甫的口吻写出新时代的新景象、新感受。(文体不限)第2课时一、资料助读1.白居易(772846),字,号,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 代伟大的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与 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最深的时候。他对 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 ,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二、初读感知自由朗读,参考课文注释理解文意。思考:说说这首叙事诗包括哪些要素?三、研读品味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2.“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么样? 为什么这样写?3.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4.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6.卖炭翁一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四、拓展延伸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卖炭老人又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呢?请大家想象一下,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以 “卖炭老人回家后”开头续写故事。参考答案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歌行体 不讲究格律句式整齐 自由体2.子美少陵野老 唐现实诗圣3.浣花溪畔自身遭遇 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略。2.第一节:秋风卷屋;第二节:群童抱茅;第三节:夜雨湿屋;第四节:忧国忧民。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三、研读品味,合作探究1.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痛惜之情。2.(1)“南村群童”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也有调皮的成分,更深层的原因应该是社会现实。杜甫是在叹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2)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无法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3)床头屋漏,雨脚如麻。渲染了暗淡愁惨的氛围,也烘托了诗人愁苦暗淡的心境。(4)表达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五、链接生活,拓展延伸提示 借助联想与想象,联系现实,文从字顺即可。第2课时一、资料助读1.乐天 香山居士唐现实主义元白刘禹锡 2.宫市为害宫市深切的同情二、初读感知地点宫市南门外人物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事件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三、研读品味1.地点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2.年龄大;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3.“一尺雪”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碾冰辙”炭很重,冰冻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晓驾炭车”“日已高”路途遥远。“困”“饥”“歇”运炭的艰辛。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也难。4.愿望没有实现。卖炭翁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不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然而他最后得到的却是“半匹红纱一丈绫”,少得可怜!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黄衣使者。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止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5.是从心理角度刻画卖炭翁的。自己身上“衣正单”,本应愿天“暖”,可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老人知道,天寒,炭价才会高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6.“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四、拓展延伸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