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5626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分别,妈妈见我回来高兴得不得了,又是好吃的又是带我买衣服,关爱殷殷,无所不至。 B.巨额买进,天价卖出,这种翻云覆雨的大手笔体现出一个有实力、有气魄的投资家的远见卓识和经营魄力。 C.明星做广告本无可厚非,但面对广告中“真实的谎言”,是否也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着你的观众呢? D.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2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句是 (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 , ,并赠送适用投资指南册。A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竭尽全力B我们将诲人不倦,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C我们将周到服务,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竭尽全力D我们将献计献策,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3下列划线字词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迤逦(y) 切削(xio) 拮据(j) 模棱两可(lng) B玷辱(din) 投奔(bn)糍粑(c) 命途多舛(chun) C拔擢(zhu) 迤逦(l) 毗邻(b) 气喘吁吁(x) D处置(ch) 漆黑(q) 讥诮(qio) 天理昭然(zho)4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憎恶(讨厌) 善善恶恶(坏事) 嫉恶如仇(憎恨) 恶乎待哉(什么)B.强横(粗暴) 妙趣横生(纵横杂乱) 飞来横祸(意外的) 一脸横肉(凶恶的)C.即景(就着) 非此即彼(就是) 不离不即(靠近) 成功在即(马上)D.周济(救助) 无济于事(有益) 同舟共济(渡河) 缓不济急(帮助) 5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无误的的一项是A.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成功。B.无论是省级财政,还是市县财政,远远没有达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步,要办的事还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必须坚持锱铢必较,把每分钱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 地方。C.经过八小时不畏艰险的攀登,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四顾茫茫云海、巍巍群山,不禁荡气回肠,感慨万千。D.在3月6日举行的临江区干部大会上,张部长指出,干部在 无人监督的场所,对于诱惑更要做到秋毫无犯,要始终做到洁身自好。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沈从文是我国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钱钟书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B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C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四杰”。D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伯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位巨匠。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红豆小史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爱情及友情,或有不同理解,根据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偃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红豆象征相思、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如赵崇嶓归朝欢:“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地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宋诗词是,则获得显性化表现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的故国之思。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朝人的故君之思、故国之思,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这是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与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二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地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犹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百花怒放,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明末清初红豆诗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红豆”意象有三种象征意义,这三种象征意义分别是“相思”、“爱情”和“故国之思”B王维用红豆表达相思,意蕴单一明了,不具有以后的唐诗宋词写出相思双方之间被阻碍这一特点C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听众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是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D“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王维相思更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红豆的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转移到了故国之思,由此可见,意象的意蕴是随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的B红豆的象征意义表明,一个客观事物进入诗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的意象,同它自身的形象特质关系很大C我国古代诗人把意象作为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他们特别注重意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因此,古诗大都耐读 D红豆意象的历史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鉴赏诗歌,要注重意象的多重意蕴,并知人论世地品味、评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9分,每题3分)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 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 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9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10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A. 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D.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 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8分)扛着铁锹进城刘亮程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就这样,3个月后,我结束了试用期,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它。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我在土墙根在田间地头与一伙农人的吹牛聊天,现在换成了在铺着地毯的会议 室,一盘水果,几瓶饮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闲谝。我时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马棚的这双脚,如今踏入了豪华酒店、歌舞厅我并没有换鞋。我鞋底的某个缝隙中,还深藏着一块干净的乡下泥土,我不会轻易抠出它,这是我的财富。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和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唤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而我呢,是扛着铁锨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铁锨。铁锨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是:劳动。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 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铁锨走在人群里这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前不久,我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我还会把我的妻子女儿接进城市,她们不会在城市中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但会从我的劳动中感受到那片饱满的金黄色。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 就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惹城里人。我说:我扛着锨呢,怕啥。(节选自一个人的村庄)12作者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看待城市, 在作者眼里,城市有怎样的特点?(6分)13分析文章第二段中划线部分文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14综观全文,分析文末“我扛着锨呢,怕啥”在文中的含义。(4分)15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本文题目颇有特色,作为农民典型形象的“扛着铁锹”与“进城”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映照。B本文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初入城市的农村青年对于城市的复杂心理:既自卑又自信,既怯懦又勇敢。C文中描写作者在城中寻找土地播种的梦境,含蓄地表现了依恋土地、思念故乡的感情。D作者认为自己对付生活和世界的工具就是铁锹。在这里,“铁锹”已经成了一个象征物。E本文以新鲜的取材、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见长,语言也很有个性,与内容相得益彰。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 12分) 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拜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逃亡,其得人心如此。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各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1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遂弃官客荆州 客:客居B遣令归谛思之 谛:仔细C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 复:恢复D于是冬月修戎讲武 修:学习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建安中乃还 而后乃今培风B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门虽设而常关C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D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 诸侯以惠爱为德18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都属于杜畿“得民心”的措施的组是少耗减 与民无为 复其徭役渐课民畜牸牛、草马又开 学官 余畜二十余万斛A B C D1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杜畿的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继母却很孝顺。在做郑县县令时,杜畿亲自审理案件,量罪定刑,虽然有不当的地方,但郡里的人们认 为他年纪轻却胸怀大志。B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很凋敝,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所受的损害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河东郡,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并开设学堂,河东郡因此富庶而开化。C韩遂、马超叛乱,河东郡的百姓没有人响应。太祖西征,跟叛军在渭水两边对峙,军队的粮食主要靠河东郡提供。在太祖征讨汉中的时候,杜畿派了五千人去运送粮食,没有一个人逃跑。D叛乱平息以后,论功劳,杜畿可以担任谏官,但朝廷考虑到河东郡对国家的重要性,仍然让杜畿做河东郡太守。在杜畿担任河东郡太守期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 地力。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3分)2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2分)2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2分)四、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23登东皋以舒啸;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 (王勃滕王阁序)25 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26 _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27臣以险衅, _。 (李密陈情表28_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29木欣欣以向荣,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 行 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30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_31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六、语言表达32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3分)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以音布、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了回环美。答: 七、作文3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D【解析】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一个时期。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有气势。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2C【解析】A不吝赐教谦敬失当。B鼎力相助谦敬失当D鼎力相助谦敬失当。3D【解析】A 拮据(j)B投奔(bn)C拔擢(zhu)4D【解析】A嫉恶如仇(坏事)B层现迭出C即景(就)5B【解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荡气回肠”:指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也作“回肠荡气”。)(“秋毫无犯”是指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而语境中讲的是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学会抵制诱惑,使用不当。6B【解析】作者施耐安,7D【小题1】A【解析】7A应该是“相思、爱情”“故国之思”和“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双重意蕴”。B原文:“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地涵有”。C注意“原因之一”的后半句“王维红豆诗 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小题1】明末清初红豆诗的红豆意象兼有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双重意蕴“朝代”应为“时代”。9C10D【小题1】B【解析】9C项“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10解析: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A、C、侧重写景;B侧重言志。【小题1】注意两点:第一,陈述对象是“审美移情层次”,弄清“这”的指代内容;第二,“情不虚情,景非滞景”与“情景互生”是一个层次而非两个层次。12城市是一块充满诱惑力未曾开垦的荒地。城市与村庄的事情是一样的,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城市就像自家土地,可以种自己想种的东西。13种地和编辑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作者采用一系列比喻,将两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把握了两种工作自身的特点,又突出了两者的神似之处。语言生动鲜活,生活气息浓郁,有很强的表现力。14“扛着铁锹进城”意味着自己保持着热爱劳动、踏实工作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在城市生活就不怕任何困难。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精神品质的自信。15BC【解析】12开头交待了城市像一块荒地。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这些句子显示了城市在作者心中的印象。在城市的感觉像在村里一样,不过形式不同而已。作者把城市看透了,还保留着农村人的朴实。13作者把自己编辑报纸时的感受用种地来比喻,不同的工作,同样的工作原理,都要心中有数,才能挥洒自如。指出表现手法,比喻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14我扛着锨呢,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劳本色。只要爱劳动,就有收获。作者相信天道酬勤。15B看不出“自卑”“怯懦”;C写梦境是为了表现作者意识到自己一直“扛着铁锹”16C17C18A19B【解析】16复:免除17前者代词,“他的”,后者连词。A乃:副词,才;B虽:连词“却”;D以:介词,“把”。18是表现杜畿善治政所取得的结果。是表现河东郡为“充实之所”。这两项都不是措施。19“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与原文“渐课(督促)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相左。【参考译文】杜畿,字伯侯,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却因对待继母很孝顺闻名。二十岁那年,担任郡功曹,做了郑县的县令。县里关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审理案件,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判决后放走他们,虽然不是全部恰当,但郡里的人们都对他年轻而胸怀大志而感到惊奇。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正遇上天下大乱,于是弃官客居荆州,建安年间才返回。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 杜畿亲自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府君,怎么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母牛、草马,乃至养鸡猪狗等,皆有规定。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教导了。”于是在冬天练武讲授有关知识,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韩遂、马超叛乱之际,弘农、冯翊诸县大多全县响应,河东郡虽离贼寇很近,但民无二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寇隔渭河对岸驻军,军粮全靠河东供应,等到打败贼寇,还余粮二十多万斛。太祖出征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粮。运粮的人互相勉励说:“人都有一死,但不可辜负我们的府君。”最终没有一个人当逃兵。杜畿就是这样得民心的。魏国建立以后,起用杜畿做尚书。(立国)诸事办妥后,又有朝廷指令说:“昔日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有和他们一样的大功,不久将授你谏官之职,但考虑到河东是国家的重要之郡,充实国库之所,靠它足以制胜天下,所以暂且麻烦你坐镇那里。”杜畿在河东为官十六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方。略【解析】略23临清流而赋诗2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5茕茕孑立26落霞与孤鹜齐飞27夙遭闵凶28潦水尽而寒潭清29泉涓涓而始流【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本题错一字不得分,所以要注意易错字。每处1分,错、漏、添字的不给分。30(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分)【小题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4分)【解析】30离家今几宿,说明离家时间较长了,难免产生厌倦之情。也表现了其思乡之情。【小题1】前几联,描写了很多景物,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答题时要具体指出有哪些意象。32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布、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解析】此题考查长短句转换,先确定主干,再把作为修饰成分加入主干句。33【解析】从题目本身看来,审题存在一定难度。在材料中,有两组矛盾应该注意:赛跑的时候,是固定的路程,要求人尽可能缩短时间;在人生上,是固定的时间,要求人尽可能走更远的路程,力争更大的空间去完善和加强生命。 一般来说,学生很容易抓住“人生”这一点而忽略前者。如果能兼顾“跑步”这一对矛盾,文章在类比中更深入地讨论,就更容易出彩。所以说,这道作文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哲学的高度也比较高。如果简单地以一个例子进行论证或讲述,譬如“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个任务”云云,都不能取得高分。 作文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但要注意的是,要牢牢抓住关键词“时间”和“路程”,挖掘“路要走多远”更深层次的含义。 从两者的关系而言,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多少路程”并非简单地指你在这段生命中积累了多少人生阅历,而要看你在这个时间长度里怎样把生命内涵丰富,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的密度。比如最近很感人的杭州司机吴斌,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在路程上走得比普通人更“长”、更“远”,更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