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和家庭消费.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185886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和家庭消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和家庭消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和家庭消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萨缪尔森提出消费者行为的目的是获取幸福 效用幸福最大就要效用最大 所以研究幸福 欲望欲望无穷所以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目的 效用最大化 效用的计算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分析工具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 第一节欲望与效用 第六章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和家庭消费行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Maslow 将人的需求 欲望 分为5个层次 1 基本生理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友情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讨论 在一定条件下 欲望是一个确定的量 那么 幸福的最大化就是效用的最大化 欲望的层次 一 效用 Utility 的概念 1 定义指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完全是消费者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 效用大 满足程度低 效用小 2 理解时注意两点1 某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 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物品时的主观感受2 对不同的人而言 同样的物品带来的效用不同 甚至对同一个人而言 同一物品在不同时间与地点的效用也是不同的3 区别效用与使用价值 最好吃的东西 免子和猫争论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 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 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 说 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 嚼起来又酥又松 味道美极了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 相持不下 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 不由得大笑起来 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 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 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是桃子 桃子不但美味可口 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 全都直摇头 那么 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 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1 基数效用论 CardinalUtility 19世纪 20世纪初期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使用这一概念基本观点 效用可计量并可加总求和 1 2 3 4 分析方法 边际效用分析法2 序数效用论 OrdinalUtility 20世纪30年代开始 逐步为西方经济学家们所采用基本观点 效用没有单位 无法度量 无法加总求和 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高低与顺序可排列 第1 第2 第3 分析方法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此二者的分析殊途同归 二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二种理论的比较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1 总效用TU 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2 边际效用MU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量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例 消费量边际效用MU总效用TU00013030220503106040605 1050 3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 当MU 0 TU 当MU 0 TU 当MU 0 TU最高点 处于 的拐点 二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 内容 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在下降消费量Q边际效用MU00130220310405 10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使得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价格P与需求量Q呈反方向变动 边际效用递减 量增 愿意出价递减 2 原因 1 生理或心理的原因2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3 特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不否认效用在开始消费之初出现递增这种可能性 它强调的是以后终究要递减这一共同性 毒品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 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 1 前提条件1 把全部收入用完 2 每一元钱都花在刀刃上 即每一元钱用在不同商品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2 均衡条件以上两个条件可用两个公式表示 1 Px Qx Py Qy M 把钱用完 MUxMUy2 MUm 货真价实 PxPyM 消费者的收入Px X商品的价格Py Y商品的价格Qx X商品的数量Qy Y商品的数量MUx X商品的边际效用MUy Y商品的边际效用MUm 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 货币收入 货币的边际效用 表述为 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 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比例相等 如果消费多种商品 公式为 1 P1 Q1 P2 Q2 P3 Q3 Pn Qn M2 MU1MU2MU3MUn MUmP1P2P3Pn 第三节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可能线 一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X Y两种商品不同组合 却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线上任何一点X与Y的不同组合 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Y商品年终奖 X商品月工资 I 减少Y 增加X 或减少X 增加Y效用 满足程度 保持不变 二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 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 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 同一平面上可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 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 4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 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三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无差异曲线分析中 以边际替代率代替边际效用 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代替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 定义 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 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2 公式 MRSXY Y X 商品替代率的含义 四 消费可能线 1 定义 又称预算线或等支出线 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 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 Y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或指这样一条曲线 在它上面的每一点 X Y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同 但是所支出的钱是相等的 2 方程 X Px Y Py MA点 全部买X 无法买YB点 全部买Y 无法买X 如M 600 Px 2 Py 1组合方式QxQyA3000200200100400B0600 思考 假如收入不变 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化 消费可能线如何变动 五 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1 条件 1 把钱花光 买到商品的最大数量2 在钱花光的情况下 追求最大的满足2 表现 如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 则在收入既定情况下 消费可能线必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 在这个切点 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效用最大化 2 消费可能线的变动 价格不变 收入变化1 收入减少 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移动2 收入增加 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移 Y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 商品的组合 M N 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 AB 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 I2 如果I与AB两条曲线相交 C D 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 I1I2 但无法实现 第五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一 消费者剩余 ConsumerSurplus 1 定义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支付的价格与它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2 理解时要注意的两点1 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增加2 消费者剩余是一个人的心理感受 为什么会产生剩余 用图表示消费者剩余 买冰棍 图示 如图所示 如市场价格为1 则 购买1单位时 消费者剩余为4 购买4单位时 消费者剩余为1 购买2单位时 消费者剩余为3 购买3单位时 消费者剩余为2 购买5单位时 消费者剩余为0 二 消费者行为对企业的决策的启示 启示 1 企业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 为此企业要了解消费时尚 抓好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 2 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为此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多样化 三 消费者行为的其他决策 1 劳动力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影响劳动力的供给1 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休闲的替代 因此 随着工资的增加 替代效应是劳动供给增加 2 收入效应 随收入增加 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 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间 这就是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 收入效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 收入效应 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 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它表示消费者效用水平的变化 替代效应 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 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2 商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a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图 QX1QX2 QX1QXt QXtQX2 PX QX1QXt 0QXtQX2 0 b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与正常物品的区别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QX1QX2 QX1QXt QXtQX2 PX QX1QXt 0QXtQX2 0 QX1QX2 0 1 在大多数情况下 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 所以 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 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收入效应的作用会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 关于低档商品的讨论 吉芬物品是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英国人吉芬 RobertGiffen 于19世纪提出 c 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QX1QX2 QX1QXt QXtQX2 PX QX1QXt 0QXtQX2 0 QX1QX2 0 第六节消费与储蓄的决策 第七节消费与投资决策 一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及其经验证据 第六节消费与储蓄的决策 推论 随人们收入的增加 国民储蓄率将上升 2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经验证据 说明 短期证据支持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长期 验证结论 库茨涅兹的反论 1869 1938年平均储蓄倾向经验数据 从1869 1878年十年期到1919 1928年十年期 国民收入增加了七倍多 而根据上表可知APS仅在0 11与0 16这一狭窄范围波动 这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推论相矛盾 问题 为什么凯恩斯消费函数得到短期经验研究的证明 但却与长期经验研究相悖 解释 i 基于家庭跨时期选择的持久收入理论 消费之迷 i 家庭只生产一种 综合商品 Q 其价格为1 基本假设 二 家庭关于消费和储蓄的跨时期选择 以实物经济为研究背景 商品Q为计价单位 ii 家庭通过金融资产市场实现消费的跨时期选择 通过积累债券将现在收入移至未来消费 而通过负债将未来收入移至现在消费 iii 家庭生活于两个时期 即时期1和时期2 跨时期预算约束 再利用 4 5 将 4 3 和 4 4 结合起来得 结论 消费者在既定时期内的消费可以大于收入 但不能超过其一生的总资源 跨时期预算约束方程 方程 图示 说明 i Q点称为禀赋点 即在任何利率水平上 消费者总可以选择禀赋点为实际消费组合点 ii 在A点 消费者在第一期为净借方 在第二期为净贷方在B点 消费者在第一期为净贷方 在第二期为净借方 iii 横轴的截距代表两期产量的现值 iv 斜率的绝对值为 1 r 代表在第一期每增加一单位消费而必须在第二期放弃的消费量 消费者偏好 跨时期效用函数 无差异曲线 最优跨时期选择 持久收入假说 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 MiltonFriedman 1957 一个消费函数的理论 定义 持久收入 家庭在长期时间内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平均值 假说 i 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 从而家庭不同年份的收入具有波动性 ii 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 换言之 家庭将试图通过金融资产市场维持完全稳定的消费路径 以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都等于持久收入 两时期持久收入模型 偏好 约束 持久收入给家庭带来的跨时期预算约束同收入流波动时跨时期约束相同 第一时期家庭的最优消费和储蓄决策 结论 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持久收入 当现期收入大于持久收入时 家庭会增加储蓄 而现期收入小于持久收入时 家庭会动用储蓄 收入冲击与家庭现期消费和储蓄最优决策 iii 预期的未来冲击 结论 在预期冲击下 由于持久收入发生变化 消费者会通过调整当前储蓄来增加或减少当前消费 所以 平均消费倾向 解释 就短期而言 收入变动主要来自暂时收入的变动 因此APC随着Y的增加而下降 就长期而言 收入变动主要来自持久收入的变动 因此APC基本保持不便 四 生命周期假说 假说 i 人在一生过程中 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 ii 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 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两时期生命周期模型 偏好 一生有平稳的消费 两阶段 工作年份和退休年份 收入变动原因 退休 工作年份收入为Y 退休年份收入为零 图解 结论 由于人们对平稳消费的偏好 故工作年份进行储蓄 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生命周期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 经济中的总消费既取决于家庭的财富水平 又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水平 所以 平均消费倾向 解释 从短期来看 随着收入的增加 财富基本保持不变 因此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从长期来看 随着收入的增长 财富也会同比例增长 因此平均消费倾向不变 生命周期假说的反例 i 遗产的存在 ii 流动性约束的存在 即某些个体没有能力用未来收入作担保而获得贷款 从而所能进行的最大消费只能是当期收入 五 家庭投资决策理论 资本积累方程 显然 生产函数 Q Q K L 基本假设 i 家庭只生产一种所谓的 综合商品 Q 其价格为1 ii 家庭有两种方法将购买力作跨时期转移 其一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债券 其二是通过投资以增加未来的产量 iii 家庭生活于两个时期 即时期1和时期2 iv 家庭既没有从上一代接受资产 在生命结束时也无 任何财富遗留 但也没有负债死去 跨时期预算约束 将上面三式结合起来得 结论 当家庭可以通过购买债券和投资这两种方式将购买力做跨时期转移时 家庭所面临的预算约束是消费的现值等于产出的现值减去投资支出 家庭最优投资决策模型 家庭实现效用最大化所面临的跨时期选择 i 如何决定消费水平和储蓄水平 ii 如何将储蓄在投资和债券之间分配 最优投资决策 结论 当家庭通过投资使得第二期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成本时 便实现了财富最大化 最优消费决策 s t 效用最大化选择图解 家庭最优投资决策模型的拓展 多时期的情形拓展模型对假设的修改与补充 ii 家庭在第二时期结束时将把第一时期投资所购买的资本品按原价折旧后卖掉 第一时期投资只增加第二时期产量 而不影响其它各个时期产量 令家庭的生命周期由T个时期组成 则家庭在T个时期总财富水平为 i 与多时期相适应 第二时期的资本存量在时期3以及以后各时期仍然具有使用价值 总财富最大化条件 结论 在多时期框架下 当家庭通过投资选择使得第二时期的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利率加折旧率时 便实现了财富最大化 消费理论是以单个消费者为中心的结论 只有消费者具有完全的消费自由 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就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主权至高无上 消费者具有完全的消费自由吗 消费者不是完全理性的 没有完全的消费自由 其消费行为也具有外部性 国防 立法 交通之类的公共物品需要有相关政策来纠正市场机制的不足 第六节公共物品与消费政策 一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局限性 二 保护消费者的政策 确保商品的质量 正确的消费宣传 限制或者禁止不正确的消费 对提供某些劳务的人的素质进行必要限制 限制价格政策 建立消费者协会等组织 保护消费者利益 三 消费外在化的干预政策 消费外在化 消费对社会所产生的种种影响 政府对消费外在化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个人消费要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个人消费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个人消费对社会风尚带来负面影响 分析案例 抽烟 吸毒 春节放炮 唱歌 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