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38600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一、单选题 1. 下面为人体中肌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过程的模式图,据图推断关于这三类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的遗传信息相同B. 含有的mRNA完全相同C. 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完全不相同D. 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丢失【答案】A【解析】肌肉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的,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A正确;肌肉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和神经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这三类细胞遗传物质转录形成的mRNA不完全相同,B错误;这三类细胞所含的蛋白质也有相同的,如呼吸酶,C错误;这三类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名师点睛】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是指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是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不变。2.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目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已知主要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感染者的尸体。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一定是病毒埃博拉病毒可在实验室中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病毒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 B. C. D. 【答案】C【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正确;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不一定是病毒,有可能是细菌等,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普通液体培养基培养,错误;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正确;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最基本结构层次是细胞,错误;病毒只含有DNA或RNA,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故选C。【考点定位】病毒的代谢特点【名师点睛】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3.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 进行有氧呼吸 B.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合成蛋白质 D. 完成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由5种碱基的含量分析,该细胞器没有T,而且嘌呤与嘧啶不相等,说明该细胞器含有RNA,没有DNA,推断该细胞器是核糖体。【详解】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故A错误;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的是中心体,故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C正确;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D错误。【点睛】判断关键:所有细胞器中,含核酸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但三种细胞器中只含RNA的只有核糖体。4.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军事上常将这种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该毒素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由结构图可知,肉毒类毒素由氨基酸组成,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 图中该片段由5种单体组成,有4个肽键C. 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D. 高温下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主要原因是高温首先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答案】C【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是蛋白质,是氨基酸组成的,A正确。分析图中片段含有4个肽键,5个氨基酸,B正确。由题意可知一分子肉毒类毒素有两个亚单位,所以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C错误。高温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主要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5.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 a中肯定含有硫元素B. b是蛋白质的单体C. 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D.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包括C、H、O、N;b是氨基酸,c是肽键过程为脱水缩合;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中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的个数减去形成的肽链数;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其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详解】a中可能含有S元素,A错误;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B正确;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肽链数,C错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D错误。【点睛】注意: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6. xx年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旱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正在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在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有水生成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低,有利于抵抗不利的条件,故正确;衰老的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降低,故正确;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较高,故错误;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产生渴觉,故错误;正在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高,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故错误;由于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有水的生成,则在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有水的生成,故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水与代谢的关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B.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C. 膜流的方向只能是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D. 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说明膜流体现膜的流动且发生转移。【详解】递质释放通过细胞膜的胞吐,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通过细胞膜的胞吞,都体现膜流,质壁分离是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与膜流无关,A错误;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各种具膜细胞器和核膜,不存在膜流,B错误;胞吐膜流的方向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而胞吞膜流的方向则相反,还可以与溶酶体联系,或者细胞膜到各种细胞器膜,C错误;膜流由于是各种细胞结构通过膜结构相互联系转化,可以将物质通过具膜小泡运输,D正确。【点睛】易错点:误认为“膜流”就是膜上分子的运动而导致膜的形态变化,事实是“膜流”不仅表现在膜分子运动导致的膜的变形,关键还要体现在膜从一种细胞结构转移到另一种细胞结构上。8. 浒苔是一种绿藻,奥运前大量出现在青岛奥帆赛水域,而去年引起太湖水华的是蓝藻。下列有关绿藻和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 绿藻和蓝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有典型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 两者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均含有叶绿体D. 二者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有关内容。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绿藻是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由此可知,ABC错,D正确。故本题选D。9.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关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发生衰老、凋亡 B. 都在合成蛋白质C.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D. DNA量都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详解】条件适宜时,癌细胞不发生衰老、凋亡,A错误;癌细胞都在合成蛋白质,B正确;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细胞内酶的活性升高,C错误;由于可能处于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故细胞内DNA量不一定相等,D错误。【点睛】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癌细胞的特征。10.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A. 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 B. 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 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 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答案】C【解析】因为3H标记的尿苷是合成RNA的原料,而在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中均有新合成的RNA,所以这些结构应表现出放射性。【考点定位】RNA的组成及存在部位【名师点睛】DN和RNA的比较:DNARNA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碱基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U(尿嘧啶)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磷酸磷酸磷酸分布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主要)DNA特有的碱基是T,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特有的碱基是U,主要分布在细胞质。11. 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 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 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肌肉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只能消耗葡萄糖,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故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钠离子进入细胞,顺浓度运输,主动运输运出细胞,即可逆浓度运输,故B正确;图中葡萄糖的运输,需要载体,由钠离子驱动,没有ATP参与,可能是协助扩散,故C正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故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12.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B. 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C. 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D. 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答案】D【解析】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A正确;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如果S1+S3+S5S2+S4,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净光合作用强度,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C正确;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13.信号肽假说认为,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改造后的大肠杆菌可以通过上述过程合成人的胰岛素B. 信号肽酶切掉信号肽时伴随着水的生成C. 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将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D. 抗体、神经递质、激素、血红蛋白等物质的合成都有这样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展示的是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该过程既有发生在核糖体上的脱水缩合也有发生在内质网中的肽链的酶切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知识解答。【详解】真核生物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但原核细胞中除了核糖体没有其它细胞器,因此有没有上述过程,A错误.信号肽酶切掉信号肽是水解过程,伴随着水的消耗,B错误.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形成小泡,包裹着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C正确.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只有部分激素是分泌蛋白,因此不都有这样的过程,D错误.【点睛】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具膜细胞器,因此细胞内没有生物膜系统,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不能体现生物膜间的分工合作。分泌蛋白包括消化酶、抗体和部分激素,不是全部激素。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多巴胺和某些氨基酸等。14.“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的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运动强度下只有氧呼吸,b运动强度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c运动强度下只有无氧呼吸B. 运动强度大于或等于b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的消耗量C.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答案】D【解析】【分析】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经无氧呼吸分解成乳酸,释放少量的能量。题目以相关知识为背景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和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a运动强度下乳酸含量低,无氧呼吸较弱,b运动强度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所增强,c运动强度下氧气消耗速率较高,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速率都在较高水平,A错误.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有氧呼吸CO2的产生量将等于O2的消耗量,运动强度大于或等于b后也一样,B错误.无氧呼吸中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乳酸中,少部分释放,释放的部分中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C错误.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出现酸胀乏力的现象,D项正确。【点睛】剧烈运动时能量来源仍以有氧呼吸为主;肌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15.据最新研究,蛋白laminA在维持细胞核中DNA结构的稳定性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这种蛋白能让染色质内部形成“交联”,在细胞核中限制DNA的行动。这种结构保护了染色质的完整性,同时允许DNA正常复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分子的复制,储存在DNA中的遗传信息实现稳定表达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为DNA的复制创造了有利条件C. 去除蛋白laminA后,染色质的运动高度分散而且不能复制D.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可保证DNA分子复制准确无误【答案】B【解析】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储存在DNA中的遗传信息能稳定遗传,A错误;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有利于DNA打开其空间结构,为DNA的复制创造了有利条件,B正确;由题意可知,去除蛋白kminA后,染色质的运动高度分散而且DNA复制速度较快,C错误;DNA复制的准确无误进行的原因包括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以及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16.有科学家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和顺应磁场方向排列,并据此提出一个新的“生物指南针”分子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磁受体基因的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B. 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C. 同位素标记该基因中的两条链,每次复制带有标记的DNA分子数目不变D. 翻译时,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反密码子【答案】C【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A错误;基因中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或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同位素标记该基因中的两条链,由于标记的母链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每次复制后带有标记的DNA分子数目不变,C正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三个终止密码不能决定氨基酸,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反密码于,D错误。17.将一个噬菌体的DNA分子两条链用32P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比例以及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分别为()A. 2/n,1/n B. 1/n,2/n C. 2/n,1/2 n D. 1/n,2/3n【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产生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其中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噬菌体的亲代DNA分子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为2个,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总数为2条,因此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及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为2/2n=1/n故选:A。【点睛】DNA分子的复制相关计算: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1)DNA分子数: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3)如一个DNA分子中含有A为m个,复制n次后,需要游离的A为(2n-1)m个。18.下列配子的产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是A. 基因型为AaXBXb的雌性个体产生AXB、AXb、aXB、aXb四种配子B. 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C. 基因型为AaXbY的雄性个体产生AaXb和Y的异常精子D. 基因型为AaXBXb的某卵原细胞产生aXB、A、AXbXb的三个极体【答案】C【解析】该个体为雌性个体,如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能产生AXB、AXb、aXB、aXb四种配子,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无关,A错误。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均含有X染色体,当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将含有2条X染色体,属于正常情况,B错误。基因型为AaXbY的雄性个体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A与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形成AaXb和Y的次级精母细胞,然后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将形成AaXb和Y的异常精子,符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C正确。基因型为AaXBXb的某卵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AXb的第一极体和aXB的次级卵母细胞,而AXb的第一极体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Xb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形成A、AXbXb的两个第二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正常,形成aXB的卵细胞和aXB的第二极体,因此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D错误。【点睛】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异常细胞混淆不清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分析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如果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如图所示:(1)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2)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19.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比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实验共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两个实验基本上都能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C. 赫尔希、蔡斯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 他们在开始实验之前并不知道遗传物质的作用【答案】B【解析】两个实验均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项错误;艾弗里直接肺炎双球菌的DNA和蛋白质进行分离,赫尔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研究它们的作用,B项正确;T2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C项错误;他们在开始实验之前知道遗传物质应能够向子代传递,保持连续性,并控制生物的性状,D项错误。20.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C. 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D. 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辛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是有丝分裂、乙、庚和辛是细胞分化、丙是细胞癌变、丁是细胞凋亡、戊是细胞坏死、已是细胞衰老。甲是有丝分裂过程,乙是细胞分化,其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A项正确;丙是细胞癌变,细胞癌变是由于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成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正常基因,B项错误;丁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可以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戊(细胞坏死)是不正常的生命现象,是细胞受到种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细胞代谢紊乱的死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本质区别,C项错误;己(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辛(细胞分化)过程是由组织、器官或系统发育成个体,不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项错误。【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记住细胞分化的实质和意义、细胞衰老的特点、细胞凋亡的实质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能够说出细胞癌变的致病机理。2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 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以DNA的一条链作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 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以mRNA作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C. 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能转运多种氨基酸D. 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合成相同的多肽或蛋白质【答案】C【解析】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分子的过程,所以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A正确;B、翻译是以mRNA为,以氨基酸为原料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正确;C、tRNA具有专一性,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C错误;D、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合成相同的多肽或蛋白质,提高基因表达的效率,D正确。22. 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核DNA核DNA合成RNA聚合酶mRNA蛋白质K+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染色质染色体H+O2H2OH2OH+O2渗透作用核糖核苷酸mRNAA. 3项 B. 4项 C. 5项 D. 6项【答案】C【解析】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发生核DNA核DNA,错误;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能合成RNA聚合酶,正确;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够完成翻译过程,正确;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钾离子进入细胞,错误;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出现染色质染色体,错误;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可以发生H+O2H2O,正确;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会发生H2OH+O2,错误;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含有大液泡,也发生渗透作用,正确;m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会发生核糖核苷酸mRNA,正确。综合以上可知,正确,选择C。23.xx1月9日,86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xx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她还曾获xx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及所在的团队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40年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菌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B. 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I酶基因C. 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D. 图中过程需要氨基酸、tRNA、核糖体和有关酶的参与,与线粒体无关【答案】D【解析】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因此要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B正确;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了固醇,因此将相关基因导入酵母菌后,即使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C正确;图中过程为翻译过程,需要氨基酸、tRNA、核糖体的参与,同时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24.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 ( )A. 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例B.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五碳糖类型C. 分析碱基类型,确定五碳糖类型D.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碱基类型【答案】A【解析】分析碱基种类判断核酸是DNA还是RNA,然后确定碱基比率,确定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A正确;C、D两选项中“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题意“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无关。分析碱基类型和五碳糖种类都只能判断核酸是DNA还是RNA,不能判断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所以B、C、D错误。【考点定位】核酸的分子结构组成与区别【名师定睛】由碱基种类及比例可分析判断核酸的种类(1)若有U无T,则该核酸为RNA。(2)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一般为双链DNA。(3)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为单链DNA。25. 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15N标记核苷酸探明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的规律B. 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的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 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D.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15N标记核苷酸探明了DNA的复制方式,A错误。用18O标记H2O和C02有力地证明了氧气是原料水经光解释放的,H2O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错误。用14C标记C02探明了C0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C正确。用32P标记了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教材涉及的标记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二、填空题26.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图一为糖类的概念图,图二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二所示请分析回答:(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是 如果某种单糖A经缩合反应形成物质作为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物质,则物质是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是 ,它是构成 (中文名)的基本单位之一(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二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 (4)细胞内E1、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 【答案】(1)蔗糖 糖原(2)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酸(3)运输(4)各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解析】试题分析:单糖分子是多种大分子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除了可以构成二糖(葡萄糖+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和多糖之外,核糖和脱氧核糖还参与到RNA和DNA的分子组成中去而RNA和DNA分子除了在五碳糖的种类上有差异之外,在碱基的种类上也有所不同,RNA中有4碱基AGCU,而DNA中的四种碱基为AGCT解:(1)如果A为果糖,那么它与葡萄糖可以形成成蔗糖;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并且其基本单位为葡萄糖(2)磷酸分子、含氮碱基以及五碳糖可以共同构成核苷酸,而题中所给的尿嘧啶,再加上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共同构成的物质是物质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它是RNA(核糖核酸)的四种基本单位之一(3)根据题意可知,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可以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运输作用,(4)细胞内E1、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直接原因是各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故答案为:(1)蔗糖 糖原(2)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酸(3)运输(4)各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考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27.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问题:(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0点时,a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当光照强度为600lx时,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总量为_umol/(m2s),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甲图中的_(a.b.c.d)点最为理想。(2)图乙中物质A代表的是_。乙图中光合与呼吸的大小关系是_。(3)图丙表示某小麦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图,在图丙a.b.c.d四种浓度中,最适合该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_;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_倍。(4)若将小麦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小麦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在此温度下,10小时可以积累有机物_mg。(用CO2 的量表示)【答案】 (1). 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 (2). 23 (3). d (4). O2 (5). 光合呼吸 (6). C (7). 5 (8). 25 (9). 37.5【解析】【分析】题目中图甲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的同化量的关系,曲线与横坐标有交点,所以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一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以及与细胞外的气体交换;图丙表示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植物的非绿色器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详解】(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0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a点的生物学含义是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当光照强度为600lx时,净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为18 umol/(m2s),呼吸作用是产生的二氧化碳为5 umol/(m2s),所以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总量为23umol/(m2s),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甲图中的d点最为理想,因为此光照强度下达到了最大的光合速率,有机物的积累最多。(2)图乙中物质A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可以被线粒体利用,所以代表的是氧气,乙图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仅能够供给线粒体利用,还能够释放到外界,所以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3)图丙表示某小麦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图,其中最适合该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c,此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少,可以认为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所以是最有利于储存的;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氧气的消耗量相对值为3,所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相对值为(8-3)=5,则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2.5,所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5倍。(4)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表示净光合作用,黑暗中释放的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若昼夜不停的光照,最适合小麦生长的温度是净光合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即25。此温度条件下,10小时积累的有机物就是 3.75*10=37.5 mg 。【点睛】在计算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时,如果是昼夜不停的光照,就利用净光合速率乘以时间,如果既有光照时间也有黑暗时间,在计算时,就用净光合速率*光照时间呼吸速率*黑暗时间。28.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丙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图甲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_;图乙所示细胞中共有_条姐妹染色单体。(2)发生AB段变化的原因是_。(3)处于图丙中BC段的是_(填“图甲”或“图乙”或“图甲和图乙”)所示细胞;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期。(4)图甲为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_期图。(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取自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_后,用清水漂洗,后者的目的是_。【答案】 (1). 4、8 (2). 0 (3). DNA复制 (4). 图甲 (5). 后 (6). 动物 (7). 中 (8). 解离 (9). 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图细胞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乙图:乙图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病图:丙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曲线,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图甲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4、8,图乙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没有姐妹染色单体。(2)发生AB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3)处于图丙中BC段的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如图甲所示细胞;CD为着丝点分裂,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4)图乙中没有细胞壁,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并且染色体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取自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解离后,用清水漂洗,后者的目的是洗去盐酸便于染色。【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识别两个细胞分裂图所处分裂时期以及曲线变化对应的分裂时期,其中判断曲线图的突破口在: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和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29.如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1)图1中,细胞经图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有_。(2)图1中细胞的名称是_,细胞中有_个核DNA。(3)图2中,CD段可表示_期,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段。(4)图2中出现GH段的原因是_。(2分)【答案】 (1). AB和ab(AB、AB、ab、ab) (2). 次级精母细胞 (3). 8 (4). 有丝分裂后 (5). HI (6).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图1中细胞表示减数分裂,由于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说明分别是精原细胞(间期)、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表示有丝分裂,表示有丝分裂中期,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2中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I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详解】(1)根据图1中细胞中基因的分离图可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B、ab。(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3)图2中,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对于图2中的HI段。图2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4)图2中GH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点睛】关键: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分裂方式和时期主要是观察细胞内染色体(尤其是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根据曲线图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主要是要抓住细胞内染色体(或DNA)数量变化规律,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2n(间期、前期、中期)4n(后期)2n(末期结束时),核DNA分子数变化:2n4n(间期)4n(前期、中期、后期)2n(末期结束时);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2n4n(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2n(后期)n(末期结束时);核DNA分子数变化:2n4n(间期)4n(减数第一次分裂)2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n(末期结束时)。30.探究30 条件下pH对某动物体内两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见下表。pH值1020304050607080淀粉酶活性mg/g30 min200203250490450300250200蛋白酶活性g/g30 min1 5201 7501 5001 4001 020980700500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添加缓冲液调节PH值,这是对实验的_变量的控制,若要进一步确定淀粉酶的最适pH值,简要的实验思路是_。(2)消化酶的作用机理是_,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水解,除了因为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可以与双缩脲试剂有显色反应,还因为_。【答案】 (1). 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 (2). 自 (3). 在pH 30和50之间设置更小的pH梯度,在30 下测定各组淀粉酶活性 (4).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5). 蛋白酶也是蛋白质【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值,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淀粉酶的最适pH值在3.0和5.0之间,蛋白酶的最适pH值在1.0和3.0之间,据此答题。【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自变量是PH值,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添加缓冲液条件pH值,这是对实验的自变量的控制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淀粉酶的最适pH值在3.0和5.0之间,若要进一步确定淀粉酶的最适pH值,在pH3.0和5.0之间设置更小的pH梯度,在30下测定各组淀粉酶活性。(2)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水解,除了因为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也可以与双缩脲试剂由显色反应,还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点睛】关键:控制变量法是人为对实验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以保证实验的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改变引起的,与无关变量无关。其次是要注意双缩脲试剂只能检测蛋白质(或多肽)的存在与含量多少,不能检测蛋白质(或多肽)的种类。31.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组别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目的A杨树根的永久装片高倍镜的使用B新鲜的菠菜叶片无水乙醇(丙酮)、SiO2、层析液观察叶绿体中的色素C糖尿病人的尿液斐林试剂观察特定颜色D洋葱根尖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 (2)B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上面表示B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示意图。其中色素带c呈现为_色,主要吸收_。(3)C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_。(4)做D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 _形;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下列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用字母表示)。B时期染色体的特点_。【答案】 (1). D (2). CaCO3 (3). 蓝绿色 (4). 红光和蓝紫光 (5). 砖红色 (6). 蓝色 (7). 正方 (8). ADBC (9).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试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CaCO3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颜色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为还原性糖,故会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砖红色,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会呈现试剂的颜色,故呈蓝色。【详解】(1)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单个细胞越大,此时视野越暗;反之,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因此视野最暗的图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图,故选D。(2)B组实验为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试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CaCO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滤纸条从远离滤液细线到逐渐靠近滤液细线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色素带c是叶绿素a,呈现蓝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3)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会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砖红色,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会呈现试剂硫酸铜的颜色,故呈蓝色。(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较小,呈正方形。据图示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知,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有丝分裂后期,C为有丝分裂末期,D为有丝分裂中期故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DBC。其中B时期染色体的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点睛】关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的原因是进入视野的光线变少;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排列顺序的记忆口诀“胡叶ab”;斐林试剂本身带有颜色蓝色;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染色体分布特征:前期散乱,中期排中央,后期分开、末期变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