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54971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训练一、1.A解析:“谢”的意思是“谢罪,道歉”。2C解析:A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用来”;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第二个“为”是介词,“替”。C项两个“乃”都是副词,“就”。D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3A解析:A项,“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不合文意。4D解析:本文主要通过具体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描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5(1)而敬恒身体力行地讲学,学问与凌、沈二人鼎足而立,只是没人了解他。(2)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生意,银白色蚕丝色泽低劣,很生气。(3)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了吧?参考译文李二曲集中另外编辑了前代讲学的各位先生,有出身于农工商贾之中的,一起编成一卷,用来勉励求学之人。以我近来所知闻的,近来应潜斋中才学优异者有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都父亲亡故,没有靠山,而能成为儒者。凌、沈的名声尤其大。他们二人的事迹在沈端恪大人所写的传记中可以看到,而敬恒身体力行地讲学,学问与凌、沈二人鼎足而立,只是没人了解他。敬恒,名讳宏任,别字思诚,杭州钱塘人。姚氏,原先是杭州的豪族大姓。敬恒年幼时父亲亡故,他母亲是一位贤良的妇人。敬恒不参加科举考试,隐居在市井之中,只做一些小生意赚取十分之一的利润来养家。他母亲有一天看见敬恒做蚕丝生意,银白色蚕丝色泽低劣,很生气,说:“你也有这种恶劣的行径啊,我没有指望了。”敬恒惶恐万分,久久地跪在地上向母亲道歉,愿意改正自己的行为。于是拜应潜斋先生为师,每天高声诵读一遍大学,潜斋很喜欢他。一言一行,铭记老师的教导,淡然处世,让别人看不出他是有才能的人,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讲求厚道。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有吃东西,敬恒问:“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点过分了吧?”潜斋长叹着说:“是因为没法为他治丧啊。”敬恒说:“请让我替先生办这件事。”沈甸华的出殡下葬都是敬恒安排的。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钱物,只有敬恒赠送的钱物他不拒绝,说:“我知道他的钱物不是不义之财。”然而敬恒不敢多给老师钱物,每每看到老师经济窘乏时才给他,这样做,终身不变。潜斋故世,敬恒像古代弟子对待老师一样守孝。姚江黄先生为人内敛,看人很少有称心的,唯独看到敬恒就称赞他,说:“这是独行传中的人物啊。”敬恒曾经游历福建,福建总督姚大人盛情邀请他,询问他关于台湾的战事。敬恒回答说:“郑氏政权不久就可以被平定了。但是福建的百姓的财力已经枯竭,大人应当怎样使他们得到恢复?”福建总督严肃地点点头。然而敬恒因为求学的缘故,所经营的利润十分之一的小生意没有做大,可是经常施舍,渐渐生意无法支撑下去,因此家道衰落。敬恒晚年因为强加之罪被关押入狱。宪使察看犯人来到监狱,敬恒正朗诵大学,宪使感到诧异,进入敬恒的囚室,见他的桌上都是程、张的书籍,宪使就叫他一起坐下交谈,非常吃惊,当天就把敬恒释放了。然而敬恒最终因为贫困而死。敬恒的一生只是事必躬行,不著书,所以很少有人了解他。我在潜斋墓表中附了敬恒的“志”,又收集了他的事迹写成传,为写凌、沈二人张本,又用来等待后代中有像李二曲一样的人来传扬敬恒。可惜的是寻访敬恒母亲的姓氏,竟然问不到。二、1.B解析:“累”的意思是“连累”。2D解析:A项第一个“者”是代词,“的原因”;第二个“者”是助词,表时间。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C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被”;第二个“于”是介词,“在”。D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他”。3C4A解析:“因之而死”不正确。5(1)先生离开座位倒退着走,十分惊恐地说:“你来这想要怎么样?”挥手让他离去。你足够用来使我困窘的地方,我不能全部列数,只是列举个大概罢了。(2)昔者韩退之因穷鬼之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被褐先生”认为穷鬼“足以穷吾者,不能悉数也”。参考译文穷鬼,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唐朝元和年中期,开始依附昌黎韩愈。韩愈和他住了很久,不堪忍受啊。写文章(送穷文)驱逐他,(他)不走,反而骂韩愈。韩愈死(后),(他)无所归依。流落人间,寻找像韩愈一样的人跟随,找不到。经过九百多年,听说江淮之间有个被褐先生,这人是韩愈一类(的人物)。于是未经(任何)人介绍就到先生家拜见。说:“我是原来韩愈的家客,私下听说先生有很高的道义,愿意托身在(您的)门下,不敢说有什么可以报答先生(您的)。”先生离开座位倒退着走,十分惊恐地说:“你来这想要怎么样?”挥手让他离去,说:“您走吧!从前韩愈因为你的缘故,不被天下(人)所接受,招人笑话侮辱,贫穷而没有(一个好的)归宿,他的送穷文可以查看到。您走吧,不要连累我!不得已,请托身其他的人吧。”穷鬼说:“先生怎么这么狠心地抛弃我呢?假如有其他人可以跟随,早就跟随别人了。大凡我之所以要跟随先生,是因为不愿意跟随其他的人。先生怎么这么狠心地抛弃我呢!敢问我有些什么罪过。”先生说:“您用穷(字)做名字,它的情形必然足以使我穷啊。议论作文章,开口犯忌,在言语上就会穷;上下坎坷,前仰后翻,俯仰之间局促小心,左右为难,在(人世间的路途)行走上就困难;蒙受尘封和诟骂,被人讥讽,担心众人的议论,便在言论上穷于辩护;所做出的行为违常错乱,所追求的(理想)乖张错误,那么在才智方面就穷;名声势利和钱财,不足以让众人羡慕,直率孤傲愤懑,不能和世俗和谐,便在朋友交往游玩方面缺乏。抱着那些没有用的书,背负着放荡不羁的志气,带着空无一物的身体,进入所厌恶鄙薄的世间,那么在家是穷,在国(也)是穷。你足够用来使我困窘的地方,我不能全部列数,只是举个大概罢了。”穷鬼说:“先生把这当作我的罪吗?这的确是这样的。但我的罪,却有可以值得骄傲的,而且它的功劳也是不可埋没的啊。我所到之处,人间百态都躲避了,这就是先生之所以抛弃我的原因啊。然而区区小事,怎么足以左右先生你呢?而我可以使先生你放歌,让你哭泣;使你激动,让你愤懑;让先生您在无穷(的知识、真理海洋)之中(遨游)独来独往。凡是先生所说的,本来就是我可以效力于先生的啊,那怎么会是伤害呢?况且韩愈至今(声名)不朽的原因,就是我造就的啊。因为这个原因韩愈也是先是怀疑最后信服(我的啊)。从我漫游天下这么久了,没有可以倚靠的人。几千年找到韩愈,又(过)一千多年找到先生。自沿着先生的理想追求的,(天下之大)竟然没有一个,只有我崇拜您而跟随您啊。那么我对先生您,难道不是很厚待吗!”从此,被褐先生和他相处,总共几十年,穷困得不能忍受,然而颇得它的好处。一天,穷鬼对先生说:“自从我到先生这里,先生却不能被天下人所容纳,招来讥笑侮辱,穷困没有归所,只因为我的缘故,我也怜悯你啊。只是我所用来效力于先生的,我都认为对先生有益,如今已经全部完成了。先生没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了,我也不敢长久打扰先生了。”就起身,匆匆离开,不知到哪里去了。专题训练10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1.B解析:结合第一段内容和“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这句话,可知文章是在谈“人才有无”与“任用”问题,而非谈“诬陷、污蔑”的话题,据此可推测“诬”不是“污蔑”之意,运用排除法,可选B项。2B解析:A项第一个“且”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第二个“且”是“将要”的意思。B项两个“也”均表句中停顿。C项第一个“则”是“就”之意;第二个“则”是连词,表转折。D项第一个“之”做宾语前置句的宾语,是代词;第二个“之”做宾语前置的标志。3C解析:由第三段可知“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并非“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今之贤少”重要原因是“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4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5(1)他们哪里会有像今天这样的弊病:辛辛苦苦地寻找人才却找不到,法令制定得密不透风却弊端百出?(2)为什么这样严重的事却不改变呢?参考译文太守和县令对百姓来说,离他们最近而又十分重要,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知道的。我曾经评论当今的太守和县令,有才有德而名闻四方的不过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这几个人,还不是只担任太守和县令的职务。除了这几个人,有地接千里的州但没有一个贤明太守的情况,也有地接百里的县但没有一个贤明县令的情况。这种情况到了引起皇上和大臣们担心的程度,就任命奉公守法的官员,加强对地方官员监督审查的法令,用法令来管理他们。各地太守县令因为犯了不能胜任职务的罪,或被降职或被罢免的现象接连不断地出现。于是皇上下了诏书,选择朝廷大臣,让他们各自推荐所了解的人去担任太守县令。这样看来,皇上和大臣爱国爱民,重视太守县令人选的心意,可以说没有什么不想到的了。然而诏书虽然下达,最终还是没听说有谁被举荐。皇上还下令有时按照旧的制度来选拔太守县令,不全都按照任期来授予官职。经常有被选拔的人,发现后观察他,考察他的才干品行能不能胜任所选拔的职务,最终也没有见到合适的人选。选拔的情况已经这样了,那么凭我的所见所闻,心中盘算有谁可以推荐,最终也没有发现合适的人。我还怕自己愚笨、地位不高,听说和见到的人少,不足以知道天下的人才,就求教于贤能的有名位的、见多识广的人,问他们有谁可以推荐,最终还是没能发现这样的人才。难道是天下的人才本来就可以被埋没吗,还是老天本来就不降生人才于当今呢!让皇上和大臣担心天下没有贤明太守县令的弊病,就多次修改法令来管理他们。法令一天天增多,而弊病也一天天增多。难道是今天距离古代遥远,最终没有办法管理天下吗?古人有学校教育,有师生朋友之间的来往,有官员来评定,赏罚从最底层的乡开始,连接到整个天下,教育的完备到了这样的程度。士人有圣人的学问,就都能推行他们的教育;有可教之才,就都可以成为好的人才,所以古代的贤能之人就多。贤能之人多了,那么从公卿大夫到管理牛羊粮仓的低级官员都有了合适的人选,哪会只是有千里长、百里长这样的人选?他们的学习怎么不简约明了,他们招到的天下人才怎么不多呢?他们哪里会有像今天这样的弊病:辛辛苦苦地寻找人才却找不到,法令制定得密不透风却弊端百出?今天,学校、师友、赏罚的法律与古代不一样,士人有圣人的学问,想在乡里在天下推广、教育,却没有路。人愚笨吗,是愚笨的!那些可以教育成为贤能之才的人,最终谁去教育呢?所以如今贤能之人少。贤能之人少,那么从公卿大夫到管理牛羊粮仓的官员人选常常无法满足,哪里只是缺少太守县令的人选呢?所以寻找太守县令的人选的方法没有什么不想到,管理太守县令的法令日趋严密,却不足以用来管理他们的,其原因都出在这里。啊,为什么这样严重的事却不改变呢?姑苏人丁琰先生辅佐南城县令,南城社会太平。我向南城县令了解原因,县令说:“丁先生辅佐我。”我又向南城百姓了解原因,南城人没有一个不乐于称道丁先生的。我在为当今的士人担忧之余,常常仰慕古代人,每看到一篇良吏传,就反复观看爱慕不已。像丁先生这样能获得南城百姓的信任,我在近旁的县中没有见到过,所以我爱他特别深。如今他担任淮阴县令,是上司知道他的才能而举荐任用的。对于县令这个职位来说,任用丁先生是得到了合适的人选。假使丁先生把爱民之心推行下去,能在南城获得百姓的信任,会不获得淮阴百姓的信任吗?求我写文章的人多了,我都拒绝了不给他们写。唯独丁先生上任的时候,他没有求我写,而我乐意说一说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写出来送给他,以表示看重丁先生,既勉励丁先生,又勉励天下所有为官的人。二、1.A解析:“宝”动词,“看作宝物”。2C解析: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从”;第二个“于”是介词,“比”。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递进,“而且”;第二个“而”是连词,表修饰。C项两个“其”都表猜测语气,“恐怕”。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指宝剑;第二个“之”是代词,“我”。3C4D解析:举生活实例错,“儿子必取抟黍矣”等是假设,引申推理。5(1)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2)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参考译文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按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举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员再拜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奉献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宋国的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石,把他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大人赏脸把它收下。”子罕说:“你把玉石当做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礼当做宝物啊。”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看作宝物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啊!”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专题训练11断句和翻译一、1.A 解析:“次”的意思是“第二个”。2A 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B项第一个“以”作介词,“用”;第二个“以”作连词,“来,于是”。C 项第一个“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第一个“之”是指示代词,“这样”;第二个“之”是人称代词,“他”。3B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4C5(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经,(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参考译文魏略说:刘备在樊城驻军。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诸葛亮(暗中)知道荆州将是第二个遭受敌人攻击(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往北去拜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诸葛亮)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离开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的。刘备喜欢结毦(用鸟羽兽毛做装饰品),当时恰好有人把髦牛尾送给刘备,刘备就亲自用手结成装饰品。诸葛亮于是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还有远大的志向,难道只是结毦而已吗?”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就扔下毦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只是借此忘却忧愁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估计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比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估计自己(和曹操相比)怎么样呢?”刘备说:“我也不如。”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来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为此而心忧,应该怎样来做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平时如果征调赋税,人们心中就很不高兴;可以和刘表说,下令城内所有没有户籍的流民,都让他们自己去登记,就可以趁机录用他们来增加自己军队的势力。”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大多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有英才伟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来接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像这样。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写的奏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不是诸葛亮先去谒见的刘备,这是很显然的了。虽然听见不同的意见,各有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了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我先前接受了陛下的诏书,命我搜集三国时期多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史实大多精审而正确,确实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好史书。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太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到汉晋。前后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保存并记录的史料,我就无不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或者说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如果是错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的,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诫他的荒诞。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和陈寿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作分析辨别。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已经将近一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好呈给陛下。二、1.D解析:“肃”的意思是“整饬;清正严明”。2B解析:A项第一个“以”作连词,“因为”;第二个“以”作介词,“把”。B项两个“为”都表被动。C 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代指弋谦所言之事;第二个“其”是代词,“他的”。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指贪污的风气;第二个“之”是助词,“的”。3C解析: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4D解析:A项不是“任职不久”,是尚未赴任。B项“永乐四年”错误,“明年冬”应是永乐五年;“驰传”是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驰传往”,紧急前往(当地)。C项逮捕的是刘观父子,直到出示密奏才认罪。5(1)成祖在北京听到这件事,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马上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皇太子。刘观才承认服罪(认罪),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监禁审理。(2)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均以奢侈相尚,歌妓满于宴席之上。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参考译文刘观是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太谷县丞,因受到推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升任代理左佥都御史。后因事获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出任嘉兴知府,因父亲去世,守丧去职。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还没赴任,又拜官户部右侍郎。永乐二年,调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陈瑛为人凶暴狠毒,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在二人之间周旋逢迎,务求让他们双方都满意。永乐四年,在北京营造宫殿,刘观奉命到浙江督办采木,不久还京。第二年冬天,成祖因山西发生旱灾,命刘观火速前往,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永乐六年,礼部尚书郑赐病逝,于是刘观升为礼部尚书。同年十二月,又与刑部尚书吕震互换官职。刘观曾因有过失而遭到监国的皇太子谴责。成祖在北京听到这件事,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马上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皇太子。永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率师征讨凉州叛乱的羌人,命刘观参赞军事。班师回京后,因事获罪,刘观又被谪贬为本部(刑部)的吏员。永乐十三年,他官复原职,又改任左都御史。永乐十五年他奉命督办通浚漕河。十九年又受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给两份俸禄。当时大理寺少卿弋谦多次上书议论政事,仁宗对其奏章絮叨感到厌烦。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迎合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判定弋谦所言欺诳失实,刘观因此被士大夫舆论所鄙视。当时没有禁用官妓的规定。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争相推崇奢侈,歌妓挤满宴席之中。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宣德三年六月一天罢朝后,宣宗将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召到文华门,对他们说道:“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这是为什么呢?”杨士奇回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只是如今更为严重而已。”杨荣说道:“永乐时,在奢侈排场方面没有超过方宾的。”宣宗问道:“今天谁是最严重的?”杨荣回答说:“刘观。”宣宗又问:“谁可以替换刘观的职务?”杨士奇、杨荣推荐了通政使顾佐。宣宗于是将刘观外派去巡视河道,任用顾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人纷纷上奏章弹劾刘观,连带涉及刘观之子刘辐许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宣宗发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他们的奏章给他们看。刘观上疏为自己辩解。宣宗更加恼怒,又出示廷臣们先后送上的密奏,其中有告他们违法受贿赂达千金的事。刘观才认罪,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监禁审理。次年将要处以重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宽恕刘观死罪。皇帝于是贬谪刘辐戍守辽东,又下令刘观随同前往。刘观最终客死在辽东。宣德七年,杨士奇奏请皇帝下令,让掌管法纪的官员们考察弹劾罢免贪污的官吏。宣宪说道:“可以这样办。当初如若不罢免刘观,风纪宪纲又怎能得以整肃。”专题训练12分析综合一、1.D解析:“勒”的意思是“编撰”。2C解析:A项第一个“其”是代词,“这些”;第二个“其”是代词,“他”。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凭借”;第二个“以”是介词,“用、拿”。C项两个“且”都是连词,“并且”。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指何基、王柏的品性;第二个“之”是助词,“的”。3(1)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2)凡是引用的书籍,都加以考证诠释,用来裁断订正它们的意义,有许多是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4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参考译文金履祥,字吉父,婺州兰溪人。幼年时聪慧明达,父亲兄长稍稍讲一些文章,他就能背诵出来。长大以后,更加勤勉自励。成年后,崇尚周敦颐、二程的学说,跟从同郡人王柏学习,又随王柏投到何基的门下。何基的学问来源于黄榦,而黄榦是亲身得到过朱熹传授的人。从此以后,履祥对学问的钻研愈加精深,造诣也愈加深厚。当时宋朝的国势已经无法挽回,履祥于是决定放弃通过科举做官的愿望。然而他身怀经世济民的谋略,也不忍心立刻舍弃救世之心。正逢在襄樊交战的宋军日益告急,宋朝官兵坐视危亡但不敢出兵救援,履祥因此奏言牵制敌军攻其空虚的计策,请求派重兵由海路直奔燕、蓟,那么围困襄樊的蒙古军队,就将不用攻打而自行退走。并且详细地叙述海船所经过的全部州郡县邑,下到大洋小岛,路线的难易远近,明明白白地可据之以实行。宋朝最终未能采用他的计策。等到后来朱瑄、张清向元朝进言海运的便利,而所经过的海道,与履祥当年的上书对照,没有丝毫差异,这之后人们信服了履祥学问的精确。宋德祐初年,起用履祥为迪功郎、史馆编校,推辞不就任。大宋即将改朝换代,履祥所居之地盗贼蜂起,履祥隐居到金华境内的山中。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教导启迪后辈学子,严格不倦,且尤其看重情谊。有位老朋友的儿子犯了罪,母子二人分别发配给他人作奴隶,彼此不知死生十年,履祥竭尽家产设法营救,终于将他们赎身出来让母子团聚;后来那个儿子成为显贵,履祥始终不谈此事,见面仅仅问候辛苦而已。履祥曾经说,文正公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通鉴外纪,来记载资治通鉴以前的史事,但刘恕的书不以经典为本,却相信其他各家的学说,是非标准与孔圣人相悖,不足以作为信史流传。就以尚书为主,此后的历史用诗礼春秋续补,兼采旧史与诸子,以编年体记载史实,上起唐尧以后,下接资治通鉴之前,编成一书,称为通鉴前编。凡是引用的书籍,都加以考证诠释,用来裁断订正它们的意义,有很多是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当初,履祥见到王柏,首先请教治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先确立学习的志向,并且援引前辈儒家的话:涵养持敬来保持自己的志向,确立志向来存养自己的本性,立志体现在应事接物上,敬行体现在涵养内心,这就是治学的基本方法。等见到何基,何基对他说:“会之多次谈到贤者之所以为贤者,在于区别了天理与人欲,你应当自今日就开始实行。”会之,大概是王柏的字。当时的评论者认为,何基的清高耿直纯厚质朴像尹和静,王柏的高超明达刚毅正直像谢上蔡,履祥则亲身得到二人的传授,而且兼收并蓄于自身。履祥居住在仁山脚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大德年间去世。元统初年,履祥的同乡吴师道任国子博士,写信给金华的学官,在乡学中祭祀履祥。至正年间,赐履祥谥号文安。二、1.D解析:“诘”的意思是“审问”。2C解析: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率领”;第二个“以”是介词,“让”。B项第一个“与”是介词,“和”;第二个“与”是连词,“和”。C项两个“为”都是“担任”的意思。D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是代词,“这个礼”。3C4C解析:“便之”意动,民众认为这件事带来了方便,是王景给民众带来了方便。5(1)王景归途停留在常山时,听说契丹主死在了乐城,立刻抄小道回到自己的防区(横海军),攻入城关,契丹人逃跑了。先前,秦、凤两州被蜀军攻陷,两州旁边的蕃汉人到朝廷请求收复(失地)。(2)“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体现其“勇”。“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体现其“勇果”。“连陷砦栅,遂命景为西面行营都部署,大破蜀军于上邽,斩首数万级”体现其“勇”。参考译文王景是莱州掖人(现在的莱州市),家里世代都是种田的。王景年轻时风流倜傥,善于骑射,不从事生产的正事,和同乡里的恶少年结伙做强盗,英勇果敢有很大的名气。后梁大将王檀镇守滑台,因为王景是隶属他的部下,于是与他一起和后唐庄宗李存勖奋战于黄河边。王檀有功,王景在其左右侍奉。庄宗攻入汴京,王景投降庄宗,迁升为奉圣都虞侯。清泰末年,跟从张敬达围攻晋阳,遇到契丹来支援,于是王景率领其部下归顺晋祖。天福初年,被授予相州刺史。范延光拥据邺城叛乱,所属郡县多被他胁迫而听从他,唯独王景分兵拒守。晋祖表彰他,让他升迁耀州团练使。后晋二年,在戚城大破契丹,又升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担任郑州防御使,后又出京担任晋州巡检使,被授横海军节度使。契丹攻入汴京,用他的乡党取代了王景。王景归途停留在常山时,听说契丹主死在了乐城,立刻抄小道回到自己的防区(横海军),攻入城关,契丹人逃跑了。周祖在还没发迹时(窘迫时)与王景交好,等到即位后升他兼做侍中。王景从行伍起家,平时也没什么智谋,然而面对政务并不刻薄,民众有案子,一定当面审问,没有大的错误,就教育一下然后就放了他们。不被下面的官吏动摇,因此当地民众都认为带来了方便。广顺初年进朝做官,民众数百人挡在道上想留住他但没能留住,也有拉住王景马两边的脚踏(以此想留住他)。过不久,又让王景担任护国军节度,一年之后,又升迁镇守凤翔。晋世祖即位,升为中书令。先前,秦、凤两州被蜀军攻陷,两州旁边的蕃汉人到朝廷请求收复(失地),晋世宗命令王景和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讨伐,相继攻陷砦栅,于是命令王景担任西面行营都部署,在上邽大败蜀军,斩杀敌人数万。宋初,担任太子太保,被封为太原郡王。建隆二年春来朝,宋太祖设宴赏赐,又让他担任西面缘边都部署。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赠太傅,追封为岐王,谥号元靖。王景性格谦虚,对下属谦和有礼。每朝廷有使臣到,即使地位不够高的人也一定降阶送迎,周到有礼。左右的人有人说:“王位固然要尊崇,也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王景说:“人臣看重君命,本来就应该这样,我只是担心不够谨慎罢了。”当初被封郡王,朝廷让吏部尚书张昭来传达旨意,王景特别看重,用万余串钱赠送张昭。左右的人有人说这个礼太大。王景说:“我在当兵的时候,就听说张尚书的大名。现在出使于我,是朝廷对我的厚爱啊。我怎么可以拿以往的旧例来限制呢。”专题训练13古代诗歌鉴赏(1)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示例: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2(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2)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皇帝的恩赐!3(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4(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5(1)桃花流水鳜鱼肥(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词人通过描写“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6(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7(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8(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9(1)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或: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10(1)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2)“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11(1)用典。分别是“望帝啼鹃”与“精卫填海”。(2)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叠音词“寸寸”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珍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以望帝自况,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才,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恳切隆重,体现作者拳拳爱国之心。诗人借精卫填海表达了自己希望以微弱力量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定决心,同时也热切希望梁氏共赴国难。专题训练14古代诗歌鉴赏(2)1(1)描绘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江上潮水下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昏暗不明,瘴气弥漫,暮色渐浓。(2)大雁的南飞与诗人不知归期做对比,突出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诗人用“江静”反衬了自己内心无一刻宁静的哀怨痛苦。用昏暗的境界渲染了凄凉寂寥的气氛,以景衬情,烘托出愁苦的心情。2(1)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或:明快动人)的景象。(2)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对美丽(或: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人生苦短,别离多、相聚少,世事无奈之情;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风景古来依旧,人生聊聊百年,感叹人生的渺小,自然的伟大。3(1)一层意思是就老柏树而言,表现老柏树不受自然条件的干扰,无论春风来还是不来,它都始终保持自己原有的四季常青的风姿;另一层意思是兴龙寺主人从容淡定,荣宠不惊。(2)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这首诗用世人对牡丹趋之若鹜来反衬(或:衬托、对比)老柏树在春风到来之时保持这原有的姿态,突出了老柏树的超然物外、从容淡定,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不受环境影响,淡定从容精神品质的赞叹。双关,“春风来似不曾来”既写老柏树四季常青,不受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又突出了寺院主人淡定从容的高尚品质,一语双关。象征(或:以物喻人),如牡丹象征富贵,寻芳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富贵,老柏树象征寺院主人等。托物抒怀,如借老柏树在春风到来时依然保持自己原有的风姿,抒发了对超然物外、淡定从容品质的歌颂和向往。4(1)这句运用反衬(或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2)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5(1)拟人。新丰的鸡犬看到我好像认识我一样,欣然相迎,“欣然”、“识”均是拟人化的动作,反映了苏轼感受到的热烈气氛,表达了诗人初到惠州的喜悦之情。用典。字面的意思是说,苏武怎么会知道从漠北回到中原去?管宁自然想要在辽东终老。苏轼借这两个典故,抒发了他想在惠州为家终老的感情。双关。“岭南万户”既可指岭南万户酒,亦可指万家万户惠州人。“皆春色”,用春色写照酒的温暖,醇美,用视觉来形容味觉,形象生动。另外,亦可借春色来形容诗人所到之地家家户户的热情好客。(2)客观上,天时地利和人情之淳朴热情让苏轼有了家的感觉,也让远谪蛮荒的他有了归属感。主观上,诗人想到此地会有精神和他相通的“幽人”陪伴,有美酒可寄托情怀,让他对谪居惠州的生活充满期待,因此随遇而安,不以谪为患,有了归属感。6(1)本诗用了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地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2)用“偷”字更好。“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的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7(1)要点:生命的艰辛,仕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2)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刻不被忧愁缠绕。运用比喻,将百忧比喻为雨中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与纷杂。8(1)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声”的凄凉和村落的稀落,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2)下阕使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却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9(1)“望”写的是乌孙使臣朝罢西归,回头眺望京城的动作,表达了使臣恋恋不舍的心情,表现出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情深义重。(2)多数边塞诗表现的主题是:报效祖国(或:建功立业、怨战思乡、反映边塞征战之苦)。而此诗的主题是:讴歌民族和解(或:热爱和平),因此显得与众不同。10(1)雨前,含苞欲放的花儿蕴藏着一片生机和希望;雨后花已凋谢,空有满枝的绿叶。字句间流露出对短暂春光的惜春情思。(2)诗人用了“却疑”二字,将蝴蝶犹豫、疑惑而又充满向往的神态表现出来,从中透露出深藏着的惜春隐痛。11(1)“出”字既符合秋千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状,又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2)词的下片既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欢乐场面,又直抒胸臆,以“人生何处似樽前”作结,抒吐内心万事不如意的郁闷,既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快乐,又表达了词人人生短暂、失意伤怀的苦闷。12(1)不同意。“占”有占有、霸占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写出鸟雀跳跃竹枝的自由自在、欢喜得意的情态。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2)表达了诗人喜欢恬淡、闲适,厌倦官场生活的生活情趣。前两联通过“双禽占竹”、“一蝶寻花”,写出环境的清幽淡雅;第三联通过“开吴画”、“试越茶”,写出诗人居住北斋的高雅生活;尾联直抒胸臆,通过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当下“野兴渐多”的情趣。专题训练15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2(1)知者乐仁者寿(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3)潦水尽而寒潭清俨骖于上路(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4(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4)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5(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大块假我以文章序天伦之乐事(3)渐车帷裳士贰其行(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6(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2)锲而舍之锲而不舍(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4)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7(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锲而舍之锲而不舍(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8(1)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2)欲苟顺私情实为狼狈(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蜀山兀阿房出9(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0(1)性本爱丘山一去三十年(2)昨夜闲潭梦落花江潭落月复西斜(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靡室劳矣夙兴夜寐1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4)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1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4)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13(1)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4)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14(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2)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5(1)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2)月明星稀绕树三匝(3)迷花倚石忽已暝栗深林兮惊层巅(4)废池乔木清角吹寒16(1)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4)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17(1)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2)又有清流激湍引以为流觞曲水(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