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案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453201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故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故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教案设计初三语文 设计意图:这篇小说写于 1921 年,辛亥革命已经过去十年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但农村经济为什么急剧衰落,农民们的生活为什么更加艰难?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小说是鲁迅在 1919 年 12 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故乡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包涵的内容很丰富,人物性格鲜明。因为时代的原因和鲁迅特有的风格使这篇课文很难理解。很多老师备课的时候,都是把重点单纯放在对闰土和杨二嫂的分析上,不同的只是细节上的区别。这样的设计可能会使得学生对故乡缺少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以为故乡就是闰土就是杨二嫂,至于故乡和这两个人的联系就没有印象了,更不要提故乡的主题意义。所以我设计的时候就从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从读过这篇课文的直接感觉悲哀(也是本文的灵魂、本质)入手,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再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分析这种感觉的来源是故乡的什么使“我”如此悲哀呢?故乡的景物和故乡的人物。重点分析人物,分析人物的时候,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重点分析闰土,次要分析杨二嫂,之后自然地总结:这样的故乡这样的故乡里的人,怎么不让“我”感到深深的悲哀。面对这种现状,作者是怎样的态度?全文晦暗的主调里有没有一点亮色?从而理解课文结尾部分的含义,最后再给学生补充有关背景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并深化文章主题不只是“我”的故乡,当时的农村都是这样,当时的农民都是这样,这都是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农民的盘剥造成的。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又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由现象到本质,透彻的领会课文主题。在分析人物的时候,由相同的一个问题领起:这个人物的哪些方面使“我”悲哀?依然围绕“悲哀”这个主题。带领学生分析闰土使我悲哀的方面有:生活的困苦、外貌的苍老、精神上的麻木、封建礼教的毒害(和我的隔膜) 、和虚无的寄托,而杨二嫂决不是一个搞笑的人物,她使我悲哀的则是做人的尊严的丧失。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小资产者,他们构成了农村的经济支柱,他们的状况代表了当时所有农民的经济、精神状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形,表达了作者的悲哀与愤怒。 教学目标:1了解回顾小说的文体特点;2整体感知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 从“悲哀”入手,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人物,评价人物;难点: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要点】整体感知 情节与环境一、导入新课如果你将要远行,离开故乡,有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回来,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留恋、不舍、惜别)可是在课文结尾,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教师板书:悲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二、整体感知1、情节把握-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1)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2) “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杨二嫂”的变化。闰土的变化。(3) “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2、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板书:故乡的景、故乡的人。3、故乡的景色是怎样的?(1)第二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语能集中表现出来?-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学生齐读来感受一下这种悲凉。(2)第 12 段:深蓝的天 金黄的圆月 碧绿的西瓜 英雄少年-令人神往,(3)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说明其作用-突出故乡的巨变以及我看到故乡巨变后的悲凉心情。三、作业思考:文中写了故乡中的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让“我”感到悲哀?四、板书现实: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没有活气故乡的景 对比(突出巨变 、衬托悲凉) 记忆:深蓝的天、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英雄少年悲哀故乡的人.第二课时【要点】人物与主题一、导入如果说故乡景色的悲凉可能会受到“我”的心情的影响(怎样的心情?)或者天气的影响(怎样的天气?) ,而故乡的人却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主要写了谁?-闺土 杨二嫂 水生 宏儿 母亲 我(主要写了闰土和杨二嫂)二、分析闰土1、二十多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2、 “我”记忆中的闰土是什么样的?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外貌 紫色圆脸、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皱纹很深、眼睛周围通红、破银项圈、小毡帽 破毡帽、粗笨开裂像松树皮的手动作语言神态 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迟疑麻木、痛苦难言对“我”的态度 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称我为“老爷”对“生活”的态度 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拿了香炉和烛台(将希望寄托神灵)2、变化原因社会的: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阶级的: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精神的:麻木愚昧,信奉神灵。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三、分析杨二嫂外 貌: 西施 “圆规”职业与性格: 美貌招生意 无业 泼悍、放肆、尖刻、自私结论:杨二嫂是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四、 “我”的形象及其意义(1)身份:以前大户人家的少爷,现在异乡艰难谋生的知识分子(2)叙述者、线索人物-真实 便于抒情(3)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悲哀 愤怒 别离 希望(4)怎样对待闰土-悲哀中同情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我”看来,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五、作业思考:.1是什么使故乡的人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2水生宏儿会成为下一个闰土和“我”吗?第三课时【要点】深入探究 分析主题一、为什么我所记得的故乡好得多但却说不出佳处?小时候的故乡真有那么好吗?社戏-豆与戏 -友情让童年世界美好故乡-闺土-友情让童年世界美好(写作时间是在 1921 年,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农村并没有那么美好,但童年的纯真友情让作者的记忆一直处在美好中,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农民的盘剥造成中国农村的境况更加悲惨,小说正反映了这样的现实。 )二、闰土的希望是什么?我的希望是什么?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闰土的希望是过上安定的好日子,而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新生活,但社会的黑暗,困难重重,所以我害怕希望不能实现,觉得靠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实现。三、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 。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段话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四、本文主题的探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 。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2)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3)表达作者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4)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讨论:水生宏儿会成为下一个闰土和“我”吗?关键在于社会的变革。 )五、作业:请根据文中内容,从“我” 、闰土、杨二嫂中选一人写一篇小传。(阅读经验积累: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六、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