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7533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及本诗的创作背景。2借助注释学习字词,引导学生感知诗意并领会诗歌的内涵。3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能力目标:1回顾以往学生读过的杜诗,从而对杜甫的生活、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2朗读与品味相结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步提高。情感目标:感受杜甫的博爱情怀。重点难点: 1揣摩诗歌语言,进行朗读训练。2品味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生澜。提问: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明确: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作者简介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杜甫创造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2解题: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三、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词的读音。2教师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指导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诗中“怒”“三”“洒”“挂”“飘”“老”“忍”“抱”等字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呼不得”“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杜甫面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千万”“大庇”“寒士”“呜呼”“何时”“受冻”等字须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3学生再次齐读,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4指名朗读。师指导学生要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5教师范读。四、学习第一节。1疏通文意,理解语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分析:天气突变,用拟人。“怒号”状风势之猛;“卷”“三重”表受害的严重程度。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分析:“飞”、“渡”、“洒”、“挂、“飘转”、“沉”细致地描述了风吹茅草、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2想象: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落在江郊的各处;而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分明从他的眼神和脸色上流露着。3学生齐读。4明确:这部分写风势猛烈而茅屋残破,茅屋残破又为大雨屋漏的缘由。这样写既让我们看到一幅风猛屋破、情景凄惨的图景,体会到诗人当时面对惨景的心情,又为下文准备了条件。五、学习第二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南边村庄上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分析:“南村”表示距离之近。“欺”是一种戏谑方式,因为“我老无力”。“忍能”把欺的程度作了具体细致的刻画。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由于唇焦口干不能再呼喊,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分析:建造这间茅屋对杜甫来说,是建得太艰难,显得太宝贵了,所以才竭尽全力制止。“自叹息”表示戏谑之后的无可奈何。板书二:群童抱茅,倚杖叹息。六、学习第三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分析:顷刻间,再次面临双重威胁。狂风刚过,大雨又来,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行船恰逢顶头风”,家家关门闭户。怎么办?何处去?哪里躲?“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蹬破了。分析:布质被子,多年已“冷似铁”,失去了保暖价值。因小孩“恶卧”,蹬得大窟小眼,破烂不堪,由此可见诗人生活境遇的窘困。“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因为屋漏,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分析:“无干处”指出造成的灾难。“雨脚如麻”状写雨之大,“未断绝”看出雨通宵达旦,持续时间长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我自从经历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呢!分析:在国破家亡的灾难中,诗人忧国忧民,早已不能熟睡,何况此时此景呢?更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广大人民生活的困境,为下文提问作铺垫。明确本节内容并板书:屋漏衾裂,彻夜难眠。七、学习第四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分析:诗人在自己经受生活上、精神上痛苦处境中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广大人民所遭受的风雨,强烈希望能尽力解决所有人的困难,这就是全诗的主旨。当然,在封建社会里诗人的愿望是不能实现的。也因为如此,作者进一步表示:只要能解决或改善一下人民的生活问题,自己冻死、饿死也心满意足,就显示出诗人思想境界之高、胸襟之宽和他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当然,诗人所想到的主要是“寒士”, “安得”二字语气贯至“安如山”为止,这种形似疑问实属慨叹的句式,往往放在结尾处,或抨击现实,或寄托理想,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明确本节内容并板书:愿现广厦,大庇寒士。八、艺术特色:1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先以铺陈叙述的笔法逐层推进,极写个人的不幸;蓄势既足,陡然转笔,以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愿望。2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是这首诗的又一个特点。3在语言方面,通俗平易,灵活多变,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使诗人的感情自然倾泄出来。九、课堂小结:诗由事而作,屋凭人而传。诗圣杜甫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杜甫的草堂仍存,供后人瞻仰。杜甫在诗篇中表现出来的理想在今天也正在得以实现,如果诗人在天有灵,定会感到欣慰!十、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体悟作者的“古仁人之心”;完成作业纸。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狂风屋破,茅草乱飞群童抱茅,倚杖叹息推己及人 舍己为人屋漏衾裂,彻夜难眠胸怀天下 忧国忧民愿现广厦,大庇寒士(博大胸襟崇高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