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七篇与脱贫先进集体事迹五篇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492973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七篇与脱贫先进集体事迹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七篇与脱贫先进集体事迹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七篇与脱贫先进集体事迹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 贫 致 富 典 型 事 迹 材 料 七 篇 与 脱 贫 先 进 集 体 事迹 五 篇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七篇篇一骄阳似火的七月,热浪滚滚。在这酷热难耐的高温下,贫困户*骑着三轮摩托车装着一车宁夏西瓜从*村赶往县城,人们总能城西巷子口看到这个忙碌而朴实的身影,风雨无阻。当有人走近买东西时,能看到这个男人发自内心的笑脸,与三年前的他完全不一样2013 年的时候,*可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有人家,靠养猪赚了不少钱,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2014 年* 将家里几十万存款全部用来养猪,但事与愿违,由于流行病没有预防到位,几百头猪病的病、死的死,剩余的也买不上好价钱,一下子亏了 20 多万,看着几年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打水漂,巨大的落差让*心里苦不堪言,从此一蹶不振,靠妻子打理农活挣点钱勉强度日。2015 年因线路老化,*家中突发大火,烧毁了家中所有的生活用品及仅剩的一点财务,房子也成了危房,幸得无人员伤亡,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全家心灰意冷,一度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得知家中突发的状况,街道办领导干部、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通过群众评议、镇村审核将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下,贫困户*积极调整心态、重拾信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生活现状。2017 年* 通过申报易地搬迁项目,全家人从危房中住进了蒲城县祥安小区 75 平米的经适房,同时,为了确保在城里“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他通过申请 3 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以贩卖瓜果蔬菜为主。为了确保瓜果蔬菜的新鲜和价格优势,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去附近的批发市场批发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赶早上六点到县城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去销售。他卖的水果从不缺斤少两,价格还公道,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在我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雪中送炭,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不但有新房住、有生意做、还发了 5000 元的产业扶持金让我发展种植业,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笑着说。久违的笑容出现在这个 50 多岁男人脸上,是他对新生活的憧憬,是炎炎夏日最美的一道风景线。*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成为村里贫困户争相学习的脱贫致富榜样。篇二冬日的天色总是黑得很早,墙上的挂钟还没指向六点,外面已是暮色四合,就着朦胧的暮色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个人影不断穿梭于鸡饲料桶间加食物,动作十分娴熟,他就是*镇*桥村村民* 。*现年 32 岁,儿子患有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此病花费极大,近年来仅儿子看病就花去医药费 60 多万元,妻子因为承受不了压力离家出走了,从此,家庭重担更是全部落在了这个年轻人的肩上。2015 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 镇政府在入户调查中决定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县畜牧局局长南金旺对其进行帮扶,南局长接到帮扶通知后,与镇村干部一起上户了解*家庭情况,令他们感到棘手的是*不但没有脱贫信心,更没有致富意识,这让入户的干部们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激发*的内生动力,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南局长与镇村干部,明确分工,发挥自身优势。镇村干部上户与*谈心,告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为其讲解身边的致富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其重拾生活信心,树立致富意识;列举产业发展清单,结合*自身意愿,最终确定发展养殖业。南局长承诺为其争取资金 10 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通过一系列举措,*决定要努力向上,积极致富。*将那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牢牢地记在心里,时刻以此鼓励自己。在村里承包了 30 亩土地用于建设养殖基地,目前建成鸡舍占地面积 360 平方米,羊舍占地面积 100 平方米,养鸡 2000 多只,养羊 110 只。养殖业最重要的是防疫,*一方面购买相关书籍刻苦自学,向书本请教,向县畜牧局专家请教,每天按时观察养殖鸡和羊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在南局长的帮助下,多次走出去考察学习,吸收先进的养殖理念,与先进养殖户交流养殖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养殖经验,提高养殖技术。为了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南局长与镇村干部动用自身全部力量为*联系销售渠道,截止 2017 年底出售土鸡 2000 只,羊 30 只,纯收入达到 7 万元。“是党和政府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与致富的信心,一步步敲开了致富之门,走上了致富之路,接下来我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拓宽致富道路,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远”,*坚定地说。现在谈起生活,他充满信心,斗志昂扬。篇三*,42 岁,中共党员,*市*县* 乡*村人,现任 *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坚守大山 11 年,从一名返乡创业人员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引领带动当地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 15000 多亩,实现年产值 5000万元以上,让绿色蔬菜成为高山乡镇的支柱产业。“我只是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8 月 27 日,记者在*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蜿蜒跋涉,终于驱车来到了深藏在大山里的*公司“菜蓝子”基地。所行之处,记者就被漫山遍野的蔬菜所震撼了。“看,那些地里全是蔬菜,有萝卜、甘蓝(又名包包菜)、白菜等。”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蔬菜成熟后,都将送到*的公司里,集中粗加工后再运向外地销售。汽车在蔬菜园子里咆哮着奔跑了近二十分钟后,到达了*农业开发公司。刚下车,记者便看到该公司门前的坝子里,十多个妇女背着背篓,围着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讨论着什么。“那就是我们此行要见的人*。”工作人员说。“账单子拿过来我看看,你家里今年不错哦,两个月收入 4000 多。”*数着人民币,微笑着跟对面的妇女交流着。“这还不得感谢你,没得林老板的大力支持,我们这些菜早就进猪圈了。”旁边的妇女跟着附和起来,随即就是一阵爽朗的大笑。我们并没打扰这和谐的一幕,十多分种后,挨个数完钱,这些妇女们满带着微笑和收获离开,*才注意到我们的到来。“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听扶贫办的人说你们要来采访,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其实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只是一个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说,刚刚那些妇女,都是周边零散的村民,自家种植的甜玉米吃不完,都是一背篓一背篓背过来卖的,只要能变现的农副产品,*一律收下。“今年卖了多少钱了?”记者拦住一位快要离开的大妈问道。“上半年菜卖了几千块,今天来接的账是前几次送来的甜玉米,一共才 4000 多块,这才好点儿收入,不值得一说嘛。”这位大妈笑着说她叫靳白太,家里种了几亩地的甜玉米,收获后按*公司安排的时间送过来,现场结算,不用操心卖不掉坏在地里,这些年,跟着*公司“有样学样”地种菜,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早就走出了贫困的境况。送走这一波农户,我们跟随*到办他的办公室商量接下来的采访事情。还没来得及开口,一个穿着夹克,筒靴上沾满泥土的农家汉子走进*的办公室。“你怎么今天才来,你不怕钱跑了啊。”*打趣的招呼着来人。“在你这儿怕什么,这两天娃儿要去上大学了,在家里给准备些东西,来晚了点儿。”最后了解到,这个男人叫杨宗波,40 多岁,*乡*村的贫困户,因为家里有两个学生,这些年为了供孩子上学,家里可以说入不敷出。但自从傍上* 这颗“ 大树”后,家境变化说成“一日千里”不为过,以前孩子上学都是四处筹钱,现在不仅还完了久债,还小有余款。“以前确实很难,没什么能变成钱,日子过得很苦。但谁也不想被人天天说是贫困人口,照这两年的收入看,今年脱贫完全不是问题,这完全得感谢林总,他就是我们的靠山。”杨宗波接过*递过来的一万多块钱,那憨厚又幸福的笑容,感染着一屋子的人。“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1993 年, *高中毕业后,便远赴河南砖厂打工。但他对笨重的体力活儿没有兴趣,辗转来到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做经纪人,他敏锐发现其中商机无限,便将经纪人活动流程记录了下来,准备将来回乡创业。2002 年,*联系到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的一位老板,一边负责生鲜配送,一边学习观察批发市场的运作方式,累积了经验。2003 年, *回到家乡,依靠打工赚回来的经验和资本,结合本地特色,个人投资 150 万承包土地 300 多亩,利用*乡 1200 至 1800 米的海拔优势,发展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根据在寿光和广州学回来的经验,一开始就施行订单农业的模式,跟周边农户协作发展。”*回忆说,那时候规模还不算大,所以一切十分顺利,农户赚了,他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这时候他便想着扩大规模发展,于 2005 成立了 *农业开发公司。“成立公司的这一年,由于不懂种植、加工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仅收获期的一个月就亏损了 80 万元,这一棒差点将我打趴下。”*谈起往事仍心有余悸。“还好当年打工时结识的广东老板听说后,派出 3 名技术人员驻地指导了近两个月,救我于危难之时,在下一个收获期的两个月时间里,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这更坚定了*的信心,他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百姓发财,公司发展”的目的。“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这样说到。“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在*的倡导下,公司积极履行企业帮村产业带动责任,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的方式,以“订单农业”示范带动*乡五个村 2000 多户村民,对所有贫困户交售给公司的蔬菜给予 40 元/吨的额外补助。“好多贫困户逐渐富裕起来了,都走出了贫困。现在公司帮带的村民中还剩下 200 多户贫困家庭。 ”*说,这 200 户当中,有 21 户是深度贫困户,他把这 21 户当成重点照顾对象,采取“无形股”的方式进行重点帮扶,同时聘用到公司做帮工,加上土地分红等利好,*有信心在一年时间里让这些农户实现脱贫。“按件计算,多劳多得。平均一天能有 150 多元的收入。他们这部分季节性务工的村民每天有将近 100 人,小计一下,我一年支出的务工费就有 80 多万。”*说,选择工人时,他尽量优先聘用贫困户,这样在土地之外又多出一笔不小的收入。“种菜需要前期投入,贫困户这部分资金从哪里来?”面对记者的疑惑,*拿出手机,那里面是在不久前,*为贫困户送去每户 1500 元的“先分红后种菜”的分红款项时留下的图片资料,他的这一措施让贫困户在播种期不为“无米开锅”而发愁。为此,我们走访了深度贫困户*一家,因为他也是领到提前分红的贫困户之一。从种植基地出发继续深入大山区近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家中,*说他们是地地道道的*人。“旁边这两间小平房是去年才修的新房。新添置了电视、洗衣机、农耕机等。”*带着我们参观他新落成的房子,那年旧的木板老屋依然保存在那里,与新房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女儿一个上大二了,一个上高中,如果不是跟着林总种菜,这一年不知道怎么过日子。”据*讲述,在种菜之前,靠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一年收入只够家用,更别谈孩子的学费了,那一年两万多的支出,让农家汉子觉得十分无力。在*的蔬菜地里,* 带着技术人员将近段时间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特别传授。“一定要注意管护,对病变的菜要及时清理,需要肥料我先垫资你直接拉过来,把你女儿上学的钱先准备好。”*知道*的难处,主动提出欠款提肥,后期出产再支付,这无疑解决了*当前的燃眉之急。“今年在林总的帮助下种了 20 多亩蔬菜,大部分是萝卜,保守估计收入在6 万元左右。 ”*信心十足地说,今年完全不为孩子们上学的事发愁了,这得感谢* 的真心实意的帮助。我们探究*真心真情帮助贫困群众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回答我们,“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我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道理。”*将公司发展植根于家乡广袤的田野,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公司先后获得“*县家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县优秀私营企业”“*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市种菜能手”等称号;*个人曾当选*市第三届劳动模范、*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被评为 2011 年* 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 年* 市科普惠农带头人、*市首届“十佳”返乡创业明星。篇四走进*镇*村有珍油松种植基地,一排排油松翠绿喜人,40 余名工人正在忙着起苗、装车,其中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累的满头大汗却一言不发,他就是“*名人 ”*。正是这个平凡的男子,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直面挫折不气馁*是*镇* 人,今年 48 岁,患先天性耳聋,妻子智力残疾,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2014 年被县里确定为精准贫困户。*先天残疾,从懂事开始,幼小的心灵备受贫穷和疾病的折磨。受家庭条件和身体原因的影响,他没有上学,从小跟父母在地里辛苦劳作,生活的艰难使他养成了勤劳坚韧的品格。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娶了一位智力残疾的姑娘,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夫妻二人直面挫折,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感人事迹,在* 一时传为佳话。迎难而上不等靠女儿的出生给*一家带来无比的喜悦,同时也给他们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夫妇一年到头在地里辛苦操持,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无法摆脱贫困的影子。期间,县里给他们享受了低保政策,让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感到温暖的同时,*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为增加收入,*一边种地一边跟着本村的泥瓦匠当“小工”,从和泥、搬砖一类的粗活、重活做起。他克服言语困难,认真观察记忆大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大家休息时,他就在一旁琢磨练习。看到这个年轻人的“非常”举动,师傅们也十分乐意向他传授技艺。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会了泥瓦工技术,开始承揽一些小工程。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他的“工程”越做越多,解决了一家的温饱问题。*自己没有上学留下遗憾,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补偿,克服一切困难让两个孩子上学读书。脱贫路上不停步一个残疾人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容易,但*并没有停下脱贫致富的步伐。乘着县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的东风,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创办起自己的 6 亩油松基地。有了帮扶单位和对口帮扶人,他的信心更足了。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在种植油松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他虚心向身边技术人员请教,让孩子帮忙上网学习咨询,不断解决种植中的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的油松品质好,市场行情也不错,近年来他靠油松获利 3 万余元,致富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同时,两个孩子也没有辜负*夫妻的培养,女儿于 2012 年考上山西医科大学,儿子大专毕业后在太原从事装修行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现在就是*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每做一户贫困户的思想工作时,我们就拿*的故事给他讲”*镇党委书记自豪地说。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的脱贫致富之路会更加平坦宽广,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满幸福。篇五他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她左肾切除,右肾积水下垂。20 多年来,他们夫妻俩,互相照顾,克服困难,帮助他人。如今夫妻俩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收获了人生的幸福,也感动了身边的人。夫妻患病持家难1959 年 *出生于*镇* 村,1994 年与*结为夫妻。婚后第三年生下儿子李三旺。对于从小失去母亲,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来说这原本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1995 年其父亲去世,在 2007 年、2012 年其妻子* 生患肾病,左肾切除,右肾积水下垂,两次手术花费 6.8 万元,眼看着儿子长大读书要钱,妻子身患疾病,更不幸的是 2016 年*查出肺癌,向亲朋好友借钱治疗肺癌花费 17 万多元。生活原本对这个坚强的男人是苦的,可是*总相信苦尽甘来,只要有志气肯干,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自己。身残志坚 走出脱贫路2012 年, *通过向亲朋好友借钱,向*村委会租下一栋废弃的楼房用于木材加工经营。* 决定白手起家,干出一番事业,但是由于身体残疾,妻子患病,儿子读书要钱,家庭入不敷出,心力憔悴,自己的木材加工厂也一直没有起色。2015 年 *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依靠国家扶贫政策,在村委会的帮扶下,* 通过金融贷款 8 万元,用于投资木材加工厂,加上 *肯干,妻子的支持,2016 年*的木材加工厂收入 10 万多元,* 总是说到:“精准扶贫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看到了希望,要不是我身体残疾,不能过度劳累,我肯定会比现在干的更好。”2017 年, *多方筹资购买木材加工器材,扩大木材加工产量,投入很快得到回报,当年,*的木材加工厂收入达到 24 多万元,纯收入 16 万元,同时也获得了产业扶贫奖励资金 5000 元。通过短短 3 年,*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向幸福的人生。连帮带扶 心系他人*从小家庭生活困难,母亲的早逝,父亲独自撑起这个家庭,这也培养了*身残志坚,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在自己家庭生活困难时期得到了亲戚朋友的帮助,也让* 从小懂得感恩他人。2008 年同村 2 组的李华平在制酒中意外掉进高温酒槽,生命垂危,*听到消息后向立即李华平捐款 15000 元。在 2012年-2015 年自己的木材加工厂经营困难下,多次捐款帮助他人,累计金额 1 万元,并且在木材加工厂聘用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农户,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解决收入。同村的精准扶贫对象李咸清,家庭生活困难,*主动联系李咸清到自己的木材加工厂工作,通过*的帮助,李咸清在木材加工厂每年的工作收入达到 3 万多元,这让李咸清越干越有劲,感动不已。由于* 的身残志坚,时时刻刻不忘帮助他人,感动了周围的人。在 2014 年 5 月*创办的木材加工厂被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湖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资金资助项目创业示范点。*村书记说:“*虽然家庭困难,但是他是个实实在在,帮助他人,不计较个人利益的人”。*的妻子*在 2012 年摘除左肾后,医生告诉她最多能活 8-10 年,如今 6年过去了,儿子李三旺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读书,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夫妻俩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看不出一丝对自己生活和生命感到忧愁的面容,只有经历过生活的坎坷,才能磨练自己意志,也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宜。对于今年的打算,* 说:“今年打算在*镇毛河投资 10 万元新建木材加工厂,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带动他们早日脱贫致富”。经历过风雨后,*家庭就像自家后院的杨树在春季的阳光里茁壮成长。 篇六*,男,家住广西*市安平镇中庆村 3 组,1979 年 4 月出生,肢体三级残疾,家庭人口共 4 人,他的妻子因病无法劳动,子女在读小学,全家只有他一个劳动力。2015 年 7 月,*家被确定为贫困户。*13 岁时不小心掉进水沟导致左手折断,最终不得不做了高位截肢手术。*早早便学会了挑水、做饭和照顾弟妹,读完初中后他便辍学了,放牛、砍柴样样都干。*说,过去别人花半个小时完成的工作,自己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做完,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反复练习,他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并不比别人差。*的父母到广东打工后,他便肩负起在家干农活和照顾弟妹的重担。浸种插秧、收割和上山割松脂,他一样没落下。2001 年, *高速路修建征用了*家的 1.7 亩水田,剩下 1.3 亩,他又租种了别人家的两亩水田,还种上花生等作物,农闲时*还到镇上装卸水泥。三年前,* 还尝试种植西瓜和甘蔗,均取得成功,但收入还是十分有限,他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2016 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 作为安平镇的精准扶贫户,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精准帮扶。2016 年 4 月,*获得小额贷款 5 万元。有了创业的启动资金,他在岑苍二级公路边盖起了一个 380 平方米的猪舍,内有小猪舍 16 个,其中母猪舍 9 个。为了节省成本,他亲自搭盖,没有请过别人帮忙,光猪舍的钢铁大棚他就焊接了 6 个月。*养猪如鱼得水,以前他养过两三头肉猪和一些鸡鸭,扩大养殖规模后,他认真研读养殖方面的书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还积极请教镇兽医站的兽医,很快便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精准扶贫让*看到了发展养猪业的光明前景。* 意识到土猪和土鸡更受消费者的欢迎,所以他养的猪主要喂自己种的红薯藤、麦菜和苎麻叶,三黄鸡则以米糠为主而且在林间放养。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遇到了新问题,猪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于是,他更注重猪、鸡的防疫以及猪舍的清洁工作。在他的猪舍里,一点也闻不到猪粪的臭味,原来是*勤于用加压的山泉水冲洗猪舍和及时为猪喷水降温,猪舍里的猪或在自动饮水器前饮水,或在啃食猪草,“生活”得有滋有味。*还在猪舍下建了两个沼气池,既“消化”了猪粪和猪尿,还产生了清洁能源 沼气,这些沼气已足够他一家人煮饭和烧热水洗澡了。2017 年 2 月,* 出栏了 30 多头肉猪和 90 多只三黄鸡,扣除成本,赚了 1.4万元。为了降低养猪成本,2016 年 12 月,*自留自繁的母猪。母猪一年能产两窝,每窝产仔 1015 头,而且自繁的猪花由于及时打疫苗所以非常健康,如今这些母猪已经产下仔猪 80 多头。目前虽然猪价下跌了一些,但质量好的肉猪每头还是能赚三四百元。如今,*的存栏肉猪达到了上百头,他还准备繁殖更多的猪花,进一步增加收入。*十分感激党的好政策和政府对他的关怀和帮助,让他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2016 年 11 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2018 年, *还分别当选为*市残联和*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篇七扶贫先扶志,在*镇班*村有这样一位身残志不残的贫困户,他就是*。初见* 时,他是一位不善言辞内敛的男人,也许是生活的磨难磨平了他的棱角。也许是命运的不公成熟了他的思想。也许是对未来的憧憬点燃了他的内心。1970 年出生的他,面对肢体三级残疾,他敢想敢做,直面未来,没有因为身体残疾浇冷他炙热的上进心,他想我腿残疾了,但是我有双手,一定会用双手刨出一个好光景。他本是一个幸福的男人,一家三口,每天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是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长期在地里干农活的他估计也没有预想到,就是那天的那个稍不留神,就从高处跌落至深渠,导致下肢神经损伤让他永远失去了支配双腿的权利。这一摔摔碎了他的家庭,也摔碎了他幸福,家庭支柱倒下,妻子离婚,女儿辍学在家,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一蹶不振,经常到政府要求救济,他就和女儿相依为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他们父女俩一过就是十几个年头。直到女儿长大成家,他再娶。渐渐地他才开始与社会接触,2015 年他因为残疾进入贫困户行列,我想也许是因为“贫困”这两个字眼触动了他,也许是因为开始一段新的婚姻生活改变了已经尘封思想的他。他主动提出要在国家的帮助下,改善生活,发家致富,走出贫困,积极脱贫。同年,他申请了残疾人危房改造,住进新房的他喜极而泣,他竟然破天荒的离开了那个破旧不堪的旧房子,这件事对* 的触动非常深,他觉得一定要用双手撑起一片天。万事开头难。做什么?只用双手能做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成了 *的心病。他日思夜想终于想起来他小时候跟着老人一起捆扫帚。他可以制作扫帚卖钱。他千方百计的打听现在竟然有制作扫帚的机器,他还写了一个关于制作扫帚项目的具体计划和方案。一切都万事俱备,只欠资金这一股东风。他就拖着他那条伤残的双腿,到处借产业发展资金。2016 年 7 月 19 日,县委副书记*来到*家中,并和他亲切座谈,认真听取了贫困户* 想要致富的心声,了解到*想通过自己发展扎扫帚产业来脱贫致富,希望政府支持和帮助。杨书记拍手叫好,鼎力支持,当时就拿出 1000 元,递到*手中,让其购买可以制作扫帚的部分材料。年初,镇党委书记张志鹏和镇长祁军了解到*的具体想法。按照“脱贫不脱政策”,镇政府资助 4500 元产业资金,帮助其购买扎扫帚机器,到货后,又要求干部到现场了解机器的使用,同时,计划给予 2000 元来帮助其购买材料,使其更快的推进项目, *好学,肯上进,很快就能很熟练的开始制作扫帚。2017 年 5 月 23 日,*再次来到*家中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当场演示了整个扎扫帚的过程。大家都称赞这个项目选的对选的好。临走时,杨书记又拿出 1000 元来让 *购买材料,并鼓励他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美好生活在不远处等着你。产品制作出来,如何转化成钱?又成了萦绕在他心头的一大难题,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帮他想出“零售+不定期批发”的销售方案。凡是有古会和赶集,他就开着他的三轮车去集市上零售,当扫帚达到一定数量时,他积极联系镇政府,镇政府通过向辖区内基层环卫所大批量批发销售。当首批扫帚试验品制作完成,镇政府为了鼓励他勤劳致富,一次性购买扫帚 50 把。2017 年 6 月 31 日 ,镇政府帮助其成功的推销了 100 把成品扫帚。这样既保证了他平时生活开销,也慢慢地让他的手头宽裕起来。现在*扎扫帚技术已经成熟。对于未来生活蓝图,他有他自己的构想和设想,他打算借助精准扶贫的平台,下一步准备贷款 2 万元用来扩大生产规模,他还想发挥自己的余热,利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想带动有发展意向的贫困户及更多的人共同致富。现在的*,和我初见时,总感觉哪里不一样?但是说不出来。直到他坐在扫帚机器旁,我知道了。他腰杆挺直,眼神坚定,讲起制作步骤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自信而淡然,已坦然的走在致富的大道上。脱 贫 先 进 集 体 事 迹 5 篇脱贫先进集体事迹 5篇【篇一】xx 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扶贫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的各项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对标“绣花”施功夫,用精准措施、过细工作,集合攻坚力量。以实干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强化意识、明确责任、拓宽思路、完善机制、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重点开展了异地扶贫搬迁建设和省定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产业发展、危旧房升级改造和农村饮水工程以及农村小额贷款等等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反响好,群众满意度较高。一、重责任,抓分工,不断健全扶贫机制。按照中央、省、市、区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建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机关干部“一对一”帮扶的脱贫攻坚责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除落实全区“八个一”帮扶要求外,镇机关还配备 2名专职扶贫干事,安排镇机关干部包片 16 个村(社区),进一步充实驻村力量,保障工作开展。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标准,组织镇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走访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劳动力等情况,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贫困户进行筛查。目前,全镇 2016 年实现预脱贫 222 户 819 人,2017 年年底预计实现全镇整体摘帽,全镇共计 603 户贫困户 2178 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119 户 421 人;享受低保兜底政策 89 户 286 人;享受医疗救助政策 372 人,享受产业扶持政策 973 人。二、重规划,抓统筹,进一步完善扶贫规划。一是在全区率先成立脱贫攻坚作战室。打好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xx 镇党委迅速反应,全面部署,精心准备,在全镇设立了镇、村二级脱贫攻坚作战室,实现了脱贫攻坚作战室全覆盖,并与各村签订军令状,不脱帽誓不休。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场战争来打,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全面实现挂图作战,以作战的状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二是创先提出“xx 镇全体党员脱贫攻坚誓词”。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xx 镇 642 名党员,向全镇 2.38 万父老乡亲、603 户 2178 位贫困人口,庄严立下“xx 不脱帽,我们就摘帽”的脱贫攻坚承诺,率先在全区响亮提出xx 镇全体党员脱贫攻坚誓词,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用汗水和热血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三是制定并完善了 xx 镇扶贫规划。对全镇 6 个省定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完善了做得不够详细和不合实际的地方,使每村的开发规划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整村推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全镇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按步实施,有序推进。三、重主体,抓落实,着力推进各村建设。我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不断探索营造大扶贫格局。在实践中,调动各方力量,集中捆绑各项资金,加大我镇的脱贫奔康步伐。我镇坚持注重贫困村的道路、人饮、阵地建设、危房改造等基础新建与修缮工作。本年度我镇首先按照区扶贫办下达的任务启动实施了丰登、剑锋等 9 个村道路建设工程,新修水泥路 13 条5.6 公里。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极大的改善我镇的交通面貌,方便了广大群众,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次,投资 35 万元建成人饮工程 6 处。 2016 年完成顺堂、学堂 2 个省定贫困户的阵地标准化建设,2017 年完成双鱼等 4 个省定贫困村的阵地新建及升级打造项目,并为剑锋、立马等 6 个非贫困村投入 48 万元的阵地维修资金,投资 45 万元新建洞滩村小白杨广场 350 平方米,建设幸福院 2 个。四、重效益,抓典型,着力加大产业扶贫。在推进产业化扶贫,帮助贫困对象增收方面,我镇注重帮助贫困村调整生产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为帮助贫困村改变面貌,促进增收,并积极落实小额贴息贷款任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 125 万余元,支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农户的产业开发提供资金保障,有力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进程。镇党委政府先后引进千亩李子园(清脆李)、林下种植(300 亩)中药材基地、川早 2 号(1500 亩)核桃示范园等特色产业,以片带面,确保贫困户如期集中脱贫,产业转型初见成效。五、重规范,抓风纪,严格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一是及时对我镇项目和资金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二是严格全镇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单位要明确各自责任,坚决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现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同时做好本级和村级配套资金的筹措。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严明了纪律。要求不准随意调整项目,所有资金不能挪作他用,要求各村将项目资金的计划分配、使用情况、实施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一查到底,确保扶贫资金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2017 年,共处理党员干部 9 人,其中诫勉谈话 3 人,警告处理 2 人,移交司法机关 4 人。【篇二】近年来,xx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廉洁意识,始终秉持强烈的为民情怀,有力推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开展。一、识准扶贫对象,确保脱贫攻坚“靶向定位”按照国家和市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xx 县扶贫办严格执行识别标准和工作程序,识别出 32377 户、130286 名贫困人口,识别出 130 个贫困村,根据贫困程度分类建档立卡。常态化开展入户调查,准确掌握致贫原因,按照因病、因学、因灾、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等情况进行一户一册分类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了户户有项目,户户能增收。利用“互联网+扶贫”的思维,实施扶贫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开通 xx 县精准扶贫平台和手机 APP,精准记录贫困户基本信息、精准帮扶措施及脱贫措施、帮扶干部入户情况记录、贫困户脱贫趋势和预测等。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力量聚合”xx 县扶贫办创新工作机制,实行分工负责制、分线负责制和分片负责制,将全办职工分为综合协调组、扶贫搬迁及产业发展组、基础设施及社会扶贫组、教育培训就业医疗卫生“兜底”组、督查巡察组、金融扶贫组、建档立卡及信息宣传组 7 个组,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对接联络,做到上下结合、条块结合、内外结合,形成攻坚合力。有针对性优选 2546 名扶贫帮扶干部,组建 130 个驻村工作队, 650 名驻村工作队队员长期驻村开展工作,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驻村扶贫专干 278 名,定点驻村,协助村乡两级做好扶贫工作。出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层层明晰责任,有条不紊推进。出台县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建立常态化督查检查工作机制,县领导与乡镇(街道)、部门与乡镇(街道)、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实行捆绑考核,将脱贫攻坚成效作为考核乡镇(街道)、部门和帮扶干部的重要内容。三、用好扶贫资金,确保脱贫攻坚“精准滴灌”xx 县扶贫办保障扶贫持续投入,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打捆使用原则,累计整合下达扶贫资金 27.5 亿元。以 130 个贫困村为重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着力解决水电路讯等基础瓶颈制约,全年启动村通畅公路建设 400 公里,竣工 380 公里;启动组通达公路建设 420 公里,竣工 400 公里;修建产业路200 公里、村社人行便道 120 公里。全年完成投资 5765 万元,实施龙潭河、铜鼓河等中小河流域治理,除险加固病险水库 6 座,完工梅江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建供水点 820 处,新增解决 28800 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其中贫困群众 6800 人。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完成投资 2.36 亿元,建成小坝至车田输变线路、南腰界输变电工程。完成投资 1580 万元,实现乡镇(街道)4G 通信网络全覆盖、验收的 38 个贫困村光纤到村。建成 39 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78 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 240 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覆盖率达到 98.4%。建成 10 个撤并村卫生室,38 个验收贫困村卫生室全覆盖。大力实施农产品变商品工程,全年新增农业经营主体 528 家,培育润兴牧业、琥珀茶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 38 家,开发系列农特产品 200 余种,农产品商品化率达 57.5%,3800 户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四、落实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阳光普照”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意见,精心编制“10个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大力实施“借款启动-奖补巩固 -信贷提升”产业到户工程,切块财政扶贫资金 3500 万元建立贫困户产业到户借款基金,切块财政扶贫资金 4000 万元建立扶贫产业到户奖补基金,共发放贷款 2791 万元,为 85 家涉农涉贫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 1.35 亿元。贫困户发展起以山羊、中药材、青花椒、油茶、茶叶等产业增收项目,形成特色效益农业基地 100 万亩。建成 12 个乡镇(街道)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年接待游客 85 万人,其中 2180 户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户均增收 3 万元;农村电子商务提速推进,建成网上村庄 22 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 xx 运营中心正式开业,年外销农特产品 1.2亿元,4200 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共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 2101.25 万元,助学贷款 1680.46 万元,实现因学致贫家庭教育扶持全覆盖。建立了重点向贫困户、深度贫困户倾斜的差异化补助机制,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任务 42821 人,其中贫困人口 22088 人。筹集资金 2491 万元,为 32377 户贫困农户购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产业保险、农房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五大保险”。强化医疗救助,整合资金 2500 万元,分“正在治疗”和“因病负债”两类情况精准统计,给予分类救济。按照“两线合一”要求,将全县因残、部分因病等缺劳动力的 14169 人纳入低保兜底,保障基本生活。五、吹响攻坚号角,确保脱贫攻坚“纵深推进”在全县吹响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引导贫困对象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激发贫困对象干事创业的动力,在贫困人口中掀起主动脱贫、争先脱贫的浓厚氛围,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主动参与、争先参与的浓厚氛围。及时研究制定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身定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方案,明确脱贫攻坚总任务、总思路、总目标、总举措,分领域、分区域指导工作推进。围绕“2017 年基本完成任务, 2018 年打扫战场 ”的战略部署,紧盯 130286 人、 130 个贫困村越线脱贫基本目标任务,同步开创农村环境大改善、特色产业大发展、群众生活大保障“三大超越目标”新局面,面上打好总体战,分线打好阵地战,实施基础设施“四大工程”、特色产业“四大工程”、公共服务“四大工程”,盯户打好歼灭战,坚持目标牵引、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点面结合、坚持整体推进、坚持绿色生态,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确保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为 2020 年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篇三】xx 县巷口镇广坪村位于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 13 公里,幅员面积 19.7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4001300 米;辖 7 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508 户、1584人,其中贫困户 84 户、 287 人,是“老、少、山、穷”地区和市级贫困村,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微薄。该村驻村工作队成立于 2015 年7 月,队长由该镇副镇长代奎同志担任、副队长由县政府办党组成员吴勇及县政府办下派第一书记李小军两位同志担任,另有队员 4 名。一年来,该驻村工作队按照六个清楚、六大攻坚、六本大账“三个六”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广坪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见实效。一、紧紧瞄准扶持谁,做到“六个清楚”确保靶向准该驻村工作队深入贫困户家中,采取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灾、五看疾、六看收入保障问题“六看”法,一户一户摸清家底、致贫原因、收入状况,做到“底数清”。针对广坪村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缺产业、缺技术、缺劳力等致贫因素,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坚持以户为单位实施“一对一、点到点”的精准帮扶,制订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使贫困户家家有手册、帮扶干部个个有任务,做到“任务清”。组织县政府办和巷口镇的 17 名干部结对帮扶 84 户、287 人,并逐一明确工作责任,做到“责任清”。按照 2015 年底整村“销号”、287 人“越线”,攻坚推进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十大行动,限时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到“时限清”。二、紧紧瞄准怎么扶,实施“六大攻坚”确保措施准一是扶志气。该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帮助贫困户出主意、提干劲,因势利导,补齐短板。目前,广坪村的老百姓通过种植脱毒马铃薯、越冬甘蓝等蔬菜、养殖生猪山羊、发展农村电商等,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让人看到了心气,充满了正能量。二是扶智力。一方面采取“走出去”方式,驻村工作队先后 5 次组织村社干部到县内白马、火炉、土坎、羊角、双河等镇进行交流,学习考察其他乡镇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的优秀做法。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方式,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大政方针和惠农政策,帮助贫困户拓展致富思路,用好用活扶贫政策。三是扶产业。按照“一户一策”要求,对广坪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摸底,规划产业,带动发展。如采取“公司+ 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吉园农业公司发展蔬菜产业,以代家坝蔬菜基地为核心带动全村发展,2015 年脱毒马铃薯产量 80 万余斤,总产值达到 76 万余元,带动了 53 户贫困户 176 人增收;以义海核桃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核桃 1300 亩,带动了 26 户贫困户 86 人增收;以金满地农业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山羊养殖,目前已发展母羊 780 只、商品羊 700 只,带动 77 户贫困户 247 人增收。四是扶技能。通过实施“技能扶贫”,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治贫,邀请吉园、金满地等农业开发公司和义海专业合作社全程跟踪提供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服务;邀请县上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科技种养殖培训。五是扶资金。按照广坪村的实际情况,对产业补助、乡村旅游、交通水利、农村电网、危旧房改造、社会关爱等扶贫帮扶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仅 2015 年累计整合交通、水利、电力等各类资金 1725.31 万元,重点加强道路、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改造。如投资574.9 万元,硬化村社道路 12 公里,改扩建村社道路 11.1 公里;投资 396 万元,电力工程升级改造覆盖全村;投资 100 余万元,新建人畜饮水池 5 口,全村人畜安全饮水得到保障。如在金融服务方面,副队长李小军协调建行在该村筹建了全县第一个自助取款点,解决了农户取款难问题。六是扶形象。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有序组织驻村干部加大对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整治力度,对广坪村通村道路沿线、村委会周边、沟、渠沿岸以及农户门前“三堆”进行了彻底清理整治。如今,广坪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更加靓丽、村民素质得以提升。三、紧紧瞄准怎么脱,算好“六本大账”确保成效准驻村工作队做好自己的帮扶账和结清自己欠下的账,帮助贫困户算好成本账、增收账、支出账和脱贫账“六本大账”。采取“六纳入”的方法,及时补充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重大疾病对象、受灾对象、因学致贫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六类人员纳入建卡扶贫户管理;并采取“六排除”的方法,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建卡和动态管理,及时剔除家中有财政供养、国有企业上班、经商办企业、有城市商品房、有豪车、好赌毒人员等六类假贫困人群,坚决杜绝“戴着贫困帽子、过着炫富日子”的现象。目前,2015 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经市、县验收该村贫困户从 84 户下降到 9 户,贫困人口从 287 人下降到 27 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 1.7%,实现了脱贫“ 销号”。【篇四】xx 村,在巫溪县著名景点“和尚拜塔”的旁边,有着山高路远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区域劣势属性,也有着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留守家乡的现实困惑。好在 2015 年 7 月,巫溪县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县总工会结对帮扶该村,选派 xx 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组成驻村工作队,本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态度,用真情和汗水,用行动和坚持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精准规划、精准施策,共同念着脱贫致富经。带出了一个务实干事的村级班子。xx 村属于后进村党组织,村级班子不够团结,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公共服务条件落后。尚未赴任,xx 在县总工会接待了 3 名村民的上访。驻村工作队首先面临的就是整顿班子的问题。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班子和好的规划。为此,xx 通过与村干部交心谈心、行动引导、党课教育、愿景凝聚等多种方式,求同化异,统一村干部的思想,并且始终如一地抓好干部的团结合作和思想统一,共同围绕扶贫工作发力。特别是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绍学、副主席朱文明、驻村工作队队员胡绍恺、李方保同志更是语重心长地与村干部交心谈心,激励他们有为才有位。在县委统战部、督导组、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大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 带领村四职干部吃住、工作在村。从去年九月下旬以来,村四职干部、4 名社长在驻村工作队的领导下不计较节假日,只要工作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一个切合实际的脱贫规划。刚到 xx 村赴任,xx 就带领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群众,特别是针对贫困户,调研存在的实际困难。“我们希望能把路修好。”这句话是 xx 在调研中听到最多的。“既然是全村共同的愿望,我们村干部就该替群众实现它。”xx 下定决心。很快,xx 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原则,指导村干部编制了整村扶贫项目规划和分户扶贫规划,并把道路建设列为扶贫工作重点。“两个规划”一经公布,立马让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人心更加凝聚了。xx 知道,要让 xx 村脱贫致富,光有规划“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更要靠实打实地干。为了让村里的干部振奋精神、积极干事,xx 自己率先垂范,在工作上不遗余力。她急群众之所急,多次联系部门逐一落地项目,很多职能部门都留下了这个“女汉子”急切而踏实的足迹。修路计划确定后,首要解决的难题是钱的问题。xx 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财政局、交委、农委、水务局、城乡建委、扶贫办、工商局、商务局等部门支持,为 xx 村争取了 300 余万扶贫配套项目资金。另外,吸引返乡农民工 5 户投资 200 余万元创业。资金到位了,全村人齐心协力,以各种形式支持村委会修路。 村民龚正元、颜怀亮、王福林等人自愿出工,参与道路修建;村民向正林、方玉堂等人主动给施工队供饭;2 社每天还安排 1 名社员监督工程质量。村干部们更是每天都不闲着,轮流在工地上巡查,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安全及协调工作。截至目前,xx 村新建到村、到社、到户通达通畅路 21.4 公里,让每个社有1 条硬化路、人行便道硬化、常住户到户路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发动群众的工作机制。长期以来,贫困村的困难群众有一种“等靠要”的脱贫思想误区,xx 村也不例外。为让群众行动起来,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驻村工作队实行了“四议三公开”议事决策工作制度,“四议”即村干部会议提议、村社干部(扩大)会议商议、各社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村支委会议决议;“三公开”即实施方案公开、实施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充分调动村社干部、群众代表的积极性,收到了好的效果。xx 刚来 xx 村时,发现村里危房很多,许多村民的房屋破烂不堪,屋顶漏雨,墙壁透风。群众居所如此困难,让她的内心震惊不已。可越贫穷落后的地方越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特别是部分群众认为,统一建筑风貌是搞“花架子”。为让老百姓得到直观的感受,2015 年 11 月 20 日, xx 带领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行 16 人到宁厂镇邓家村考察学习后,组织召开了村社干部扩大会议,提出启动首批 40 户危房改造的方案,指出了面临的安全难题。在大家七嘴八舌讨论时,社长何克春提出,让农户每户出 200 元钱为施工队购买保险,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同意,预防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大家积极主动配合,让 xx非常感动。危房改造方案经 4 个社的各社村民会议分别审议反馈,得到群众的普遍赞同后,经村支委会决议实施。在实施过程中,xx 也很注重靠制度来管人、管事,以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貌、统一组织实施“三统一”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同时,统一聘请施工队、统一核算材料、施工队包工、农户包料、村综合专干刘应洪同志帮助赊欠建筑材料等做法,既方便了群众,又保证节约成本、账目透明。今年 6 月 20 日,县城乡建委完成 xx 村 40 户 C 级危房改造验收,40 户村民住上了新房。培育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富民产业。xx 村有建卡贫困户 65 户 208 人,都因各种原因导致贫困,这正是该村扶贫攻坚的“主战场”。xx 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村民要致富,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为此,她到县农委、商务局、畜牧兽医管理中心、工商局等部门争取项目。在请县农委等部门多人多次到该村实地调研、实地规划项目后,确定普通农户发展风险最小、技术含量低的高产创建油菜、马铃薯、玉米,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小果园、粮食猪、山羊等特色种养殖业和农村电商、农家乐。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县农委、扶贫办等部门派技术人员到 xx 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素质,增强“造血”能力。并多次召开村民会议,教农户算收入账,引导农户转变观念,发展效益好的产业。新发展产业很不容易。例如高创油菜,xx 邀请县农委专家到该村开展了 2次技术培训、7 次田间技术指导,在村的所有农户 140 余户种植高产创建油菜530 亩。因油菜开早花、病害问题,驻村工作队顾不上过元宵节,xx 恳请县农委的油菜专家刘祖荣同志到村指导,解决了技术难题。今年该村的高创油菜、马铃薯喜获丰收,其中高创油菜产量为老油菜的 3 倍,每亩多增收 1000 余元,全村多增收 53 万元,且销售良好,让农户口袋富了。与此同时,xx 找到施泽国、尚魁志等种植养殖大户,让他们返村创业,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的作用。其中施泽国投入 120 余万元,发展了李子、农家乐、酒坊等生态循环农业,租种 35 户带动 21 户共种植青脆李 200 亩,并每日用工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