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2 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893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2 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2 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2 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2 地球表面形态(含解析)湘教版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xx福建文综,910)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第12题。1.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B.C.D.答案:1.D2.C解析:第1题,由题干知,该沙丘位于河流中游地区,不是河流的出山口位置;因冲积扇、洪积平原多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故在中游地区最可能是河漫滩,D项正确。第2题,沙丘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沙丘的缓坡一侧是外力来的主要方向。C项正确。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完成第34题。3.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4.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B.板块消亡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D.板块生长边界答案:3.B4.D解析:根据六大板块的划分和分布规律,易判断M处属于印度洋板块。根据箭头标注及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可知,该处边界应为板块生长边界。5.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示意),其成因是()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答案:A解析:流水的侵蚀作用与流速相关。三峡大坝的建设使河流落差增大,三峡大坝附近河床的河水流速加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从而侵蚀颗粒较小的泥沙并将其带走。(xx海南海口调研)下图为“古代早期长江三角洲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6.沿江阴市位置作一古长江横剖面示意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7.古太湖的成因最可能是()A.泥沙淤积、海浪顶托形成天然堤坝,围海成湖B.地壳断陷下沉形成构造盆地,贮水成湖C.冰川侵蚀形成低洼地,积水成湖D.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积水成湖答案:6.C7.A解析:第6题,长江自西向东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南岸即靠近江阴的河岸为侵蚀岸,河岸较陡,北岸沉积,河岸较平缓。第7题,根据古、现代海岸线的变化可以看出,长江海岸线东移,则图中所示时期以前,“长江南岸沙咀”还没形成,即古太湖位于长江入海口,受泥沙淤积、海浪顶托形成的天然堤坝影响,围海成湖。故A项正确。读“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第89题。8.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A.甲B.乙C.丙D.丁9.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答案:8.B9.A解析:第8题,乙处煤层埋藏浅,为背斜,不易渗水,顶部出露地表,不易储气,比较安全。第9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气构造,可能导致瓦斯爆炸;向斜是储水构造,开采中易发生透水事故。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10.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11.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答案:10.D11.C解析:第10题,据图知高速公路穿过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且地势较两侧高,为山地。第11题,喀斯特地貌可形成石芽、溶洞等地貌,石灰岩在湿热的条件下易发育成喀斯特地貌。二、综合题(2题,共56分)12.(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材料二: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1)图中的山脉是,属于地质构造中的,板块a为板块,板块b为板块。(2)(双选)xx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内力作用造成的B.发生于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的交界处C.发生于板块的张裂地带D.发生于世界地震带附近(3)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4)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影响。答案:(1)喜马拉雅山褶皱印度洋亚欧(2)AD(3)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引起挤压,造成青藏高原移动。(4)在地质上有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解析:第(1)题,图中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a)及亚欧板块(b)之间的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第(2)题,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芦山县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附近。第(3)题,结合图示知青藏高原的移动与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有关。第(4)题,板块运动会造成地壳的弯曲、断裂、上升、下沉,并带来地震等灾害。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可知,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有四处古沙洲,冲积岛主要是河流堆积与海水顶托共同作用的结果。第(2)题,古沙洲的生消变化与河流的堆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等有关。第(3)题,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速度减慢的原因可从上游水土流失减少、上游水利工程建设截留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