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适应性月考卷(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2920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适应性月考卷(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历史适应性月考卷(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历史适应性月考卷(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适应性月考卷(二)(含解析)1.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谈论的多是农战、攻伐、且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这反映了秦治国理念的A. 开放性B. 务实性C. 进取性D. 民本性【答案】B【解析】材料“秦人谈论的多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反映了秦人比较注重务实,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2.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A. 由北向南迁徙B. 迁徒涉及阶层广和规棋大C. 加速南方开发D. 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答案】A点睛:对材料“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 宋人曾说:“(富民)虽田连歼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明清时期的人又说:“夫所谓言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摇役者也。”中国古代”富民”A. 富民没有特权,只是平民B. 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C. 是“四民”中的士”阶层D. 像官僚阶层那样拥有免税权【答案】A【解析】材料“富民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摇役者也”说明中古代的“富民”与平民一样,都没有特权,不是“士”,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错误,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材料“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摇役者也”说明D项错误。点睛:材料“富民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摇役者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4. 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既是圣人条理处。”这说明王良A.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 反对儒家传统思想C. 利于儒学“思辩化”D.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答案】D.点睛: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融入了更多的平民意识,圣人之道就是百姓之道,其是非标准在于是否合乎百姓的日常生活,才有了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5.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下列关于明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 政府积极应对疫病B. 重点是灾后服济救助C. 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D. 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表明明政府对疫病主要是以灾后赈济救济为主,故B项正确;A项不全面;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理学,故C项排除;材料“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说明D项错误。点睛:材料“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是解题的关键。6.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由此可知,拉丁语A. 发展成为表意文字B. 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C. 逐渐变为书面语言D. 是西欧国家的民族语言【答案】C【解析】材料“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用拉丁文撰写”可以看出拉丁语逐渐成为一种书面语言,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拉丁语成为通用语言,故C项错误;材料“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说明D项错误。7. 在西方法律史上,雅典法律制度灵活并富有弹性,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在雅典,它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这表明雅典法律制度A. 是维系民主政治的保障B. 体现人文精神C. 司法缺乏足够的独立性D. 维护贵族统治【答案】C【解析】材料“雅典法律制度灵活并富有弹性,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可以看出,在雅典,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司法缺乏独立性,故C两正确;材料“它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说明A项比较片面;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8. 下图内容摘自曹顺仙编著的世界文明史,它可以用来说明(1)地中海的商业城市地位逐渐让位给大西洋沿岸城市,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等成为商业中心。(2)海外贸易有利可图,各种海外公司纷纷建立。(3)货币经济占T支配地位,统一的货币开始出现。(4)近代信用制度的建立。A. 价格革命的内涵B.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C. 商业革命的表现D. 工业革命的前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商业方面的变化,所以它可以用来说明“商业革命”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革命而非价格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地理大发现的影响而非背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旧殖民主义而非新殖民主义的影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9.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亚当斯密认为A. 社会发展以平等为主导B. 资本家追逐利润导致社会道德衰败C. 关注合理分配杜会财富D. 私有财产是白由社会的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市场的自由竞争”“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说明自由竞争可导致个人财富的增加,也就是私有财产是自由社会的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平等发展和社会道德问题,故ABC项排除。点睛:对材料“市场的自由竞争”“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0.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A.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 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学管理C. 新兴工业对工人要求高D. 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11. 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人超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人超额扩大到9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 出口总额锐减B.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关税税率下降D. 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中国从1875年的出超到1885年后入超并且不断增加,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市场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AB项包含在B项之中;D项是从甲午战后,不符合题中的时间点。12.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A.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 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C. 体现“体用统一思想D. 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而要维护封建制度,故A项正确,C项包含在A项之中;B项是指鸦片战争,排除;D项是指辛亥革命,排除。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君上大权一、大清立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欲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十三、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附臣民权利义务附臣民权利义务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材料二一、大清帝国之皇统,万世不易。二、皇帝神圣,不可侵犯。三、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五、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布之。八、总理大臣由国会公选,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官。十三、官制官规,定自宪法。十五、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概依国会议决。十六、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1911年11月3日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梁启超认为钦定宪法大纲是“吐饰耳目,敷衍门面”,也有学者认为钦定宪法大纲开启了中国立宪政治的先河,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及内容层面对上述任一观点进行论证。(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那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种变卦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其影响。【答案】(1)观点一:是装饰,是骗局。钦定宪法大纲不过是在20世纪初清廷从巩固君权、消弭革命、减轻外患出发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君主掌握立法、财政、行政、司法大权,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赋予民众的权利有限,其真实宗旨是维护“君上大权”;它并没有解决清廷面临的困境,反而加剧了人们的不满情绪,错失了改革的良机,最终导致清朝灭亡,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观点二:开宪政先河。钦定宪法大纲是在日俄战争后,国内革命浪潮不断,立宪呼声高涨的背景下清政府被迫做出的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以维护统治的改革措施;它形式上同意君权接受宪法的约束,初步接受宪政国家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财产居住和人身自由等基本人权原则,并赋予议会一定的权力;它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方式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开启了中国立宪政治的先河。(2)变化:从立法、行政、财政等方面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扩大了议会的权力;规定了英国模式的责任内阁。原因:皇族内阁的出台使汉族官僚和立宪派完全丧失了对满清的信任;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局势迅速发展,清朝政局面临土崩瓦解;为了维系皇权统治,满清贵族被迫做出调整。影响:影响有限,清朝统治瓦解之后被临时约法取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清末新政的相关内容。从钦定宪法大纲的评价、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考查。(1)从“钦定宪法大纲是“吐饰耳目,敷衍门面”和“钦定宪法大纲开启了中国立宪政治的先河”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归纳即可。(2)从材料“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布之”“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概依国会议决”并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1911年11月3日”并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原因和影响。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文化的产物。比较图8、图9,提取两项有关中西方绘画的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信息:国画多是对自然的刻画;而西方多是对人物事件的描画。从创作的手法来说,中国画重“写意”,偏抽象;西画重写实,偏具象。从构图的方式来看,国画是散点透视,而西画则是焦点透视,尽力让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使人物活动立体化。从布局上看,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西画注重画面的完整性。说明: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海洋商业文明对个人价值与主体地位的凸显,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绘画工具(毛笔、纸张、颜料)的不同。文艺复兴及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等等。【解析】根据两幅图片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刻画的内容、创作手法、构图方式、布局等方面来分析两者的不同;然后结合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来分析其不同的原因。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代赋役改革自宣德年间开始,发展到万历初年“一条鞭法”向全国铺开,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明代赋役改革以来自民间的白银货币化作为前导,具有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所以通过地方一系列赋役改革,最终导致“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役白银化,顺理成章地确立了税收和徭役的货币化。这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重要进程。在16世纪初,中国与世界接轨,体现在市场的连接,推动了白银货币化加速进行。明代赋役改革“一概征银”,这是中国税收制度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中国徭役制度由力役向货币替代转变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交革直接推动了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农民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而获得独立的自由雇工的身份。这一重大变革,无疑就是英国历史法学家亨利梅因所谓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也无疑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从人的依附关系向物的依赖关系的转变,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成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改革推动了农业产品必须投放市场,从而促进了农业商品性生产,农民生活日益与市场相联系,使从事工商业更为有利,从而为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摘编自万明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赋役改革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特点:时间长;白银货币化;赋役征银;由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改革)。(2)影响:推动农业的商品化发展;国家逐渐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为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创造条件;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帮、市镇的大量兴起;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解析】(1)材料“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明代赋役改革以来自民间的白银货币化作为前导,具有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所以通过地方一系列赋役改革,最终导致“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役白银化,顺理成章地确立了税收和徭役的货币化”可以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中国与世界接轨,体现在市场的连接”“这种交革直接推动了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农民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而获得独立的自由雇工的身份”“改革推动了农业产品必须投放市场,从而促进了农业商品性生产,农民生活日益与市场相联系”中可以概括出答案。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仍受凡尔赛条约严格束缚的德国,迫切希望苏维埃俄国不加入向它追索赔款的国家行列。苏维埃俄国代表根据列宁的指示,主动建议乘热亚那会议体会之机,在热那亚近郊拉巴洛重开苏德谈判。1922年4月16日,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互相放弃对于战争费用及战时给双方造成的一切损失的赔偿要求;德国同意苏俄在革命时期把德国在俄国的国家和私人财产收为国有;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及领事关系;在最惠国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拉巴洛条约的签订,是苏德外交的一次胜利,它突破了协约国孤立苏俄压制德国的局面。而协约国指责拉巴洛条约破坏了凡尔赛和约,并照会德国声称“俄德条约中,凡与现存条约相抵触之条款,均视为无效”。摘编自张艳玲等世界通史(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相比在性质上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协约国指责拉巴洛条约的原因。【答案】(1)不同:是处理苏德两国关系的条约;苏德双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和平、合作与发展。(2)原因:条约打破了协约国孤立苏俄压制德国的局面;条约不利于协约国追索战争赔款和维护既得利益;冲击了凡尔赛体系。【解析】(1)可以从凡尔赛和约拉巴洛条约签约主体、主体的地位、条约内容进行说明即可。(2)由材料“苏俄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得出这个条约可以打破西方对苏俄的孤立,联系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中的地位可以作答。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他不仅大力兴修水利、监制军器、改造观象仪器、主管财政等,而且还出使办理边界交涉、坐镇陕西和西夏作战等等,为北宋当朝国家领土的完整建立了不可抹灭的功绩。他“博学善文”,在天文、历法、教学、物理、生物、化学、医药、水利、兵工、冶金、建筑、文史、乐律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其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更是概括了他一生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在学术价值上和历史资料上是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吏家庭,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又随父亲游历四方,见识各地人情事物,大大开阔了眼界。他勤学好问,善于钻研,知识广博,成绩斐然。沈括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强调要“原其理”,“以理推之”,并且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为了正确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沈括不会构泥于现有的别人对于某事物的看法,而是会运用否定与批判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考察,在其谬误分析的实践中,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事物。他被国内外学者推为“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梦溪笔谈被视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摘编自袁运开沈括的自然科学成就与科学思想(l)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沈括的优秀品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答案】(1)品质:积极进取;热爱国家;勤学好问;善于钻研。特点:重视调查研究;敢于批判和质疑。(2)特点:重视经验总结积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地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解析】(1)材料“为北宋当朝国家领土的完整建立了不可抹灭的功绩”“勤学好问,善于钻研,知识广博,成绩斐然”可以得出沈括的优秀品质。从材料“沈括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强调要“原其理”,“以理推之”,并且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为了正确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沈括不会构泥于现有的别人对于某事物的看法,而是会运用否定与批判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考察”中可以概括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为了正确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沈括不会构泥于现有的别人对于某事物的看法,而是会运用否定与批判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考察,在其谬误分析的实践中,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事物”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材料“他的梦溪笔谈被视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