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 沪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9720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 沪教版一、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含N2(78)、O2(21)、CO2、H2O、稀有气体及粉尘组成的混合物。1、O2:食物变质、钢铁生锈、白磷自燃;2、CO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碱溶液吸收CO2而变质;3、H2O:NaOH固体、粗盐、糖潮解吸水、浓硫酸吸水、生石灰(CaO)吸水而变质;4、N2、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体。点燃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4P+5O2 2P2O5)消耗装置中的氧气,使装置中的压强降低,引起水倒流。流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减少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浓厚的白烟(固体小颗粒);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约占容积的15。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注意:装置要有良好的气密性;红磷的量要足够;燃烧后生成物是固体。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气体类和粉尘类)酸雨: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水危害: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使土壤的营养流失,危害植物的生长,危害森林的生长;腐蚀建筑材料;危害人体健康。防治:一是减少污染,可采用低硫的煤、石油、天燃气等燃料,以及加工制成低硫或脱硫的燃料;或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等。二是进行回收处理,综合利用,如硫酸厂的尾气可采用氨吸收法、石灰乳吸收法等进行回收。硝酸厂尾气可采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法、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法等。四、氧气1、组成与结构氧气是由 元素组成;氧气是由大量的 构成;每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2、物理性质:(常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氧与氧气都是由 构成的,是分子间的 不同,是同种物质,不同的状态。3、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变质、钢铁的生锈都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作用点燃 点燃、在点燃或加热下,很多物质能与氧气反应2Mg+O2 2MgO 3Fe+2O2 Fe3O4 2 Cu +O2 2 CuO 4Al+3O2 2Al2O3 点燃 S+O2 SO2点燃 2C+O2 2COC+O2 CO2点燃 点燃 2H2+O2 2H2O点燃 4P+5O2 2P2O5点燃 CH4+2O2 CO2+2H2O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其中,铁燃烧的实验中,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 或铺一层 ,防止 ;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引起爆炸,故在点燃前应先 。4、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MnO25、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 MnO2+ O2 加热、发生装置(依据 和 )固体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固液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收集装置(依据 和 )排水法(气体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 6、检验: ;7、验满: 。8、注意事项:先检查装置的 ,再加药品;试管口应 倾斜;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待气泡 时再用排水法收集,才能收集到较纯的氧气;实验结束后,先把 ,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五、自然界碳的循环1、二氧化碳的产生:化石燃料的使用(主要途径)、动植物的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2、二氧化碳的消耗: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你的做法: 。六、二氧化碳1、组成与结构CO2是由 元素组成;CO2是由大量的 构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2、物理性质:(常态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易升华,吸热,常用于 。3、化学性质、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熄灭) 、与水反应(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碳酸) 、与碱溶液反应2NaOH+ CO2Na2CO3+ H2O(无明显现象)吸收CO2CO2+ Ca(OH)2Ca CO3 + H2O(石灰水变浑浊)检验并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酸性(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H2CO3CO2+H2O4、二氧化碳的用途: 。5、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Ca CO3 +2 HClCaCl2 + H2O + CO2(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依据 和 )选用 ;、收集装置(依据 和 )选用 ;6、检验: ;7、验满: 。8、注意事项:长颈漏斗的末端应 ,防止生成的气体 。主题二 水和常见的溶液一、水 H2O 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水是由 和 组成的 (纯净物或混合物)电解2、水组成元素的探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探究:电解水 2H2O H2+O2实验现象:正、负两极都有 冒出,且体积比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说明该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且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说明该气体是 。实验结论:水是由 和 组成。二、水的净化1、天然水、矿泉水、海水、自来水等是水溶液(混合物)2、净化方法:吸附(活性炭)、沉降、过滤、蒸馏、消毒等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加肥皂水,观察是否有丰富的泡沫。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水垢:Ca CO3和Mg(OH)2 用醋酸或盐酸清洗水垢)4、过滤:分离不溶性的固体和溶液的混合物(出去溶液中的固体杂质) 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 5、蒸发结晶:溶液中的溶质析出晶体的过程三、水的污染与防治1、污染源:工业废水、农业农药与化肥的过量使用、生活污水2、防治: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无磷洗涤剂、改善化学工艺等四、溶液1、溶液的特征: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一样)、稳定(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混合物;2、溶液性质:凝固点降低(常况下不易结冰),沸点升高,含离子溶液导电性增强3、溶解时吸收的物质:硝酸铵,放热热量: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4、乳化作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乳化作用。而汽油洗涤油污是溶解现象。5、溶液的成分:溶质(气、固、液)、溶剂(水是常见的溶剂)m溶液=m溶质+m溶剂写出以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稀盐酸 、 ;碘酒 、 ;石灰水 、 ;硫酸亚铁溶液 、 。6、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饱和溶液是指在 、 下 (能或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不饱和溶液是指 (能或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2)、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使溶解度下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加溶剂、改变温度(使溶解度变大)溶解度/g B A温度/20 30 (3)、同一温度,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最浓。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8、溶解度 一定温度60 、溶解度 100克溶剂 饱和溶液 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指定温度,查物质的溶解度; 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相同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或该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描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及转化方法。如: A点表示30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加溶质或降低温度能转化为饱和溶液。9、溶液的计算(1)、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2)、加水稀释的计算(前后两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加水前:溶质的质量= ; 加水后:溶质的质量= ;根据加水前后两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列出方程: 。过程中所加水的质量= 。用20的硫酸铜溶液100g加水稀释,可得8的硫酸铜溶液 g,加水 g10、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如:NaCl) 冷却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如:KNO3)主题三 金属和金属矿物一、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导电、导热性)常态下:大部分金属是银白色的,其中铜是红色;大部分金属是固体,汞是液态;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氧化反应2、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3、金属与含金属元素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三、铁的冶炼+CO1、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高温2、反应原理:Fe2O3 Fe(CO在反应得氧,转化成CO2,具有还原性)实验前应先 ,再 ,防止试管中的混合气体遇热发生爆炸;其中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由于尾气中含有 会污染空气,故尾气应点燃或回收;实验结束后,应先撤走 。 3CO+ Fe2O3 2Fe+3 CO2四、铁的锈蚀1、铁生锈的条件:潮湿的空气(水和氧气)2、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3、除锈的方法: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Fe2O3+6HCl2FeCl3+3 H2O4、废金属材料的处理:分类回收、再利用有一种食品保鲜剂既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又能吸收氧气,该试剂是 。五、金属材料:金属和合金合金的性质:合金的熔点 (升高或降低),硬度 (变大或变小)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一、常见的酸、碱、盐1、酸:盐酸( )、硫酸( )、硝酸(HNO3)、碳酸( )2、碱:氢氧化钠( 、俗称为 、 、 ) 氢氧化钙( 、俗称为 、 )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氨水(NH3.H2O)3、盐:氯化钠( )常用于 ,是由 (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碳酸钙( 、俗称为 、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碳酸盐碳酸钠( 、俗称为苏打、 )其水溶液呈 (酸性、中性、碱性)。 碳酸氢钠( 、俗称为小苏打)其水溶液呈 (酸性、中性、碱性)且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 H2O+ CO2 硫酸铜:( )硫酸铜溶液呈 色,与 混合制成波尔多液。浓硫酸的稀释:将 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加入 中,并不断的搅拌。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常见物质的溶液HCl、H2SO4、HNO3、H2CO3NaCl、CaCl2水NaOH、Ca(OH)2 Na2CO3溶液酸碱性判断方法紫色石蕊红色紫色蓝色无色酚酞无色无色红色石蕊试纸 色石蕊试纸遇酸变 色, 色石蕊试纸遇碱变 色PH试纸PH7PH试纸PH7酸碱度判断方法PH试纸PH值越 ,酸性越强;PH值越 ,碱性越强PH试纸的使用方法用 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颜色与 对比,读出PH值五、酸(HCl、H2SO4)的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某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该溶液呈 性;溶液变红色,溶液呈 性2、金属(活动性比氢 金属)与酸发生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3、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 Fe2O3+6HCl2FeCl3+3 H2O(用酸清洗铁表面的锈迹)4、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NaOH+ HClNaCl+ H2O(放热,无其它明显的现象)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滴加酚酞 NaOH 性、PH 性、PH 性、PH 色 色 色应用:用 改良酸性土壤;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HCl)过多,不能用NaOH;用NaHCO3蒸馒头(与面粉发酵后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练习:如何用酚酞试液区别NaOH、HCl、NaCl三种无色溶液?5、碳酸盐与酸的反应(CO32-+H+ H2O +CO2)现象:产生气泡CaCO3+2HCl , Na2CO3+2HCl ,NaHCO3+HCl .练习:区别 NaOH与Na2CO3溶液(加 试剂,观察是否 )六、碱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某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溶液呈 性2、吸收CO2、SO2、SO3等酸性气体Ca(OH)2+ CO2CaCO3+ 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 检验并吸收CO2;2NaOH+ CO2Na2CO3+ H2O(无明显现象)用NaOH溶液吸收CO2练习:、如何区别无色Ca(OH)2和NaOH溶液? 。 、保存NaOH固体应 ,防止吸收空气中的 、 。3、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4、Na2CO3+ Ca(OH)2CaCO3+2NaOH(产生白色的沉淀)应用:、工业上利用该反应原理生产氢氧化钠; 、利用该反应区别:NaOH与Ca(OH)2溶液(加 试剂,观察是否变 )、 NaOH与Na2CO3溶液(加 试剂,观察是否变 ); 、利用该反应,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易变质的Na2CO3(加适量的 试剂,至不再产生沉淀)七、碳酸盐(含CO32或HCO3)检验(以含CaCO3为例)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化学方程式)取样品与试管中,滴加 ; 结论: 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八、Na2CO3与NaHCO3性质的异同点1、溶液都呈碱性,都使酚酞变 色,PH ;2、都是碳酸盐,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 3、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2 NaHCO3= Na2CO3+ H2O+ CO2 九、化肥1、氮肥(含氮元素)、磷肥(含磷元素)、钾肥(含钾元素)、复合肥(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2、化肥与农家肥混合使用;3、铵态(含NH4+)不能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会降低肥效。十、有机物(判断依据:是否含碳元素)1、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2、常见的有机物:甲烷 、酒精、醋酸、蔗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