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主题班会PPT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018004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0.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革命主题班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辛亥革命主题班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辛亥革命主题班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 知识回顾 辛丑条约 的签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的艰危 中国的各阶层民众开始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答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采取什么方式救国呢 革命 革命 辛亥革命 国父孙中山 连战敬谒中山陵 毛泽东说 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 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 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 合乎人群之需要 提出了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鲁迅说 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 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 失败了还是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 没有安逸过 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说 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 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 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年前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 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 百年历史 三次巨变 三大伟人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概念 山雨欲来风满楼 辛亥革命背景篇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 背景与条件2 革命爆发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1 中华民国的成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 辛亥革命的结局1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 辛亥革命的失败 读诗观图 感悟一个世纪前的中国 思考 诗歌反映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怎样的局面 山雨欲来风满楼 辛亥革命的背景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怎么啦 清政府干什么去了 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2 社会基础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1 时代背景 辛丑条约 签订后 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清末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1 背景 辛丑条约 签订后 背景材料 为了 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 1901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 新政 内容有奖励实业 兴办新学堂 派遣留学生 改革旧军制 编练新军等 新政 过程中 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 加重剥削人民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 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 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 其实何曾行过 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 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 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 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 清末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1 背景 辛丑条约 签订后 2 根本目的 维护统治3 直接目的 平内乱 消外患 固皇位4 动机 反动5 客观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经济 阶级 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2 社会基础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1 时代背景 辛丑条约 签订后 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3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清末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客观促进 4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等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 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 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 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 1913年 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 1913年 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二 人民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 条件 2 思想武器 3 两个中心 4 三个思想家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上海 东京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2 社会基础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1 时代背景 辛丑条约 签订后 民族危机严重 3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6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7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8 革命条件 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9 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 1894年创立人 孙中山地点 美国檀香山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 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 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兴中会 蔡元培 华兴会 光复会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 时间 B 地点 C 成员组成 D 政治纲领 E 主要领导人 F 机关刊物 G 性质 H 意义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05月年8 日本东京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成员 孙中山 黄兴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报 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一个政党 思考 同盟会和以前的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比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因为它A 成立时间最早B 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D 有明确的纲领 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D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 黄兴 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过程篇 惊天动地谱春秋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 背景与条件2 革命爆发 1911 10 10 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1 中华民国的成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 辛亥革命的结局1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 辛亥革命的失败 熊秉坤 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 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1 武昌首义 10月11日 革命党人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军政府门前是两面十八星大旗 武昌城头 革命军与前来镇压革命的清军展开殊死决战 油彩画 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武昌首义的古城楼 起义门 首义烽火 大型雕塑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汉口开埠通商 资本主义发展 当地文学社 共进会等革命团体长期宣传作用明显 湖北新军组织严密 大多数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湖北积淀了近代文明基础 张之洞督鄂18年 实施了以兴办实业 练新军 办文教等为主的 湖北新政 科举制废除后 大批有志之士 投笔从戎 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 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武昌起义以后 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下旬 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形势图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发动 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 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2 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2 爆发 1911年10月10日 攻克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号中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1 时间 2 主力 3 结果 4 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发动 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 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说明了 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 背景与条件2 革命爆发 1911 10 10 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的高潮1 中华民国的成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 辛亥革命的结局1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 辛亥革命的失败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京 公历 民国纪年 五色即代表汉 满 蒙 回 藏五个民族 象征 五族共和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员临时总统 孙中山外交部长 王宠惠陆军总长 黄兴教育总长 蔡元培参谋本部总长 黄兴秘书处秘书长 胡汉民法制局长 宋教仁印铸局长 黄复兴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初1人外 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性质 火眼金睛 一位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生为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创作了下面一段小品 请你帮他修改 1911年10月10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这天武昌那边出事了 接着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了 定都北京 采用五色旗为国旗 以中华民国纪元 随后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这是一个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 背景与条件2 革命爆发 1911 10 10 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的高潮1 中华民国的成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 辛亥革命的结局1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讨论 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和封建专制相比分别有那些进步 B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 居住 宗教信仰等项自由 有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 C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封建社会法律规定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1 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 材料中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3 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4 材料四中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 是什么意思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 国务员 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国务员 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 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 认为有谍叛行为时 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 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 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行政 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实行责任内阁制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内容 4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 性质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3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4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5 实行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3 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 维护共和制度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 背景与条件2 革命爆发 1911 10 10 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的高潮1 中华民国的成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 辛亥革命的结局1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 辛亥革命的失败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立宪派旧官僚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施压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革命党人面临那些压力 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如何处理 产生了什么结果 革命阵营 支持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 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三 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 军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1 原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 缺乏实力 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清 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迫孙中山让位 依托 在军队中的影响 辛亥革命爆发后停泊在长江上的外国军舰增多 辛亥革命爆发后外国水兵在汉口租界构筑工事 袁世凯尽管不好 我们要希望他好 要用诚恳的劝告 严密的监视 感动他 鼓励他 使他不可能不好 你会怎么做 1 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三 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 军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1 原因 2 过程 清帝退位 孙中山辞职 袁世凯就任总统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912年2月12日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 旁立者 下诏退位 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 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敢教日月换新天 辛亥革命功绩篇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 背景与条件2 革命爆发 1911 10 10 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的高潮1 中华民国的成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 辛亥革命的结局1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 辛亥革命的失败 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材料二 1915年 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 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 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 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材料三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 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 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 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 纷纷自行剪去 当时流行的服饰 中山装 西装 领带 皮鞋 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请回答 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 阅读资料 反帝反封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革除旧风 甲 共和体制确立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乙 封建传统仍有影响 丙 他们既崇拜孔孟 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 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革命的功绩 1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 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清朝男子标准发型 金钱鼠尾辫 1912年南京街头剪辫图 剪掉了辫子 剪掉作为满清帝国象征的辫子 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中山装 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 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 四维 即礼 义 廉 耻 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 一个在内侧 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 行政权 立法权 司法权 考试权 还有监察权在领口 纽扣 和内侧 口袋 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 袖口上三个纽扣 代表三民主义 为了民主共和这个理念 为了建立 自由之国 法制之国 以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辛亥革命带来的 天足运动 打破了千年以来形成的封建陋俗 民国时期的新式婚礼 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 武昌起义 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 背景与条件2 革命爆发 1911 10 10 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的高潮1 中华民国的成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 辛亥革命的结局1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 辛亥革命的失败 1 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 原因 主观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3 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表现 1 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 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脱离人民群众 孤立无援 3 同盟会软弱无力 4 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3 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 据传来的消息 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 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 不过改称了什么 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 这些名目 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官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革命 从这段话中 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 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 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换得假共和 辛亥革命后的一份问卷调查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问卷 崇拜的人物 统计表 情境分析 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 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 孔子 孟子 孙中山 颜渊 诸葛亮 范仲淹 岳飞 王阳明 黎元洪 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 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 华盛顿 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 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 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 没那么简单 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 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丙为什么说 没那么简单 根据上面的讨论 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 甲 共和体制确立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乙 封建传统仍有影响 丙 他们既崇拜孔孟 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 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各抒已见 有人说 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 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 为什么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2 根本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铲除封建制度 3 直接目的 推翻满清政权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1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 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 胜利 失败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学以致用 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同盟会C 光复会D 共进会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因为这次革命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学以致用 规定 中化民国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实际意义在于 A 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 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 学以致用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 学以致用 5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分别是A 兴中会同盟会B 华兴会强学会C 光复会兴中会D 华兴会同盟会6 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这主要是指A 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 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C 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D 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A D 7 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有 帝国主义破坏 袁世凯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A B C D 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的实质意义是A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 体现天赋人权C 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D 体现了三权分立 A A 9 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 B C D D 10 清朝统治的结束 意味着中国 A 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 专制统治的结束C 封建统治的结束D 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领导我们苏醒了 领导我们站起来了 领导我们富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