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7691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沪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能设计或完成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2用实验的手段认识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提出假设,进行初步的探究。3培养学生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的微观构成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的微粒观。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2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态度,训练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重点与难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微粒在不断运动,微粒之间存在空隙。2能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学会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教材及教法分析学生在前面两章的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产生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提问,也是本章教学的切入点。本章内容抽象,处理不当容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通过想象进入微观世界,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念。由于学生在八年级下册的物理中已经学到了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空隙),学生已经对微观粒子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微粒性及微粒的相关特征,带领学生从宏观走进微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念,这是本节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几个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特别是等体积水与酒精混合的体积变化实验,结果有些出乎学生意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用微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流程图(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实验,感受物质分割过程构建微粒的观念解释现象:运用想象、类比、模型化方法应用:列举实例解释现象(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引导实验,验证假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呈现学习情景,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设应用:列举实例解释现象(3)微粒之间有空隙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并设想新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创设实验预测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实验操作教 学 过 程教 学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八年级物理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我们认识到粒子的哪些知识呢?教师: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墨子)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战国时代的庄子,在他的著作庄子天下篇中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根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庄子的思想非常深刻,对于人们今天认识微观世界仍然有启迪意义。回忆学过的物理知识。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间有作用力。学科渗透,同时用历史知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学生活动1:(1)研碎高锰酸钾小颗粒(问题:呈粉末状的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用什么方法分?)(2)将一小粒高锰酸钾溶于适量的水中,振荡(3)将所得的溶液取出一小半加水稀释,直到所得溶液几乎无色观察与思考:(2)(3)中溶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为什么烧杯中的液体会呈紫红色?此时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存在?是否看得见小颗粒?师生小结:许多实验表明,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学生动手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并交流、讨论相关问题。学生讨论:对这些现象有何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通过这些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实验感受物质的分割过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让学生在探究中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认识物质可分性。交流与讨论:(1)当你进入餐厅、路过臭水沟时,你分别闻到了什么?为什么?(2)你能解释湿衣服在空气中晾为什么会干?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能把自己所思所想说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演示实验:(1)向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2)向(1)的烧杯中,滴加几滴浓氨水,观察现象(3)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溶液甲。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解释?提出问题:如何将这个实验微型化?学生活动2: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伸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滴管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观察现象。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交流、讨论学生观察并描述具体现象,得出: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的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微粒的知识,让学生明确:微粒总是不停地运动的。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微粒的运动性教师提问: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下晒比在空气中晾更快干?师生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结论尽量由学生讨论得出,教师起着引导、补充的作用。问题:下表的预测结果都是20mL吗?实验操作体积或质量变化情况预测结果测量结果1、10mL水与10mL水混合2、10mL酒精与10mL酒精混合3、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学生预测,给下面的实验作一个铺垫。学生活动3:取一根长约50cm的玻璃管,一端封口,往管中先后加入等体积的水(可红色)和酒精至满,用塞子塞住管口(不留空间)。然后把玻璃管两端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静置后,观察变化。然后用酒精灯火焰小心地加热管外壁一会儿,又有何变化?再冷却后,又有何变化?学生实验,并解释为什么水与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不等于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对学生传统的1+1=2的结果进行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教师演示:取两只大小一样的烧杯,一只装满沙子,一只装满小石子,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再装入原烧杯中,观察体积有没有变化?学生活动4:取两支在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学生观察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实验结果。从宏观到微观,用沙子和石子来说明微粒间空隙,使学生更好理解这个问题。师生共同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空隙大小不同(3)同种物质中,固体(或液体)微粒间间隙很小,气体微粒间的间隙很大用微粒的空隙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热胀冷缩等让学生学会掌握:实验探索分析总结掌握知识的科学学习方法总结: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3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总结由学生综合本节知识得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巩固练习:用下述答案回答14题A微粒体积很小 B微粒之间有间隔 C微粒质量很小 D微粒在不停的运动1金秋十月,人们只要靠近桂花树时,就能闻到怡人的桂花香,原因是( )2取气密性良好的注射器,将栓塞拉至甲处吸入空气后,用手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还能将将栓塞推至乙处。能解释该现象的说法是( ) 3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4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5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微粒在不断地运动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D固体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它们微粒之间的空隙很小6在一量筒中,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观察液面,发现液面和刚才相比有所下降,试解释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