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义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487161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PPTX 页数:133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讲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三字经讲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三字经讲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 1 目 录 三字经流派推拿发展史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学术特点 2 一 三字经流派推拿发展史 1 创始人徐谦光的生平徐宗礼 字谦光 号秩堂 登郡宁邑人 现山东省牟平宁海镇 大约生于1820年 卒于何年不详 3 一 三字经流派推拿发展史 18岁至京 永兴贸易 1842年23岁回家娶亲 仍回京都 1847年回家至烟台 开设东文成贸易 1866年因家事回家而弃商从医 1874年12月21日完成 徐氏锦囊 推拿 脉诀 用药等方面的医学专著 1877年完成 推拿三字经 4 一 三字经流派推拿发展史 2 三字经流派的起源 推拿三字经 著成于1877年 较 徐氏锦囊 晚3年 徐谦光因母病服药即吐 在此情况下 运用小儿推拿手法而获效 在不断的临证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推拿疗法 和一般的推拿多有不同 只用推手的方法 通治大人和小儿诸病 5 一 三字经流派推拿发展史 推拿三字经 是 徐氏锦囊 中推拿的一部分内容的提炼 作者为了使此书广为流传 而未在家中保存 推拿三字经 手抄本仅存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徐氏家族无此书 6 一 三字经流派推拿发展史 3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继承与发展徐谦光自1877年完成了 推拿三字经 创建了三字经流派推拿 其著作虽未出版 但在民间流行 其孙子徐克善继承祖业 在当地成为小儿推拿名医 但其后未有传人 真正将三字经流派推拿发扬光大当数青岛市中医医院李德修先生 7 一 三字经流派推拿发展史 李德修 1893 1972 男 山东威海市北竹岛村人 17岁染疾 暴致耳聋 幸遇威海海泉学校校长戚经含 怜其疾苦 遂赠清代徐谦光著 推拿三字经 一书 并悉心指教 经8年学习 方独立应诊 1920年到青岛 于鸿祥钱庄设诊所 以推拿疗疾 颇具声望 1989年自设诊所 求治者盈门 1955年应聘到青岛市中医院工作 任小儿科负责人 8 二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学术特点 1 通治成人与小儿徐谦光所用的推拿穴位通治成人与小儿 原著从开始就说明他研究推拿的动机 第1 4句 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 将小儿推拿手法扩充于成人病 这是与其他小儿推拿著作最大的不同 9 二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学术特点 2 善用独穴治急症徐氏擅长于独穴治病 就是只用一个穴位 多推 久推 以得效为度 特别是急性病 更主张用独穴 事实证明这一疗法是有效的 且为其它推拿流派所不具备的 如第25 28句 治急病 一穴良 大数万 立愈恙 第81 84句 若泻肚 推大肠 一穴愈 来往忙 等等 10 二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学术特点 3 取穴少而每穴操作时间长一般推拿疗法是全身取穴 穴位在80个以上 治疗一种病常用到10个穴位以上 而徐氏列举的穴位只有44个 其中有10余个穴位一般不用 因此 徐氏常用的穴位不过34个 在治疗疾病中只用1 2个穴位 至多也不过5个穴位 11 二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学术特点 一般推拿因采用的穴位多 每个穴位只推1 2min 最多不过5min 总的推拿时间是长的 徐氏采用的穴位极少 而特别主张每个穴推的时间长 总的推拿时间与一般推拿疗法相同 主要指小儿 12 二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学术特点 4 流派的特定穴与操作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操作位置与 推拿学 五版教材的小儿推拿有所不同 如胃经穴 四横纹 特定穴的操作方向也有很大不同 13 二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学术特点 5 偏重望诊及五脏辨证徐谦光诊查方法是用水洗净小儿印堂 然后观察色泽 红色热在心肺 紫则热甚 青则为肝有风热 黑则为风寒入骨 白色为肺有痰 黄色为病在脾 五色结合五脏 大体就可以找出病在何脏 运用八纲辨证确定治则 14 二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学术特点 6 治疗取穴以五行生克为原则 虚补母 实泻子 曰五行 生尅当 生我母 我生子 穴不误 治无恙 第329 336句 15 二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学术特点 7 独创推某穴代替某方剂徐氏主张用独穴治病 独创了根据治疗的需要 某种病专推某一个穴 以多推来取效的方法 并制定了推拿26个穴位代替26种方剂 如 分阴阳为水火两治汤 推三关为参附汤 退六府为清凉散 天河水为安心丹 运八卦调中益气汤 16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 1 推拿手法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 中指螺纹面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 要求 向前推动 行于直线不可斜曲 用力轻柔均匀 不可忽快忽慢 每分钟200次为宜 分为补 清 清补3种 多用于线性穴位 17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 拿法用拇 食指二指同时相对 拿按某一穴位 一紧一松 反复增减用力称为拿法 为强刺激手法之一 多用于急救 例如惊风急救拿列缺穴 要求 松紧适宜 用力柔和 18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 揉法用拇指或食 中指螺纹面按在穴位上 左右旋转揉动称为揉法 要求 手指紧紧地吸附在穴位上 用力着实深透 不可在表皮上摩擦 左揉主升 右揉主降 应左揉右揉同数 每分钟约200次 点型穴位多用 19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 运法用拇指或食 中两指并拢的螺纹面 由此往彼在穴位上作弧形或环形推运称为运法 要求 每分钟150 200次 多用于面型穴位 20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 捣法食 中指屈曲 用屈指关节背面捣 打 在穴位上称为捣法 多用于点型穴位 如捣小天心 21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 掐法用拇指或其他指的指端 在穴位上掐之 使产生酸麻胀感称为掐法 22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 分法 用两拇指从选定的部位向两侧分推称为分法 如分阴阳 合法 用两拇指从选定的部位 由两侧向中间合推称为合法 如合阴阳 23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2 推拿的润滑剂旧法葱水 姜水 香油 冬青油等 具有帮助通透的作用 李德修老先生改用滑石细粉 干爽滑利 久推无碍 24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穴位 1 心经穴部位 中指掌面 由指尖到指根 属线状穴位 手法 一般用清补法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 如有心火 也不得用清法 而以推天河水代之 25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穴位 作用 清心火 利小便 镇惊搐 主治 口舌生疮 小便赤涩 惊搐 弄舌等 26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穴位 2 肝经穴部位 示指掌面 由指尖到指根 属线状穴位手法 平肝 清肝 离心性推之 补肝 向心性推之 不用 注 推本穴时宜用泻法 不用补法 如肝虚应补时 则以肾穴代之 肾为肝之母 补肾即补肝 非肝极虚不能妄用补法 27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穴位 主治 急慢惊风 感冒 目赤 昏闭 烦躁不安 头晕头痛等 另 肝气郁结 神志抑郁 也可专用平肝法 功效同 逍遥散 作用 平肝熄风 解热镇惊 开郁除烦 和气生血 28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穴位 3 脾经穴部位 拇指外侧缘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手法 补脾 屈指向心性推之 用于虚症 如脾虚泄泻 清脾 屈指离心性推之 用于实症 如伤食 积滞 清补脾 屈指来回推之 为平补平泻 用于虚中挟实症 如消化不良 29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健脾调中 补血生肌 消食滞 化痰涎 主治 伤乳食 消化不良 脾虚泻 疳积等 注 脾虚作泻 先清补大肠以止泻 然后清补脾以加强消化健运 大便燥结伸大指向外推之 以泻其火 再用泻大肠法 燥结可愈 后用补肾法以善其后 心脾火盛 口舌生疮 手热身热 先推天河水 后清补脾 30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4 肺经穴部位 无名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手法 清肺 离心性推之 多用 补肺 向心性推之 31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疏风解表 顺气化痰 止咳利咽 补益肺气 主治 伤风感冒 咳嗽痰喘 肺炎 急慢性气管炎 百日咳等 麻疹不透 注 清肺常与平肝 清天河水配合应用 以退热 肺非极虚不宜妄补 补肺可用补脾带之 陪土生金 32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5 肾经穴部位 小指掌面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手法 补肾 向心性推之 清肾 离心性推之 不用 33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补肾益脑 益气养神 纳气定喘 温下元 止虚火 主治 先天不足 遗尿 小便短赤 五更泄泻 咳喘 肾亏骨钦等 注 肾水不足 则虚火上炎 非清热法所将 须用补肾法以滋肾水 则虚火自退 34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6 小肠经穴部位 小指内侧缘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手法 清小肠 离心性推之 补小肠 向心性推之 不用 清补小肠 来回推之 35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利尿止泻 分清降浊 清膀胱之热 主治 尿闭 小便不利 口疮 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注 膀胱气化不行 则小便不利 须用清法以化郁行气 小肠能分水液别清浊 用清补法 可利水道而通小便 36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7 胃经穴部位 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处 由腕横纹至拇指根部 属线型穴位 手法 清胃一离心性推之 此穴只清不补 清则气降 补则气升 胃气以下行为顺 37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清胃热 止呕降逆 除烦止血 主治 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痘疹潮热不退 吐血及鼻衄 注 清胃热 降胃气 一般呕吐皆可用之 38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8 板门穴部位 拇指下 大鱼际肌之正中点 属面型大穴 手法 左右旋转揉之 39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能清胃热 通调三焦之气 主治 止吐泻 退虚热 嗌奶 胃疼等症 注 脾胃虚实所致上吐下泻皆可揉之 40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9 大肠经穴部位 食指外侧缘 赤白肉际处 由指根到指尖 属线型穴位 手法 清大肠 离心性推之 补大肠 向心性推之 一般不用 清补大肠 来回推之 41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调整大肠功能 有固肠 涩便 止泻等作用 主治 赤白痢疾 泄泻 便秘 脱肛 肛门红肿等 注 清则气降 补则气升 清补则和血顺气 泄泻痢疾用清补法 42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0 四横纹穴部位 掌面 食 中 环 小指 四指连掌之纹 掌指关节之横纹处 属线型穴位 手法 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 拇指握住中节处 以右手拇指外侧面或螺纹面 来回推之 43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调中行气 退热消胀 散淤结 主治 腹胀 疳积 腹疼 咳嗽痰喘 气促胸满 口唇燥裂 注 开脏腑寒热 治腹胀 揉之 能和气血 44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1 小天心穴部位 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 属点型穴位 手法 捣小天心法 医者左手托患儿左手 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 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 45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通窍散郁 畅通经络 安神镇惊 清热明目 止咳 利尿 主治 惊风癫痫 实热急喘 痘疹饮出不透等 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注 眼球上翻 向下捣 眼球下翻 向上捣 眼球左翻 向右捣 眼球右翻 向左捣 46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2 小横纹穴部位 小指与掌相连之纹下又一横纹处 穴在尺侧掌横纹头 属点型穴位 手法 揉小横纹 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揉之左右同数 47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消郁热 化痰涎 主治 口疮 流口水 为治百日咳 肺炎之要穴 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48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3 八卦穴部位 手掌面 以掌心为圆心 从圆心至中指横纹约2 3处为半径 顺时针方向 划一圆圈即是八卦穴 属面型 也称环型 穴位 分为乾 坎 艮 gen 震 巽 离 坤 兑八卦 对小天心者为坎 对中指者为离 49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手法 顺运八卦 由乾卦起运转一周至兑卦止 周而复始的推运 称为顺运八卦 逆运八卦 由艮卦起 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 至震卦止 周而复始的推运 称为逆运八卦 50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和中利隔 顺气化痰 消宿食 开饱胀 调和五脏 有升清降浊之功 主治 胸闷胀饱 呕吐 泄泻 食欲不振 咳嗽痰喘 心烦内热等 注 咳嗽气逆者逆运八卦 以降肺气 51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4 阴阳穴部位 掌根部 小天心穴两侧 数线状穴位 手法 分阴阳 用双手拇指螺纹面 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 合阴阳 与分阴阳方向相反 自从两侧向中间推之 52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平衡阴阳 调和气血 消食积 化痰涎 主治 寒热往来或身热不退 食积 呕吐 泄泻 惊风 痰喘 注 分阴阳 解寒热 平气血合阴阳 常与他穴配合治疗痰涎壅盛 先推肾穴 次用合阴阳 后推天河水 其痰即散 53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5 运水入土穴部位 由小指尖起至拇指根部 属弧型穴位 手法 由小指尖起 沿掌边推拇指根部处 54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润燥通滞 主治 便秘 痢疾 遗尿等 55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6 运土入水穴部位 由拇指尖起至小指根部 属弧型穴位 手法 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小指根部处 56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止泻 主治 腹泻 57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7 天河水穴部位 前臂正面 自腕横纹中央到肘横纹 属长线型穴位 手法 推天河水 食 中两指并拢 向心性推之 称清天河水 此穴无补法 58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解表 清热化痰 安神镇惊 利尿 主治 急热惊风 惊啼烦躁 弄舌 重舌 口疮 感冒发热 咳嗽 腹泻 麻疹 尿少等症 注 心经有热不能直接清心经 用此穴代替以清心火 常用平肝清肺配合 59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8 三关穴部位 前臂桡侧面 自腕横纹到肘横纹 属线状穴位 手法 推三关 向心性推之 60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培补元气 调和气血 温阳散寒 发汗解表 主治 表虚自汗 麻疹不透 先天不足 小儿瘫痪等 注 此为温穴 大补肾中元气 回阳升热 主治一切虚寒证 61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19 六腑穴部位 前臂尺侧面 由肘横纹至腕横纹 属线型穴位 手法 退六腑 离心性推之 62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清实火 退高热 除热痰 主治 高烧 急惊风 实热痰喘 便秘 热痢 痘疹 痄腮等一切实热症宜之 及虚火上炎之症 注 此为凉穴 亦具有壮水制火 滋阴潜阳之功 63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20 外劳宫穴部位 手背中央 与内劳宫相对处 属点型穴位 手法 左右揉同数 揉时应使患儿手心向下 将无名指 小指屈曲 与掌面呈90度角 使穴位显出 64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温中去寒 升阳举泻 安蛔止痛 主治 一切腹痛 腹胀 久泻不止 脱肛 遗尿 疝气 夜啼症 透发痘疹 胆道蛔虫 寒热往来风寒感冒揉之取汗 一切虚寒症均有效 注 此为暖穴 善治下焦寒 65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21 一窝风穴部位 手腕背侧 腕横纹正中之凹陷中 属点型穴位 手法 揉一窝风 用拇指螺纹面左右揉之 66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发散风寒 宣通表里 温中行气 利关节 主治 伤风感冒 下寒腹痛 急慢惊风等 67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22 二人上马穴 二马穴 部位 在掌背 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属点型穴位 手法 揉二马 左右揉同数 68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大补元气 健脑补髓 滋阴补肾 利水通淋 主治 先天不足 气虚喘嗽 慢性气管炎 脱肛 疝气 小便闭塞或不利 虚火牙疼 瘫痪 脑炎后遗症等 一切虚症均宜之 注 一切肾虚的症候 都可用此穴补肾为治 也可用此穴以退热 69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23 阳池穴部位 手背 一窝风穴上3寸 尺 桡骨之间 相当于针灸的外关穴部位 属点型穴位 手法 揉阳池 左右揉同数 70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解表散寒 祛风止疼 降逆清脑 主治 头晕头痛 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 鼻塞流涕 感冒 急慢惊风及其后遗症 脑震荡后遗症 71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24 列缺穴部位 手腕两侧的凹陷内 操作 拿列缺 以拇 食两指将腕窝两侧凹陷处用力拿按之 一紧一松 反复增减用力 72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发汗解表 开窍复苏 主治 惊风 癫痫发作时的急救 风寒感冒 风寒头痛拿之取汗 助痘疹发表等 得汗后须避风 注 此为出汗 解表 通窍之穴 73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25 五指节穴部位 手指各关节处 手法 用拇食二指相对掐之 74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调和气血 开窍镇惊 主治 急慢惊风 注 诸穴推毕 都可用此法以加强各穴功能 调和气血 75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26 威灵 精宁部位 威灵 手背 外劳宫旁 食中指掌骨之间 靠近食指掌骨侧 属点型穴位 精灵 手背 外劳宫旁 无名指 小指掌骨之间 靠近无名指掌骨侧 属点型穴位 手法 以拇指甲掐之 继以揉之 76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作用 舒筋和血 开窍镇惊 主治 急惊暴死 昏迷不醒 注 多在急救时配合使用 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77 三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与穴位 注 三字经流派李氏手法 概用左手 不用男左女右的旧法 推拿结束手法 捣小天心50次 掐揉五指节 掐揉威灵 精宁 78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一 感冒1 风寒感冒主症 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 流清涕 喷嚏鼻塞 口不渴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浮 治则 疏风解表散寒取穴 揉一窝风 平肝清肺 清天河水 79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方义 一窝风解表散寒 平肝清肺 清天河水疏风清热解表 加减 不得汗加提捏大椎穴头痛加揉阳池鼻塞不通加揉迎香呕吐加清胃 80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2 风热感冒症状 身热较著 微恶风 汗泄不畅 头胀痛 咽红肿痛 鼻塞 流黄浊涕 口渴欲饮 舌苔薄白徽黄 边尖红 脉数 治则 解表邪祛风热取穴 平肝 清肺 清天河水 退六腑 81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方义 平肝清肺清热解表宣肺 清天河水清热解毒除烦 加减 头痛加揉阳池 鼻塞不同加揉迎香 高热不退加退六腑 呕吐加清胃 嗽重加运八卦 痰盛者加清补脾 惊厥加捣小天心 82 二 发热1 外感发热主症 发热恶寒 头痛鼻塞 流涕喉痒 有汗或无汗 舌苔薄白 脉浮或浮数 指纹红或紫浮露 治则 解表清热处方 发热轻 37 5 C 38 C 平肝清肺 清天河水 发热重 38 5 C 40 C 平肝清肺 推六腑 提捏大椎 83 方义 平肝清肺 清天河水 疏风清热 宣肺解表 推六腑 清热解毒除烦 大椎 解表清热发汗 加减 无汗 拿列缺 头痛鼻塞加阳池 呕吐纳呆加清胃 咳嗽加八卦 烦闹受惊加小天心 84 2 食积发热主症 高热 呕吐酸腐 口渴引饮 纳呆 腹胀 腹痛便秘 舌苔黄腻 脉滑数 指纹紫滞治则 清热消食导滞处方 八卦 清脾 清胃 推六腑 清大肠 85 方义 八卦 消宿食开饱胀 清脾 清胃 消食积清胃热 推六腑 清实火退高热 清大肠 导滞通便 86 3 阴虚发热主症 午后低热 手足心热 心烦易怒 盗汗 食少消瘦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指纹淡紫 治则 滋阴清热处方 清补脾 揉二马 清天河水 推涌泉 用拇指向足趾方向推 87 方义 清补脾健脾和胃 增进食欲 揉二马滋补阴液 壮水制火 清天河水清心除烦 以退虚热 推涌泉引热下行 以清虚火 88 4 惊恐发热主症 因受跌扑受惊恐后引起发热 伴有面色发青 枕后热 耳廓冷 惊悸哭闹不安 睡眠易惊醒或睡中手足掣动 治则 清热镇静安神处方 平肝 清天河水 捣小天心 89 方义 清天河水以清心火 退热 平肝经以平肝镇惊 捣小天心可镇惊安神 90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三 咳嗽1风寒咳嗽主症 咳嗽频作 痰稀色白 鼻塞流涕 恶寒无汗 发热头痛 舌苔薄白 治则 解表祛寒 宣肺理气取穴 运八卦 平肝清肺 推四横纹 91 处方 一窝风 解表散寒运八卦 宽胸顺气化痰平肝清肺 解表宣肺四横纹 行气平喘人 92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2 风热咳嗽主症 咳嗽不爽 痰黄黏稠 不易咳出 咽痛口渴 鼻流浊涕 伴发热头痛 恶风 舌苔薄黄治则 解表祛风热 清肺止咳取穴 运八卦 平肝清肺 清胃 退六腑 清天河水 93 处方 清天河水 解表清热平肝清肺 解表宣肺运八卦 宽胸顺气化痰清胃 消食积 除内痰 94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3 痰湿咳嗽主症 咳嗽反复发作 咳声重浊 因痰而咳 痰出咳平 每遇早晨或食后则咳甚 食少 体倦 大便时溏 舌苔白腻治则 健脾化痰 清肺止咳取穴 清肺 清补脾 运八卦 95 处方 清肺 理气化痰止咳 清补脾 健脾化痰 培土生金 运八卦 宽胸顺气化痰 96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4 阴虚咳嗽主症 干咳 咳声短促 痰少粘白 口干咽燥 手足心热 夜寐盗汗 舌红少苔治则 益气降逆 滋阴润燥取穴 清肺 加重 清补脾 揉二马 97 处方 清补脾 健脾益气 培土生金 二马 补肾纳气固本 清肺 理气化痰止咳 98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四 泄泻1 伤食泻主症 大便酸臭有泡沫 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 腹痛腹胀 痛时欲泻 泻后痛减 伤于乳者 大便稀薄 色白黄 夹有奶瓣或呈蛋花样 苔厚腻或微黄 脉滑 指纹紫滞 治则 消食导滞 调中止泻 99 取穴 轻症 大便5 6次 日 运八卦 清胃 清天河水 重症 大便 余次 日 有脱水现象 运八卦 清胃 推六腑 方义 运八卦 消宿食降胃逆 清胃 清天河水 清补大肠 清胃热消食导滞 100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2 风寒泻主症 大便清稀 中多泡沫 臭气不甚 肠鸣腹痛 或伴恶寒发热 鼻流清涕 咳嗽 舌淡 苔薄白 指纹色淡而沉 治则 疏风散寒 温中止泻 寒证引起 101 取穴 揉一窝风 揉外劳宫 清补大肠方义 揉一窝风 揉外劳宫 温中散寒 清补大肠 止泻愈后以清补脾善后 102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3 湿热泻夏季多7 9月 肚痛 主症 大便水样 或如蛋花汤样 泻下急迫 量多次频 气味秽臭 或见少许粘液 腹痛时作 食欲不振 或伴呕恶 神疲乏力 或发热烦闹 口渴 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治则 清热利湿止泻 103 取穴 推六腑 清天河水 清大肠 清胃经 清小肠方义 推六腑 清大肠 清泻肠道湿热 清胃经 清中焦湿热 清小肠 利尿除湿 104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4 脾虚泻主症 大便稀溏 色淡不臭 多于食后作泻 时轻时重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脉缓弱 治则 健脾止泻 105 取穴 揉外劳宫 清补大肠 清补脾 方义 揉外劳宫 温中健脾止泻 清补脾 健脾益气和中 清补大肠 止泻 加减 腹胀加推四横纹 食少消瘦加捏脊 若久泻不止 下利清谷 消瘦肢冷者 应温补脾肾 取穴 揉二马 补脾 清补大肠 106 五 便秘1 实热便秘主证 大便干结呈羊粪状 排便困难 数日不行 伴腹痛腹胀 烦渴口臭 舌红苔黄或黄燥 治则 清热通便 107 处方 清大肠 推六腑 热象不重时可用清天河水 运水入土 推四横纹 方义 推六腑 清大肠 清肠道热结 导滞通便 运水入土 润燥通便 推四横纹 行气消胀通腑气 加减 食积加清胃经 气机郁滞加运八卦 108 2 虚寒便秘主证 神疲乏力 面色恍白 时有便意 大便不干硬 但排出不畅 努挣乏力 便后疲乏 舌淡苔薄 治则 温阳益气 润肠通便 109 处方 清补脾 揉二马 运水入土 清补大肠 方义 清补脾 补脾益气养血 揉二马 补肾滋阴 运水入土 润燥通便 清补大肠 和血顺气 调理大便 加减 腹痛加揉外劳宫 110 六 疳积1 积滞伤脾主证 面黄食少 逐渐消瘦 精神不振 发稀成穗 肚腹胀满 大便干稀交替 烦躁易怒 五心烦热 舌苔厚腻 脉滑细 指纹淡滞 治则 消积导滞 调理脾胃 111 处方 运八卦 清补脾 揉外劳宫 推四横纹方义 运八卦 消食理气 升清降浊 清补脾 消积理脾 助运化 揉外劳宫 温中健脾 消胀止痛 推四横纹 调中行气 清热消胀 加减 心经有热加清天河水 烦躁易怒加平肝 惊悸不眠加捣小天心 112 2 气血亏虚主证 面色 白 皮毛憔悴 精神萎靡 睡臥露睛 头大颈细 骨瘦如柴 肚大青筋或腹凹如舟 哭声无力 发育迟缓 厌食便溏 舌淡少苔 脉细无力 指纹淡 治则 益气养血 补脾和胃 113 处方 补脾 揉二马 平肝 推四横纹方义 补脾 补血生肌 健脾调中 揉二马 大补元气 补肾益精 强筋壮骨 平肝 开郁除烦 和气生血 推四横纹 调中行气 散结消胀 加减 胸闷痰喘加八卦 呕吐加清胃 腹痛加外劳宫 四肢发凉加推三关 咳嗽加清肺 114 七 夜啼指半岁以内的婴儿 白天安静 夜间啼哭不安甚则通宵达旦 每夜如此 似有规律 常以心热 脾寒 惊吓等为原因 如若因伤乳 或因疾病发热惊厥等证引起 以及夜间喜见灯光习惯的啼哭 均不属于本病的范畴 115 1 心经积热型主证 仰面而啼 见灯光啼甚 哭声洪亮 面赤唇红 口中气热 烦躁不安 身腹俱暖 眵泪较多 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 舌尖红 脉数 指纹绛紫 治则 清心安神 116 处方 清天河水 平肝 清胃 掐五指节方义 清天河水 清心降火 安神镇静 平肝 掐五指节 镇静除烦 清胃 清胃火 除积热 117 2 脾寒型 脾虚引起 主证 睡喜仰卧 曲腰而啼 哭声无力 面色青白 口中气冷 四肢不温 腹痛喜按喜卧 不乳便溏 唇舌淡白 指纹淡红 治则 温中散寒 118 处方 外劳宫 补脾 平肝 掐五指节方义 外劳宫 补脾 温中散寒 健脾助运 平肝 五指节 镇静安神 开郁除烦 119 3 惊恐伤神主证 骤然啼哭 惊惕不安 神色慌张 如见异物 紧偎母怀 恐惧状 面色青 睡中惊惕不安 陈发性啼哭惊叫 舌苔正常 指纹色青 治则 镇静安神 120 处方 平肝清肺 天河水 小天心 五指节方义 平肝清肺 安魂定魄 天河水 小天心 五指节 安神镇静 121 八 流涎1 现代医学认为 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 延髓麻痹 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 因唾液分泌过多 或吞咽障碍所致者 为病理现象 由于婴儿的口腔浅 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 在新生儿期 唾液腺不会发达 到第五个月以后 唾液分泌增加 六个月时 牙齿萌出 对牙龈三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 以致流涎稍多 均属生理现象 不应视做病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口腔深度增加 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 流涎自然消失 122 2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 常有口腔炎 面神经麻痹 伴有小嘴歪斜 智力下降等 另外 唾液分泌功能亢进 脾胃功能失调 吞咽障碍 脑膜炎后遗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 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 就可能是异常现象 如脑瘫 先天性痴呆等 123 中医称为 滞颐 认为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 脾之液为涎 廉泉耐津液之道路 若小儿脾胃素蕴湿热 致廉泉不能制约 故涎液自流而粘稠 甚至口角赤烂 或因小儿素体脾胃虚寒 不能收摄其津液 以致口角流涎清稀 大便溏薄 面白唇淡 124 1 脾胃虚寒型主证 流涎不止 涎液清稀 面色苍白 四肢不温 大便稀薄 小便清长 舌质淡 苔白而滑 处方 补脾经 揉板门 揉外劳宫 125 2 脾胃气虚型主证 流涎清稀 面色萎黄 食欲不振 体倦乏力 舌质淡 苔薄白 处方 补脾经 运内八卦 126 3 脾胃积热型主证 小儿流涎 涎热而粘 口角糜烂 口臭而渴 烦躁不安 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 舌质红 苔黄 处方 清脾经 清胃经 退六腑 清天河水 127 4 心脾郁热型主证 小儿口涎外流 涎液粘稠而热 心烦不安 口赤口臭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舌质红 苔薄黄 处方 清脾经 清小肠 清天河水 128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小儿保健推拿法健脾保健方 补脾 揉腹各5分钟 揉足三里100次 捏脊3 5边保肺保健方 清肺 平肝 补脾 清天河水各5分钟 129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安神保健方 平肝 清天河水各5分钟 捣小天心50次 揉摩两手十指面2分钟 轻轻叩击督脉 自大椎向下 益智保健方 揉二马30分钟至1小时 130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眼保健推拿法 揉攒住 闭目揉精明 揉四白 揉太阳 刮眼眶 揉风池各36次近视眼 揉天应穴 攒住 精明 鱼腰 丝竹空 四白 太阳 共10分钟 131 四 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临床应用 鼻保健推拿法 揉迎香 擦鼻梁 揉风池各36次 132 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