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1824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70分)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原因是()A原核生物无核物质B原核生物无遗传物质C原核生物无完善的细胞器D原核生物进行无性生殖2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3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了解F1()A基因型B相关基因的结构C产生配子的种类D产生配子的比例4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RRBbBRrBbCrrbbDRrbb5杂种红花(Aa)阔叶(Bb)的牵牛花植株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3红阔:1红窄:3白阔:l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aBB(白花阔叶)BaaBb(白花阔叶)CAabb(红花窄叶)DAaBb(红花阔叶)6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ABCD7控制蛇皮颜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甲:P黑斑蛇黄斑蛇 乙:F1黑斑蛇F1黑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 F2黑斑蛇、黄斑蛇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黄斑是隐性性状C甲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D乙实验中,F2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8基因型是Dd的豌豆自交三代,所得后代种子中杂合子占()A75%B50%C25%D12.5%9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ABCD10具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的两个杂合子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aBb和AABbBAaBBAABbCAaBb和AABbDAaBBaaBb11有一种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显性基因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色花,否则都开白色花用一纯合显性开紫色花的植株与一纯合隐性开白色花的植株杂交,F1再自交,则F2中紫色花与白色花的比例是()A9:1B9:3C9:7D15:112在完全显性及每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条件下,AaBbCC与aaBbcc进行杂交,其子一代中表现型与双亲不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ABCD13一般人对苯硫腺感觉味苦,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基因b控制统称味盲家庭,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最大可能是()BBBB bbbb BBbb BbBb Bbbb BBBbABCD14以下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A正确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B正确选用了试验材料C由单性状到多性状的研究方法D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15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子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子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A2个B3个C4个D5个16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BCD17如图是同一种动物的两个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是减数分裂图,乙是有丝分裂图B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甲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依次是2、4、4D甲细胞的亲代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1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减数分裂的间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19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C有丝分裂也存在四分体时期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20对减数分裂的下列描述中,揭示出减数分裂区别于有丝分裂的本质特征是()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四次B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C有性生殖中配子发生的必经过程D是有性生殖物种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2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B着丝粒分裂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染色体复制22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F1全是高茎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高茎和矮茎,其比为787:277,出现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B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有显性作用C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23对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可能是有丝分裂的中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和为一对,和为另一对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一定都是非同源染色体24等位基因最可能位于()A四分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上B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CDNA分子中两条单链上D非同源染色体上25某生物的卵细胞和极体基因组成有可能是()AAB AB aB abBAB ab ab ABCaB aB aB AbDAb Ab aB ab26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ABCD27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l:1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穗上,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有2种D对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决定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28正常情况下,在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的是()A配子中B精原细胞中C受精卵中D初级精母细胞中29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BCD30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b与b基因分别何时发生分离()A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1假设某动物精原细胞的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无基因突变发生,则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的组成可能是()ABCD32一种鱼的雄性个体生长快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AXDXDXDYBXDXDXdYCXDXdXdYDXdXdXDY33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复制次数、着丝点分裂次数、染色体减半次数、DNA分子减半次数依次是()A1、2、2、1、2B1、1、1、2、1C2、1、1、2、1D2、1、1、1、234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D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35用纯合果蝇作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F1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D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二、非选择题36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茶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表现型黄绿叶浓绿叶黄叶淡绿叶基因型GY(G和Y同时存在)Gyy(G存在,Y不存在)ggY(G不存在,Y存在)ggyy(G、Y均不存在)(1)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种,其中基因型为的植株自交,F1将出现4种表现型现以浓绿叶茶树与黄叶茶树为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则F1只有2种表现型(3)在黄绿叶茶树与浓绿叶茶树中,基因型为的植株自交均可产生淡绿叶的子代,理论上选择基因型为的植株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37下图分别为某雌性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示意图请据图(a)回答:(1)细胞A的名称是细胞,细胞A内有对同源染色体细胞B的名称是,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是(3)细胞C所处时期的特点是,C细胞内有条染色单体(4)曲线在5时DNA含量减半是由于的结果(5)根据图(a),在下面坐标图(b)中画出该过程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xxxx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70分)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原因是()A原核生物无核物质B原核生物无遗传物质C原核生物无完善的细胞器D原核生物进行无性生殖【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据此答题【解答】解:A、原核生物有核物质,A错误;B、原核生物有遗传物质,B错误;C、原核生物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但这不是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的原因,C错误;D、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的原因是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内容及使用范围,明确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2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眼大和眼小是一对相对性状【解答】解:A、高鼻梁和塌鼻梁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故A错误;B、卷毛和直毛是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挂B错误;C、五指和多指表示手指的数目,是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故C错误;D、眼大和眼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相关内容,考核学生对于相对性状的理解3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了解F1()A基因型B相关基因的结构C产生配子的种类D产生配子的比例【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解答】解:A、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A正确;B、测交不能检测F1相关基因的结构,B错误; C、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C正确; D、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的意义,明确测交法可以用于检测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也可以用于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再作出正确的判断4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RRBbBRrBbCrrbbDRrbb【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据此答题【解答】解: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即某个体rrbbRrbb和RrBb,其中rrbb只能产生一种配子rb,则该个体能产生Rb和RB两种配子,因此该植物的基因型为RRB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再进而判断该植物的基因型,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杂种红花(Aa)阔叶(Bb)的牵牛花植株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3红阔:1红窄:3白阔:l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aBB(白花阔叶)BaaBb(白花阔叶)CAabb(红花窄叶)DAaBb(红花阔叶)【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结果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是3:1:3:1,可知两对性状分离比分别是3:1和1:1,分别是自交和测交实验的结果,因此可判断亲本基因型【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纯合红花窄叶(AAbb)牵牛花与纯合白花阔叶(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是AaBb,让其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是3:1:3:1,分析子代中红花:白色=1:1,阔叶:窄叶=3:1,说明前者是测交,后者是杂合子自交,所以与AaBb杂交的“某植株”基因型为aaB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6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ABCD【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析】通过题意可知,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患病双亲有一个正常的小孩,说明双亲为杂合子,显性纯合子不能活到50岁,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3/4【解答】解: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是“有中生无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不能活到50岁的是显性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纯合:显性杂合:隐性纯合=1:2:1,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为3/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及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控制蛇皮颜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甲:P黑斑蛇黄斑蛇 乙:F1黑斑蛇F1黑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 F2黑斑蛇、黄斑蛇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黄斑是隐性性状C甲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D乙实验中,F2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乙:F1黑斑蛇F1黑斑蛇的后代出现了黄斑蛇,说明黑斑对黄斑为显性设黑斑基因为A,则黄斑基因为a根据甲:P黑斑蛇黄斑蛇的后代F1黑斑蛇、黄斑蛇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为Aa和aa;乙:F1黑斑蛇F1黑斑蛇的后代F2为黑斑蛇、黄斑蛇,则F1黑斑蛇都为Aa,F2黑斑蛇为AA和Aa、黄斑蛇为aa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由于黑斑蛇是显性性状,所以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A正确;B、黄斑是隐性性状,B正确;C、甲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都是杂合体,C正确;D、乙实验中,F2黑斑蛇基因型(AA和Aa)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Aa)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基因型是Dd的豌豆自交三代,所得后代种子中杂合子占()A75%B50%C25%D12.5%【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Dd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DD:Dd:dd=1:2:1,Dd出现的概率为【解答】解: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后,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n,纯合子AA和aa所占比例相同,为2基因型是Dd的豌豆自交三代,所得后代种子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3=12.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9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ABCD【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由题意知,该题是对非随机交配知识的考查,先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然后用雌雄配子结合的方法计算后代中特定基因型频率【解答】解:由题意知,aa不能交配,因此能交配产生后代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Aa,比例是1:2,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相同,也是A:a=2:1,因此随机交配一代,后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a=故选:B【点评】该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由于aa不能交配产生后代,因此该题中自由交配的方式包括:AAAA、AAAa、AaAA、AaAa,其中只有AaAa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aa的后代,由于Aa在可育个体中的比例是,因此aa=10具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的两个杂合子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aBb和AABbBAaBBAABbCAaBb和AABbDAaBB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解答本题可采用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解答】解:A、aaBbAABb子代中表现型种类=12=2种,A错误;B、AaBBAABb子代中表现型种类=11=1种,B正确;C、AaBbAABb子代中表现型种类=12=2种,C错误;D、AaBBaaBb子代中表现型种类=21=2种,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出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应用层次的考查11有一种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显性基因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色花,否则都开白色花用一纯合显性开紫色花的植株与一纯合隐性开白色花的植株杂交,F1再自交,则F2中紫色花与白色花的比例是()A9:1B9:3C9:7D15: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显性基因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色花,否则都开白色花,所以紫花的基因型是A_B_,白花的基因型是A_bb或aaB_或aabb【解答】解:纯合显性开紫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隐性开白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F1的基因型为AaBbF1再自交,则F2中A_B:A_bb:aaB_:aabb=9:3:3:1由于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显性基因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色花,否则都开白色花,因此紫色花与白色花的比例是9:(3+3+1)=9: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结合题意判断紫花和白花可能的基因对于此类试题,学生掌握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的分析12在完全显性及每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条件下,AaBbCC与aaBbcc进行杂交,其子一代中表现型与双亲不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在每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基因型分别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进行杂交,可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Aaaa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BbBb后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CCcc后代全显性性状,则子代中和亲代AaBbCC表现型相同的概率=,和亲本aaBbcc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则基因型分别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进行杂交,其子一代中表现型与双亲不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概率=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注意题干中问的是其子一代中表现型与双亲不相同的个体,并非是基因型不同的13一般人对苯硫腺感觉味苦,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基因b控制统称味盲家庭,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最大可能是()BBBB bbbb BBbb BbBb Bbbb BBBbABC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BBbb和BBBb的后代均表现为味苦;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后代均表现为味盲;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后代味苦与味盲之比为3:1;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为测交,后代味苦与味盲之比为1:1【解答】解:BBBBBB,子女均表现为味苦; bbbbbb,子女均表现为味盲,即味盲占100%;BBbbBb,子女均表现为味苦; BbBbBB(味苦):Bb(味苦):bb(味盲)=1:2:1,其中味盲占25%;BbbbBb(味苦):bb(味盲)=1:1,其中味盲占50%; BBBbBB(味苦):Bb(味苦)=1:1,子女均表现为味苦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6种杂交组合,并能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得出相关概率,尤其要注意“3:1”和“1:1”这两种性状分离比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14以下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A正确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B正确选用了试验材料C由单性状到多性状的研究方法D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解答】解:A、孟德尔正确假设了遗传因子控制生物的性状,在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A错误;B、正确选用了试验材料(豌豆)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由单性状到多性状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正确;D、科学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提出的假说;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子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子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类型共4个精子,图中有8种类型的精子,则形成它们至少需4个精原细胞【解答】解: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4个2种精子,一共需要4个精原细胞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减数分裂的结果16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BC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体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据此答题【解答】解: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正确;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掌握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位置,再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7如图是同一种动物的两个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是减数分裂图,乙是有丝分裂图B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甲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依次是2、4、4D甲细胞的亲代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含两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乙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是减数分裂图,乙是有丝分裂图,A正确;B、减数第二分裂前期染色体减半,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B正确;C、甲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依次是2、4、4,C正确;D、甲细胞的亲代细胞基因型可以有多种,可以是AaBb、也可以是AAbb、Aabb、AABb等等,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减数分裂的间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解答】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减数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9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C有丝分裂也存在四分体时期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A正确;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只有在联会时才能形成四分体,B错误;C、有丝分裂不存在四分体时期,C错误;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0对减数分裂的下列描述中,揭示出减数分裂区别于有丝分裂的本质特征是()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四次B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C有性生殖中配子发生的必经过程D是有性生殖物种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解答】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错误;B、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B正确;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是有性生殖中配子发生的必经过程,C错误;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有性生殖物种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识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B着丝粒分裂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染色体复制【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初级卵母细胞对应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对应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染色体复制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而只有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在卵细胞的两次分裂中都出现的【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次级卵母细胞无此现象,A错误;B、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初级卵母细胞无此现象,B错误;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在卵细胞的两次分裂中都出现的,C正确;D、染色体复制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22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F1全是高茎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高茎和矮茎,其比为787:277,出现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B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有显性作用C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着配子遗传给后期所以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解答】解:A、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这是表现型,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B、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C、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这是现象,不是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C错误;D、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形成不同的配子,受精时不同配子随机组合,可以得到新性状的个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约为3:1的根本原因,能正确区分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条件和根本原因,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3对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可能是有丝分裂的中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和为一对,和为另一对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一定都是非同源染色体【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和),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和为姐妹染色单体;为着丝点;为染色体;为纺锤体;为中心体【解答】解: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可能是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也可能是四倍体生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错误;B、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和,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B正确;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和为一对,和为另一对,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且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及细胞中各结构的名称;能正确识别图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等位基因最可能位于()A四分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上B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CDNA分子中两条单链上D非同源染色体上【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这里需要考生紧扣“同源染色体”“控制相对性状”两个关键词【解答】解:A、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而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即为等位基因,A正确;B、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一般是相同基因,而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一个双链DNA分子中两条单链上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C错误;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紧扣概念中的“同源染色体”、“控制相对性状”这两个关键词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5某生物的卵细胞和极体基因组成有可能是()AAB AB aB abBAB ab ab ABCaB aB aB AbDAb Ab aB ab【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解答】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和极体基因组成有可能是AB、AB、ab、ab或Ab、Ab、aB、a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掌握卵细胞形成的具体过程26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ABCD【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因此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解答时运用乘法法则【解答】解:由于四对等位基因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每对染色体分离,即精子含有每个显性基因的概率均为,所以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为()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子形成的多样性,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解答时能够熟练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难度适中27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l:1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穗上,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有2种D对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决定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基因型为Dd的豌豆产生的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而雄配子中D:d=1:1,雌配子中D:d=1: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A错误;B、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穗上,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有22=4种,C错误;D、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F1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其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相同,因此对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决定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8正常情况下,在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的是()A配子中B精原细胞中C受精卵中D初级精母细胞中【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解答】解:A、人的配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不含等位基因,A正确;B、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可能含有等位基因,B错误;C、受精卵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可能含有等位基因,C错误;D、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可能含有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29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BC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解答】解:A、DD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dd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C、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正确;D、D选项表示D和d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0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b与b基因分别何时发生分离()A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B与b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a与a基因、b与b基因随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数第一、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重点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准确判断两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的时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1假设某动物精原细胞的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无基因突变发生,则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的组成可能是()ABC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由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复制关系,所含基因应该相同,所以只有图B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32一种鱼的雄性个体生长快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