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功》教学设计苏科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11050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上册《功》教学设计苏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功》教学设计苏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功》教学设计苏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物理上册功教学设计 苏科版撰写人:_时 间:_【教材分析】1. 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任何机械不可能既省力又省距离。2. 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2. 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概念的建立,功的单位、计算公式。难点:通过探究斜面,体会力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认识功的物理意义。【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前面学习的简单机械知识,省力的要费距离,费力的能省距离。2、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实验研究物理问题。3、学生的思维障碍:学生会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的做功相混淆。【教法和学法】1、教法:六步导学法2、学法:阅读课本自学,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学生互帮互学等方法。【教具】长木板、一摞书、小车、钩码、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学生利用以上器材构建斜面,在研究“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力与距离的关系,初步认识功概念的来源。【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学生默读学习目标,圈点陌生的词组(概念)和语句(规律)。二、基础学习学生分学习小组,依据导学案给出的学习思路、方法和要求,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动手实验,完成基础学习的问题,获取知识。三、合作交流1、组内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汇总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黑板展示学习成果。组内纠错、组间纠错、组长点评(集体纠正)。(教师引导回顾基础学习内容,形成析疑解难问题。)四、析疑解难1、利用斜面探究“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实验的操作,几个物理量的测量。 斜面应尽可能光滑,减小摩擦力对实验数据的影响。2、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课堂学习总结。五、达标检测学生完成达标检测,组内交流。六、课外学习指导学生复习巩固,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导学案内容如下)功第1课时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2min)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使用简单机械不可能既省力又省距离。2.经历探究斜面的过程,初步认识功概念的来源。3.知道功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4.初步认识功的计算公式,了解1J功大约有多大。二、基础学习(17min)1.开瓶扳手、羊角锤和剪刀使用时能省 (选填“力”或“距离”) ,动力臂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阻力臂; 笤帚、船桨和竹筷使用时能 _ (选填“省”或“费”)力,动力臂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臂。2.如图1所示,利用滑轮组提升摩托车能 _ 力,但手拉绳移动距离比重物上升的距离 _ ;用笤帚扫地,虽然费力,但手只需移动 _ 的距离,就可使笤帚在地上扫过一大片。事实表明,省力的机械 _ 距离,省距离的机械 _ 力。3.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自学课本14页“活动11.5探究斜面”,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器材:长木板、一摞书、小车、砝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其中用于测量的器材有:_、_ 。(2)如课本第14页图11-27所示,将长木板的一端担在一摞书上构成斜面,在小车上放上钩码,沿斜面方向 拉动小车,将小车由斜面的底端拉到斜面的顶端。分别测出 F、 _ s(3)用手直接将重为G的小车匀速提升高度h ,测出 G、 h(4)改变车上钩码的个数,再做2次实验,测出相应的数据填入表中。实验次数沿斜面拉力F / N小车移动的距离s/m小车及车上钩码的重力G/N小车上升高度h/mFs /(Nm)Gh /(Nm)123(5)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手直接把重为G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高度h时,所用的拉力 _ 物重G (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手移动的距离 _ 小车上升的高度h(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6)分析表中的数据,沿斜面匀速拉动小车的拉力F _ 用手直接向上匀速提升物体所用的力G(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_ 物体升高同样的高度h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表明,使用斜面能省 不能省 。 _ (选填“有”或“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7)用拉力F与小车移动的距离s相乘得Fs ,用小车及车上砝码所受的重力G与上升的高度h相乘得Gh ,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最后两列。比较Fs与Gh的大小,可以发现两者 _ 。4.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_ 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称为 _ ,简称 _ 。5.功用字母 表示,力用字母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用 表示,则功的计算公式是 _ 。6.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_ ,距离的单位是 _ ,则功的单位是 _ ,其专门名称是 _ ,简称 _ ,用字母 _ 表示。7.2J = _ Nm,其物理意义是,用2N的力将物体移动 _ m,所做的功是 _ J8.如课本第15页图11-29所示,小华同学将1个质量约50g的鸡蛋从地面拿起,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1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_ N,小华举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_ N,鸡蛋移动的距离约为 _ m,此过程小华所做的功约为 _ J.三、合作交流(10min)1.组内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汇总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黑板展示学习成果。组内纠错、组间纠错、组长点评(集体纠正)。师生互动,讨论基础学习内容,形成析疑解难问题。四、析疑解难(6min)1.需要展示的实验现象有哪些?利用斜面探究“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实验的操作,几个物理量的测量。斜面应尽可能光滑,减小摩擦力对实验数据的影响。2.回头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结课堂学到的知识。实验:通过研究斜面,得出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知识:功概念的建立,功的单位、计算公式; 了解生活中1J的功大约有多大。五、达标检测(5min)1.如图2所示,汽车通过盘山公路翻过大山,尽管省 _ ,却走过较多的 _ 。2.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功的单位是( )A.瓦W B.焦J C.牛N D.秒S3.如图3所示,赛艇运动员用很长的船桨划船,而不用手直接划水,原因是使用船桨能( )A.省力B.获得较大的动力C.省距离D.受到更大的阻力4.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简单机械,能够省距离的是( ),能省力的是(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