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0682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 人体血浆中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各种激素C. 人体内约占2/3的体液属于细胞外液D. 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人体血浆中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各种激素、水、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B正确;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C错误;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D正确。2. 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 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不需要加热就可呈现出紫色,A错误,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B错误,链球菌委为原核细胞,不具有高尔基体,C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消化,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免疫。【名师点睛】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1非特异性免疫:参与第二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参与抗原的处理;参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3.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体液中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B. 肝细胞、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C. 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pH值剧烈变化D. 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体液血浆,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通过了2层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肝细胞膜,所以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图中氧气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肝细胞,所以肝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小于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小于血浆,B错误;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所以若细胞内液产生乳酸,不会引起血浆、组织液、淋巴内pH值剧烈变化,C错误;图中细胞内液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4.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蛋白、02和钠离子 葡萄糖、C0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血红蛋白、DNA聚合酶 载体、受体尿素和维生素 消化液、尿液A. B. C. D. 【答案】A【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之为内环境,错误;血浆蛋白、02和钠离子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确;葡萄糖、C02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确;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确;血红蛋白、DNA聚合酶都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错误;载体、受体都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错误;尿素和维生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确;消化液、尿液都不属于人体以外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错误。因此,正确的有,故选A。5. 如图是细胞和人体生存的环境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B. 细胞外液是图中的内环境C. 大气气温属于图中的外界环境D. 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以直接进入细胞【答案】D【解析】细胞所生存的直接环境是内环境,A正确;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B正确;大气、气温属于图中的外界环境,C正确;外界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细胞一般需要经过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错误。6.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02浓度【答案】B【解析】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进而保证二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主要是依靠二者的渗透压这一生理指标是接近来实现的,所以选B。【考点定位】稳态的维持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7. 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A.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B. 淋巴管阻塞C. 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糖尿 D.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答案】C【解析】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正确;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组织液减少,不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C错误;肾炎导致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8.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表示正确的是血浆 组织液 淋巴A. B. C. D. 【答案】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判断图中四个字母代表的内环境成分。9.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 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 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D. 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答案】A【解析】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不是由胰腺分泌的,A错误;与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B正确;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C正确;与、与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D正确【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名师点睛】分析实验:1、与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2、与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10. 如果人经常熬夜,白天工作的时候就容易打“哈欠”,打“哈欠”的调节方式是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激素调节【答案】C【解析】如果人经常熬夜,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呼吸加快加深,肺的通气量增大,加快二氧化碳的排除,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维持在正常的水平,所以白天工作的时候就容易打“哈欠”,这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故选C。11.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 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 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 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 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D【解析】抗体可以损伤心脏瓣膜,属于免疫过强中的自身免疫病。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对外来器官排异,正常机体也可以进行,A错误;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免疫过强中的过敏反应,B错误;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过弱,C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过强,D正确。【考点定位】自身免疫病12.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cd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移动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有关C. 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D. b点时,细胞膜电位比高【答案】D【解析】a点时,细胞膜处于静息电位状态,K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移动,即K+外流,A正确;是蛋白质分子,可以是K+的通道,所以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有关,B正确;bc过程中,Na+的通道打开,Na+内流,所以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C正确;b点时,细胞膜侧电位与侧相等,表现为0电位,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13. 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 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 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答案】D【解析】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A错误;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B错误;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错误;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突触前膜完成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突触结构完成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突出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完成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14. 乙酰胆碱是一类常见的神经递质,它通过突触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 线粒体的活动加强 B. 乙酰胆碱穿过磷脂双分子层C. 乙酰胆碱在组织液中扩散 D. 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方式,需要消耗能量,故线粒体活动加强,A正确;胞吐是以囊泡的形成释放出来的,不需要经过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神经递质释放到组织液中进行扩散,C正确;神经递质可以将突触前膜的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5. 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 制性递质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含有A、B、C三个神经元,A、B间形成一个突触,B、C间形成一个突触,共2个突触,故A正确;B为突触前膜,C为突触后膜,B受刺激,兴奋会由B传至C,如果A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递质,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故B正确;静息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首先是正电位负电位,故C正确;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点时,兴奋可以传导d点,不能传导b点,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只能偏转一次,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6. 神经调节为机体主要的调节方式,在调节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过程不包括A. 大脑感觉的产生 B. 神经递质的释放C. 局部电流的产生 D. 膜的融合与转化【答案】A【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神经调节过程中,不一定通过大脑产生感觉,A错误;神经调节过程中,突触处一定会通过释放递质来传递兴奋,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涉及到膜的融合与转化,D正确。17.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判断错误的是A. 当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GABA,该过程体现了突触前膜的流动性B. 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C. 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F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D. 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内流,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是一种小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形式进行运输,该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Cl通道就是GABA受体,C正确;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外为负膜内为正,而Cl内流时,突触后膜上依然是外正内负,所以下一神经元仍处于抑制状态,D错误。18. 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依靠“鼻饲”,即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A. 脑干和脊髓 B. 小脑和脊髓 C. 小脑和脑干 D. 只有脊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其结构基础即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面部外,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如果脊髓白质损伤,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动和感觉的功能障碍。小脑的作用维持身体平衡。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说明大脑受损;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正常;植物人一般的低级反射能完成,如排尿等,说明脊髓正常。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9. 某人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血糖调节受到影响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言语活动功能障碍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睾丸的生长发育,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正确; 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故下丘脑受到损伤,体温调节受到影响,正确;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故下丘脑受到损伤,血糖调节受到影响,正确;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故下丘脑受到损伤,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正确;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故下丘脑受到损伤,言语活动功能不受影响,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下丘脑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0.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A.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D.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答案】C【解析】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这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是看到之后手缩回,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所以选C。【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名师点睛】注意反射的概念和分类区别: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比较如下:类型概念特点意义实例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有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21. 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创口后进行观察。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A. 用一成年的家兔做相同的实验B. 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环境中观察C. 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在相同环境中观察D. 用一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所以对照实验应是摘除甲状腺后在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观察,选D。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2. 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 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可以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 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D. 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胞器有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答案】B【解析】效应T细胞不仅能作用于靶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效应,A错误、B正确;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而不是抗体,C错误;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而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D错误。23. 某人脑外伤后,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也能写字,但自己却不会说,受损的大脑皮层区域可能是A. W区 B. V区 C. S区 D. H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W区受损时会患失写症,故A错误;V区受损时会患失读症,故B错误;S区受损时会患运动性失语症,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也能写字,但自己却不会说,故C正确;H区受损时会患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别人说话,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4. 下列有关器官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是A. 垂体 B. 甲状腺 C. 下丘脑 D. 脑干【答案】C【解析】下丘脑既是神经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作为神经器官可以传导兴奋,作为内分泌的枢纽可以分泌各种促激素的释放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故选C。25. 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l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微伏表上的电位差的变化可知,起始电位差为负值A、D选项图示电流计两极均为膜外,起始电位差为0;C选项图示电流计两极均为膜内,起始电位差也为0;B选项图示电流计左边一极在膜内,为负电位,右边一极在膜外,为正电位,起始电位差为负值。所以B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6.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图中的e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b、c、d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冷觉、热觉在大脑皮层形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e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因此正确。考点:考查体温和水平衡调节。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体温和水平衡调节过程。27.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B【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考点定位】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名师点睛】B、D项易错,非条件反射由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必须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28. 剧烈运动,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 分泌增强,使散热加快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B. 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继而促进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C. 机体血糖大量消耗含量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 使血糖快速补充D. 机体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02,乳酸积累刺激神经系统,产生酸痛感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B错。血糖浓度下降,通过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不生成二氧化碳,D错。考点:本题考查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9. 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剌足部无感觉D.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答案】D【解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位于脊髓里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节。脊髓从胸部折断后的病人,处于脊髓下部的神经中枢还完好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只是脊髓的传导功能被破坏,使低级的神经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还完整,因此膝跳反射存在;而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的,因此针刺足部无感觉,故选D。30.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故选:C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31.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 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C. 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D. 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答案】B【解析】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B、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不包括吞噬细胞,B错误;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正确;D、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考点定位】免疫系统【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组成,要求学生识记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32. 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下表为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有关分析正确的是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1)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40乙1010A. 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B. 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 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D. 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答案】D【解析】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A错误;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增高是TRH促进垂体分泌TSH的结果,B错误;乙病人在注射促甲状腺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都低,说明乙病人病变的部位是垂体,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甲、乙两人注射TRH前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故耗氧量比正常人低,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数据,根据注射甲状腺激素前后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判断甲乙两者发生病变的器官种类。33. 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 B. 组织液、消化道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答案】D【解析】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但是这只是一方面,不全面,故A错误;消化道的水分可以经过吸收而进入血浆中,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但这也只是一方面,不全面,故B错误;由于淋巴可以回流到血浆中去,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淋巴,同样这也是一方面,不全面,故C错误;由A、B、C的分析可知,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消化道和淋巴,故D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34. 下图表示某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饲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C. 气温降低甲状腺激素D. 进食胰岛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食物缺碘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反馈调节减弱,垂体分泌的促健壮性激素增多;A正确。饲喂甲状腺激素导致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水平,反馈调节增强,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B错误。气温降低,机体散热增加,为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需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产热增加;C增强。进食导致体内血糖含量升高,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的理解应用。35. 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 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C. 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D. 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答案】A【解析】抗毒素就是相当于抗体,所以能够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A正确;抗体不能当作抗原而引起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B错误;凝集素是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出来的能凝集红血球的一种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C错误;抗体不能刺激机体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D错误。36.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 B. C. D. 【答案】C【解析】AIDS患者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正确;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错误;潜伏期是因为病毒的数量尚未达到致病量,但是潜伏期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错误;HIV感染人体后存在潜伏期,此时为HIV的携带者而不是AID患者,错误;HIV变异性强,因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正确【考点定位】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名师点睛】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感染HIV但没有发病的人不称为艾滋病患者,而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潜伏期HIV因大量增殖而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37. 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 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 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 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答案】A【解析】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T细胞的场所,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无胸腺裸鼠的体液免疫不正常,失去细胞免疫,所以无胸腺裸鼠的免疫力很低,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以免细菌等病原菌感染;由于失去T细胞,则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人类癌细胞在无胸腺裸鼠中不会被免疫排斥,能在其体内增殖。【考点定位】免疫调节【名师点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8.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剌激Y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B. 刺激X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结构位于下丘脑C. 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并且抑制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D. 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Y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增多,故A错误;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结构称为传入神经,结构位于下丘脑,故B正确;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故C错误;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糖蛋白,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9. 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有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阻挡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 B. C. D. 【答案】C【解析】皮肤粘膜和粘膜分泌物构成了第一道防线,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A、B、D错误。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是第二道防线,错误。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皮肤的阻挡作用是第一道防线,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错误。抗体与细胞外毒素接触是第三道防线,错误,C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40. 寨卡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感染者典型的症状包括低热、关节疼痛、结膜炎等,另外还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并发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感染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 寨卡病毒的结构说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C. 寨卡病毒只激活人体的T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D. 被寨卡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将被裂解而发生细胞坏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包括产热中枢和散热中枢,A正确;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寨卡病毒主要激活人体的T细胞,还有B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错误;被寨卡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RNA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填空题41. 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4)外界中的0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层生物膜。(5)图乙中,B液为_,其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等离子有关。(6)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 (1). 呼吸 (2). 消化 (3). 泌尿 (4). 降低(或下降) (5). NaHCO3 (6). 神经体液免疫 (7). 5 (8). 血浆 (9). HCO3- HPO42- (10). 内环境【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甲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泌尿系统;分析题图乙可知,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图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泌尿系统。(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缓冲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CO2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下进行。(4)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红细胞膜共5层膜。(5)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是血浆,血浆pH的大小主要HCO3-、 HPO42-等离子有关。(6)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与外界联系的相关系统,通过图形分析,确定图甲中各个系统的名称和图乙中各个内环境成分的名称。42. 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兴奋在丁、戊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表示物质;图丙表示图甲中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由此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_结构。(2)图乙中,若F、G之间距离等于G、I之间距离,刺激G处,电流表_(填“/”)的反应滞后,原因是_。若刺激I处,电流表偏转的次数为_次。(3)图乙中物质H为_,会通过_信号的转化引起戊神经元兴奋。(4)据图丙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多选)。A.b时刻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B.a-c段形成有关离子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ATPC.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c点将上升,静息电位不变D.c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答案】 (1). 感受器1 (2). (3).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要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需时间长 (4). 1 (5). 神经递质 (6). 化学信号电信号 (7). C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因此A、B、C、D、E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1)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由于在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而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刺激G处时,电流表与电流表相比,电流表的反应滞后。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I处,电流表偏转的次数为1次。(3)图乙中H是丁神经元的轴突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电信号,从而引起戊神经元兴奋。(4)图丙中,b处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过程中,是钠离子的大量内流引起的,A正确;ac段钠离子的内流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如果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c点将下降,静息电位也会发生改变,C错误;c时刻为动作电位,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D错误。43. 让一位健康人和一位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1千克体重1克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上图,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_。(2)下列甲一丁4种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二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_。 (3)血糖浓度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和_。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中的作用属于_作用,糖尿病病人中_水平低。(4)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的_,使血糖浓度升高。(5)经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过多的脂肪易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_,进而表现为高血糖。【答案】 (1). B (2). 丙 (3). 肝糖原分解 (4). 非糖物质转化 (5). 拮抗 (6). 胰岛素 (7). 肾上腺素 (8). 摄取、利用和储存【解析】试题分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含量在一较高水平。(1)图示中,口服葡萄糖后,A的血糖含量在短暂升高后即恢复正常,而B的血糖浓度一直保持较高浓度,可见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2)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由于血糖浓度上升,机体通过调节机制,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多,当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后,胰岛素也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不会消失;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水平会低于正常人的水平,故选丙。(3)血糖浓度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故在调节血糖中的作用属于拮抗作用,糖尿病病人中胰岛素水平低。(4)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升高。(5)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体内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密度降低,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降低,影响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进而表现为高血糖。44. 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否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组别手术/处理方法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重量(mg)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重量(mg)1不作处理682162A36933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372194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66218(1)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列举两项)。(2)分组时应将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_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3)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_。(4)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_。【答案】 (1). 食物、温度 (2). 雌性 (3).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等量溶剂(生理盐水) (4). 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子宫的发育【解析】试题分析: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相似,即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垂体能否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促性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是子宫的发育,其他属于无关变量,如食物、温度等。(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所以应该用雌性幼鼠进行实验。(3)根据表格分析,第1组是不作处理;第3组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卵巢重量减轻,但是由于注射雌性激素,故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第4组是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促性腺激素,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和对照相差不大。第2组的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相应减轻,可见没有激素释放到卵巢和子宫中,而第3和第4组都是切除垂体,而且都分别注射了适量的雌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则A处切除垂体,并且不注射任何激素。(4)第3组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所以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过程,利用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相似的原理,结合实验设计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并合理解释实验现象。45. 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3)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