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运动和力》学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2637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运动和力》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运动和力》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运动和力》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运动和力学案第 课时 课 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知识点二:参照物知识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一)思维启动看教材图12.11所示,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主体探究1. 自学“机械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 举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比一比那个小组举例多) (2) 小组内对所举实例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 在物理学中,把 叫做机械运动2.自学阅读“参照物”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叫参照物 (2) 对某一运动状态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请举例说明 (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3.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自我检测 1. 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 .选择不同的 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 性.2. 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 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 的.3. 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 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4、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太阳B.月亮C.地球D.宇宙飞船5、小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6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受油机 B大地 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7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 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8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9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C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四)学习小结:我的收获 我还存在的疑惑 (五)课后提升:动手动脑学物理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板书设计 导学后反思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课本图1111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分别表示了几种不同的运动。在课文中也列举了许多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例子。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考问题,由浅人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认识,然后过度到“参照物”的讲解;最后通过讨论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第 课时 课 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1.速度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3.匀速直线运动课 堂 导 学 一、启动思维 根据上节学习的机械运动,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平时所学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某一个物体而言的,即相对参照物而言。提问: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小组内讨论)二、主体探究1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学生阅读教材P31第1、2、3段回答问题(1)在物理学中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2)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它等于 (3)公式 单位换算:1m/s= km/h3自学“闪光摄影”讨论教材图12.2-2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4自学教材P33“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一下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举例说明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3)小组讨论应如何计算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三、自我检测1、一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2min内通过的路程是0.6Km,那么汽车在通过300m处的速度是 m/s2、 甲、已两辆汽车都向北行驶,甲车速度为10m/s,乙车速度为15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速度是 ,运动的方向是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速度是 ,运动方向是 。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3、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 m/s,合 Km/h,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m/s。4、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比乙的速度大,说明( )A、运动时甲比乙用的时间短 B、运动时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C、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所用的时间短 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5、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A、1.2m/s B、1.25m/s C、2m/s D、2.5m/s6、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它前2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7、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一定相等8、一列180m长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四、学习小结:1、这节课我学到了 2、我还有的疑问 五、课后提升:动手动脑学物理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板书设计 导学后反思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速度 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veiocity) s=vt 计算:v= t= 概念 平均速度 计算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速度 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veiocity) s=vt 计算:v= t= 概念 平均速度 计算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科学世界”,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感,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第 课时 课 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第三节 长度、时间的测量1、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古代人计时工具:日晷、沙漏、漏壶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 现代人的计时工具 机械表:使用 实验室及赛场常用的停表 电子表:使用 国际单位制:秒(second).符号“s“ 时间的单位 秒的定义 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1km=103m 1dm=10-1m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板书设计 导学后反思1.时间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2.长度的测量古代人计时工具:日晷、沙漏、漏壶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 现代人的计时工具 机械表:使用 实验室及赛场常用的停表 电子表:使用 国际单位制:秒(second).符号“s“ 时间的单位 秒的定义 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1km=103m 1dm=10-1m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也是人们认为最简单的测量生活中许多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靠感觉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因此,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 对于长度和时间,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过程中容易轻视,因此教材中安排了两部分“想想议议”通过学生讨论了解测量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正确测量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第 课时 课 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第四节 力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本节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等,对力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学习重点: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学习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1.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3.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4. 会画出物体在某一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一、思维启动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二、主体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 。(4)点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 。(1) 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6) 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结论: 。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体验1N的大小: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提出猜想 3、探究:(1)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2)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1.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2. 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 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可见, 也影响力的效果。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 、 和 有关。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 。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1) 实验一: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观察: 。(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2) 实验二: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观察: 。(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 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3) 实验三: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4) 实验四: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 (5) 看课文第43页图12.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 。)2、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 三、自我检测 1、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 。3、力的 、 、 称为力的三要素,因为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A、一头小牛 B、一块砖 C、九年级物理课本 D、两枚1元硬币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 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1)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2) 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7、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1)小明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的结论是力能 。(2)小明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 。8、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7、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1)小明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的结论是力能 。(2)小明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 。8、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请就此问题做出你的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10、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请写出你的猜想。11、力的另外一作用效果是力能改物体的形状,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改变了,当这个力撤去的时候,物体的形状会怎么样?谈谈你的观点,并列举日常生活的事例支持你的观点。四、学习小结我的收获: 我还存在的疑惑: 五、课后提升:动手动脑学物理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板书设计 导学后反思“力”这个字学生非常熟悉,用得很广泛,用在不同的地方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所讲的力的含义 因为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体育项目为基础并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从感觉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通过探究活动得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结论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得到学生容易理解的结论,难点就能突破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第 课时 课 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2)、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3)、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学习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学习难点:惯性的认识1、 熟悉斜面小车实验;2、 观察生活中有关的惯性现象;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一、思维启动:小实验:(1)、两个学生在讲台前,老师让其慢跑,然后突然让其停止,(2)、在一张硬纸片上放一块橡皮,突然弹出硬纸片,橡皮会怎样?让学生试着说为什么?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是你们现在的知识所解释不了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并解释这类的问题,相信大家学完之后,就明白了,想不想学啊?(想)二、主体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提出问题: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辩论”: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我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因为 。我同意伽利略的观点,因为 。自学课本45页的探究实验,小组讨论回答一下问题:1. 本实验装置设计的意义是什么?实验有什么条件?2. 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3. 选择三种不同的材料,目的是什么?4. 几次实验中是否需用同一辆小车?参考课本所示进行实验,记下每次小车停下时的位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表面状况阻力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毛巾棉布木板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的越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笛卡尔补充说“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牛顿补充:“静止的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根据:你的推理以及笛卡尔和牛顿的补充,你能概括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吗?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牛顿抓住时机,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 思考: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是: 运动规律是: 。(二)惯性 1.自学课本48页惯性部分,并小组讨论试着解释“想想做做”上的相关内容。 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 火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坐在车上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苹果,苹果会落回手中吗? 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一个,情况会怎么样?2.小组讨论为什么汽车的后窗上常贴有“请保持车距”的字样?3. 阅读“科学世界”部分说说你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三、自我检测 1、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分别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运动,小车最后都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得到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由此可推理出: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3、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都要系上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造成对人身的伤害( )A、汽车加速 B、汽车速度过快 C、紧急刹车 D、汽车突然启动4、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一对力是书受到的平衡力(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5、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C、车辆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6、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A、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7、画出在平直公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力的示意图。8、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之处在于: 描写物体运动规律, 描写物体本身的性质; 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而 是任何物体都具有。9、举例写出你观察到的在生产、生活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发生的惯性现象的两个例子,并结合所举事例分别说明如何防止或利用惯性。四、学习小结我的收获: 我还存在的疑惑: 五、课后提升:动手动脑学物理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板书设计 导学后反思在这一节里,接触到一个较新的研究方法,通过概括、推理、归纳得出结论,需要学习掌握。同时惯性现象是生活中十分常见和接触的,但司空见惯了的现象反倒不容易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前几节机械运动及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如本节内容中的第一个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上节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运动),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的惯性是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但同学们很少想过为什么,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提出问题,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解释清楚了现象,对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有了很好的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一、 牛顿第一定律1、 斜面小车实验2、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理解:二、 惯性1、 惯性:2、 惯性定律:3、 惯性现象: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第 课时 课 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第六节二力平衡 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称为平衡力,最简单的情况是二力平衡。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 课本内容2、 平衡力3、 二力平衡的条件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广灵三中2011xx学年度第 一 学期新 授 课 导 学 稿课 堂 导 学 一、思维启动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主体探究力的平衡:1.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3.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各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符合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平衡?根据实验器材进行小组实验,思考并记录下列内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相同的钩码,小车是否静止?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特点? 把小车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是否静止?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小车是否静止?小组讨论后写出你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