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测试13(选修3-5)(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16222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测试13(选修3-5)(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测试13(选修3-5)(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测试13(选修3-5)(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测试13(选修3-5)(含解析)本卷测试内容:选修35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3、4、5、9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2、6、7、8、10、11、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有关光的本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C.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则显出波动性,如果光只通过一个缝则显出粒子性解析:牛顿提出“微粒说”不能说明光的本性,A错;光既不能看成宏观上的波也不能看成微观上的粒子,B错;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说明光的波动性,当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时,曝光时间短显示出粒子性,曝光时间长则显示出波动性,D错误。答案:C2. xx长治市期末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紫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B. 原子发光现象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无关C. 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成为光电子D. 在7NHe8OX核反应中,X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衰变E.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衰变所需要的时间解析: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紫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选项A正确;原子发光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的结果,与原子核的变化无关,选项B正确;电子只可吸收一个光子,若不能逸出,则能量很快损失掉不能积累,故C错;X是质子而不是氦核,故不能叫衰变,而是人工转变;半衰期是一个具有统计意义的概率,对大量元素才有意义,故E对。答案:ABE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反向的力F1、F2分别同时作用于A、B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An)可知,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值越大,辐射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短,从图中可看出,能量差值最大的是E3E1,辐射光的波长a最短,能量差值最小的是E3E2,辐射光的波长b最长,所以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的是a、c、b,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答案:C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He14 7N17 8OH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235 92U141 56BaKr2nC. 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D. 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2的光子,已知1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的光子解析:1919年,卢瑟福做了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为:He14 7N17 8OH,选项A正确;铀核裂变时,需要中子轰击铀核,所以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23592Un141 56BaKr3n,选项B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可知,选项C正确;设波长为1的光子能量为E1,波长为2的光子能量为E2,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E3,波长为3,则E1hc/1,E2hc/2,E3hc/3,E3E2E1,可推知3,选项D正确。答案:ACD7. xx课标全国卷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Pb)的结合能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解析:本题考查原子核的结合能及其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也等于将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选项A正确;重核的比结合能比中等核小,因此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选项B正确;原子核的结合能是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乘积,虽然铯原子核(55Cs)的比结合能稍大于铅原子核(82Pb)的比结合能,但铯原子核(55Cs)的核子数比铅原子核(82Pb)的核子数少得多,因此铯原子核的结合能较小,选项C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将原子核分解所需的能量也越大,因此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错误;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等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E错误。答案:ABC8.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92U核,发生衰变后生成Th核,衰变后的粒子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 衰变方程可表示为:92U90ThHeB. 衰变后的Th核和粒子的轨迹是两个内切圆,轨道半径之比为145C. Th核和粒子的动量大小之比为11D. Th核和粒子的动能之比为2117E. 若粒子转了117圈,则Th核转了90圈解析:衰变过程不可逆,不能用等号,故选项A错误;衰变后的Th核和粒子的轨迹是两个外切圆,故选项B错误;衰变过程中的动量守恒,Th核和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因此动能之比等于质量比的倒数,为2117,选项C、D正确;周期之比等于比荷比的倒数,为90117,故粒子转了117圈,则Th核转了90圈,故选项E正确。答案:CDE9. 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H)聚变为1个氦核(He)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4HHe2X,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方程中的X表示中子(n)B. 方程中的X表示电子(e)C. 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m4m1m2D. 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E(4m1m22m3)c2解析:X表示正电子,故选项A、B错误;质量亏损为:m4m1m22m3,故选项C错误;释放的核能为:Emc2(4m1m22m3)c2,故选项D正确。答案:D10. 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站在车上的人练习打靶,靶装在车上的另一端,如图所示。已知车、人、枪和靶的总质量为M(不含子弹),每颗子弹质量为m,共n发,打靶时,枪口到靶的距离为d。若每发子弹打入靶中,就留在靶里,且待前一发打入靶中后,再打下一发。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待打完n发子弹后,小车将以一定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B. 待打完n发子弹后,小车应停在射击之前位置的右方C.在每一发子弹的射击过程中,小车所发生的位移相同,大小均为D. 在每一发子弹的射击过程中,小车所发生的位移不相同解析:车、人、枪、靶和n颗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初动量为0,故末动量为0,A错误;每发子弹打入靶中,就留在靶里,且待前一发打入靶中后,再打下一发,因此每次射击,以一颗子弹和车、人、枪、靶、(n1)颗子弹为研究对象,动量守恒,则:0mM(n1)m,由位移关系有:x车x子d,解得x车,故C正确;每射击一次,车子都会右移,故B正确。答案:BC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C.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D.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E. 原子核的衰变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发生的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线照射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时,从金属表面上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的照射强度无关,A项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减小,电场力做正功,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B项正确;根据质能关系可知,C项正确;根据核反应知识可知,D项正确;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发进行的,E项错误。答案:BCD12. 甲、乙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动量分别为p甲5 kgm/s,p乙7 kgm/s,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当甲追上乙发生碰撞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 kgm/s,则甲、乙两球的质量m甲m乙的关系可能是()A. B. C. D. 解析:碰前必须满足v甲v乙,再由公式v得,即0.71;碰中能量不增加,有,即0.41;碰后v甲v乙,即0.2。综合以上三式可得0.410.2,符合此条件的选项为B和C。答案:BC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13. (6分)xx云南统一检测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用加速后动能为0.5 MeV的质子H轰击静止的锂核Li,生成两个动能为8.9 MeV的He核,上述核反应方程为_;若反应中产生的核能全部转化为He核的动能,该反应中产生的质量亏损为_u。(1 u相当于931 MeV,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核能公式的应用。(1)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HLiHeHe;(2)因反应中产生的核能全部转化为He核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得核能E(28.90.5) MeV,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28.90.5) MeV,因1uc2931 MeV,所以该反应中产生的质量亏损为 u1.86102 u。答案:HLiHeHe1.8610214. (6分)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电路,利用此装置也可以进行普朗克常量的测量。只要将图中电源反接,用已知频率1、2的两种色光分别照射光电管,调节滑动变阻器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要能求得普朗克常量h,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计算普朗克常量的关系式h_(用上面的物理量表示)。解析:电流表示数为零,此时光电管两端所加的电压为截止电压,对应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根据eU极mvhW0有eU1h1W0,eU2h2W0,解得h。答案:分别使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读数U1、U215. (6分)如图所示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1)下列说法中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A. 入射球比靶球质量大或者小均可,但二者的直径必须相同B. 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C. 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D. 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刻度尺和秒表(2)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为O点,经多次释放入射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了两球平均落点位置为M、P、N,并测得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OM、OP和ON。已知入射球的质量为m1,靶球的质量为m2,如果测得m1m2近似等于_,则认为成功验证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解析:本题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1)入射球应比靶球质量大,A错;本题用小球水平位移代替速度,所以不用求出具体时间,所以不需要秒表,D错;本题选B、C。(2)碰撞后两球的总动量应该等于不放靶球而让入射球单独下落时的动量,入射球单独下落时的动量可用m1表示。答案:(1)BC(2)m1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16. (10分)xx河南洛阳如图所示,一质量M2 kg的长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的右边有竖直墙壁。现有一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质量m1 kg,以速度v06 m/s从B的左端水平滑上B,已知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0.2,B与竖直墙壁的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若B的右端距墙壁x4 m,要使A最终不脱离B,则木板B的长度至少多长?解析:设A滑上B后达到共同速度v1前并未碰到竖直墙壁。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1在这一过程中,对B由动能定理得,mgxBMv解得,xB2 m4 m,假设成立。设B与竖直墙壁碰后,A和B的共同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1mv1(Mm)v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gLmv(mM)v解得,L8.67 m。答案:8.67 m17. (10分)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运动,当A滑过距离l1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出发点P并停止。滑块A和B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都为,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l2,求滑块A从P点出发时的初速度v0。(取重力加速度为g)解析:令A、B质量均为m,A刚接触B时速度为v1(碰前),由功能关系,mvmvmgl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令碰后瞬间A、B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12mv2碰后A、B先一起向左运动,接着A、B一起被弹回,在弹簧恢复到原长时,设A、B的共同速度为v3,在这一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在始末状态都为零。根据动能定理,(2m)v(2m)v(2m)g(2l2)此后A、B分离,A单独向右滑到P点停下由功能关系得mvmgl1联立各式解得v0。答案: 18. (12分)xx北京西城如图所示,一质量M1.0 kg的砂摆,用轻绳悬于天花板上O点。另有一玩具枪能连续发射质量m0.01 kg、速度v4.0 m/s的小钢珠。现将砂摆拉离平衡位置,由高h0.20 m处无初速度释放,恰在砂摆向右摆至最低点时,玩具枪发射的第一颗小钢珠水平向左射入砂摆,二者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共同速度。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1)求第一颗小钢珠射入砂摆前的瞬间,砂摆的速度大小v0;(2)求第一颗小钢珠射入砂摆后的瞬间,砂摆的速度大小v1;(3)第一颗小钢珠射入后,每当砂摆向左运动到最低点时,都有一颗同样的小钢珠水平向左射入砂摆,并留在砂摆中。当第n颗小钢珠射入后,砂摆能达到初始释放的高度h,求n。解析:(1)砂摆从释放到最低点,由动能定理得MghMv解得,v02.0 m/s。(2)小钢珠打入砂摆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Mm)v1解得,v11.94 m/s。(3)第2颗小钢珠打入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m)v1mv(M2m)v2第3颗小钢珠打入过程,同理(M2m)v2mv(M3m)v3第n颗小钢珠打入过程,同理M(n1)mvn1mv(Mnm)vn联立各式得,(Mm)v1(n1)mv(Mnm)vn解得,vn当第n颗小钢珠射入后,砂摆要能达到初始释放的位置,砂摆速度满足:vnv0解得,n4所以,当第4颗小钢珠射入砂摆后,砂摆能达到初始释放的高度。答案:(1)2.0 m/s(2)1.94 m/s(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