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763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前要点预览知识要点图解,晨背关键词语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绝对恒定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及意义(阅读P7-9)梳理教材新知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原因:外界_的变化和体内_活动的进行。2.动态变化实例体温变化(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_、_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_。(3)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_。,(2)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_。5.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的必要条件。(1)_含量和血液中的_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2)适宜的_和_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答案】1.环境因素细胞代谢2.(1)年龄性别(2)1(3)373.(1)器官、系统相对稳定(2)成分理化性质动态平衡4.(1)神经神经体液神经体液免疫(2)有一定限度的5.正常生命活动(1)血糖含氧量(2)温度pH,掌握核心内容1.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1)内容: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稳态,如氧气、葡萄糖等的含量;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平衡,如渗透压、pH、温度等。(2)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影响稳态的因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3)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基础是机体的调节作用,结构基础是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2.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典例示范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答案】C,【问题导析】(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_的调节下,通过_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2)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在机体的不断调节下保持_状态。,【答案】(1)神经、体液和免疫各器官、系统(2)窄幅波动变化,【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3)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4)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5)稳态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6)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温度过高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体内各种化学反应。()(7)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答案(1)(2)(3)(4)(5)(6)(7),知识点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阅读P9-10)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_、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_与_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方法步骤,【答案】1.缓冲液液体环境缓冲液2.pH计或pH试纸一滴pH滴数3.减小增大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缓冲液自来水缓冲物质pH的相对稳定,掌握核心内容1.进行该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2)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要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4)生物材料至少选两种进行实验。(5)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2.人体血浆中维持pH平衡的机制,【典例示范2】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问题。(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乳酸、pH试纸。,(1)步骤中向1号试管中加入_。(2)步骤中向B组3支试管中加入_。(3)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A组:_。B组:_。(4)从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1)蒸馏水(2)等量乳酸(3)1试管pH明显升高,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1试管pH明显降低,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问题导析】(1)由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的变化机制,设置的实验组为_,则对照组试管中应分别加入_和缓冲液。(2)由步骤中A组所加物质的特点可知,A组实验目的是探讨_物质对血浆pH变化的影响。进而可知步骤中向B组3支试管中加入_。(3)依据pH调节机制可推知A、B组的实验结果应该分别为_pH明显升高,_pH变化不明显;_pH明显降低,_pH变化不明显。(4)据上述结果,蒸馏水不具_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_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_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_。,【答案】(1)血浆pH血浆蒸馏水(2)碱性等量乳酸(3)试管1试管2、3试管1试管2、3(4)缓冲缓冲缓冲缓冲物质,【一题多变】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解析A、B两项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HCl或NaOH后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很接近。答案D,随堂训练考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下列不能作为人体内环境指标的是()A.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B.血浆渗透压和pH值C.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D.24小时尿量和尿比重,解析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的度量、评价是它的各种理化性质指标,如血氧含量、pH值、渗透压等。而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是整个人体宏观的生命活动指标,不是内环境的理化指标。答案C,2.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应把化验结果的误差考虑在内,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正常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机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答案D,考点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体液免疫调节B.神经免疫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而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D,4.(2014海南改编)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_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主要包括血浆、_、_。,解析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使酶失活;为了除掉过多的酸性物质,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维持pH的稳定。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组成,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答案超过了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缓冲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组织液淋巴,考点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5.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需求B.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C.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人的调节能力发生异常,解析稳态破坏后,不能为细胞提供反应所需的物质和反应条件,细胞内的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答案B,考点四“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流程6.影星陈宝国做的“水宜生”广告中提到“喝水喝出健康来”,宣称能将水变为弱碱性,长期饮用这种“健康活水”,可以改变酸性体质。人在剧烈运动后,积累的酸性物质、调节内环境pH恢复正常的主要物质是()A.乳酸、Na2HPO4/NaH2PO4B.乳酸、NaHCO3/H2CO3C.丙酮酸、Na2HPO4/NaH2PO4D.丙酮酸、NaHCO3/H2CO3,解析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血浆内的缓冲物质主要包括NaHCO3/H2CO3和Na2HPO4/NaH2PO4,其中以NaHCO3/H2CO3最为重要。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