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2888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I)一、选择题1. 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地面和山D. 河岸和流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解:A、“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运动,山和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选船为参照物;“是船行”指船在运动,同样可以选山为参照物,故A正确;B、“看山恰似走来迎”的研究对象是山,故不能选山为参照物,同样“是船行”也不能选船为参照物,否则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故B错误;C、“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应是静止,与题意不符,故C错D、“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择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在选择参照物后,一定进行验证,关键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是否与题意相符视频2. 北京时间8月19日,xx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在200m决赛中,“飞人”博尔特以19秒79的成绩夺得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m指位移B. 19秒79为时间间隔C. 研究博尔特跑步时摆手的动作可以把他看成质点D. 博尔特夺冠是因为他的加速度最大【答案】B【解析】A项:200米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A错误;B项:19秒79对应一段位移,是指时间间隔,故B正确;C项:研究博尔特跑步时摆手的动作时如看成质点,由于质点没有形状,所以则无法研究,故C错误;D项:博尔特夺冠是因为他的平均速率最大,不是因为加速度最大,故D错误。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B. 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D.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解析】A项: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故A错误;B项: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的惯性,故B错误;C项: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不一定为静摩擦力,也可以是滑动摩擦力,故C错误;D项: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故D正确。4. 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末速度变为10m/s,则汽车的( )A. 加速度为2m/s2B. 4s内的位移为40mC. 4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D. 2s末的速度为5m/s【答案】D【解析】汽车的加速度:am/s22.5m/s2,A错误;汽车的位移: ,B错误;汽车的平均速度:,C错误;2 s末汽车的速度为:v1at12.52m/s5m/s,D正确;故选D5. 射箭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将箭射出后,箭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A. 重力B. 重力、弓弦的弹力C. 重力、空气作用力D. 重力、弓弦的弹力、空气作用力【答案】C【解析】箭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空气阻力,故应选C。6. 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如果握力加倍,则手对瓶子的摩擦力( )A. 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B. 只要瓶子不动,摩擦力大小就不变C. 方向由向下变成向上D. 手越干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答案】B【解析】瓶子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对瓶子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因而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握力加倍后,瓶子更掉不下,依然保持静止,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摩擦力依然平衡,静摩擦力还是等于重力;故应选B。点晴: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握力变大,只是滑动摩擦力变大了,而物体受静摩擦力,故静摩擦力不变。7. 近年来高楼坠物事故频发,若将高楼坠物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下列图像能基本反映高楼坠物下落时各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知,则x-t关系应为曲线,选项AD错误;因a=g,则选项B错误;因v=gt,则选项C正确;故选C.8. 如图所示,大力士用绳子拉动汽车,绳子的拉力为F,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若将F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其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A. FsinB. FcosC. D. 【答案】A【解析】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竖直方向上分力Fx=Fsin故A正确,B、C、D错误9. 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开往乙地的速度图像,则在01s和13s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C. 位移大小之比为1:1D. 03s全程位移大小是9m【答案】A【解析】A项:0-1s的加速度大小为:,1-3s的加速度大小为,所以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故A正确;B项:0-1s的平均速度为,1-3s的平均速度为,则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故B错误;C项:0-1s的位移为,1-3s的位移为,则位移之比为1:2,故C错误;D项:由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即,故D错误。点晴: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研究加速度的关系由“面积”研究位移的关系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的关系。10. 如图所示,汽车里有一水平放置的硅胶魔力贴,魔力贴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花瓶。若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花瓶受到三个力B. 因为汽车向前开,所以摩擦力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C. 小花瓶所受的合力为零D. 魔力贴对小花瓶的摩擦力大小为mg【答案】C【解析】A、C、D项:对小花瓶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支持力,由小花瓶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力与支持力合力为零,故A、D错误,C正确;B项:由A、C、D项分析可知,小花瓶不受摩擦力,故B错误。二、实验题11. 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百米赛跑中,老师测得顾同学在50 m处的瞬时速度为5.5 m/s,15 s末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 m/s,则15s指的是_(填时间或时刻),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 m/s。【答案】 (1). 时间; (2). 6.67;【解析】15s对应一段位移,所以指的是时间;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12. 一物块受到三个力,大小分别是3N、4N、5N,则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是_N,最小值是_N。【答案】 (1). 12; (2). 0;【解析】当三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12N,3N、4N的合力的范围是1NF7N,所以当3N、4N的合力为5 N的时候,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时的合力最小为0 点晴:对于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总等于三力之和,但合力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最大力之差,要判断三力能否平衡,如能平衡,合力的最小值为零。【答案】 (1). 6; (2). 12.5;【解析】=36km/h=10m/s由公式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所以刹车后3 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等于汽车从刹车到停止走过的路程即。点晴: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知道刹车运动可以逆向思维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4. 自然界有四种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_、强相互作用_。【答案】 (1). 电磁相互作用; (2). 弱相互作用;【解析】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简称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电磁场的量子(光子)而传递的宏观的摩擦力、弹力本质上是由电磁力引起的,都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点晴:对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我们仅仅了解就行呢,知道哪些力属于哪种相互作用。15. 在玉树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分别为_N,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_(增大或减小)【答案】 (1). ; (2). 减小;【解析】将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F分解沿两臂的两个分力F1,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 解得:继续摇动把手,两臂靠拢,夹角减小,根据分析可知,F不变,当减小时,增大,F1减小。点晴:将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分解沿两臂的两个分力,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根据几何知识求解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继续摇动把手,两臂靠拢,夹角减小,由数学知识分析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的变化。16. (1)在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与纸带(包括低压交流电)、复写纸、秒表、小车、钩码、细绳、导线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_(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是(_)A交流220V B直流220V C交流4 - 6V D直流4 - 6V (3)下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_m/s;小车的加速度a_m/s2【答案】 (1). 秒表; (2). 刻度尺; (3). A; (4). 0.26; (5). 0.40;【解析】(1)本实验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运动时间,因此不需要秒表,为了得到小车的运动规律,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用来计算速度和加速度,所以需要刻度尺;(2)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源,而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的交流电源,故A正确;(3)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邻的计数点间位移之差相等,即x=4m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有:。点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17. 某研究小组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中,(1)下图是四位同学释放纸带瞬间的照片,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_A. B. C. D. (2)关于接通电源和放手让重物运动的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接通电源和放手应同时 B先放手后接通电源C先接通电源后放手 D以上说法都不对(3)通过纸带测量发现加速度只有9.3 m/s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写出一条就可以)【答案】 (1). A (2). C (3). 空气阻力;【解析】(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时,应让重物紧靠打点计时器,手拉着纸带的上方,保持纸带竖直,由静止释放,故A正确,B、C、D错误;(2) 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后释放纸带,如果先释放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无法得到物体完整的运动情况,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应选C;(3)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使重物所受的合力小于重力。点晴:为了纸带有效地使用,重物应紧靠打点计时器,为了减小阻力的影响,纸带应竖直,手抓着纸带的上方,根据毫米刻度尺读出两相邻计数点的距离。18.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弹簧的原长为_ m(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弹力F跟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_【答案】 (1). 0.1m; (2). 50N/m; (3). ;【解析】(1) 根据平衡条件所持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的拉力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l-l0),由此可知横轴截距为l0,故由图象可知l0=10cm;(2) 当所持钩码的重力G为0时,弹簧的拉力也为0,此时弹簧长度即为原长,所以弹簧的原长为10cm,根据F=k(l-l0)可知,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由图象求出,劲度系数为k=50N/m;(3) 根据平衡条件所持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的拉力即。三、计算题19. 一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匀速运动,前方遇到红灯将刹车,刹车的加速度是2.5 m/s2,求(1)刹车2s后的速度?(2)刹车后6s内的位移?(3)刹车后第3s内的平均速度?【答案】(1) (2) (3) 【解析】(1)由速度公式可知则刹车2s后速度为;(2)汽车刹车所要时间为t,则有 解得 根据 解得:;(3)第3s初速度 第3s内位移 由。20. 浙江宁波慈溪方特欢乐世界的“跳楼机”游戏,以惊险刺激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巨型娱乐器械由升降机送到离地面100m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离地面20 m高时,制动系统开始启动,使座舱均匀减速,到达地面时刚好停下。试求:(1)此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5m的位置时的加速度?(3)整个过程下落的总时间是多少?【答案】(1) (2)竖直向上 (3) 解得:;(2)后20m匀减速运动根据 解得: 所以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3) 。21. 一质量mB=4kg的物块B放于粗糙水平桌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另有一质量mA=2kg的物块A连着绳子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绳子的节点为o,oc绳子的一端c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并且与墙面的夹角为 ,(已知 , ,g取10m/s2)求(1) oB之间绳子上的拉力F1和oc之间绳子上的拉力F2(2) 此时物块B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f?(3) 发现当物块A的质量增加到mA=4kg时,物块B刚好要滑动,求桌面的动摩擦系数?(假设最大经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答案】(1) , (2) (3) 【解析】(1) 由正交分解可得 解得: ;(2) 由B平衡可得 解得:;(3) 当mA=4kg时,OB绳子拉力变为30N,此时B刚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此时 满足又因为 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