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5089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考生物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2分)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考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种间关系分析:年龄结构:(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解答:解: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B、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一物种,而杂草是多种生物的集合,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种群之间捕食关系能调节种群数量,进而维持群落的稳定,C正确;D、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种群密度的测定、群落演替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2分)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分析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解答:解:A、在去掉尖端的左侧放被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A正确;B、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这些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B正确;C、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生长,C正确;D、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对该物质的影响,因为实验中无光照作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识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部位,能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3(2分)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这表明()A单子叶植物没有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B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具有促进作用C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具有抑制作用D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更能适应环境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由于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解答:解:A、同一浓度能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却不抑制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说明单子叶植物没有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A正确;B、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具有促进作用,超出一定的浓度范围,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同样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C、只有当生长素超出一定的浓度范围,才对双子叶植物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生长素也对双子叶植物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D、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但不能说明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更能适应环境,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2分)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A正确;B、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不能再渗回组织液,B错误;C、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正确;D、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2分)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ABC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体解答:解: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错误;T细胞能识别抗原,正确;B细胞能识别抗原,正确;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正确;效应B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错误;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扣住题干中“特异性”和“识别”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2分)根据所给曲线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在C点是进行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期B在CD段种群数量处于下降时期C在E点种群生长处于稳定期D在BC段内,生存空间没有成为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解答:解:A、据图可知,C点是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K/2左右,要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必须要使种群增长率最大,那么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C时期,A正确;B、增长率只要是正值,就表明种群数量仍在增长,B错误;C、E点的增长率为零,表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但这时的种群数量最大,已达到K值,C正确;D、在BC段内种群数量持续增长,说明生存空间没有成为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种群增长率为素材,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7(2分)能正确反映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密度上升时,每条鱼寻找食物时的能量消耗的变化曲线是()ABCD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内,种群的数量越多,种群之间的斗争就越剧烈解答:解:由于池塘中的空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鱼的数量越多,它们之间的种内斗争就越剧烈,每条鱼寻找食物时的能量消耗就越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知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2分)一个外来物种种群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该种群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B该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新环境任何条件的制约C该种群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的多样性D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呈“J”型增长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空的生态位;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 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物种对环境适应性强;缺少天敌的控制解答:解:A、一个外来物种到一个新的环境,该种群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A正确;B、一个外来物种种群到一个新的环境,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种群数量增长受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制约,B错误;C、一个外来物种种群到一个新的环境,由于对环境适应性强,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的多样性,C正确;D、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外来物种的入侵,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9(2分)某个沼泽以网茅属植物和藻类为其主要的自养生物,如图是这个沼泽每年每平方米能量流动的数据(单位:千焦),图中数据支持下面的哪一种说法?()A网茅属植物大约固定了入射到它们那里的太阳能的2%B网茅属植物体内积累的能量为每年每平方米144898千焦C藻类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方面比网茅属植物效率更高D大约40%的太阳入射能量被反射了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图中有两种生产者网茅属植物和藻类,它们都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两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答:解:A、如图所示太阳能总量为2514000,网茅属植物固定的能量为144898,所以网茅属植物大约固定了入射到它们那里的太阳能的 1448982514000=5.8%,A错误;B、图示 网茅属植物体固定的能量为每年每平方米144898千焦,其中有117299千焦呼吸散失了,还有流入初级消费者、分解者分解等,所以网茅属植物体内每年每平方米积累的能量远小于144898千焦,B错误; C、藻类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的比例为17547542=90%,网茅属植物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的比例为1117299144898=19%,所以藻类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方面比网茅属植物效率更高,C正确;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占太阳能总量的比例为(144898+7542)2514000=6.1%,所以大约93.1%的太阳入射能量被反射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0(2分)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ABCD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弃耕农田上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到森林阶段时物种数量趋于稳定解答:解:弃耕农田上发生次生演替,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而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因此物种数目会由少变多,形成顶级群落时物种数目趋于稳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趋势,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11(2分)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和)的存活率进行了逐年观察如图所示为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并根据曲线提出了保护措施下列关于对种群和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为01岁时期,种群为67岁时期B种群为1岁以后的各年龄期,种群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C种群和都应为710岁时期D种群和都为110岁的全部时期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种群的特征分析:分析图示种群曲线可知,该曲线所代表的生物种群在生活史的幼年期,死亡率较高分析图示种群可知,该曲线代表种群在幼年期死亡率较低,但在67岁时期死亡率较高解答:解:据生存曲线可知,种群所代表的生物种群在生活史的幼年期,即01岁时期,死亡率较高,故此时期应重点保护;据种群曲线可知,该曲线代表种群在幼年期死亡率较低,但在67岁时期死亡率较高,故该时期应重点保护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的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并与种群的特征结合起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分)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将其同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的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并且无法检验出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过10d后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进行其他几组对比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哪项为最适宜的对比实验组()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过5d后再移植甲状腺的实验组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科学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自变量应该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为了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需要另外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题目中的叙述,不能确定是某溶剂还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还要增加一组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天起,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才能确定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以及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难度适中13(2分)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进入这个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C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D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能量的输入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量传递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解答:解: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还要知道,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14(2分)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但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这些现象中包括的生态因素有()A竞争和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竞争和种内斗争C竞争和种内互助D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考点:制作泡莱分析:1、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斗争2、种间关系: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解答:解:1、“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异种微生物和乳酸菌之间属于种间关系,所以属于竞争;2、“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属于乳酸菌之间的共同协作,产生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属于种间互助;3、根据“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到了后期由于营养物质等资源的缺乏,导致种内发生斗争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泡菜的制作,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区分种内斗争、种内互助和竞争的概念,并从题干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灵活的运用概念进行解题15(2分)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A鹿群的数量和密度B鹿群的年龄组成C鹿群的性别比例D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解答:解:年龄组成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年龄组成,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A级能力要求16(2分)如图为一种生物的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甲、乙、丙分别表示()A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B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C衰退型、增长型、稳定型D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年龄结构是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结构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解答:解:甲曲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少,说明幼年的个体数远大于老年的个体数,属于增长型,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乙曲线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说明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会逐渐减少丙曲线中,各年龄阶段的数量相差不大,属于稳定型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7(2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考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解答:解:A、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B、每一级都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B正确;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增加,C错误;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和原理,能根据题图,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8(2分)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种类最多的成分B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C生产者的生命活动改善了环境质量D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可以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到有机物中,这些能量一方面为自身所用,也为生态系统其它生物所用解答:解:A、食物链最前端的生产者能量一般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但无法判断生产者是否是生态系统中种类最多的成分,A错误;B、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产者也可以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的循环,B错误;C、生产者的生命活动能改善环境质量,C错误;D、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知识,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可以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还可以为其它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2分)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效果更好,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先用冷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清洗B先用开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清洗C先用温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清洗D先用冷水浸泡,再在冷水中清洗考点:脂肪酶、蛋白酶的洗涤效果分析: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据此答题解答:解: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效果更好,应该先用温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清洗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加酶洗衣粉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20(2分)(xx龙岗区模拟)如图所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有3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重金属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试题分析:图中共包括3条食物链,即cba,cea,cd;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也是c;有机磷农药可随着食物链富集,因此受害最严重的是a;食物链最长,传递效率最低时,a从c中获得能量的最少,即以10%的传递效率从cba计算,c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最少量,减去d含有的能量,b、c可得到的最少量,由此a能得到的最少量解答:解:A、图中共包括3条食物链,即cba,cea,cd,A正确;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无法判断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量的多少,如一棵大树上可有很多昆虫,B错误;C、有机磷农药可随着食物链富集,因此受害最严重的是a,C正确;D、食物链最长,传递效率最低时,a从c中获得能量的最少,即以10%的传递效率从cba计算,c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最少量是,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本题结合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1(2分)如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增加()ACD段(增长速度慢)BDE段(速度加快)CEF段(速度加快)DFG段(速度逐渐变慢)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解答:解: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变为零,此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种内斗争最为剧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S”型曲线中种群内部的种内斗争情况,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22(2分)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在它们所形成的下列四种结构中,最稳定的是()ABCD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如果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一样多,则生产者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解答:解: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若生物成分一样多,则生产者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23(2分)(xx广东)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果实色素积累番茄果实发育 番茄果实成熟ABCD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壁松弛酶活性、色素含量都增加解答:解:从图中曲线可看出,乙烯合成量的增加,导致细胞壁松驰酶活性增强,果实色素含量增加,促进果实成熟,而生长素才能促进番茄果实发育故选:B点评:考查的是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对于各种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不相同的,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在果实成熟的时期,乙烯的含量是比较大的24(2分)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据此分析胸腺素()A能与病原体特异结合B适宜给药方式是口服C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D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胸腺素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组多肽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免疫缺陷病对于器官移植的病人,T细胞会将其体内移植的器官作为抗原,加以排斥解答:解:A、胸腺素能够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故A错误B、胸腺素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组多肽如果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肽酶催化分解掉故B错误C、胸腺素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组多肽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免疫缺陷病故C正确D、对于器官移植的病人,T细胞会将其体内移植的器官作为抗原,加以排斥故器官移植的病人不适合使用胸腺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5(2分)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他的实验设计如下: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相同;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A未设置对照实验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C没有自变量D因变量不能描述考点: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分析: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没有空白对照;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相同,洗涤温度都为35,无关变量都正确;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论解答:解:A、据分析未设置空白对照实验,A正确; B、无关变量是必备的,B错误; C、本实验自变量为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C错误 D、因变量为污渍根据消失程度能描述,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应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原则26(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酶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固定化技术,而酶固定化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在于酶具有可反复使用性B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C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D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分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酶通常采用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进行固定,细胞由于较大通常使用包埋法进行固定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解答:解:A、酶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固定化技术,而酶固定化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在于酶具有可反复使用性,A正确;B、酶的化学易受温度和pH的影响,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B正确;C、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C正确;D、利用固定化细胞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7(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B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C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A、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昆虫是通过感知震动,故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A正确;B、信息的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并非沿着食物链传递,B错误;C、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28(2分)一细菌细胞内发生以下反应:H2S+CO2S+H2O+(CH2O),据此判断该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法判断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大多数的动物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动物、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2、化能合成细菌是指能够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为自身有机物的细菌如: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等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细菌细胞内发生H2S+CO2S+H2O+(CH2O),说明该细菌能够利用H2S的氧化释放的能量合成气自身需要的(CH2O),所以该细菌属于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意在强化学生对化能喝成这样的微生物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9(2分)我国海关对入境地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进入境内,这是因为有害生物一旦进入境内,不可能引起的结果是()A其天敌数量增多B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C影响农业、林业生产D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境外生物进入后,往往造成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解答:解:A、有害生物进入境内后,往往没有天敌,A错误;B、有害生物数量急剧增加,在竞争中占优势,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B正确;C、有害生物对农作物和树木等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农业、林业生产,C正确;D、有害生物在竞争中占优势,使当地的一些物种被淘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试题难度一般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30(3分)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说法中,正确的有()A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高压蒸汽灭菌锅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消毒处理B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C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D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比例合适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需要对操作环境和操作者进行消毒,同时如果培养基、接种工具、培养器具不能彻底灭菌,培养过程中被杂菌污染都会导致微生物的培养失败解答:解:A、培养基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实验操作的空间和工作台需要进行消毒处理,A正确;B、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需要使用蒸馏水进行配制,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处理后倒平板,B正确;C、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对接种工具、培养器具、培养基进行灭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清洗和消毒,C正确;D、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避免偶然误差,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比例合适,使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在30300之间,D正确故选:AB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过程的操作,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培养的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31(3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A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增加生态系统中基因的多样性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解答:解:A、信息传递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B、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B正确;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信息传递不能增加生态系统中基因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只要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32(3分)某同学在做纤维素消化的实验时,用刀片将菠菜的叶柄切一小薄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以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加上盖玻片;同样制作另一切片标本,但滴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经过15min后,分别观察两片标本内的细胞,结果发现两片标本内的细胞形态完全一样所得结果与预期不同的原因中,你以为合理的有()A实验时温度太低,作用时间也不够B滴管或实验器皿未洗干净,残留酸或碱C消化液离开蜗牛嗉囊后不发生作用D蜗牛的消化液中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考点:酶的特性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纤维素酶,蜗牛以植物为食物,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含有纤维素酶,能水解纤维素,作为实验组,另一组加蒸馏水作为对照,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水解作用,实验现象是两片标本内的细胞形态完全一样所得结果与预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纤维素酶没有发挥作用,可能是存在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因素解答:解:A、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可能是温度低纤维素酶的活性弱,或作用时间短所致,A正确;B、PH影响酶的活性,若实验用的滴管实验器皿未洗干净,残留酸或碱,降低了纤维素酶的活性所致,B正确;C、酶在离开蜗牛嗉囊后也一样发挥作用,C错误;D、蜗牛的消化液中含有纤维素酶,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根据基础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解题的重点33(3分)在自然条件下,下列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或多样B营养结构复杂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演替分析: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是向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方向发展物种组成多样和营养结构复杂及功能完善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答:解:A、自然状态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提高,A正确;B、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B正确;C、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结构复杂使得功能完善,C正确;D、食物链缩短,说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会下降,D错误故选:ABC点评: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属于基础题34(3分)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A已免疫的机体B未免疫的机体C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D接受过敏原考点: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分析:过敏反应: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A正确;B、未免疫的机体不会产生过敏反应,B错误;C、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产生过敏反应,C正确;D、若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机理和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5(3分)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解答:解:A、肺泡腔内的气体,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血浆属于内环境,C正确;D、膀胱腔内的尿液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B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规律总结,凡是与外界环境相同的管腔内的液体(气体)都不属于内环境,属于外界环境36(3分)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B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C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和残枝败叶分解为无机物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属于分解者解答:解: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A错误;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能够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B正确;C、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如秃鹫、蚯蚓等,C正确;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不能供生产者再利用,因为能量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识记与理解37(3分)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B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C可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D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解答:解:A、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B、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C、下丘脑可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D、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解题的关键是识记下丘脑的功能38(3分)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人体的血糖的来源主要有: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主要有: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解答:解:A、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A正确;B、AB段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B正确;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C正确;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的分解补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平衡过程的调节的理解与运用39(3分)(xx石嘴山三模)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AB和AC过程为神经调节,内分泌腺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解答:解:A、血糖平衡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调节途径可以为:“内外刺激ACD”,A正确;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