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综卷历史分析与备考策略.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210206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文综卷历史分析与备考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全国文综卷历史分析与备考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全国文综卷历史分析与备考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规律探究 一 试卷的考点分布情况 认识 1 试题基本涵盖必修教材三大模块的内容 但并不刻意搞平均分布 各模块题量及所占分值每年均变化很大 无固定搭配 2 复习只能扎扎实实过关 夯实基础 切忌盲目设定所谓重点 非重点知识 切忌猜题押题 3 选修部分不拘泥于课内九个专题知识 选材灵活 既要掌握课内专题知识纲要 又要学会把握古今中外改革规律 活学活用 二 试卷的共同特点 1 坚持 三新 新材料 新情境 新问题 原则 强调 问题从材料出 而不是 问题从教材出 以丰富的史料为试题情境 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 五年来全国卷平稳中力求创新 以能力立意为导向 根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新情境 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 侧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 例1 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 31 1900年6月21日 清政府颁布 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 两江总督刘坤一 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 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 长江及苏 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 两不相扰 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 东南保护约款 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 A项错误 中央政府宣战 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 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故选B项 例2 2012全国文综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 则有分裂 有分裂则有力征 有力征则有兼并 兼并多一次 则专制权高一度 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 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了解 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题目中梁启超认为专制的削弱引起分裂 分裂之后便是统一 统一后专制进一步加强 所以BD均为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A选项中维护统一的主要条件应为中央集权制度 不应将其与君主专制等同 所以选择C 解析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能力 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农民游击战争 只有 和 城市 的无产阶级发动的 革命高潮 联结才可能 胜利 重心在 城市 无产阶级 即工人 例3 2013全国文综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 政治议决案 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 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例4 2014全国文综30 20世纪20年代 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 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 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 1 而北京和天津 这一比例高达5 1甚至6 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 外国电影制作水平较高B 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 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 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 本题看似考查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中国会生活的变迁 的内容 实则隐性考查必修一第二专题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的内容 具体来说是学生对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中 列强在华特权的认识 甲午战争以后 列强通过 马关条约 取得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内地税的豁免权 电影拷贝流通税费就是其中之一 这考察的是学生从材料中有效提取 分析信息的能力 同时还有对列强特权的基础知识掌握 最佳解题办法是排除法 A B D都无法真正回答题干中波及的比例的差异 故只能选择C项 虽然C项的所表达意思可能大多数人不太明白 但并不影响选出正确答案 这也是高考题的一个很鲜明的特色 例5 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 25 图4是依据 隋书 食货志 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 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解析 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 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 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 C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 C项不符合史实 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 有利于经济发展 D项为正确选项 解析 从图中可知 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 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 而其他工业国 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 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 因此 C项正确 ABD项题干无从反映 例6 2012 35 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A 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 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 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 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例7 2013 全国新课标文综 34 图6中 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 B C D 解析 考查要点 德国疆域变化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了解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与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的史实 图 中的奥匈帝国建立与1876年 解体于一战后 图 相对图 波兰的版图扩大是在二战后 图 中德国版图包括了奥地利 是在1938年以后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 图 中东普鲁士地区的存在是在一战后 战胜国对德国领土重新划分形成 故选C 启示 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论从史出 复习时要摈弃完全依托教材的做法 围绕考试说明的知识点选择材料 设置问题 不能仅从 教材 中学习历史 要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学会理解和评析材料 学生应加强提炼材料信息的技能 如 从材料的引文和注释中获得信息 从材料中数据信息的对比 变化分析中得出结论 从材料的关键字 词中获得信息 从材料所反映的 作者的 语气 中获取有效的隐性信息等等 二 试卷的共同特点 2 注重历史概念的考查 历史概念是指人们对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等进行抽象思维而形成的历史理性认识 概念的考查并非只是对概念的简单记忆 时间 空间 人物 内容 结果五要素 更主要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 例8 2011全国文综卷28 1871年4月 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你是高利贷者 承租户 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 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 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 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 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解析 此题主要考察根据巴黎公社时间和内容 失败的原因教训等相关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根据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没有接管银行 没有与外省革命者联系 未发动广大农民 教训 必须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巩固的工农联盟 上述可知B项不对 根据政权措施可知C项不对 根据时间 A项不对 D项依据材料可知 希望 得到农民支持 故选D 例9 2012全国文综34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 被告上法庭 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 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 葡萄树 说成了 葡萄 而 十二铜表法 只规定了非砍伐他人 树木 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 首先根据所学知识罗马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为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排除A项 根据材料 某人输掉了官司是因为 十二铜表法 的规定 所以不能表明审判程序缺乏公正 C项不选 D项明显错误 不选 而该人输掉官司仅仅是因为将 葡萄树 说成 葡萄 而和法律中的条款字眼 树木 不相符 明显表明其形式主义 B项正确 解析 考点 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 能力 考查基础知识及相关概念 现代化 的含义 解题关键 现代化的含义 主要指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思想自由化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 机械化 戊戌变法倡导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 属于政治民主化范畴 C项属于战争 D项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从整体上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AB比较 辛亥革命显然优于清末新政 例10 2013全国文综卷29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 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B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C 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例11 2013全国文综卷35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 考查要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A项中 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错误 B项正确 中国的改革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要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形成的高度集中管理经济的做法 注意利用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与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经济 因此都面临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项错误 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期间不存在 而是众多小农生产 D项中工业化在苏联开始于1925年以后不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 例12 2014全国文综卷26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 解析 存天理 灭人欲 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 朱熹认为 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 具有仁 义 礼 智等美德 本善 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 习远 所以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由此可知D项正确 启示 历史概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概念理解要到位 同学们应认真理解各历史概念的内涵 外延 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复习重理解记忆 忌死记硬背 二 试卷的共同特点 3 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 能力立意 试题重视考生思维的严密性 对考生准确理解材料 正确全面的分析问题 迁移知识及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1 获取和解读材料 1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 理解材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 合理的解读2 调动和运用知识 4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5 理解历史事实 分析历史结论 6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考试说明 四大类十二项能力要求 例13 2011年全国文综卷24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 春秋 的目的是尊天子 抑诸侯 崇周制而 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 此题表面考察西周政治制度对秦汉统一的影响 实则只考察西周政治制度之一宗法制对秦汉统一的影响 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分封制与宗法制 秦汉统一的形成原因之一是借鉴西周分封制的教训 所以对秦汉统一影响较大的是西周宗法制 宗法制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政治智慧 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故C项正确 A项不符合分封制的影响 B不符合早期政治制度王权尚未高度集中的特点 D项所说与题干不符 例14 2014全国文综卷34 1928年 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 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 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 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考查能力 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综合提炼信息及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 国家计划的建设项目 允许外国公司负责经营 恰恰说明苏联在建设中借鉴了新经济政策中的租让制办法 D正确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7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8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9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阐释4 论证和探讨问题 10 运用判断 比较 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11 使用批判 借鉴 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12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考试说明 四大类十二项能力要求 例15 2014全国文综卷41 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 抗日战争 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 两个战场1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 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 平型关大捷4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 论持久战 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 新民主主义论 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 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 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 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 建议 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 日双方的重大战役 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应予增加 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考点 抗日战争与新史观 考查能力 分析提炼信息能力 深刻理解与综合运用新史观的能力 综合辨析与表述能力 以及综合历史研究方法与素养 解析 1960年的教科书 深深地打上了 左 倾时代的印记 过于凸显共产党的在抗战全程中的作用 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被迫性与消极性 有违唯物史观全面 客观 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浏览目录 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与所学教材的不同 再结合所学知识 学生不难理解应当增加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史实 如 淞沪会战 中国远征军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等内容 考生误区分析 信息提炼不准 思维缺乏理性和批判精神 对新史观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 历史学科语言的表述及综合运用能力欠缺 例16 2014全国文综卷45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 约法三章 不再适应现实需要 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 形成 九章律 汉武帝时 九章律 之外的 旁章科条 迅速增至359 章 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 律令烦多 百有余万言 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 春秋 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 沿用的 秦汉旧律 竞多达906卷 770余万字 东汉以来马融 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 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 令 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 共20篇 620条 27600字 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 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 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 中国法制通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8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 东汉 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7分 答案 1 从现实需要出发 删繁就简 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 突出伦理犯罪 8分 2 独尊儒术 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 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 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7分 考点 中国古代的封建改革 解析 本题对学生阅读材料 建构时代背景与知识迁移的能力考查较为突出 第一问 依据材料 一般都能概括性答出 第二问 为升华类设问 但回答准确 全面则不易 考生误区分析 审阅材料不准确 概括归纳能力不足 迁移应用能力欠缺 描述阐释能力不足等 启示 重视通过复习培养以下历史学科能力 信息解读能力 知识再现及迁移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 文字表述能力 历史评价和反思能力等 二 试卷的共同特点 4 重视史观的统领 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育要求建立多元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 唯物史观 革命史观 社会史观等 文明史观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 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 中华古代文明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 借鉴 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包括手工工场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例17 2011全国文综卷历史41 12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 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 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 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 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 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 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 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1500年前后的经济 科学技术 航海 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 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 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 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 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 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 戈德斯通 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1500 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41 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 12 10分 紧扣评论对象 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 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 一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二等 9 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 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 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 表述清楚 三等 4 0分 偏离评论对象 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 表述不清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评论史学观点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能够阅读材料 提炼出材料观点 进而进行评价和认识 可以是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 材料第一段认为 西方崛起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 而第二段则认为 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 第一段认为是在西方崛起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的历史才开始 第二段则认为 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 参考答案 1 第一种观点 以欧洲为世界文明中心的观点 以欧洲为世界文明中心的观点是站在欧洲文明发达的角度来说明 的确 古代民主与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 在世界步入近代以来 从经济上看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源于欧洲 两次工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 国际关系上欧洲开始了地理大发现和殖民 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始于欧洲 所以欧洲为世界文明中心 其它地区的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扩展 这种观点存在片面性 忽视了同时段其它文明的存在 2 第二种观点 欧洲文明归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 认为世界文明归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 体现的是全球史观 事实上 中国古代的文明和西亚文明 印度文明 美洲文明等均在世界古代有之 且很先进 如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儒家文明 制度文明 农耕文明均领先过世界 欧洲是后起之秀 欧洲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与其它文明的交融 如向近代过渡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进步作用 举一反三 从文明发展史观看 20世纪初期 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事件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美国罗斯福新政D 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 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 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 包括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 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由国情决定 解析 考点 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 能力 考查基础知识及相关概念 现代化 的含义 解题关键 现代化的含义 主要指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思想自由化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 机械化 戊戌变法倡导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 属于政治民主化范畴 C项属于战争 D项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从整体上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AB比较 辛亥革命显然优于清末新政 例10 2013全国文综卷29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 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B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C 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例18 2013全国文综卷28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 独立宣言 他指的应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 地心说 B 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解析 这是近代化史观命题的一道试题 考查的是近代化的一个侧面 思想文化的理性化 考点 文艺复兴 解题关键 自然科学 独立宣言 自然科学从 神学 中独立出来 举一反三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 因为它们都要求 A 彻底废除旧制度B 民主和科学C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 民主和共和 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 1 整体史观认为 1500年地理大发现后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它地方扩展 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2 整体史观认为 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 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 包括交通工具 国际会议 国际组织 国际战争 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 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例19 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 32 图5是选自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所著 世界 一部历史 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 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 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 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 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 此题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考察解读材料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加速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凭借资金等优势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由图中可见资本输出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贸易出超 占优势 单一产品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贸易入超 处劣势 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在图中展示的是资本因素 故选D AC在材料中未体现 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只产生一定影响 B项说法错误 应用举例 通商口岸在近代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是中国工业基地 技术中心 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 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以上材料反映的史观分别是 A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B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C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D 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 启示 要把现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等渗透到日常的复习中 用新的视角和史学观念统领备考 整合知识 二 试卷的共同特点 5 突出历史阶段特征 重视中外历史横向联系比较 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重要 黄牧航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 例20 2011年全国卷文综30 甲午战争后的 公车上书 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 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解析 此题考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论证问题的能力 公车上书是知识分子所为 它的时代背景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政治上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救国成为首任务 文化上是维新思想的发展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无产阶级壮大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进一步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国际上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成为导火线 十月革命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希望 由此可分析两者原因的不同 其主要在于五四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运动主力 成为新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传播等促成民族觉醒程度大 故选A CD均与题干不符 B顶不是主要原因 考生需要熟悉阶段历史特征 例21 2014全国文综卷31 一五 计划期间 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 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 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考点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 考查能力 对历史 一五时期 阶段性特征的把握 解析 中国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时 面临着粮食产量增长落后于需求量增长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了把粮食供应放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 除努力促进农业生产 增加粮食产量外 对商品粮食进行统一调拨 分配和管理 以保证人民生活和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项正确 C项的 灾害 D项的 恢复 均与史实不符 排除 A项与题意无关 排除 考生误区分析 学生缺乏对历史时代特征的把握 启示 要加强通史复习 将必修模块各专题中的同一时期的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整合 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强化同一时期中 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 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 这是二轮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 试卷的共同特点 6 关注历史素养的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 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 在命题时 既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视为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 又渗透情感 态度 价值观教育 历史学科的素养主要包括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 热爱祖国 弘扬文化的民族意识 以人为本 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 求同存异 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 崇尚科学 坚持求真的科学意识 例 2012全国文综卷41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 反应 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 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析 冲击 反应 模式 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 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观点明确 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 史论结合 考点 史学理论 冲击 反应 治史模式 解析 解答此题一方面从材料中明白 冲击 反应 模式的内涵 另一方面结合图示的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由题目设置可知答案的灵活性 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史与论的结合 答案 冲击 反应 模式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发展是属于停滞的 中国社会自身是无法产生进入近代社会的动力 所以中国要进入近代社会就需要外在的力量 需要外在 冲击 中国 反应 其 冲击 这种模式突显了外部的 冲击 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材料中所指中国自鸦片战争冲击后 依然引不起足够的反应 于是接着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二鸦巨大的冲击下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一步一步向西方学习 由学习 器物 到戊戌和辛亥时期的 制度 再到五四的 思想 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外部巨大的 冲击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和凡尔赛和约等事件的发生 不能不说外部的 冲击 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影响 从上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得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 国外的 冲击 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所以这种模式还是很有启发意义 例22 2011年全国文综卷40 25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 按 官有能而禄有功 的原则 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 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 秉承法家理念 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 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 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 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 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 名 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 强调 唯才是举 功 能者优先 不官无功之臣 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 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 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 则举之 其志行不善者 则去之 凡求贤之路 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 必由任而试之 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 四善 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 三曰公平可称 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 称作 最 每年考核 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 一最三善为上中 一最二善为上下 居官饰诈 贪浊存状 为下下 善 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 新唐书 去 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 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 且设立学堂者 并非专为储才 乃以开通民智为主 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 具有普通之知能 上知效忠于国 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 固足以佐治理 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 但凭文字之短长 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 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 另立品行一门 用积分法 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 同记分数 共分言语 容止 行动 作事 交际 出游六项 随处稽查 第其等差 至考试时 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 并合计算 凡算学 地理 财政 兵事 交涉 铁路 矿务 警察 外国政法等事 但有一长 皆可保送 俟考试时分别去取 其取定者 酌量用为主事 中书 知县官 摘编自 袁世凯 赵尔巽 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05年 1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 德 才 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评述清末对 德 才 的新认识 10分 解析 1 在材料中应找足信息结合古代选官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的依据解决选官依据变化的状况与趋势 秦至汉武帝时 以功勋 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 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 曹操强调 唯才是举 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 同时注重能力考察 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 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发现由或才或德到德才兼备是古代选官依据的变化 德为什么日益成为选官依据呢 是否有德又以什么为标准呢 在此基础上结合古代的政治需要和文化背景回答即可 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 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 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 解析 2 此题为评述题 先述后评 结合材料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此处的新体现与古代德才观的不同 解读材料后可直接述出 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 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 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然后再评 评要依据史观 此处的史观可用文明史观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适应时代需要 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启示 要适当加强对基本文史知识 史学理论的学习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 试卷的共同特点 7 命题关注创新性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创新性 全国 卷的文综历史41题一直是一大亮点 从2012年 冲击 反应 题 到2013年 比较说明 题 再到2014年的 修改说明 题 2015年的公式题 每年都在命题形式及能力考查上有所创新 开放性 如2014年第41题向学生呈现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 抗日战争 内容的目录 要求学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 并说明修改理由 而且特别说明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只需 观点正确 符合历史事实 即可 这样的题目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试卷的共同特点 8 关注时事热点 与现实联系密切 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功能 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 往往会以社会现实问题切入 考查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 第41题折射了当今的热点问题 中日关系 启示 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历史复习备考中既要关注教材 还要关注社会热点 从社会现实中找出历史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