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64391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宗法制及其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D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A项是政治上的体现不是血缘关系的体现,排除;B项提及的是土地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是思想上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概况2. 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这一制度的核心是A. 丞相制度B. 三公九卿制度C. 郡县制度D. 皇帝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意思“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可知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制度中皇帝制度是核心,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3. 公元前133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A. 实施推恩令B. 建立中朝C. 推行察举制D. 设置刺史【答案】B【解析】据材料“朝议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央机构的丞相等官员参与朝议,他们具告单于,说明相权对皇权有所制约,故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建立内朝,以内朝制约外朝相权,故B项正确;推恩令是解决地方的王国问题,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设置刺史是为了监督地方官员,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4.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此后中国历史又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与统一,分裂时地方势力崛起,但地方割据势力也在不断再统一的过程中逐渐弱化,所以D项正确描述了这一过程,故答案为D项。A项强调地方势力不断壮大,B项说明地方势力没有变化,C项强调地方势力先弱后强的变化趋势,均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不符,排除。点睛:秦朝统一后通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总体来看,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在不断的加强之中,表现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的发展趋势,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即中央集权遭到削弱的情况发生,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5.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够更直接参与城政治。”下面的雅典政治措施(制度)中,能体现直接民主的是A. 财产等级制度B. 公民陪审法庭C. 五百人议事会D. 公民大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的民主,其中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大会上都可以发言和表决,而且公民大会经常化,也最能体现直接的民主,所以正确的是D,ABC不符合题意。6.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A. 判处奥赫死刑B. 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 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D. 不予受理【答案】D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罗马法的实质,要清楚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是排除奴隶以外的群体,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所以材料中涉及奴隶的案件,法律规定不会进行受理,因此选项可以直接确定。7. xx年5月底,法国政府没有首先邀请英国皇室成员参加诺曼底登陆65周年纪念活动,仅邀请首相布朗参加。这件事引起皇室成员的极度愤慨,他们认为在伊丽莎白女王遭吃“闭门羹”这一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不仅存在失职,还非常失礼。”英国皇室成员不满的政治依据是A. 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B. 国王拥有最高行政权C. 国王对内阁首相拥有实际任免权D. 议会和内阁必须对国王负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法国政府没有首先邀请英国皇室成员参加诺曼底登陆65周年纪念活动,仅邀请首相布朗参加。这件事引起皇室成员的极度愤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皇室成员不满的政治依据是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结合备考应注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8.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A. 宪政制度确立B. 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C. 国王权力较大D.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宪政制度确立。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已经是君主立宪制,宪政制度已经确立,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是符合宪政制度规定的,所以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宪政制度确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格兰银行是政府的一个机构而非独立于政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国王权力不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宪政制度确立9. 当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首相可以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一种情境,实际是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之下的政府各个主要机构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可知,英王是国家元首,但不掌握实权,内阁由议会选举中多数党组成,内阁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实权,内阁对外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要与首相共进退,议会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时,内阁需全体辞职,或者首相呈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所以答案为D。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之下政府各个主要机构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10.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的元首,能够作为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形式上任命首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选项英国的重大政策是由政府决定的,与国王无关;选项错误,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国王没有权力决定的。11. 近代历史上,许多国家的议会实行两院制。被称作“人民的双重代表制”的是A. 英国议会B. 美国议会C. 德国议会D. 法国议会【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议会是实行两院制,也就是议会分为两部分。A选项英国议会只有一部分,故排除;B选项美国议会分为参众两院,符合题意;C选项德国议会分为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但是它不满足“人民的双重代表制”;D选项法国议会虽为两院制,但是两院权力有明显的差异,不能称为“人民的双重代表”。点睛:解答本题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议会是否实行两院制,一个是是否满足“人民的双重代表制”。首先根据“两院制”可以排除A选项;再根据“人民的双重代表制”可以排除C、D选项。12. xx年11月5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最终以365票对173票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由此说明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说法正确,说法错误,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两党制13. 1844年美国与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在美国最后生效需经A. 总统签署B. 众议院同意C. 外交部批准D. 参议院批准【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对外战争、媾和与签约等属于美国总统的权力,但美国是三权分立国家,总统的权利受到国会的制约,签订此条约后,需要国会批准才能生效,美国宪法规定,对外条约在国会最后由参议院批准,这就是国会对总统的制约,答案为D选项。A、B、C选项都不满足“最后”这一条件。14. 美国总统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所利用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经证实是虚假情报,这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布什总统会被下列哪一机构批评A. 最高法院B. 国会C. 五角大楼D. 参谋长联席会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美国总统出现了问题,有权弹劾他的是国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最高法院无权弹劾总统;C选项和D选项都属于下属机构,没有这个权力。15. 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共和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353352票获得通过。该材料表明A. 尚博隆成为共和国之父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于建立C. 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D. 共和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法国的“一票共和”,这体现出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君主派的势力依旧很强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是材料要体现的主要含义;B选项没有挖掘出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说法错误,一票共和说明共和派势力不是很强。1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 总统控制议会B.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答案】C【解析】法国总统负责行政权,议会拥有立法权,材料体现出二者相互制约的特点,故D正确;总统由议会选举,不会控制议会,故A错误;二者权力分工不同,没有大小之分,故B错误;二者相互制约,故C错误。17.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政治制度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体现了不彻底和不完善性,故正确;宪法规定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也符合题意,故正确;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故排除;德国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符合题意,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18. 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它揭示了德国A. 经济基础薄弱B. 军国主义根深蒂固C. 社会保障落后D. 不重视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中“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体现出德意志的基础是军队,也就说明德意志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上的问题;C、D选项错误,材料与社会保障和教育无关。19.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虎门条约【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进出口税收要和英国商量,体现出新的贸易规则,开辟通商口岸促使贸易组织发生变化,故A正确;B主要是外国人在内地游历;C主要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是南京条约附件。20.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 中国的闭关锁国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文明迅速发展,要求拓展世界市场,故B正确。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排除。中国的闭关锁国,不属于世界大势的表现,故C排除。西方列强加紧扩张,也属于工业革命的要求,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原因21. 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如下表。造成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随着对外贸易的兴盛,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B. 随着鸦片输入,白银大量外流使铜钱价格越来越低C.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商以白银购物使银价高涨D. 随着协定关税的制定,外商以条约哄抬白银的价格【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表格可以看出,从1823年到1839年,每一年一两白银兑换成铜钱的数目都在增多,也就说明白银的价值在上涨,而铜钱价格越来越低,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强加因果,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C选项说法错误,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39年,此时还没有开放通商口岸;D选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签订不平等条约,协定关税还不存在。点睛:本题是一道表格类型的问题,材料中给出的关键信息是时间。表格中列出的时间是到1839年,没有到鸦片战争之后,所以由此可以排除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影响,所以排除C、D选项。再根据内容来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22. xx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 鸦片战争时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甲午战争时期D.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答案】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时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被法国掠夺走,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而非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3.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共同之处有清政府向侵略者赔款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或商埠割地给西方侵略者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A. B. C. D. 【答案】A【解析】选项清政府向侵略者赔款是三个条约中都有涉及的;选项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或商埠是三个条约中都有涉及的;选项割地给西方侵略者只适合南京条约;选项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不满足南京条约。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24.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A.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 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分析,“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句话中,马克思认识到了外国的侵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促进作用,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联系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阶级矛盾,民族危机的加深只是起了一个加速或者是推动的作用,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25. “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A. 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B. 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C. 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D. 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并没有反映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A项错误。材料中欧洲列强之所以决定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因为“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支持清政府从根本上取决于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B正确,C错误。列强实现以华治华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排除D。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26.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判断;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A. B. 3C. D. 【答案】D【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选项正确;资政新篇不具有小农意识,故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没有涉及到西方技术,故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故选项说法正确,本题选择D选项。27. 之所以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A. 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 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 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D.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旧式农民战争不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征;B选项错误,这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关系;C选项说法正确,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封建统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D选项说法错误,没有体现出革命的特点。28. 甲午战前,李鸿章训令中国驻守朝鲜的军队“静守勿动”,并说“我不先与开仗,谅彼亦不动手”,“万国公例,谁先开战,谁即理绌”。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A. 对中日战争缺乏必要的准备B. 通过遵守国际公例赢得战争主动权C. 已做好随时抗击侵略的准备D. 过高估计了日本在军事方面的实力【答案】A【解析】材料中体现出的是李鸿章对日本侵略朝鲜的态度,可以看出李鸿章认为日本不会贸然侵略,发动战争,所以没有做好充分作战准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李鸿章的这一观点是对日本侵略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C选项与材料的叙述不符;D选项说法错误,日本的军事力量确实很强的。29. 针对义和团运动的逐渐兴起,清朝军机大臣刚毅认为:“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其“报仇雪耻”主要是指A. 利用外国侵略者镇压义和团B. 利用义和团进行反封建斗争C. 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者D. 利用义和团同外国讨价还价【答案】C【解析】材料中“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体现出清政府试图利用义和团运动来打击侵略势力,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正好相反;B选项说法错误,清政府就是封建势力,不可能将矛头对准自己;D选项说法错误,并不是“讨价还价”,而是抵制其侵略。点睛:解答本题要对义和团运动的宗旨和口号非常了解。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也就是帮助清政府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材料也正体现出这一点,也反映出近代中国探索近代化的一个过程。30. 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有利于“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的是A.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 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并允许外国派兵保护C. 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D. 允许外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答案】D【解析】A选项只存在经济层面,没有涉及到军事控制问题;B选项也没有涉及到军事问题,而是主权问题;C选项使得清政府称为洋人的朝廷,但是也没有体现出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D选项满足题意,本题选择D选项31.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 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 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 反封建不彻底D.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辛亥革命内骨子是依旧的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等关键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故答案选C。材料没有关于帝国主义的信息,A不选;B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力量;D项不选,材料没有提及到袁世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32. 著名学者杨天树在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选举了临时大总统和参议院C.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ABD项都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最关键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考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点评:此考点包括约法的背景、内容、性质、评价等。33. 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A. 甲同学B. 乙同学C. 丙同学D. 丁同学【答案】D.34. 1851年和1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共同点是A. 革命的目标B. 革命的指导思想C. 革命的力量D. 革命的手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1851年的革命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的革命运动是辛亥革命,这两场革命分别由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因此革命的力量不同,排除了C选项。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农民的平均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故B选项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是武装斗争,D选项排除。两者都是救亡图存运动,都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目标一致,因此选择A选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目标;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35. 历史上有很多纪年方法,如皇帝年号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公元1937年那一年,若换算成中华民国纪年,则为A. 民国24年B. 民国25年C. 民国26年D. 民国27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公元1937年那一年,若换算成中华民国纪年,则为民国26年,故选C选项。其它选项换算都有误,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36小题16分,第37小题14分,共计30分。)36.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议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2)对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规定有什么不同点?(3)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4)结合当时两国政治形势,探究形成材料二和材料四两国民主政治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5)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答案】(1)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不同点:英国国王是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4)不同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于德国较快人民坚持民主斗争,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德国:容克贵族的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未经革命洗礼,自上而下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统一又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5)选举和议会立法。【解析】(1)材料一中涉及到了国会、各州以及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材料二中出现了总统和议会,可以判断出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三涉及到国王和议会,以及国王权力受限,所以可以判断是英国的权利法案;材料四中存在皇帝,也存在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由此可以得出是德意志帝国宪法(2)材料三和材料四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统治,但是两者有着不同之处。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利受到限制;德意志实行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权力很大,议会权力很小。(3)材料中给出了英国、美国、法国和德意志的政体,虽然各个国家的政体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中英国和德意志实行的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而美国和法国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政体。(4)材料二和材料四政体形式有很大区别,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这是基于法国人民长期以来奋斗所得到的结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于德国较快,启蒙思想深远,而德意志刚刚完成统一,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未经革命洗礼,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前面叙述的内容进行总结,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代议制的特点。我们根据代议制的内容可以得出议会是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此外选举制度和议会立法是必备内容,由此可以得出答案。37. 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阅读以下有关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的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觇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于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于紧要数处。”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极端重视的首先是要求外部(国)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中国)内部的潜在能力”。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的特点。(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3)阅读材料三,结合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是如何被迫满足外国贸易发展要求的。【答案】(1)特点:侵略方式:海军和坚船利炮。侵略路径:由沿海或沿江的水路入侵要害城市。目的:以军事手段迫使清政府屈服。(2)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表述:不完全正确。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3)说明:南京条约等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便于列强倾销商品和收购中国农副产品;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允许外国人到内地经商,开放内河航运,便于列强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进行经济侵略;马关条约等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便于列强资本输出。【解析】(1)从“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彼族实能觇我要害,制我命脉”得出侵略路径是由沿海或沿江的水路入侵要害城市。侵略方式是海军和坚船利炮。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以军事手段迫使清政府屈服,以谋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发生的三次侵略战争主要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中的观点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导致战争的失败,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3)本题主要结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来分析。南京条约主要围绕着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来谈;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主要围绕着内河航运来谈;马关条约主要围绕着在华投资设厂,资本输出来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