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9620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一、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二、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意义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1.请同学们说出课文内容(可在各小组中选举一人,并根据回答情况评分)2.翻译重点语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卜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挺剑而起(二)考考同学们的探究能力。1.依照下列板书整理文章思路。 使秦原因: 秦王: 欲易安陵 唐雎不辱没使命 安陵君: 愿终守之 抵制骗局:秦王: 轻寡人与 针锋相对: 唐雎: 千里不易 反击护国:秦王: 天子之怒 唐雎: 布衣之怒 取得胜利: 秦王: 长跪而谢 唐雎: 不辱使命 小结:秦国企图用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一事。“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作者以唐雎出使秦国的经过为线索,完整地描述了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觉得哪些语言最有特色,为什么?2.赏读课文,品味语言描写,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手法。请同学们以“ 表现了 ”(或“ 写出了 ”、“ 反映了 ”)的句式说话。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描写,从语言中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指导,参看答案)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写出了秦王虚与委蛇、咄咄逼人的气势。“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卜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写出了唐雎坚定的立场和不卑不亢的态度。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写出了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写出了唐雎的凛然正气。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他的话犹如匕首,直刺贪生怕死的秦王的心窝;又好似撼天动地的警钟,警告秦王不要自蹈死地。“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唐雎:勇敢机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怕威胁、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傲慢无礼、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析都很精彩、很贴近课文,从同学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本文运用大量的人物对话绘声绘色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但文中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也很精妙,请大家仔细体味。小结: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概述文章内容:3.聚焦对比、反衬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先请同学回答,看看学情,教师再讲解)作者塑造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秦王与唐雎,他俩之间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秦王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佛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于;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通过对比,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唐雎的机智果敢,作者塑造安陵君的形象来衬托唐雎。安陵君大敌当前表现出一国之君的见识,但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一开口便出浯不凡,不卑不亢。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秦王的外强中干对唐雎的沉着应对也是一种衬托。从侧面刻画了唐雎智勇超群的大无畏精神。小结:本文综合运用对比、反衬手法,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提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但本文的人物语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隐含着言外之意,就是俗称的“潜台词”,让我们一起来琢磨一下。4.探究体会下列句子的弦外之音。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且秦灭韩亡魏。如果安陵君违抗我的意愿,也将会遭到韩国和魏国的下场。师结论: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三)拓展延伸: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4)蔺相如,完璧归赵。(5)苏武:出使西域,他受尽折磨,宁死不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不屈服,面对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仍然不屈服。苏武始终忠于祖国,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他不辱使命而闻名于世,而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并为后人仿效。(6)张骞:汉武帝时派他联合中亚地区的大月氏人共同抵抗匈奴,开辟丝绸之路。情境说话:假如现在可以穿越时空,给同学们一个与秦王、唐雎对话的机会,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四) 赛赛同学们的创新才干。(可以根据所给的剧本,也可以自行创作。剧本见下文附录)同学们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平时学过的语文、历史知识,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四、堂堂清验验同学们的学习成绩。阅读分析。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解释加点的词。故不错意也_ 轻寡人与_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_ 请广于君_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 _ 岂直五百里哉?_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_。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_。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_。7.概括这段文字的段落大意8. 分析唐雎、秦王的性格特征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上得很活跃,同学们通过分角色朗读了解课文,通过知识竞赛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原创课本剧表演明白全文大意,通过合作探究深入钻研文本,通过创新表演把握人物形象,开拓自己的思维。希望把这种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一直保持下去。布置作业:反思附:第一幕秦王:众位爱卿,安陵国时常牵挂寡人的心啊!将军:大王,我们大秦现已灭韩亡魏,不如一鼓作气,将安陵国一举拿下。秦王:嗯可攻占安陵会使其他国家趁虚而入啊。使者:大王,不如我们用换地之计,诈称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秦王:好!此法甚好,寡人现派你出使安陵。使者:定不辱使命,臣告退。第二幕使者:禀告你们安陵君,秦使求见。侍臣:大王,秦使求见。安陵君::宣!侍臣:宣秦使进见!安陵君:你此次前来有何用意?使者:我们大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可否答应?安陵君: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使者:我定会原话禀告我们大王!在下告退。安陵君:使者慢走!使者:还有何事?侍臣:这是我家大王的一点心意,请先生笑纳。使者:啊?这这不可不可安陵君:你暂且收下。使者:谢安陵君。侍臣:你此次回去,要在你们大王面前替我们美言几句。有什么异变,要及时回来通融一下。使者:一定一定,在下告退。第三幕将军:大王,使者回来了。秦王:快宣。将军:宣使臣进见!使者:叩见大王。秦王:快快请起,事情办得怎么样?使者:安陵君不愿换地。秦王:哼!区区安陵国君竟不把寡人放在眼里。使者:大王息怒,安陵君自有他的苦衷秦王:退下吧!第四幕侍臣:报告大王,秦使来信。安陵君:哎呀哎呀,这该如何是好?侍臣:大王何事如此焦急?安陵君:如今我们安陵国触怒了秦王,这该如何是好?侍臣:现今之计唯有派人出使秦国。安陵君:奥,快宣唐雎!侍臣:宣唐雎进见唐雎:臣叩见大王。安陵君:平身平身!唐雎:不知大王找臣来有何要事?安陵君:如今我们安陵国触怒了秦王,现派你出使秦国,可否唐雎:臣遵命,臣定当誓死保全安陵!臣告退!第五幕将军:安陵国使臣求见。秦王:宣!将军:宣唐雎进见!唐雎:小人叩见亲王!秦王:来者何人?唐雎:小人安陵国使臣唐雎。秦王(脸带怒色,语调骤然升高):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毫无惧色,正气凛然):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勃然大怒,拍桌)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面不改色,从容不迫):臣未尝闻也。秦王(神情傲慢):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缓慢地、针锋相对地说,语调平和缓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无比蔑视,不屑一顾):布衣之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义正辞严,浩气凛然,声调渐高):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秦王面有惧色,略显惊慌,但仍故作镇定。唐雎:(稍停,面目含威,语气坚定、高亢,目光直逼秦王)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秦王(大惊失色,脸色惨白,声音颤抖,讨好地说):先生坐!何至于此!您别生气!我只不过是跟您开个玩笑罢了,寡人明白了: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只因为有先生也。”唐雎:那大王还换不换地了?秦王:不换不换,今天我作东,到泰和酒楼一醉方休!走,走! 旁白:唐雎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不但折服了秦王,更使得安陵避过了一场浩劫。千百年来,唐雎不怕威胁、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