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评课稿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这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的。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表述自己解决问题过程时也许会存在障碍。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 课件播放一段运动会开幕式方阵表演视频。教师:同学们,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大家都看到过运动员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在运动场上表演,那场面是多么壮观啊!然后定格在一个方阵上,相机解释“横队”叫行,“纵队”叫列,这样由“横队”“纵队”组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队伍叫“方阵”。现在大家根据这幅画面,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2、课件出示:(一个方阵的图示)让学生根据图示,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3、解决问题,列出算式。4、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学生汇报时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学生可能提出: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地表达出思考的过程。表示8个10是多少?或10个8是多少?本环节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1、把刚才的“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改为“3个方阵有多少人?”让学生利用手中的“3个方阵的点子图示”思考解决的方法。(1)独立列式(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3)全班交流评价,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解题的思路。【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脱离图示,只看条件,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容易理解,最合理。基本的方法鼓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种:108=80(人) 803=240(人)第二种:810=80(人) 803=240(人 合并第三种:83=24(人) 2410=240(人)第四种:103=30(人) 308=240(人)第五种:1083=240(人)或 8103=240(人)因为“图”的呈现方式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收集信息,最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方法,从图中明晰自己所选择的解法的“理”与“据”,同时,根据图示、课件的生动形象的演示理解其他不同解法的依据。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1、9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有30本书,3个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明确每个数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2、 530表示: 53表示: 3、 一个单元有14户人家,一栋楼有5个单元,3栋楼一共有多少户人家?一栋楼有多少户人家?算式 3栋楼一共有多少个单元?算式 4、 选择题:我每天跑两圈,每圈400米,一个星期跑多少米?列式为: (让学生发现哪些算式无意义)40027 40072 27400 24007 74002 724005、举一些生活中有关两步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口答。6、作业:书练习二十三的3、4题。根据数学问题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做完以后,同桌交流。做一做的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判断出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还有什么疑惑?板书设计 乘法两步计算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个方阵有10行,每行有8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一)108=80(人) 803=240(人) 1083=240(人)(二)810=80(人) 803=240(人) 8103=240(人)(三)803=240(人) 2410=240(人)(四)103=30(人) 308=240(人)教学反思 课堂上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数形的结合 教师经常要借助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着力揭示知识的内在含义和知识之间实质性的联系,使之易于理解和记忆,并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思维。本节课的探究环节,在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学生列出四个算式:8103=240(人)、1038=240(人)和8310=240 (人)、8(103)=240(人),学生列的连乘算式到底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清楚的明白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透彻地理解每一个算式背后的含义,得出正确的解法,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从数到形再到数,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数形转换,使学生对于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有了相当透彻的理解。在帮阿姨算“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练习中,通过对鸡蛋图的理解,学生能明白的说出各个算式的相应含义,同时通过对鸡蛋图的变化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数形的结合是相当必要的,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这个中间环节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深学生对某些抽象关系的理解;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注重学生的说。 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题思路,每列出一个算式,就要求学生说出:“求的是什么?怎么想的?”,最大程度的培养全体学生数学语言的完整性。 3、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点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99页例一小学数学评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这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的。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表述自己解决问题过程时也许会存在障碍。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用连乘解决问题,教者紧紧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在情境创设、信息处理、结构梳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整节课让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在经历与探索中完成知识的建构,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品味生活,感悟真谛。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只有当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教学本节课时,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地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情境使材料充满了真实感,为教学与生活实际问题架起一座桥梁。如:教者根据课本上的例题情境图方阵人数较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图来分析数学问题的原因,编写了一个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自主例题:求鸽舍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的问题,本例题的设计更方便于学生利用情境图来寻找数量关系分析问题,浅显更贴近学生生活,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习方阵问题铺设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给学生搭建思维展示的平台 恩格斯曾把思维称做“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数学则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努力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创设活动的情境,营造活动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善于运用已有的方法去思考、去发现、去交流、去感受,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 在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及尝试练习部分,课件出示一张鸽舍及方阵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收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后,老师先要求学生:(1)独立地思考,把方法写在本子上,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做,借助图片圈一圈、划一划。(2)跟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派代表上台展示算法,代表先说算式,师板书,再讲思路,并且要求学生边说思路边用笔在图片上圈一圈。通过让学生收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借助学具独立思考或者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最后上台展示汇报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将学生思维的过程完全暴露出来,学生在不断自主探索中感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产生过程。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应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设计在出示图后,让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去观察、去讨论、去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后,老师不断地问: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在创新中比较,在比较中提升,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在方阵问题出示后,曹老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写完后,再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对于学生合情合理的阐述,教者给予了积极鼓励,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了学习信心。在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下,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懂得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研究问题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展开的基础。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稍有不慎就极易上成练习堆积课。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尝试练习1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练习2是为了防止学生从前面两个题中产生思维定势而设计的一个只有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应用题,加深了学生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深入理解。练习3结合估算,通过猜测、计算、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而最后的作业设计让同桌合作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是对整节课的提炼和升华。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合理灵活的解题能力。 五、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本堂课中,老师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很好的进行了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它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来。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论是探索新知的鸽舍图,尝试练习的方阵图还是巩固提高的购买方便面问题以及估算购买香橙问题无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并非纸上谈兵,他们学起来兴趣盎然。 这节课由于客观原因造成以下两个不足: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