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0430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2、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重点目标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目标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导入示标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坚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当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时,文化、历史就是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龙应台三导问题学做思一、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上,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 2、政治上,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3、社会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孔子和弟子画像砖5、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6、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学做思二、各家学派一、儒家学派1、孔子(名丘,字仲尼)(1)春秋时期鲁国人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孔庙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材料:1、子曰:“仁者爱人。”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子曰:“有教无类。” 5、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2)核心思想核心:“仁”、“礼”A、“仁”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B、“礼” 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小故事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用的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也是用不上的。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主张“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重政治和人事,远鬼神“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A、开创私学B、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D、论语E、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 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发展。(1) 主要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 具有进步性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3)、孔子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孟子通过阅读史料,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史料: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孟子的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孟子小故事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把妻儿托朋友后远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应当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宣王回答:“撤他的职!”孟子又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答。3、荀子(1)“天行有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2)“制天命而用之”(3)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史料:有关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 下,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 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的思想:“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二、道家学派1、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1)春秋时期 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2)主要思想“道”为世界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反者道之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主张“无为而治”“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向往“小国寡民”社会2、 庄子 (1)、战国时期 与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 (2)、主要思想 “道”无所不在,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庄子的小故事庄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时责备他,他讲出一番道理:“当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才停止哭泣啊!”三、法家学派1、代表:李悝、商鞅、韩非等2、主要思想(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顺应历史发展,变法革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3)奖励耕战(4)严刑峻法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3、 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四、墨家学派治国思想:兼爱非攻学做思三、百家争鸣的意义xx年曲阜祭孔大典xx年韩国首尔大学生举行祭孔大典诸子百家在世界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家中挂着孔子画像,以示崇敬。伏尔泰甚至自喻是“孔门弟子”。在新加坡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在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三导问题百家争鸣的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古代众多思想流派开始形成,儒、道是两座文化高峰,儒家思想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影响后世,惠泽中外。早期儒家思想有哪些特点?(1)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2)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4)以人为本结语: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易中天达标检测1、(xx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C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xx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D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3、(xx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BA爱无差等 B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4、(xx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C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B C D5、(xx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B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反思归纳作业布置练习册相关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