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0861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一、 选择题1(xx年5月广东高三模拟考试最后冲刺卷)某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如果你选取了宋太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选项中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正确答案是A.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 直面中央对地方的威胁问题 C. 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1.C宋太祖时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地方只留一小部分,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减小地方对中央的威胁。2(xx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2. C 在封建社会,皇帝最尊贵,故百家姓应该出现在赵宋王朝,最早是北宋。3(xx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热身训练)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租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3A 提取有效信息“宋太祖”、“儒臣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人”,可见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派文臣作知州。4(xx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4. C “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体现了中央的权威性,同时说明了作为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的统一管理。5(11江苏高三新课改考前考(三)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图1 图2 金太阳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5. A 解题关键是仔细读图,抓住图1中“郡”与“国”交错相处,可知这是指汉初刘邦实行的郡国二制并行。抓住图2中“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两个关键词,可知这是指元代实行的行省制度。6(11年潮州二模)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行省制 分封制 郡县制 州郡县制 A B C D6. B 最先出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然后是战国时期出现、秦朝推广到全国的郡县制,再是东汉时期出现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最后是元朝出现的行省制度。7(11年潮州二模)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区分等级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C. 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 美化程度的不同7. A 通过颜色来区别等级的贵贱,体现了古代的专制色彩。类似的例子还有通过衣服上的不同动物形象来表示地位高低的,如清朝的官服的“补子”。8(11届盐城高三联考)4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B其最高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C都有严密的监察体系 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8B本题在解答时关键要抓住为什么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关键提示。 9(11聊城二模)临淄是先秦、秦汉时期著名的大都会。在这里出土过“齐国钟官长”印(为掌管钱财之官)、“齐铁官长”印、“齐铁官丞”印,及西汉初年带有“淄川王”、“胶西王”等字样的传世印泥(古时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的泥块印章)。这些发现可以印证西汉时( )A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盛况B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C在各地设立封国的史实D已经发明印刷术的推论金太阳9.C 由材料中“西汉初年带有淄川王、胶西王等字样的传世印泥”可以判断这些印泥印证的是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国并行制。10(11江苏高三新课改考前考(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10.D“三公九卿”制的建立者是秦始皇;唐朝时中书省起草诏令后,要交由门下省封驳审议,然后再交由尚书省具体招待;明太祖废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11(11江苏高三新课改考前考(二)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论文题目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 C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1.DA项是在秦朝;B项中明朝君主专制的情况在三本书中并未涉及;C项是在秦朝。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12(11德州二模)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12. C “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13(11届通州四调)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3C这种建筑体现了皇帝的特殊地位,皇权至上。14(11届盐城高三联考)下列对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B“别黑白而定一尊”C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D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14.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考查的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15(11韶关二模)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明朝废丞相、设殿阁A. B. C. D.15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16(xx绵阳第三次诊断)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部分土地给列侯,这些列侯A归中央直辖 B归王国管辖 C归行省管辖 D归郡管辖16D 推恩令实行后,王国土地不断被分割后的列侯只享有食租税的权利,行政权归属当地郡县直接管辖。17.(xx江苏考前考测)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 )西汉设置“中朝”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 A. B. C. D.17A 从明朝开始废除宰相,因此不符合题干的要求。18(xx徐州高三质检三)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金太阳 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金太阳18C 图一为西汉时期地方上的郡国并行制,图二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个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逐步加强。19(xx江苏考前考测)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金太阳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19C 从名称“一统河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中即可得出结论。20(xx苏、锡、常、镇高三调查)右图是北京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对于该机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金太阳20. D 此图是军机处所在。军机处的设置是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21(淮安1011高三第四次调研)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1. D 该描述体现的特点,一切都围绕着皇帝,该机构完全是为皇帝专制统治服务的,据此判断是军机处。22(xx徐州高三质检三)三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22B 材料信息表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延续600年之久,说明丞相制度废除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其他说法明显错误,不再一一说明。23(烟台文综高三适应性练习)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有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枢密院的设置 元朝设立中书省 清朝设立军机处A B C D 23. C 对比唐和北宋,元朝实行一省制,丞相权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等,经常造成政局动荡;清朝设立军机处可以加强皇权,但明朝就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故与题干的叙述并不相符。 24(1011盐城高三调研)明朝设立内阁和清朝设立军机处,本质上都A.强化了封建皇权B.削弱了地方权力C.分散了丞相权力D.提高了行政效率24. A 内阁是明朝在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的专门备皇帝顾问的秘书班子,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使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5.(11胡埭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调研)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地方地方地方 地方地方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金太阳A B C D25A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一直存在两大矛盾,其一就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代帝王都采取措施,削弱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直到北宋后,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地方分裂势力,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从这个角度考虑,只有A项正确。26(11胡埭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后来历代沿用。这个王朝和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汉朝分封诸侯建立王国 B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26D本题是针对地方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可排除C;A项汉朝分封诸侯建立王国,后来导致王国问题,历代帝王不可能沿用;B项说法太笼统,没有指出具体措施,不符合题意。只有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后来历代沿用。27(11南京高三历史调研)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27C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指的是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置使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28(11烟台高一历史期末考试)下列是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电视剧甲:“三公”坐着议事,对自己所管辖的事务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电视剧乙: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便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 A汉朝、唐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 C汉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28C “三公”说明应该是在秦汉时期,“军机处”应该是在清朝时期,综合两者可得出结论。29(11淄博高一期末考试)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 )中朝 设置通判 实行推恩令 设置刺史 A B C D29D 可用排除法,设置通判是北宋的措施,故排除。30(11淄博高一期末考试)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力分权的矛盾。其中,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上风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隋唐 D北宋30D 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很长时间内一直存在,到宋代,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的上风。31(11滨州高一学业水平检测)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A推恩令 B刺史制度 C酎金夺爵 D设置通判31A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贾谊主张分割王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这和“推恩令”的做法相吻合。32(11滨州高一学业水平检测)现在我国“省”这种行政区划制度是由下列哪种制度演变而来的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省32D “行省”简称“省”。33(11滨州高一学业水平检测)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33B 丞相制度和社会动乱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的说法不正确。34(xx海门二模)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34D 宣政院是元朝时开始设置的中央机构,与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并列,为元朝中央四大机构之一,管辖全国宗教事务和藏区行政事务。35(xx莱芜12月)关于我国行省制度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 B有利于国家统一C在全国各地均设行省 D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35C 行省制度是元朝开始实行的一项重要地方制度,它的实行有利于国家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设立行省,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由中央直接管辖。36(xx金陵期中)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36A 北宋吸收自唐末以来地方权力过重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的教训,从军事、财政、司法等方面着手,加强了中央集权。37(xx佛山月考)“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37C枢密使为宋朝设置的枢密院的官职,握有发兵之权,从而分割了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掌握行政权。38(xx华师附中测试)“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出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38B抓住“藩臣”“不入于朝廷”等关键词中,即可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39(xx华师附中测试)我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39C汉武帝没有废除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诏令由中书省起草后,需要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具体执行;明太祖设内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只有C项对。40(xx华师附中综合)“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0C由材料中“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可排除AB两项,再由“盐铁、度支、户部”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宋朝时设三司管理财政,以分割宰相的财权。41(xx德州期中)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三衙,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41C 宋代三衙与枢密院分掌军权,三司掌财权。42(xx东海二模)学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你认为下列哪一现象是发生在明朝的?(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42C 从选项C中的内阁、票拟即可以选出答案。43.(xx金陵期中)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43A 结合军机处的职能考虑并注意试题的限制条件是“直接说明”。军机处虽然 “承旨、出政皆在于此”,但它并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连讨论的权力也没有。对皇帝的决定,军机大臣只能唯命是从,“跪受笔录”,然后负责往下传达。44(xx淄博二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44C 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罢丞相”“不许立丞相”,结合明朝废除丞相的史实,可以很自然的得出答案。45(xx泰州联考)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45B 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相”退出历史舞台。46(xx华师附中综合)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官员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皇权的不断加强46D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三公坐而论道”、“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得跪着说话”,可知在君权和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得到不断加强。47(xx济宁期末)北京是著名的古都,它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下列建筑能够充分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金太阳47C 从各自建筑的功能和特点分析。太庙和天坛是皇帝祭祀祖先和天地的地方,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太和殿是是皇帝登基等大事的地方,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48(淮安市xx高三年级第四次调查测试)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48. D 皇位世袭制体现的是皇位的家族传承,这与强调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最为接近。49. (南通市xx届高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49D 元朝最早创立省制。50(广东省深圳市xx年高三第一次调研)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社会问题()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政 C朋党之争 D农民起义50A 唐朝中后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唐代乃至五代十国政权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地方割据势力不但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而且长期的割据战乱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也产生重大破坏。51. (徐州市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51B 仔细观察图片,图一表明,丞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图2皇帝直接掌控六部,说明丞相已经被废除。综合上述信息,图片反映了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52(广东省肇庆市xx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哪一方面( )A基础 B形式 C对象 D作用52D 西周前期分封制起到了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统治的作用,而西汉的分封制的作用正好与之相反。53. (xx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53. D 郡县取代分封是历史的进步,但因秦的短期而亡而出现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证明了其错误,最终被行省制度所代替。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54(11年汕头一中高三第二次期中考试)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 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54.C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其实质是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宫的建筑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55(xx年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一)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55C A没有解释问题实质,B的说法不准确,皇帝的权力没有受到侵犯,而D说法明显错误,此事说明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才出现避讳现象。56(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56C 这些机构设置的基本出发点是加强皇权,体现了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特点。57(xx年连云港市高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57. A 注意提取材料中明太祖这一有效信息,联系他在位时期的重大事件,明太祖废丞相设六部,正是因为废除了丞相,才如此辛苦。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排除B;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排除D。C叙述不正确。58(德州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祁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58. B 从“万年红”和“红”“朱”义同即可得出结论。59(xx年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一)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 ( ) 长城 大运河 十三行 票号A B C D金太阳59A 是秦、隋、清朝为加强封建统治而兴建的工程或采取的措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和专制决策背道而驰。60(xx广东名校联考)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A古代的分封制度B血缘亲族关系C西周礼乐文明D文字契约的承诺60B 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以及误认为秦的灭亡是没有分封,因而刘邦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61(xx广东名校联考)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李世民 B汉武帝C朱元璋D雍正帝61C 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故应该选C。62(xx广东名校联考)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62A 从“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选用的材料可以看出,大明律对明朝大臣作了种种限制,而且这些列罪条款还是明律所特有,由此分析,明朝皇权专制与过去朝代相比,又得到继续的强化。63(xx广东名校联考)“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63B 雍正帝时,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D都不可能,而C项也不可能全国所有的事都由军机大臣来办。其实从材料中的“依样画葫芦”到小心翼翼把“葫芦仔细看”就可以判断军机大臣只能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行事。64(xx山东文登11月高三期中考)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所反映的有效信息是( ) 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B废丞相,造成各部门之间扯皮,工作效率不高 C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D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朝政,造成大权旁落64C 仔细解读材料,材料中朱元璋的意思是:丞相被罢免后,国家大权落到皇帝一人之手,因此统治更加稳固。这意味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阶段。65(xx汕头市潮阳一中11月)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65中朝是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的,丞相是秦朝的时候设置的,设立殿阁大学士是明朝设立,备皇帝顾问。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66(xx山东滕州11月)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66D 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ABC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根据材料理解,正确答案为D。金太阳二、非选择题金太阳1. (xx届南京29中高三摸底)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责是什么?(2)材料二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金太阳1.【解析】(1)本问的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即可。注意区别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职责。(2)“尽夺藩镇之权”针对的是地方权力过重,威胁中央的统治而言,依据所学知识答出北宋时期“收兵、财”的措施即可;作者的观点依据材料中“州郡遂日就困弱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进行分析即可。(3)解答本问时需弄清唐朝时中书省及元朝时中书省在中央权力机构中所处的地位、各自的职权范围。元朝设立一省制的原因可结合元朝的时代背景作答。(4)利用材料中反映信息,如“承旨、出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整理答案即可。参考答案:(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4分)(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6分)(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6分)(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映了明清时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4分)金太阳2. (xx山东滕州11月)(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职 位基 本 职 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分)(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2分)2解析:(1)解答第1小问时注意要求“君权与相权关系”实际上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位时中央机构的设置与调整。回答第2小问要在第1小问的基础上总结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规律、趋势。本题的考查提醒考生要夯实基础知识,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2)解答本问只需提取材料信息“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3)本问实际是考查了宰相与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的比较认识,可以从地位、产生方式、权限等方面比较。同时注意结合材料三组织答案。(4)解答本问首先要弄清黄宗羲观点的意思:自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以来,政治更为腐败。同时结合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及影响。金太阳参考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4分)(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分)(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2分)3.(11广州二模)(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摘自梦溪笔谈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摘自大清会典材料三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摘自清朝文献通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不得摘抄原文)(2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2分)(3)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4分)(4)从我国古代的救灾措施中你得到那些启示?(2分)金太阳3解析:本题以救灾为主题展开考查,试题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设置,展现了一个与教材较少联系的新的信息平台,解答时注意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回答。另,本题的缺点是提供的古文字过难。答案:26.(10分)(1)组织百姓竞渡,提供饮食;鼓励佛寺大兴土木。(2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措施多样;迷信色彩浓厚。(2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配人力、物力;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给救灾带来不利影响。(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破除迷信,科学救灾。(2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金太阳4(xx南通第三次调研)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中央集权制度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4分)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全面推行的郡县制和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2分)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扼要加以阐述。(6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金太阳4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影响。第一问考查中央行政机构,第二问考查地方行政机构,第三问考查对这种制度的评价。本题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21秦朝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习惯上称为三公九卿制);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初设立军机处。(4分。秦朝两点中答出一点即可)秦朝通过郡县制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或垂直)的管理;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同意第一种意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反对外来侵略;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修建大规模的工程(长城);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它保障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性。(每点1分,6分)同意第二种意见:沉重的赋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八股取士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造成政治腐败。(每点1分,6分)5(11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阅读材料(13分)材料一 :“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三: “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以上三段材料出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 : “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分别是什么? (6分)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分)(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2分)(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4分)5解析:本题围绕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斗争这个主题命题,全部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因此回答问题一定要以材料为依据,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判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答案: 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6分)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肯定郡县制。(1分)两人都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2分)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2分)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 2分)6(11胡埭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调研)(12分)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时期全国人口(丁)官员官民之比西汉5959万7500人1:7945唐高宗时5238万13465人l:3927元成宗时5816万22500人1:2613清康熙时2459万27000人1:91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6分)材料二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 图3 清朝军机处内景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6分)6解析:第一问,从图表的信息中不能看出全国人口呈下升趋势,厕官员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从君主权力的加强方面考虑,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而教训要从反面论证其弊端:必须精简机构,裁撤冗员。第二问,从图1金字塔般的官僚机构中,可以判断皇权高度集中。图2与图1相比,明显可以看出丞相制度被废除。图3中,只要对军机处的性质理解了,就不难判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1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一是皇权不断加强;二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本题主要考查了前者,即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趋势。.金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