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向青春举杯常考题型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1662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向青春举杯常考题型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向青春举杯常考题型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向青春举杯常考题型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向青春举杯常考题型训练 苏教版必修1一、(xx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 调 歌 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理解。解答此题一方面要求学生读懂词的意思,同时要注意注释中的暗示,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格与情操。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答: 【解析】本题从识记的角度考查典故手法的使用和赏析诗歌的情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回归教材”的特点,“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归去来兮辞,“楚狂接舆”是接舆对当时社会不满,“富贵非吾事”写的是陶渊明归隐之乐,其中“楚国狂士接舆”的典故在xx年的江西卷名著导读题间接地考查过。答题时,要结合原词,并联系典故的原意。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二、(xx温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8分)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贾至:贾至在唐肃宗朝时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3.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答: 【解析】根据诗歌所选择的意象,如青草、嫩黄的柳、桃花、李花等,分析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的特点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答案:诗歌前两句作者借助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春景,使鹅黄嫩绿与嫣红洁白相映,描绘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4.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解析】前两句着力渲染春光的明媚,而后两句则写愁之长,春光越是明媚,愁绪越是苦和深,这是典型的反衬手法。答案:反衬。前两句作者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于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贬谪而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三、(xx杭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8分)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5.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答: 【解析】根据作者所选择的意象“雨”“叶”“萧萧”“飘”判断景色的特点和意境的特点。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6.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 【解析】分析意象的作用,要看这一意象与其他意象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的关系。正因为作者身处“孤舟”,才会看到其他的意象,所以起到一个连接其他意象的作用;另外“孤舟”的孤独与漂泊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的漂泊、孤寂之感。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他的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四、(xx昌乐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8分)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7.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3分)答: 【解析】根据“拂”“黄”“水中柳影引他长”,可判断出柳的特点为轻柔、浅黄、可爱等。答案:长而轻柔、颜色浅黄、清新而惹人喜爱。8.请分析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答: 【解析】根据“水中柳影引他长”判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喜爱之情。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而又有动感的画面,富有情趣地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8分)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9.诗中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答: 【解析】第一句写牛羊归来的画面,第二句“闭柴门”写出了柴门紧闭的画面,其特点是寂静、冷清。答案: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冷清的山村日暮图景。10.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答: 【解析】根据注释和“非故园”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根据“头白”可以看出作者的迟暮之感。答案: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六、(xx广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题。(10分)晚 泊 岳 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1.这首诗开篇有何特色?(4分)答: 【解析】可以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参考答案:全篇以叙述起笔,“卧闻”二字,从容不迫,纡徐而来,显得悠然自适。(2分)系舟城下,“城里”之事当然不知,但那钟声却有无限韵味,耐人思索,把读者带入想象的空间,拓展了诗歌的意境。(2分)12.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做简要赏析。(3分)答: 【解析】首先要弄清诗歌的大意,然后针对诗中写月的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再联系上下语境指出它们各自的作用。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参考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1分)第五句用拟人的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1分)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1分)1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3分)答: 【解析】诗歌截取几个时间片段,以时间的流逝烘托漂泊天涯之感;又以水上人归暗示自身的漂泊不归;最后以“听不尽”的动作暗示内心的活动,与开头“卧闻”相呼应,完成从无心到有意的心理过程。写羁旅愁思,但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1分)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2分)七、(xx东营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10分)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14.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做分析。(2分)答: 【解析】抓住景物“秋色”“夕阳流水”,分析特点“冷落萧条”,结合注释,点明情感“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参考答案: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1分)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1分)15.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分析。(4分)答: 【解析】“簪缨”是指贵族官僚的服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直接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是忧国之泪。作者要请托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参考答案: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2分)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2分)16.试分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寓意。(4分)答: 【解析】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暗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结合词后注释,词人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势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参考答案:暗喻南宋的国势如眼前的暮景,(2分)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2分)八、(xx江门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7、18题。(7分)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7.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3分)答: 【解析】花是春天的象征,诗的前两句即从花着眼。抓住“初见”“全无”来分析诗人的惜春情思。参考答案:雨前,含苞欲放的花儿蕴藏着一片生机和希望;(1分)雨后,花已凋谢,空有满枝的绿叶。(1分)字句间流露出对春光短暂的惜春情思。(1分)18.结合全诗赏析“却疑”二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 【解析】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蜂蝶人的情感。蜂蝶觅花原是它们的本能,此处花落自然飞往别处,诗人却以“却疑春色在邻家”来做“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注脚,造语奇峰突现,令人耳目一新。邻家小园里自然也不会得天独厚,等待着蜂蝶的仍然是“全无叶底花”的失望。参考答案:诗人用“却疑”二字,将蜂蝶犹豫、疑惑而又充满向往的神态表现出来,(2分)从中透露出深藏着的惜春隐痛。(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