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43764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感冒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流行性感冒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流行性感冒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 行 性 感 冒 Influenza,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热、乏力、四肢酸痛 自限性疾病 易造成大流行,2,一、概述/ 流行 该病常以流行的形式出现,易引起暴发流行, 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是目前唯一有世界大流行的传染病 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3,4,【病原学】,5,正粘病毒属有囊膜的RNA病毒,呈球形或长形人流感病毒:甲、乙、丙型包括动物流感病毒:甲、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6,7,神经氨酸酶(N),血 凝 素(H),脂 质,膜 蛋 白,P1 P2,P2,聚合酶蛋白,RNP,RNA,核蛋白,8,二、病原学 大小、形状、核酸性质:直径80120nm球型颗粒, 单股RNA病毒 (二)结构 病毒由三层构成,9,二、病原学:结构内层为病毒核衣壳 RNA 核蛋白是可溶性抗原(S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抗原性稳定,含三种抗原: A型 B型 C型 P蛋白 P蛋白(P1、P2、P3) 为复制、转录病毒所需的多聚酶。,10,分 型,核蛋白有型特异性,依核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11,二、病原学:结构中层为病毒囊膜: 类脂体 膜蛋白,具有型特异性,12,二、病原学:结构外层为两种不同糖蛋白构成 血凝素(hemagglutinin, H),能引起红细胞凝集,是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的工具;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 N),能水解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是病毒复制完成后脱离细胞表面的工具。,13,流感病毒的变异,流感病毒 基因的复制是通过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来完成的,该酶缺乏校正功能,所以流感病毒基因突变发生频率高,加上病毒基因组呈节段 分布的特点使之易于发生 基因重组,这些因素均导致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14,抗原变异,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均有变异特性,故流感病毒只有株特异抗原性,其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变异只见于甲型流感病毒,15,抗原变异,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变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以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每一次小变异,就引起一次小流行,每一次大变异,即引起一次大流行。,16,两种抗原变异,流感病毒有两种抗原变异,以避开宿主的免疫系统。 第一种称为亚型变异(质变)即抗原转变(antiganic shift) 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都发生了大的变异,由此产生新的亚型,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17,抗原变异,第二种称为抗原漂移(antiganic drift) 为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小变异(量变) 甲型流感病毒,23年可发生一次抗原漂移, 小变异,引起小流行,,18,抗原变异,乙型流感病毒同样有抗原漂移,但无抗原转变(antiganic shift) 。 丙型流感病毒尚未发现抗原变异,19,病毒的变异,抗原性漂移 (antigenic drift),抗原性转换 (antigenic shift),编码表面抗原(H、N)基因点突变累及导致了抗原位点的改变,基因重组或动物源性抗原转换,20,大型变异:H、N均大变异 ,约30-40年发生一次,可致大流行或暴发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变异 亚型变异:H大变异,N不变或小变异约 10年发生一次,可致大流行。变种变异:H、N均小变异,经常发生,导致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只有变种变异,丙型流感病毒相对稳定,未发现变异,21,流感病毒抵抗力和培养:,流感病毒不耐热,对日光、紫外线、干燥、乙醚、甲烷等 化学药物均敏感,PH3.0时即被破坏,食醋也可灭活之。04摄氏度可存活数周。 培养:鸡胚尿囊和羊膜腔可培养:可感染不同动物,雪豹最易感,也是唯一感染后产生类似人类流感动物。,22,【流行病学】,23,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 甲型流感可能有动物传染源,无慢性带毒者,传播途径,空气和飞沫传播 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30min 接触污染物也可传播,24,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获得对同型、同株病毒的免疫力(1-2年) 各型、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25,流行特征,甲型流感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并引起世界流行或大流行 乙型 流感常造成局部暴发或小流行 丙型流感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多侵犯婴幼儿,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流行期短。流行情况与人口密集程度有关 流行沿交通线散播,现代交通使流行地区呈跳跃式冬春季多发,26,【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27,流感病毒,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变形、坏死、脱落,产生过量干扰素,全呼吸道粘膜病变及毛细血管损害,单纯型流感,肺炎型流感,28,【临床表现】,29,潜伏期13天 ,最短仅数小时,单纯型流感,全身中毒症状显著,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突发高 热、全身酸痛、乏力; 面部潮红,结膜、鼻粘膜充血,咽部淋巴滤泡增生 症状持续时间:发热3 4天,全身症状1 2周,30,其他类型流感,脑炎型流感 胃肠炎型流感 心肌炎型流感,并发症,细菌感染 Reye综合征,肺炎型流感,少见,同间质性肺炎,31,【实验室检查】,32,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加,抗原检测,PCR检测病毒RNA,病毒分离 确诊的依据,血清学检查,鼻粘膜印片检查 有助快速诊断,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外周血象,33,【诊断与鉴别诊断】,34,诊 断,流行期根据典型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较易,散发病例不易与其它病毒感染区分,鉴别诊断,普通感冒,35,【治 疗】,36,一般治疗,对症处理,抗病毒治疗,按呼吸道隔离,休息,饮水,解热镇痛、止咳、补液,病毒唑,37,抗菌药物,勿滥用抗菌药物,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小儿流感时可以适当预防性应用,38,【预 防】,39,管理传染源,呼吸道隔离一周,及时报告疫情,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换气 暂停集会,保护易感人群,药物预防 金刚烷胺预防甲型流感板兰根、大青叶 疫苗接种 减毒活疫苗只用于15岁以上健康人灭活疫苗,40,疫苗预防,41,流感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应接种两次,皮下,每次1ml,间断6-8周,每年加强一次,保护率80%。 副作用小,适用于老人、婴幼儿、孕妇、慢性心肺疾病,免疫力低下者。,42,流感减毒活疫苗:,鼻腔内喷雾,每次0.25ml,可出现轻度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适用于:健康人、青年人、保育员、医 务人员、交通运输人员。 禁忌对象:老年、孕妇、慢性心肺疾病,免疫力低下者,过敏体质者。 接种时间:流行季节前1-3月。 缺点:保护率和保护的持久性方面尚不理想。,43,进展:核酸疫苗,DNA疫苗将编码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 经氨酸酶的基因片段构建成能在动物细胞内表达的质粒,直接接种这种质粒DNA,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保护力持久,还可产生交叉免疫,目前进入一期临床试验。,44,禽 流 感 Avian influenza,45,概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全称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等禽类动物中,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感染到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46,1878年禽流感首次发生于意大利,当时称之为鸡瘟。1900年其病原体首次被人发现,1955年才经血清学证实属A(甲)型流感病毒。此后禽流感病毒一直在世界各地家禽中普遍存在,并造成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中1995年在苏格兰鸡中首次发现了H5N1禽流感病毒。 本型病毒在禽类中流行多年,对鸡可引起高度病理改变。对水生禽类可引起慢性感染。,47,在1997年5月9日香港一名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一株甲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确诊为全球首例由A(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病例,至同年12月底,香港共发生1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H5N1病毒感染人类,有很高的致死率。,48,这种可怕的动物传染病又席卷了亚洲部分国家。近日,我国的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禽流感疫情。,49,【病原学】,50,根据外膜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任何一种HA与任何一种NA结合后即为一种血清亚型。,51,现已证明H5和H7对禽类具有高度的致病力,并可引起禽类重症流感的暴发流行。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以及1997年内地和香港H9N2及2003年荷兰H7N7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发生后,又在其中增加了新的亚型(H5、H7和H9)。,52,将首例禽流感患者的H5N1与1997年3月新界死鸡中分离到的病毒株的基因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同属欧亚种系,仅在HA1位置上有3个氨基酸不同,且均不在直接影响受体结合的位置。提示禽类和人流感病毒之间未发生基因重组,即H5N1是从禽类直接跳跃到人类。 因此,H5N1被认为是一种新的人类流感病毒。,53,目前,人类患此疾病的数目很小,禽流感A(H5N1)病毒菌株仅包含禽类流感病毒基因。但WHO官员担心的是禽病毒株会和人类流感病毒交换基因(基因重组)从而产生一个全新的病毒,而这个全新的病毒会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54,【流行病学】,55,1997年4月,香港流浮山3个鸡场的4500只鸡突然死亡,检验结果为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同年5月9日香港一名男童发病,并于21日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气管中分离出一株H5N1病毒。至同11月至12月又先后出现17例由H5N1感染的临床病例(其中11月份2例,12月份15例)。,56,1999年2月,内地郭元吉等发现5例(H9N2)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接着香港卫生署于同年4月公布了1999年3月发现2例A(H9N2)感染病例。这也是国际上首次A(H9N2)感染人类的报道。,57,2003年荷兰暴发高致病性H7N7禽流感疫情,共宰杀近3千万家禽,并有83名饲养厂的工人及数名家属被感染,但症状均轻微,仅一名兽医因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和治疗措施而死亡。,58,世界卫生组织(WHO)称自2003年12月中旬以来至2月1日,H5N1禽流感已造23人死亡(越南21人、泰国2人),多为儿童,所有的患者都被确认与鸡或鸡的垃圾有过接触。,59,传染源:,(1)家禽:主要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1病毒的鸡。世界上带病毒的鸟类达88种,我国已在17种野鸟中发现禽流感病毒。 (2)病人:2004年1月10日越南同一家庭的四人同时患H5N1禽流感,死亡三人,这是全球首宗家庭聚集病例,是否为人与人传播尚待证明。,60,传播途径:,目前认为主要是接触传播,即通过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而感染。 常见经飞沫和水源即粪水口途径传播。 垂直传播:已从感染的火鸡所下的蛋中分离出病毒。,61,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除常与家禽接触的工人外,其他人无H5N1抗体。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暴发于冬、春季节。,62,【临床表现】,63,1、症状:潜伏期为一般为7d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为17d,一般为23d,若体温持续超过39,需警惕重症倾向。,64,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18.3)109/L,淋巴细胞常降低,血小板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是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吞噬血细胞现象,半数患者胸部X线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65,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A型流感病毒共有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病毒定型及定性:血凝抑制(HI)试验;致病性(毒力)测定和基因诊断【4】。 若分离的病毒经常规方法鉴定是H5N1流感病毒后,尚需对病毒株及宿主来源作出确定。,66,【预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 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影响预后的因素:儿童患者;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者;有肺炎、白细胞降低和淋巴细胞减少者。,67,禽流感的诊断,流行病学到过疫区,和家禽有密切接触史。 临床表现同普通流感 实验室检查从呼吸道标本分离到H5N1或检测到H5N1抗体阳性则可确诊。,68,【治疗】,69,病人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和疫情报告,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治疗原则与其它类型流感相同。,70,抗病毒药物,药敏试验表明: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株的复制,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副作用包括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另外还可能致畸。年老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WHO一官员2004年1月24日称,测试发现在亚洲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株对2种主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香港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此耐药是由于单个氨基酸替代所致。但H5N1病毒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Zanamiver(任那米韦)和Tamiflu(Oseltamivir,奥司他韦)是此类药物的代表。2003年荷兰用Tamiflu(成人75 mg,儿童2mg/kg,2次/d, 连续5d)成功控制了H7N7型禽流感的扩散。,71,【预防】,1.监测及控制传染源 农业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合作,开展人间和禽类H5N1疫情监测。,72,2.阻断传播途径 对禽类养殖场、市售禽类摊档、屠宰场及患者所在单位、家庭进行彻底消毒,对死禽及禽类废弃物应销毁或深埋,建议进入疫区的农场工人和防疫人员预防性服用Tamiflu; WHO强调在疫区从事捕杀、消毒等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 。,73,3.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74,4.疫苗,目前的甲型H1N1、H3N2以及乙型流感疫苗尚不能预防A(H5N1)病毒感染。研究者们正在加快开发人类疫苗以阻断疾病的蔓延。,75,香港禽流感流行的意义和教训,现阶段,病毒还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还不会造成的大流行。 香港禽流感流行的意义在于:首次确认动物病毒由于基因突变而感染人类的例证;提示我们,人类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远远没有结束,并且永远不会结束。,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