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讲话心得 5 篇与改革开放 40 周年专题征文六篇合集【篇一】12 月 18 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40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如沐春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健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从原来的解决温饱问题到如今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不断提升本国实力。在本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了改革问题,要努力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改革建设和组织工作,深刻领会并践行新时代党的改革路线,同时提出有效的各项措施,将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到新时代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实践之中。从“单一”到“全面发展”,我国改革始终明确目标,要搞强经济建设,就必须坚持走改革之路。此外,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小康社会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党和人民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代代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因此,各党政部门要全面深化推进本次会议的内容,将理论落实于实践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对接新时代人才选拔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建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培养造就新时代的接班人,保证各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改革四十年,风雨四十年,改革开放用坚持与拼搏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传奇,铸就了腾飞的祖国,幸福的今日。坚定改革意志、增强改革信心,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走改革之路。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在实现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中,一路放飞时代梦想,书写民族华章,为中国更璀璨、更美好的明天一路引吭高歌!【篇二】四十年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怎样的历程?四十年我们经历风雨,迎来阳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内改革的序幕由 1978 年 11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而对外开放则从 1979 年 7 月 15 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开始。四十年后的中国成绩斐然:经济总量越居世界第二,长征七号发射成功,举办了奥运会、首届进口博览会从开始到努力再到现在的成功,这些灿烂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沧桑巨变。是于敏推动国防科技事业改革;是马云创新数字经济;是马化腾探索“互联网+”行动;是王大珩倡导“863” 计划 点滴的力量凝聚了今日的辉煌。时代孕育了这样一批改革模范,他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都说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是改革开放的试金石。事实上确实如此,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只要人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大的难关也能度过。党和中央一直提倡“以人为本”,本次大会首先表彰改革先锋模范,为他们颁发证书佩戴勋章,在全国人民面前授予至高无上的荣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富强。四十年风雨同舟,四十年砥砺奋进,这四十年来党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质的飞跃。这四十年来党初心不变,始终坚持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才有了四十年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才有了四十年后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从1978 到 2018,四十年斗转星移,四十年风云变幻,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了现如今的美好生活。四十年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算不得什么,但对一个国家而言,四十年有很重要的意义,既能改朝换代,也能从贫瘠到富有,从弱小到强大。今天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反思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下一个四十年,中国定让世界刮目相看!【篇三】2018 年 12 月 18 日上午十时,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1978 年”到“2018 年”,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 40 年。中国的发展在短短的 40 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所走的路,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历史性的巨变多么的来之不易。40 年前来,我们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3679 亿元增长到 2017年的 82.7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从普遍贫困走向全面小康,从封闭落后走向全方位开放。全国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40 年前的171 元增加到了 2.6 万元,并且正在向 3 万元的关口迈进。人民收入渠道也在发生的变化,40 年前的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的是工资,将近 94%,如今工资只占了六成,个体经济和投资渠道的发展让经营和财产性收入都达到了一定的比例。而农村居民以前的收入三分之二是来源于集体的统一经营,到了 2017 年个人的经营性净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农产品补贴等政府转移支付构成了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人民日益增长的收入带动了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更高要求。1978 年 12 月 13 日,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的言论,从而吹响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进号角。正是这次的会议给中国带了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处热气腾腾,大家都对改革充满了期待,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 80 后这一辈,从出生开始就与改革的发展同步成长着,改革渗透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人民的衣着从非黑即灰走向了多姿多彩和个性化;饮食从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崇尚自然、崇尚健康绿色食品;过去的住房也是从几代人蜗居一室、棚户区、石库门等等,需要共用厨房、洗澡要进公共浴室等到现在走向广厦万千,到处高楼林立,房子一幢造的比一幢高,出门都是电梯;出行方式从绿皮火车、自行车大军走向了更加多元化,出行选择多种多样。生活用品也从当年的“三大件”到现在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出门可以不用带现金,只要一个手机全搞定,实现了无纸收银的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进程我们历历在目,同时我们也深感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累累硕果。所以这一切使得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同时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念,坚定和坚持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信心做好我们自己的道路,贡献属于青年人的那份初心,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篇四】2018 年 12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其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发省、深思。40 年前的今天,1978 年 12 月 18 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打开了一扇天窗,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你我,改变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无数国人每每念此,都忘不了这个重要的日子,庆幸生在了中国发展最快的这 40 年,庆幸参与创造了这个觉醒的时代。对历史最郑重的纪念,是再创辉煌。对人民最真挚的承诺,是不懈奋斗。当改变中国历史和亿万人民命运的改革开放走到新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再启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壮阔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迁,呈现40 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历程。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 年风雨同舟,40 年披荆斩棘,40 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改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的确,着眼于现在,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改革步伐逐步加快,凝心聚力抓改革、真改实干促发展的改革氛围愈发浓厚,积极走现代化道路,用科技促发展,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与时代同步伐,带领人民过上了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40 年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的程度和力度,决定我们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从这个大会上传来的坚定声音,再一次告诉人们,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新进展,才是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有这样的“伟大觉醒”引领,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继续跑出好成绩”,再创更大奇迹。【篇五】12 月 18 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1978 年 12 月 18 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和伟大转折的大事件。四十年坚持与探索,四十年改革与发展,四十年开拓与创新,四十年改革开放虽路途艰辛,但硕果累累。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四十年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全面小康更是我们难以企及的目标。四十年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各种 APP 眼花缭乱,宽阔的马路上汽车飞驰,人们的饮食注重营养搭配。四十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让中国走上了世界强国之列,“中国奇迹”在世界诞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四十年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全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使命,我们要以新姿态踏上新征程。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深刻把握十个“始终坚持”,牢记过去四十年的丰功伟绩和经验教训,切忌骄傲自满、犹豫不决,必须锐意进取、奋勇拼搏;我们要深刻把握九个“必须坚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要求和号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立足为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改革开放 40 周年专题征文六篇篇一我工作时间不长,还不到八年。在这几年里,我一直站在通识课的讲台上,关注最多的自然还是教学的点点滴滴。由于是一门通识基础课,大学语文少了专业课的“必修性”和找工作的“实用性”。刚走上讲台时,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的内心充满着不安:学生是否会重视,是否有兴趣,是否会逃课。在各种忐忑中,我不断地揣摩着更加年轻的学生们的喜好和需求,担心会有各种难以追陪新进的吃力和尴尬。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上课时学生听得很专注,会不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年一个学生给我写了满满四页纸的信,跟我探讨中国文学传统失落的问题,让我诸多感叹之余也颇为欣慰。这是一个电子图像泛滥的信息时代,作为传统文学专业出身的中文老师,以如此直接的方式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文学传统和人文情怀的深切思考和呼吁,于我们老师而言是一种激励,于我们师生之间则更多加了一种相互的信任和理解。每年审阅学生们写的读书报告,更确认了我对他们的肯定。他们的阅读范围很广,甚至有些书已经很专业,如非暴力沟通、我的应许之地、最后的知识分子、理念人等。学生们的态度非常真诚,他们作业大多都是手写的,字体整洁。还有些学生在作业里手绘上插图,甚至还有的将作业设计成了立体书,配上扇形的亭子和五彩的花朵。可以看出,学生是用了心的。我还上过一门通识选修课唐诗宋词赏析,这是一门安排在晚上的课程,对这种课我早有预期,想着他们差不多是来混学分的,应该不会太当回事儿。我也没太当回事儿。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超出了我的想象。讲课过程中他们不时参与进来讨论,在熟知旧词和新收诗句之间不断进行通读性的关联,在唐宋历史和当下现实之间频繁展开贴切的启示参照,以至每每到了下课时间都让人感觉意犹未尽。并且他们还经常在课间和课后抓着不放,谈南唐诗词与绘画的关系,谈宋词反映的社会心态,谈杜甫诗风多变背后的前人影响等。他们的诸多思考和疑问洋溢着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年轻人的魄力和忧虑,不仅充实着满座学生真诚的求知欲,也丰盈着我对人对诗对文学的认知和理解。还有的学生写来古体诗词向我“请教”。每次上完课,我都不得不回去赶紧恶补一通。在这样的互动中,我渐渐理解,最好的教学,绝对不应该仅仅是老师给予学生他所不了解的东西,而是老师和学生都从这个课堂中得到更深更好的认知,成为更好的自己。有时候,我们老师闲聊时也经常会抱怨。开始是抱怨 85 后的学生不好好学习了,后来是抱怨 90、00 后。其实,每一个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都有着一颗旺盛的求知心。只是有时候,一成不变的内容,呆板的教学形式,喧嚣的校园环境,消磨了他们的意气风发。我想,老师们的抱怨,也有些类似于高中老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你们这届学生,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话虽有点狠,但其内心透出的是一种恨不一夜成才的急切。也正是怀着如此热切的初心,这些年学校也可谓是煞费苦心。宿舍的空调装起来了,寒冬酷暑再也不用在图书馆前排长队了;食堂伙食花样翻新,炒冷面、鸡汤饭、花甲粉、麻辣香锅,都成了小网红;食品科学与工程楼矗立起来,成为校园又一新的地标;教学楼专业楼完成了改造,楼宇命名凸显内涵,校园整体规划焕然一新。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记得来学校很长一段时间,上课前每个老师都要去多媒体管理室领取装着多媒体讲台钥匙的“饭盒”,下完课再还回去。后来,多媒体教室进行了改造,直接刷教工卡就可以。这不仅是方便了老师上课,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是的,这些年,学校正在从“管理”向“服务”的理念转型。专业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一些课程或压缩、或取消、或新增,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慕课、视频课程、翻转课堂、示范课堂、微课纷纷走进课堂,丰富着学生的视听形式;“课堂有效的互动方式”“如何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变革创新”“如何讲好一门课”等讲座和教师沙龙,提升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切的改变,都只是希望能够让学生多学一些,成长得快一些。这些学生,也确实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空闲的时候,我也看看校园微信公众号里学生的文字。“南财街拍”、“街访”、“读书”、“数说”、“长江新秀”、“深度”、“身边”等栏目里,一篇篇文章,一幅幅照片,一个个策划,都让我看到学生的用心和努力,看到他们的创意和情怀。再想想自己上大学时的无知和浑浑噩噩,不得不说,他们的时代真的值得期待。今天,我们都在谈论内涵式发展。其实,说到底,内涵式发展就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能够与时代同行。良好的校园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的教学质量一所大学的点滴改变,总是能润物无声,让学生迈出校园的步伐充满激情和力量。篇二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如今一个崭新的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独立于传统形态之外又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新教育体系的雏形已现。她是传统教育体系的补充;她也极大地扩充了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把教育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主席在 2015 年 5 月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殷切希望我们建设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走向人才强国的必由之路。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才使我有了践行处处学、时时学愿望的机会。记得上世纪 90 年代初,要想借到如马基雅维利的 君主论那样的纸质书是很难的。由于制版技术落后,出版周期长以及其它诸多的原因,那时书籍特别是小众方面的多较珍贵而难得。到90 年代中后期,技术的进步使市面上的纸质书慢慢多了起来。进入21 世纪,纸质书已经多到可用琳琅满目来形容的地步。然而此时电子书却成了我的最爱。电子书之所以成为我的最爱,一是因为网络的方便性可使我足不出户就可下载到各类书籍;二是因为网上书籍的丰富程度也不是一般图书馆所能比拟的,而且找起来非常方便与快捷;再加上手机携带方便,走到哪里可以看到哪里。手机阅读的确有许多优势。也许有人会批评说:用手机阅读多半内容通俗、浅显,这种碎片化阅读不利于深入思考。说这话的人多半是没有用过手机阅读过严肃的材料或是没有掌握良好手机阅读的正确方法。手机只是个工具,关键看你怎么用。我就是用手机读了很多艰涩难懂的大部头严肃读物。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在排队买东西时,在等人时,你若拿一本瑞达利欧的原则、拿一本枪炮、钢铁与细菌或者帝国三部曲其中的一本,别人多半会认为你在装,在玩高深而向你投来异样的眼光。这会使你感到不好意思而把书收起来。用手机阅读不管什么内容,内容本身一般不会引人注目。在手机的掩护下我可以安然闲适地读各种严肃、艰涩的书。这类严肃的纸质书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也的确不太方便。这种书一次是啃不下来的。要一次读一点,然后停下来慢慢思考,慢慢消化。这部分消化完了,再继续读下去。拿起来,放下、再拿起来,再放下;检索、翻页、加书签、做笔记,手机操作起来都要远比纸质书方便。利用手机我读了如反脆弱、黑天鹅、优秀的绵羊、数字化生存、自私的基因、人类简史、文明之光、浪潮之巅和数学之美等一系列严肃、艰涩的经典。这是我在纸质书时代根本无法做到的。刚用电脑写作时,许多人声称用笔写作有利于思考,有利于灵感的迸发,敲键盘会使自己的思维生涩,因而不会产出好作品。时至今日,这种论调早已销声匿迹,其遁形之处亦难觅了。因其各种优势,手机等电子阅读替代纸质书阅读也将是大势所趋。请你也用手机试一下阅读一点严肃作品。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让人多阅读了几本严肃艰涩的经典。网络使教育可跨越时空限制,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其边际成本趋于零。我本人是网络与教育融合的早期受益者。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 SWF、NCE、 DB、CSF 格式的学习资料。前些年这些格式资料的打开还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当时许多播放器是不支持其文件播放的。通过努力问题最终基本解决了。这期间我学习了逻辑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较难的课程。因为可以反复看,可以从任一点开始看,可以在任一点终止看,这无形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过去不太容易学懂的课程也有了掌握的可能。时间走到了公元 2012 年,老的在线精品课程的热度还未退去,技术与教育融合新的型式 MOOC 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随后的几年中我如饥似渴利用超星学术视频学了多因素试验设计等课程。学了华文慕课里的翻译与本地化工程、网络与人群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上)(下)、悖论:思维的魔方。在学堂在线上,我学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慕课问道、基于 R 语言的社会统计分析等课程。我还学了爱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学、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工具应用、教你如何做MOOC、“互联网+”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等课程。2013 年登场的喜马拉雅 APP 引爆了知识经济,升华着国人的思维能力。其中的科学史平话卓老板聊科技有可能让人们真正学会深度的思维,这是目前一般学校无法提供的。我也多次呼吁科学史平话能引入学校的课程之中。喜马拉雅和得到(2015年)APP 里,许多内容质量远超国内最好的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之作。有人会问这样学习意义何在?答案是处处学、时时学的终身学习能使人擦亮眼睛,能辨明什么是逻辑严密科学的政策,什么是荒腔走板的奇异规定。时代的发展意味着你不能老用过去管用的老办法;昨日的合情合理也许今天看来就是简单粗暴。许多似乎不证自明的命题实际上都有经不起推敲的漏洞。看似简单的事往往处理起来往往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采取中间办法则又显拙劣且无效率。但你只要努力更新自己,用符合时代的知识与能力武装自己,问题会变得简单。可以说没有通过网络学习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如果一个社会的公民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那么整个社会都将受益匪浅。目前我国有了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物质条件。也许只有再加上全民终身学习的意愿才能把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也许我们应当建立符合基本国情实际的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并把它们和就业与升迁挂钩。对于那些看淡知识与技能所能为其带来的外在利益的人们,真理追求的学习本身就其乐无穷,也是对其最大的奖赏。现代信息技术为这部分人提供了广阔的可翱翔的天空。篇三马云认为,阳光灿烂的日子修理屋顶是最重要的。2016 年以来,煤炭行业逐步走出“寒冬”,现在正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笔者认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正是煤炭企业修缮屋顶的有利时机,通过科学“修缮”打牢基础、做厚家底、厚植优势,既利于市场下行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又利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赢得空间。要把握大势增强主动修缮这个“第一自觉”。把握大势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把握大势才能走得更远,把握大势方能赢得未来。从煤炭行业看,煤炭价格恢复高位运行已近三年时间,而高位运行周期越长则意味着距离市场下行的节点越近,还要看到,煤炭市场好转的三年,有的煤炭企业急于盈利,并未来得及很好地弥补欠账、休养生息,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折,势必会很快重陷困境。更要看到,煤炭行业发展现在是“四面楚歌”:“去煤化”“限量化”“替代化”之声不绝于耳;光伏发电、核电、“可燃冰”、干热岩等新能源对煤炭的冲击越来越大;安全、稳定、资金、环保等限制政策对煤炭的束缚越来越紧,煤炭发展空间一步步被压缩。当务之急,煤炭企业应牢牢把握煤炭市场高位运行的历史机遇期,把“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修缮屋顶”作为“第一自觉”,坚持弥补历史欠账与厚植先天优势并行,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并重,做强做优煤炭主业与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举,更好地打牢基础、做厚家底、厚植优势,以经得起市场冲击和风吹雨打。要持续抓好形势任务教育这个“第一措施”。形势任务教育是攸关企业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深了就是竞争力。煤炭企业深陷“寒冬”后,许多煤炭企业把常态化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作为企业保生存、保发展的“第一措施”,使企业做到了思想不散、士气不减,而且信心更加坚定,干劲更加高涨,企业逐步走出困境。要综合运用“学讲论树赛”等形式,讲清“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修缮屋顶”的重要意义,讲清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讲清“提质”“降本”“增效”“创新”的具体举措,凝心聚力持续锻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要持续深入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更是充分激发国企动力活力的关键一招。“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修缮屋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深化改革破除难点、痛点、堵点,从根本上激发各层级、各要素内生动力。一是补欠蓄进。牢固树立重“显绩”更重“潜绩”理念,理老账、清旧账、补欠账,强身健体、休养生息,宁可账面上表现出的增速低一些,也要让发展质量和效益高一些。二是断臂求进。牢固树立“进退都是发展,退是为更高质量地进”的理念,坚定不移抓好“僵尸企业”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止住“出血点”;坚定不移退出落后产能,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坚定不移降杠杆,控风险、强动能、增效益;坚定不移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三是发展促进。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最有效的改革”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传统产业提质效与新兴产业提规模并重,使煤炭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优势做优、强项做强;瞄准“新特优”方向,聚焦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新兴产业乘势崛起,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篇四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有了心怀梦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我出生于七十年代,比母亲辈上遭受的自然灾害时期,是幸运的,算是躲过一劫,但是与如今的下一辈们比,日子的富裕让当年的我是不能想像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新时代的到来,人们思想的进步,一向顽固的父亲没有拗过母亲,母亲执意缝了个小小的花书包送我进了学校,让我去念书。这是划时代的,因为母亲头上,外婆头上,没有书可念,父辈也没这个概念。因为改革开放的浪潮,我也有幸与时俱进,跟着一般小伙伴背着书包走在了上学路上,走进了明亮的教室,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一晃,学业结束,参加工作,安家立业,在这岁月的迭进中,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衣方面,如今哪个不是衣柜里挂得满满当当,还总觉得没穿的,日常总是一件两件的添,总也不满足,不像我们年少时,穿一件衣服要高兴老半天,得瑟个没完。吃方面,一说到吃,各个都是吃货,除了对家常饭精益求精外,提起就是哪儿农家院菜烧得好,那个风情院的美食地道,个个成了美食家。行方面,在我们这个偏僻山区的小县城,有了高铁,有了高速路,出行都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了,更不用说那满街车水马龙的小轿车,载着人们串亲戚,浪街,浪滩滩,真是潇洒的很呐。但感触最大的是住了,是房屋的变迁,人到中年房屋几迁,真是感慨良多。追溯岁月,新婚时,住的是丈夫单位的家属院,两间三十平的瓦房,里间卧室兼客厅,外间拦腰辟为两半间,里半间铺一张单人床做一个小卧室,外半间厨房兼餐厅,寸金寸土,合理利用。最初感觉也蛮好的,毕竟是成年后的第一个家,倍感珍惜。每天从水房提桶水,把那红砖拖的细腻光滑,把房间收拾的窗明几净,洁净温馨。但第二年随着孩子的出生,婆婆来带孩子,这两间房就成了蜗居,有时来亲戚,更是显得拥挤。老公不得不去借宿。好在这样紧紧凑凑住了三年后,轰轰烈烈的房改展开了。在家属院门口有三间蓝砖小蓝瓦的闲房,因为这房子长期闲置,看上去破败不堪灰头土脸,但房子是连着的三间,而且平方要比现在的大,我俩就动了心。扒着窗台透过灰蒙蒙的玻璃察看黑漆漆的屋里面,里面搁着淘汰下的旧办公桌,旧木床旧档案柜,蒙了厚厚的灰尘,地上更是狼藉不堪,扔着许多用不上的破烂玩意。要是好的,也轮不上年轻的我们,我俩心意已定,向单位申请。好在这房子没主,我俩心想事成,缴了房款,拿到了这房的钥匙。在家人亲戚的帮忙下,换了屋顶的蓝瓦,铺了簇新的红瓦,换下小木窗,装了敞亮的钢窗,墙前帘贴了白瓷砖,屋里挖去了颠簸人的烂砖块,铺上了光滑锃亮的花形瓷砖,墙壁抹了大白粉,围了院墙,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葺,用焕然一新这个词,真是恰如其分。喜悦间搬进了新家。房间宽敞了,明亮了,上档次了,来了亲戚,也有处安顿了;最好的是有个囫囵的院子了,有了自己的小天地,闲暇时侍弄些花花草草,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不亦乐乎。到 90 年代后期,国家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人们从无产到有产再到小康;餐饮、穿着、出行已今非昔比,伴随着这个节奏,住楼房又成为我的美好梦想。在房改房里住了五六年,县上招开发商开发商品房,在南关方位几幢楼房齐整地整伫立了起来,有趣的是县城上大多居民对住楼房不感兴趣,反应不大。而我早梦想着啥时候能住进一套楼房,有宽敞的阳台、有客厅、有卧室、又有书房的单元楼,想来,此生足矣!说来这第一批商品房,可让开发商伤脑筋了,售房部门前冷落鞍马稀,购房者寥寥。政府招的商也是没了办法,想辙,分到各单位消化。这两室两厅的房子成了大家的一种负担。我得知消息,便怂恿老公要下一套。他科室的同事得知有人顶下了这个差事,大概都暗暗松了口气,在一种推卸责任的心情下,他们商议给愿意买房的同事凑一万元,这不用还账,如今想来这人情也是杠杠的,另外又凑钱借个了一万元。我俩房改的房子买了两万元,凑一起缴了房款,余下的贷了款,第二年,就搬进了楼房。宽宽敞敞的两间卧室,客厅餐厅厨房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清清爽爽。站在阳台上,沐浴着窗外温暖的阳光,我思忖:如果没有国家的改革措施,就没有梦想成真的一天,是改革让我们的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和发展中国梦,在我理解就是是希翼与现实的契合,我们生活的年代就是一个追梦的年代,一个梦想成真的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又因第二个孩子的降生,房子又显得局促了,这时县上商品楼开发的如火如荼,小区数量呈直线上升,又出售了旧楼房,在北关集资了一套三居室,比原先又宽展了许多。改革开放,圆了我的住楼房梦外,我还有一梦,就是我的文学梦。虽然在改革的大潮中,我原先的单位破产了,一向安稳的我在商海里奋斗过几年,在这打拼的几年天气里,历练磨难,洞悉了人生的诡谲多变,洞察了人世的冷暖炎凉,为我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后来被政府安排有了较稳定的工作,虽收入微薄,但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团体,新的集体而高兴。因工作的需要,我跟着年轻的同事学会了使用电脑,学会了五笔打字。很多时候,工作之余,我举目注视着窗外的绿荫神思飘逸,然后在键盘上勤勤恳恳,追逐着我的梦。多少个夜晚禀烛夜读,至深夜在电脑上敲敲打打,时间飞逝,写作十余年,到如今有了自己的一部散文集,小说集也待付梓,另一部散文集在梳理之中,且在2017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作为海北文艺人的代表,荣幸出席青海省第七届、第八届文代会、第十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2018年作为青海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专题培训班;个人简历收入海北人物风采录门源县回族百年实录。改革开放,总的旨意是提高人民生活,为民族的壮大国家的富强探索进取。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感受着蜕变的痛,也应着时代的脉搏收获着激情与感动;我们这辈人在改革的锐意进取中化茧成蝶,在蜕变中历练,在蜕变中完美。我如今四十岁有几,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四十年的春华秋实。回顾改革历程,我们聆听改革铿锵的脚步,展望美好的未来,我们心情澎湃,我们一路前行。 篇五(一)我的启蒙学校是故乡的沙河小学,一座用石头砌墙围成的校园,三间北房,四间西房,四间东房,北房叫大教室,马脊梁房顶比东西房高出大半截,东西房叫东教室西教室,西教室常常是二三年级的复式班,复式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是两个年在同一教室里由同一教师授课,给二年级讲课时,三年级预习,给三年级讲课时,二年级写作业,相互不影响。东西教室南端两头是教师宿舍。二年级以上有课桌凳,三人五人挤在一起。一年级的课桌是土块砌成的泥台子,凳子也是。不过没事,我们都是土蛋儿。冬天的教室是个冰窖,脚冻得要命。炉子也是土块砌成的,烧牛粪,只冒烟,不生热,上一会课老师让同学们拌脚,教室里顿时响起噼里啪啦的拌脚声,地下的浮土飞扬起来弥漫了一教室。每天放学前打扫卫生,教室里,校园里尘土罩住了,灰头灰脸的学生娃高兴哪,校园充满快活的吵闹声。一支铅笔加上一张白油光纸订的语文本算术本就够了。我们都兴地上默字,校园和操场就是我们的写字本,我们捡半节树枝,便念字音边默字,地上的字行可以长到几十米。母校就这样维护了近三十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初小毕业生。80 年代初期,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多年,回家看见母校地址向一边挪了两步,盖起了几幢砖木结构的新教室。母校土气了很久很久,猛然间阔气了,因为除了旱台粮站外,就母校第一个亮出砖墙大瓦房的牌子!学校一至五年级,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宽敞的教室,平坦的校园,穿戴整洁的小学生,还有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上下课不再是吹口哨,是清脆的电铃声。我从心底里为母校祝福!过了五六年,母校又变了,竟然盖起了二层教学楼,学校几百米的土墙推倒了,全部用红砖砌成,整齐,美观,牢固。校园掩映在一片白杨树林子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高竖的旗杆上迎风飘扬。那时全县正搞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母校已有相当规模了,三百多学生,七八名教师,有的年级开设两个教学班。学校有了图书室,有了微机电脑室,还开设了英语课。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身穿整齐的衣服,佩戴鲜红的领巾,在少年儿童鼓号队雄壮的乐声中列队行走,一阵阵嘹亮的歌声从学校飞向远方多么令人感动啊,这是以往城市学校才具备的条件,这是我们曾经从人民画报上才能看到的场面。到新千年初期,根据县上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母校搬到原旱台中学校址去了,方圆黄田、花崖、大庄、牙合等 14 所学校的学生都聚集到这儿,合并成泉口镇寄宿制小学。母校作为该校的一份子,顺迎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师生全员融入更加优美的教育环境之中。90 年代初,我在这里教过两年初三语文,当时有初中中专,考上了包分配。各中学初三补习生拥挤,班额膨胀,我任教的班级第一年 104 人,笫二年 107 人。一个桌子挤好几个人。乡里学生能吃苦,有的走读生家离学校六七公里,冬季寒风凛冽,学生从鸡叫时往学校赶路,学校没煤,三九天教室不生炉子,学生们带一身冷气来上早自习,只能靠大家的体温使室内暖和一点点。1960 年,我在沙河初小毕业,升入旱台完全小学,读完了五年级、六年级后考入海北民师的。当时的旱台小学设在一座庙宇里,一至四年级教室是庙里的四合院东西房,五、六年级教室新修建在校园东台上,两幢各三间,白灰墙,小蓝瓦,十分醒目。现在,泉口镇寄宿制小学所有教学仪器、设备均按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配备。学校以“让学生快乐、让教师幸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在上好主课的同时,开设了舞蹈、电子琴、少年拳、绘画、机器人、回族宴席曲、经典诵读、刺绣、泥塑、足球、乒乓球、笛子、吉他等 46 个社团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想想旧时的学校学生课外活动,先是叼鸡娃,后是滚铁环,要么就是打毛蛋、踢毽子,要么是拿活络弹蛋儿,还有玩腻了的丢手捐。六一演节目,千篇一律蓝裤子白衬衣,戴上一条红领巾,独唱合唱表演唱,一种服饰演到底。与现在相比,真是千差万别。在这些活动中,每个孩子感受了快乐、体验了成功、获得了自信、树立了梦想。这些活动地充分说明学校管理者视野宽阔,思想活跃,见解独特,活动丰富。全体师生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努力构建崇廉尚洁的文化氛围,打造生态文化校园生活。学校也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班集体、优秀班干部、“劳动之星”、“孝敬之星”、“文明之星”、“学习之星”、“读书之星”等。学校不只是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作人。(二)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发展突飞猛进,校舍面貌日新月异,许多变化令人想象不到。从细微处说吧,就说打篮球,早年的乡村小学是自制篮球架,两个杆杆,钉一片板板,按一个环环。改革开放后,省上教育器材统一配备,县城和乡镇中心完小先后有了标准的钢管篮球架,但对乡村学校依然远远供不应求。州府搬迁后,祁中和民师给县上留了几付半新不旧的篮球架,可把师生们高兴坏了,就像发了什么大财一样。才几年啊,现在别说篮球架,学校建成绿地、室内运动馆和塑胶跑道等设施满足学校教学比赛活动。县城学校那些平坦宽敞、标准化高规格的体育场,我们这一代人过去只能从电影里的国际赛场上见过。学校办公经费紧张的那个年代,老师的粉笔不够用,有的学校校长上课前给老师发粉笔,多一根也不给,有的基层学校的老师到州属几所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要上两盒粉笔一个篮球,那就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还用白土合成泥搓成小棒,晒干顶粉笔用呢。现在的学校用的是黑白板,推过来是黑板用无尘粉笔,推过去是白板荧屏用电脑笔,要么直接软件授课,遥控操作。再说住校生伙食。我因饿肚子从海北民师逃走过一回,那是1962 年冬季,正在吃饭长身子的我们中年两个馒头吃半饱,晚上两碗面条觉得凑合,晚自习下课,既想馍馍又想家,我没等放寒假就背上铺盖卷逃之夭夭,两年后才又被招回民师的。1989 年我在旱台中学教学时,住校生和离家远的走读生,午饭都是开水泡干粮,天天都一样。然而近几年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学生每月生活费补助高达 200 多元,每天还有 5 元的营养餐。城镇寄校生,乡村寄校生,顿顿吃手抓,吃肉菜,吃鸡蛋,喝奶子,伙食好得没法比。过去我们是学校里吃不饱往家里跑,现在的学生是家里吃不好往学校跑。想起 20 多年前我们在教育局搞“普九”,最头疼的是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上不去。验收指标要求入学率达到 95,可是基层学校连 80都达不到,有的地方女童入学率只有 50%。2000 年门源“普九”要通过省级验收,于是 1997 年、1998 年、1999 年我们的口号是“打好普九攻坚战”,教育局干部分片包干,天天下乡,乡村干部包干到村,天天开会,大家挨门逐户动员学生,甚至有时司法部门人员配合行动,结合宣传义务教法,学法执法,千方百计让学生入学。当时一方面是群众观念问题,不重视孩子上学,有的急功近利,让孩子挡牛犊羊羔的,在家管弟弟妹妹的,跟父母外出打工的。另一方办学条件比较差,学生动员入学了,可是学校教室不够,课桌凳紧缺,住校生没床位,于是来了的学生又流失了。再一点,过去的学生家长都是文盲。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有文化,思想观念转变了,都认识到孩子不上学将来一事无成,所以提高入学率应该说不是问题。跨入新世纪后,门源教育先后投资 8 亿多元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藏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薄、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校舍取得很大成效,各中小学同时配备了教学设备、仪器、图书及后勤设备,所有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实现了 20 兆以上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形成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教育格局,使“上学远”、“班额大”和校舍“不安全”、“不达标”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有效改善了中小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比如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早在新千年初,校园局域网早已开通,4M 宽带接入校园,充分用于教育教学,影视音频系统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室、电视广播控制室应有尽有,远程教育基本实现,理化生实验室全县一流,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以“艺术立校”为宗旨,举办每年一次艺术周活动,成为门源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近几年,县一中由马场中学、珠固中学、农场中学、东川中学、西滩中学等 5 所学校合并成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合并后的学校经过改、扩建,现有教学楼 2 幢,学生公寓 3 幢,食堂 2 幢,新建锅炉房、开水房、浴室、洗衣房、配电室为一体的综合楼 1 幢,就读学生多达 3000 余人,全部为住校生,生活指导老师就 100 多名。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了学校管理,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教育教学更加规范、更具规模,更见办学成效。就说教学楼,40 年前,别说学校,浩门镇也只有海北饭店一座四层楼,80 年代才有了海北民师教学楼,祁连山中学数学楼,县上的中小学还在搭建土木结构校舍的奋斗中。 现在你出去走一走,东川、泉口、西滩、阴田、麻莲、青石嘴,还有仙米珠固,那些乡村中高耸的楼群都是当地的寄宿制小学,县城更是,那所学校没几幢楼房?粗略地压指头算,县城学校有 100 多幢楼房,仅县第三完小就有 17 幢。 这些教学楼、生活楼,一座比一座漂亮,一座比一座阔气、有个性。有的小学还修了少年宫教学楼,设立了舞蹈室、音乐综合室、美术室、书法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心理咨询室,有艺术专业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指导少年宫各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学校在教授学生各种文化课的同时,以少年宫为平台,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会感恩”、“敬老爱幼”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是过去梦中没有的事。上世纪 80 年代,县城只有州、两所幼儿园,新千年始初,也只有县一幼、二幼两所。近几年,学前教育突飞猛进,幼儿园遍地开花,像童话世界中的小宫殿一样的幼儿园,这儿建一所,那儿建一所,仅浩门镇除了原有两所外,两年时间就新修了师范幼儿园、西关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康乐幼儿园、南关幼儿园等。乡村小学合并以后,各村刚刚新建、初具规模的校舍,全部成了村级幼儿园。乡村这些幼儿园都配备了崭新的桌椅和齐全的玩教具,教室里“标配”着大屏幕电视、电子钢琴、图书柜、保温饮水桶、消毒柜等,在户外,平整的操场上有游艺器材供他们玩耍,孩子们享受的待遇跟城里幼儿园的孩子完全一样。历害了,我的国!幸福啊,现在的学生们!你们更应该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信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们这一代人,是由贫困走向小康,经历了科技进步最快、社会发展最快、生活方式变化最显著的一代人,七十年人生,四十年社会大变革的见证者。篇六西沙河村,是门源县 109 个村中的一个普通的行政村,有 4 个社近 400 户 1600 多人,隶属泉口镇。它背靠雄伟的冷龙岭,经冷龙河千百年的冲刷,辟出了一片砂砾河床,称为沙河。河床东岸的村叫东沙河,西岸的叫西沙河。西沙河地处浅山,土地肥沃,全村5000 亩耕地,90%以上集中连片。平坦的黑土地适宜大型农机作业,原建于 1965 年的沙河水渠贯穿其中,近年来政府出资又重修,形成阡陌交错的渠系配套工程,水源为冷龙河,为农田提供了灌溉的便利条件,是门源重要产粮产油料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生产责任制以来,农民有了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梏桎,精耕细作努力生产,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走上了发展经济、劳动致富的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变,扎实推进农业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