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58038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自主学习(教材P60P62)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良好的工业基础。(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3)与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4)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合作探究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答案: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同步辅导要点归纳区域位置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面、北面、西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并与华北地区相连接。难点解惑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及成因(1)气候。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下图)。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的需求,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要适应环境,多为喜凉品种,如甜菜。(2)地形。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如下表所示:方位地形单元及特征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西部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适合发展畜牧业,是畜牧业基地中部和东北部东北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面积的1/3,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发展种植业,是商品粮基地东、北、西三面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适合发展林业,是林业生产基地同步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是(A)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解析:该地区为宁夏平原,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该地区生长的葡萄糖分高。所以选择A选项。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C)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BCD解析: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加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分积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3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D)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以木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解析:根据图示,水电站广布,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动力密集型工业。本区铜等有色金属分布多,更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所以选择D选项自主学习(教材P62P64)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探究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业?答案: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河谷盆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热、水以及土壤条件能够种植水稻。因此,这一地区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水稻产区。但是,在东北的其他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积温逐渐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可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使水稻种植向北扩展到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同步辅导要点归纳东北的区域位置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地域主要分布区自然条件耕作农业区小麦区北部,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水稻分布区辽河和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玉米带普遍,向北种植比例减少,主要在松辽平原大豆产区北部,向北种植比例增多湿润、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续上表)林业和特产区林业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特产区珍贵药材产区长白山区苹果梨产区延边柞蚕茧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半岛丘陵区苹果产区辽南湿润、半湿润的山区畜牧业区放牧畜牧业区西部高原(三河马、三河牛)、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部分林区草地半干旱的高原地区舍饲养畜业区广大农区湿润、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难点解惑耕作农业区中,玉米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而大豆和小麦的种植比例逐渐增加玉米生长需要温暖的气温条件,东北平原中南部属于中温带,热量条件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随着不断往北,热量条件逐渐不适宜玉米生长,且产量由南往北产量降低,故种植面积下降。大豆和小麦(春小麦),能够适应北温带的热量条件,都可以在东北平原,但是由于玉米的单产比小麦和大豆高,且中南部适宜种植玉米,所以南部玉米种植比重大,而北部大豆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同步检测读“东北地区”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1D地的资源有(D)A铁矿B煤炭C石油D森林解析:根据图示:图中D地位于长白山脉附近,该地区降水较为丰富,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B)A甲、乙、丙地区是东北主要的水稻区BABC区是东北的主要的林业和特产区CBC是我国最大的林区DFEG三河交汇地区是三河牛和三河马的主要分布区解析:甲、乙、丙地区是东北平原地区,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ABC区为山地,适合发展林业和特色农业;我国最大的林区是东北林区,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林区。大兴安岭林区为A。三河牛和三河马主要位于内蒙古牧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D)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制约了农村的综合发展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该地区生长期长,利于养分积累是东北大米质量优越的重要原因C与我国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无论怎么看都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劣势D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农产品具有天然的绿色优势解析: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高,白昼时间长,热量较为充足,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所以农作物的品质好,具有天然的绿色优势。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4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C)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解析:我国东北地区拥有广大肥沃的黑土,土壤肥沃,有利于大豆的生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自主学习(教材P64P66)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2突出特点合作探究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答案: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地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长潜力大;交通便利,运输方便。同步辅导要点归纳建设商品粮基地需要具备的条件(1)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交通运输方便。(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黑土肥力很高;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3)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好处:建设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难点解惑东北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处东北平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大面积分布,有肥力很高的黑土和黑钙土,这里除南部属于暖温带外,中部和东部,三江平原属于中温带,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协调,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人文因素:东北地区人口较少,人均耕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提供较多的商品粮;东北重工业基础雄厚,可提供农业发展需要的各种农业机具,而大面积分布,地势平坦的耕地,最适宜大型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高。同步检测我国的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应建在(B)劳动力充足和粮食产量大的地区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地区粮食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的地区人多地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A BC D解析: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国家建立了商品粮基地。故选B。自主学习(教材P67P69)1存在的问题及后果: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发展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发展方向: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4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及重点。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合作探究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的优势?答案: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步辅导要点归纳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农业区域存在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草场退化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重采伐、轻养育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转变难点解惑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思路同步检测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偏北,主要原因可能是(C)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解析:甲地附近有大兴安岭山脉,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为西北风,由于山脉的阻挡,甲位于背风坡,受到冬季风影响减小,故气温比同纬度的高,等温线偏北。2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B)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解析: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黑土流失、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其中最突出的为黑土流失使得土壤肥力下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而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的生态环境效应,湿地的退化会加剧旱涝灾害的发生,限制农业的发展,故选B。一、选择题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xx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xx年)。据此回答13题。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A)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小产业化基础好劳动力数量大A B C D解析: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D)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解析: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D)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 BC D解析: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惟一的选择。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xx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45题。1耕地2居民地3湖泊11333331111133333122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14.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解析: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题干已知信息“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两个年份;在阅读图上内容时特别注意方格中数字由左向右变化,即表示该方格代表空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已发生变化;接着从整个区域把握,可得出耕地面积扩大了,湖泊大大的缩小,居民地也增加了,再结合辽宁西北部处在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引水灌溉,易发生土地次生盐渍化,就此选A。也可用排除法,因为湖泊面积大大的缩小,不可能出现“空气湿度明显增加、干旱、洪涝频率减小、水生生物物种增加”的情况,故只能选A。5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C)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从题干信息“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可知该地区处在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只能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故选C。也可从上题选择推理,只能选C。为什么不选D项,因为图示地区大部分现有土地利用形式是耕地,不是草地,故不选D项。读“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表”,回答67题。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量(kg)1992193335203810205xx1047845042351356.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B)A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B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C气候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长,与平均产量下降无关,A错。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导致亩产量下降,B对。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地耕地面积增加,降水减少,出现旱灾的可能性大,不会是水灾,水旱灾害可能是某一年下降的原因,不会是20年来的主要原因,C错。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与多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无直接关系,D错。7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C)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B开发矿产,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C适当减少农业用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D治理风沙危害,发展绿洲农业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耕地面积增加,林地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大,粮食亩产量下降,所以不能再用扩大耕地的面积的方法,A错。开发矿产,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B错。适当减少农业用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C对。根据表中降水量,这里是半湿润地区,不是沙漠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D错。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89题。8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表述正确是(A)Aa洪涝灾害 Bb热量条件Cc土壤肥力 Dd灌溉水解析:图示a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故洪涝灾害多发。B位于我国北部地区,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平原,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为热量不足,而华北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风沙和水资源不足,B错误。C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故主要的限制性条件是水资源不足。D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故气候高寒,不利于农业生产。9四个地区国土整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是(A)Aa酸性土壤改良 Bb土地沙漠化Cc盐碱地整治 Dd水土流失解析:四个地区国土整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是:a东南丘陵酸性土壤改良和水土流失;b华北盐碱地整治、东北土地退化、湿地保护;c土地沙漠化;d高寒牧场退化。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农业生产模式,将(A)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解析:读图,图中台田有淋盐的过程,说明该地原来有盐碱化问题,采用池塘台田模式,既治理了土地的盐碱化问题,又发展了农业生产,是一种因地制宜,减轻盐碱的做法,A对。图示方式不会降低区域整体海拔,B错。农业的发展,农民劳作负担可能加重,但收益更高,C错。图中使用的有机肥等,不会导致农药污染,D错。11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B)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解析:在我国因地势低洼形成的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所以最适宜地区是华北平原,B对。三江平原气温低,蒸发弱,没有大面积盐碱化土地,A错。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是湿润地区,没有盐碱化土地,C、D错。二、综合题12读图某地地形剖面及对应的积温、降水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牡丹江市的积温值高于海拉尔市的原因是什么?(2)相关资料表明,海拉尔市和哈尔滨市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其原因是什么?(3)哈尔滨市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试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解析:(1)此题考查影响积温的要素。积温与地形,纬度等因素有关。因为A地地处谷地,地势较低,冬季牡丹江市比海拉尔市距离冷空气源地远,所以牡丹江市的积温高;而海拉尔市地处山坡,地势较高,所以积温较低。(2)此题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大小的因素。太阳辐射与纬度,白昼时间的长短,气候状况等因素有关。图中的海拉尔市比哈尔滨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低,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又由于它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哈尔滨相当。答案:(1)牡丹江市纬度低于海拉尔市;牡丹江市地处谷地,地势较低,海拉尔市地处山坡,地势较高;冬季牡丹江市比海拉尔市距离冷空气源地远。(2)海拉尔市比哈尔滨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低,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海拔高,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哈尔滨相当。(3)商品谷物农业有利: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平原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不利:积温低,生长期短13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_,不同之处是_。(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_。(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_。(5)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项目美国玉米带中国东北玉米带纬度37N45N42N46N地形平原平原土壤有机质3%6%2%降水量(mm)500700450650无霜期(天)160200130145玉米单产(千克/公顷)7 5006 750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原因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农业生产的对比分析。(1)从图示的农业生产直接分析,两地地广人稀,以大面积的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故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但美国东北部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而我国东北还有水稻种植。(2)(3)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条件分析,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分析有利或不利条件。(4)影响美国东北部乳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市场和饲料。(5)结合表示资料内容依次分析即可。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则是有大面积的水稻分布(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4)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5)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