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77629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 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中的最低一级的是() A. 地月系 B. 总星系C. 银河系 D. 太阳系2.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 月球或水星 B. 水星或金星C. 金星或木星 D. 火星或土星【答案】1. A 2. B【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题详解】由天体系统层次图可知A正确。【2题详解】图中M天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为地内行星,地内行星有水星和金星,B正确。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回答下面小题3. 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A. 052天文单位 B. 1天文单位C. 152天文单位 D. 252天文单位4. 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 火星引力强大 火星大气层稠密 环境长期失重A. B. C. D. 【答案】3. A 4. D【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题目中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是将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平均半径做为1个天文单位。所以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052天文单位,A对。B、C、D错。【4题详解】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所乘天体是在宇宙空间运行,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对。火星与地球类似,引力差异不大,错。飞往火星途中,与火星大气无关,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错。飞行时间长,宇宙中环境长期失重,对。D对。考点:天文单位,天体间距离,宇宙环境特点。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9月16日报道,天文学家宣布发现首颗太阳系以外的岩石行星Corot 7b,这为人类寻找宇宙生命燃起了新的希望。该行星在体积上与地球相当,但白天的温度高达1 500摄氏度,这意味着不大可能有生物在那里繁衍。然而,这项发现却提示人们,银河中或许存在像地球一样宜居的行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 Corot 7b和地球同属于哪一天体系统()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行星6.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下列关于地球上诞生生命的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在地表形成适宜的温度B.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大气层C. 大小行星运行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地球所处环境相对安全D. 地球上气态水的形成为生命的孕育提供必要条件【答案】5. B 6. D【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据题干信息知,天文学家宣布发现首颗太阳系以外的岩石行星一一Corot 7b,故A项错误;据材料,银河中或许存在像地球一样宜居的行星,可知B项正确,C项错误;题干问题是天体系统,故D项错误。【6题详解】地球上液态水的形成为生命的孕育提供必要条件,故D项错误。考点:天体系统,地球存在生命条件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 “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C. 太阳系 D. 地月系8. 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该行星()A. 水域面积大 B. 大气层太薄C. 距离太阳太远 D. 距离恒星太近【答案】7. B 8. D【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该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仅40光年”,这表明这颗恒星不是太阳,但距离地球、太阳都比较近,因此,它属于与太阳并列的其他恒星系统,属于银河系,选B。【8题详解】根据材料“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选D。考点:本题组考查天体与天体系统、生命存在条件。2015年10月25日消息,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克伦福克斯说:“科学家观测到一个巨大的黑子在48小时内形成,它的直径已经增长到超过地球的6倍,堪称史上最大的太阳黑子。它很有可能会导致太阳耀斑爆发,对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产生干扰。”结合1954xx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 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A. 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B. 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C. 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D. 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10.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可能引发的地理现象是()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耀斑爆发强度增强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会产生磁暴现象A. B. C. D. 【答案】9. D 10. B【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9题详解】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大于0.2,D正确。湖北的轮廓象一个大檐帽,根据轮廓特征可判断湖北位于本图的西部,图中显示其东南部为负相关;安徽位于湖北的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相关性最小处数值为0,出现于湖北的东部。故A、B、C错误。【10题详解】由(1)题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有的地方正相关,有的地方负相关,有的地方无相关性,错误。太阳活动的标志为黑子和耀斑,因此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耀斑爆发强度增强,正确;、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故B正确。【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能够找出湖北、安徽等省的位置,阅读图中数据需仔细。xx当地时间1月8日下午5时,位于墨西哥西部的科利马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烟柱高达2 000米。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1.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A. 地壳上部 B. 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地核12.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 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 图中合为岩石圈D. 图中为软流层【答案】11. B 12. D【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1题详解】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火山喷发时,岩浆活动频繁,故B正确。【12题详解】图中位于上地幔的上部,为软流层,D正确。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图中合为岩石圈。A、B、C错误。【点睛】注意岩石圈的范围-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13. 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3时22分,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里氏6.8级地震,附近海洋上渔船上的人可能感觉到()A. 上下颠簸 B. 左右晃动C. 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晃动 D. 先左右晃动,再上下颠簸14. 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 B. C. D. 【答案】13. A 14. C【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3题详解】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因此海洋渔船上只能接收到纵波的影响,感觉上下颠簸。A正确。【14题详解】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正确;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错误;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中,错误。故C正确。【点睛】注意地震波中横波的特性。xx中国雾霾频频发生,10月22-23日,黑龙江鹤岗市经历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能见度很低,特别对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回答以下问题。15. 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 雾霾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 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 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 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16. 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答案】15. C 16. D【解析】【15题详解】雾霾天气是大气中固体杂质多,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从而降低大气能见度。故选D。【16题详解】形成雾需要水汽充足湿度大、水汽围绕凝结核凝结、大气相对稳定。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温差大,夜晚水汽易凝结,排除AB;水汽凝结需要凝结核,故干燥空气提供了扬尘颗粒,形成水汽凝结核,悬浮在空中,而不是直接附在地面上C错误,D正确。故选D。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各题。17. 图中表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的序号是()A. B. C. D. 18. 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序号是()A. B. C. D. 19. 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 增强辐射 B. 增强辐射C. 增强辐射 D. 增强辐射【答案】17. B 18. C 19. D【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7题详解】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少部分通过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被削弱,大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故B正确。为被削弱前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A、C、D错误。【18题详解】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表示地面辐射,C正确。【19题详解】燃烧柴草防御霜冻主要利用的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做用原理。大气主要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做用,为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点睛】熟练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0.20.下图为城市风原理逻辑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热力环流的某个环节,数字序号为具体内容,下列组合 最恰当的是( )城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丙,丁C. 甲,乙,丙,丁 D. 甲,乙,丙,丁【答案】B【解析】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为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B正确。【点睛】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进而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21.21.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冷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而等压面弯曲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符合以上规律的只有D。【考点定位】热力环流【名师点晴】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高低气压形势相反;气压与等压面的关系:低(压)凹高(压)凸(不分近地面与高空)。下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S线代表地球表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2. 图中E,F,G,H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A. E B. F C. G D. H23. 关于图示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G处的气温最高 B. 图中H处的气压最低C. G处的天气一般为阴雨天 D. H处的气温日较差一般小于G处【答案】22. C 23. D【解析】试题分析:【22题详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读图,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判断,图中E、F、G、H四地中,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G、H、E、F,气压最高的是 G ,C对。A、B、D错。【23题详解】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图中G、H 的气温高于E、F。水平面上,气温高,气压低,图中H处的气温最高,A对,B错。 G处盛行下沉气流,天气一般为阴晴天,C错。H处是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一般小于G地,D错。【考点定位】热力环流原理,气压、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名师点睛】热力环流指的是在水平面上,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温高,气压低。遇冷的地方气流下沉,气温低、气压高。在竖直方向上不比较气压高低,海拔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0点风向为A. 或 B. 或 C. 或 D. 或25.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0点风向为A. 或 B. 或 C. 或 D. 或【答案】24. A 25. C【解析】【24题详解】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M、N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M、N并指向N,若该等高面是高空,可以忽略摩擦力,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偏转为(北半球向右偏)与等压线平行,即所示风向;若该等高面是近地面,则要考虑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上右偏(900),即所示风向,故选A。【25题详解】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M、N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M、N并指向M。O点风向可以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风向偏转为与等压线平行。即(北半球向右偏)或(南半球向右偏),故选C。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 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 乌兰巴托 B. 北京 C. 东京 D. 福州27. 图中北京的风向是( )A. 偏西 B. 偏北 C. 东南 D. 东北【答案】26. D 27. A【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26题详解】在同一幅地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中四城市福州处等压线最密集,因此风力最大。D正确。【27题详解】题目中的风向应为近地面风向,画法: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经过研究地点,做等压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压指向低压;然后画风向,北半球向右偏转约40度,斜穿等压线;南半球向左偏转40度,斜穿等压线。故A正确。【点睛】掌握画风向的基本过程。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8. 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 B. 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C. 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 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29. 图示季节()A. 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 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C. 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 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答案】28. D 29. A【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28题详解】A为东亚夏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为南亚夏季风,成因主要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发生改变(由南半球的向左变成北半球的向右),东南信风偏转而成;故D正确。C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常年存在,成因主要是副高与赤道到低压间的水平气压差;信风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A、B、C错误。【29题详解】图中东亚和南亚盛行偏南风,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A正确。北半球陆地形成低压,北半球为夏季。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B、C、D错误。【点睛】特别关注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30.30.读局部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下题。在赤道与30N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A. 东南信风带 B. 东北信风带 C. 盛行西风带 D. 极地东风带【答案】B【解析】在赤道与30N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东北信风带,B正确。第卷 非选择题31.3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回答下列问题。(1)霜冻灾害多发生在_(阴天或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_过程有关。(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4)地球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和_。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但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_的原料,也是调节_的重要气体。一般情况下,大气各成分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人类排放_过多,改变了大气成分含量,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现象是_。【答案】(1)晴朗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热量多,气温低丙(2)多云天气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削弱了太阳辐射甲(3)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乙(4)氮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地表温度二氧化碳全球变暖【解析】根据能量在太阳、大气、地面的传递规律可以完成图中字母和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内容。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乙:地面辐射,丙:大气逆辐射;A:地面和大气的反射,B:太阳辐射,C: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D: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1)晴朗的夜间,水汽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弱,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急剧下降,利于水汽的凝华,所以多发生霜冻。图中丙代号表示大气逆辐射。(2)多云的白天,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能量少,地面吸收的少,传给大气的能量也少,从而气温较低。图中甲代号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所以距地面越远(高),温度越低。图中乙代号表示地面辐射。(4)地球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二氧化碳既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因为它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若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大气吸收作用增强,地面散失的能量减少,即C减少,平衡被打破,温度升高,出现温室效应。32.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材料2: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1)当发生材料2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时段。(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2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了。(变大或变小)(3)试在材料2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4)下图为材料2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该图所示地区位于()A北半球 B南半球C东半球 D西半球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力的方向,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答案】(1)9时17时(2)变小(3)如下图所示。(4)A如下图所示。【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考查风力的大小判读,考查气压大小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据图可知,等压线在陆地向低处弯曲,说明气压较低,温度较高;等压线在海洋中向高处弯曲,说明气压较高,温度较低。结合图中分析可知,816时陆地温度较高,符合题意。(2)据材料可知,若风变小了,说明海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减小,温度差异较小,故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变小了。(3)据图可知,等压线在陆地向低处弯曲,说明气压较低,温度较高,气流向上运动;等压线在海洋中向高处弯曲,说明气压较高,温度较低,气流向下运动。(4)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且向右偏转;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方向相反。如图所示:33.33.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形成原因是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风,D处盛行_风。(4)夏季,D处盛行_风,形成原因是什么?(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哪些?【答案】(1)1(2)亚洲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4)西南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1)图示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处形成低压,为北半球的冬季。(2)A气压中心在亚洲,所以被命名为亚洲高压。由于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夏季升温和冬季降温都比海洋快,因此陆地冬季气温低于海洋,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高压中心所在纬度与南移的副极地低压的纬度大致相当,因此被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3)C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D位于南侧,因此风向C处为西北风,D处为东北风。(4)D处位于南亚,属于典型季风气候区。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了西南季风。(5)季风气候分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三种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热带季风的成因有两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