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87566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热点探究热点材料材料一新华网华盛顿xx年7月17日电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引发美国东海岸海水水位上涨,并出现更多破坏性风暴潮。风暴潮指热带气旋(台风)、温带气旋(寒潮)等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具有强破坏性。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它往往带来干旱、洪水等灾害,造成巨大损失。材料二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知识链接1考查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2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阅读上述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创新预测(1)下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请将下列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a西b东c海平面上升d海平面下降e升高f降低g干旱少雨h湿润多雨(2)结合上图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分析说明地理环境具有_特点。(3)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C大气温度的高低影响海冰的分布范围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4)对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原因在于赤道东南信风减弱,南美洲西海岸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必然打破原有的大气环流状况,结合所给的选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填写。第(2)题,厄尔尼诺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第(3)题,潮汐是太阳、月球引力的结果;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海面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少,使海面降温。第(4)题,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秘鲁沿岸及附近海域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但是增加了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结合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知秘鲁附近沿海上升流减弱,从深海带来的营养盐减少,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减少,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答案】(1)自上而下自左而右 d f g c e h b(2)整体性(3)BC(4)岸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增加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地理计算型选择题题型研究1题型分析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在历次高考中均占有一定比重。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学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学生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意义和地理规律,即能够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2解题指导(1)归纳整理教材中的相关地理计算原理。常见的地理计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计算类型相关计算原理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换算)经纬网中距离计算经线:111 km/度;纬线:111 cos km/度(为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两点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地方(区)时已知地方(区)时时间差(东加西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纬度差(同减异加);太阳能热水器摆放角度和楼间距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某地昼长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15;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气温计算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出生率新生人口/人口总数;死亡率死亡人口/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总数/总面积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 (2)强化材料信息的处理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计算类题充分反映出了已成型的命题规律:以文字材料、图像材料、表格材料展现地理信息,要求从中提取有效的解题信息,根据相关的地理计算规律、原理或公式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结论。这就要求考生加强相关题型的研究、训练,从中寻找规律、方法和解题技巧。【典题例证】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 A点经度为东经120,B点为_经_度;C点为_经_度。(2)当A点为3月21日18时时,B点为3月_日_时,C点为3月_日_时。【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对时区、日界线的判读能力及经度与区时的换算能力。该题的隐含条件是相邻经线间相差30,因此,B、C与A均相差90,再根据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向西递增为西经的规律,得出B点为东经30,C点为西经150;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所以B、C均与A相差6个小时,再根据东边早于西边的规律,B点为12点,C点为24点。而由A到C要穿过180经线(即日界线),向东穿过日界线减一天,因此C为3月20日24时,这也是本题最易忽略之处。【答案】(1)东30西150 (2)21 122024高考回放一、单选题(xx高考题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风化壳基岩苔原带温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降水量蒸发量mm气温图11 曲线、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 B 降水、蒸发、气温 C 降水、气温、蒸发D 气温、蒸发、降水【答案】B【命题立意】运用示意图考查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考点定位: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 大气的受热状况【解题思路】森林所需的降水要多于草原和荒漠,因此从图中植被分布特征可以看出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角度讲热带气温高于亚热带高于温带、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同纬度森林分布区较高,所以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原、荒漠的热容量比森林小,蒸发强所以故线表示蒸发,故选B项。 风化壳厚度A 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 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 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 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C【命题立意】运用示意图考查调用知识迁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外力作用【解题思路】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结合32题可知图中因为气温较高、植物量大:风化壳厚度甲地大于丁地、乙地大于丙地;刚果盆地属于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应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为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为热带森林带;故选C项。(xx高考题广东卷)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A内蒙古自治区B广东省C西藏自治区D甘肃省【答案】3.A。【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文字、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区域定位”。试题难度:易。【解题思路】从题干文字信息中可知,纵坐标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由此推论:此省区从100E125E降水在增多。结合区域定位,可判断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离海越近,降水越多,体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延伸】“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广东高考是高频考点。(xx第41题(1)陆地自然带;xx第40题(2)地带性植被;xx第40题(2)地域分异规律),应该在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xx高考题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45喇叭沟门1750香山557北京1705 山峰/高程/m图3 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xx高考题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2所示。读图回答67题。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温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ABCD【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以领导人出访为背景,考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根据图示行程,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中纬度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草原带;经过阿拉伯半岛(热带荒漠带);经过的坦桑尼亚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故选择C项。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按照生产要素的投入划分的不同产业类型的分布。【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词在于非洲,非洲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而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故选择A选项。(xx高考题四川卷)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89题。图4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 鞍部B 山谷C 山脊D 山顶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 156米B 178米C 220米D 255米【答案】7.B 8.C【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以及黄土高原上不同地形部位水分条件的差异。难度中等。【解题思路】黄土高原是一个过渡地区,从湿润半湿润向干旱半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森林应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山谷地区地势较低,水分条件较好,故7题选B;接上题,阴影部分为山谷,图中最高与最低处之间间隔了7条等高线,运用(n+1)dH(n-1)d计算可知高差应在180-240之间,故选C。二、综合题(xx高考题北京卷)9(18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14,回答第(2)题。(2)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分)图14【答案】地:地处地位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地: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正确表达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难。【解题思路】读图可知为巴西高原边缘,南回归线附近有东南信风,近陆海区有巴西暖流经过,均有利于增加热量和降水,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基本理论可知,山麓向山顶,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变化现象。(xx高考题新课标2)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图6(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2)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分)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分) 沼泽萎缩。(2分)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4分)(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3分)发展造纸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分)(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分)(有旱、雨两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分)【命题立意】以景观示意图和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人地关系,从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出发,考查从地理景观示意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进而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过程及人类农业生产活动队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产业活动的可行性理由,探讨物种入侵(引进)的可行性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后果。命题立意重点是能力立意,并思考物种入侵的后果,意在关注环境问题。试题难度:(1)中等(2)易(3)较难(4)难。【解题思路】(1)沼泽水属于地表水的范畴,地表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设问中问的是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一般都有季节变化,特别是我国季风区,变化更大,因此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提取图像信息,该沼泽地处山前地势平缓地带,地下水位浅且海拔较低,而山坡是地下水位较高,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地下径流可补给水位低的沼泽区。而山坡上有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在雨季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转化为地下水储存下来,再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山前沼泽。(2)从示意图中提取信息,桉树种植前,当地山坡上有大量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山前有大面积沼泽,地下水位较高。种植桉树后,大量次生林和灌丛消失,沼泽面积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原因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3)提取文字信息“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因此可为造纸业提供原料,而发展一种产业,还会产生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地方经济等一系列社会效益。(4)抓住题干设问中的限制性条件“从降水的角度”,因此思考方向是比较我国西南地区和桉树原产地(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差异。我国西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节变化,且降水总量少于热带雨林气候。故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桉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