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0739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5【基础梳理】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一蹴而至(c)梵文(fn)轻鸢(yun)颦蹙(pn c) 精髓(su) 桴鼓(f)槛外(jin) 叫嚣(xio) 唐璜(hun)犬吠(fi) 遥思远怅(chn)(2)给多音字注音槛数薄 撩2辨形组词(1) (2)(3)3词语释义(1)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2)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为别人施舍的东西。(3)数见不鲜:见识过多次,不觉得稀奇。(4)流毒无穷:散布、流传所造成的毒害很大,没有穷尽。本文是说“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所造成的毒害很大。(5)遥思远怅:思虑很远,若有所失。(6)一蹴而至:做一下就达到某种程度。(7)拔木转石:拔出树木,转动石头,形容力量巨大。(8)凌风出尘:超然物外,自然纯洁。4近义词辨析(1)情调情绪都与思想感情有关。“情调”指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情绪”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指不愉快的情感。例句:有一群喜欢把自己挚爱的家映射到镜头之下的人。他们所拍摄的或是充满童趣的可爱之家,或是温馨浪漫的幸福之家,或是异域情调的华丽之家。每一幅图片都在表达一份快乐的情绪,都在述说一个幸福的故事。(2)悠久悠远悠久:年代久远。悠远:a.离现在时间长。b.距离远。例句:千百年来南北民族文化的碰撞、融合,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悠远的黄河文明,养育锻造出了粗犷豪放、纯朴耿直的“绥德汉”。龙岩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境内山水辉映,风光优美,集自然、历史和区域人文景观于一身,是旅游的好去处。(3)分辨分辩“分辨”与“分辩”只有一字之差,词义却有很大的差别。“分辨”的“辨”是“辨别”,“分辩”的“辩”是“辩白”;“分辨”是要“分”,“分辩”是要“说”。“分辨”用于区分事物的质量、颜色、种类、归属等,“分辩”用于说清楚理由、事情的真相等。例句:他要把每个诗人特殊的美一一分辨出来。但他这回却不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一、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本文结构层次。答案2本文题目是“谈中国诗”,作者并不仅就中国诗而谈,而是时时与外国诗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诗的特点及风格。课文举了大量典型的例子,运用巧妙的比喻,在谈笑风生中,把中国诗的几个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比较的?答案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有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歌发展初期已经出现,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以致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也有“厚重”的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品中是共同的。二、深层探究1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答案“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尽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2作者认为中国诗“早熟”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早熟”不好?答案按照文学发展规律,一般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但中国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的产生又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所以,作者认为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就必然导致早衰,而且由于“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缺乏发展变化,最终只能逐渐腐化。3何谓“中西本位”?作者对此持什么观点?答案所谓“中西本位”就是指把中西文化对立起来,孤立片面地去谈某种文化的态度。作者对此持批评态度。作者认为,文化是相通的,不应严格地分成“中国的”和“西洋的”,比如中国诗只是诗,要比“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读外国诗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4有人认为课文最后一小节是赘笔,多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这一小节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在作总结,得出文章的结论“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三、技法迁移比喻论证的运用文本回顾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来说明道理,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如:(1)“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句中“空中楼阁”比喻虚幻或脱离实际的事物,作者借这个比喻说明了中国诗“早熟”的特点。即“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2)“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中国抒情诗篇幅短小的特点。“樱桃核”状其短小,“闪电战”喻中国诗读得快。(3)“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一句连用“蛛丝网”、吹“芦管”两个喻体,来比喻中国诗轻淡的笔力和安和的词气;用“钢丝网”“乐队合奏”来比喻外国诗雄厚、沉重的笔力,既有比喻,又有对比,形象生动,富有说服力。(4)“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这句话从现实的例子设喻,说明中西诗暗合的特点,既形象生动,又亲切感人。技法点拨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例如哨子用生活中的实物“哨子”来比喻许多人所追求的、对其价值作出错误估价的事物,人们为了“哨子”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从而论证了论点。这样通过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技法运用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议论性的话,论点要明确,比喻要生动,20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学习如爬山,你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因为山太高须仰视而不敢前进,这是懦夫;当你爬到半山腰时,不要因为前路茫茫而徘徊不前,甚至萌发退意,这是弱者;当你攀上山顶,俯察万物之小时,你该高歌,因为你胜利了,但你还须抬头看看,有一座更高的山横在你面前,它在召唤你:“勇士,前进吧,学无止境!”于是你又抬起了脚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角色(jio)谙熟(n)悲天悯人(mn) 数见不鲜(shu)B颦蹙(c) 扩展(ku)情不自禁(jn) 针砭时弊(bin)C执拗(ni) 逍遥(xio)鸢飞鱼跃(y) 亘古未有(n)D背负(bi) 踌躇(ch)一蹴而至(c) 绰绰有余(chu)答案D解析A项“角”应读ju,B项“扩”应读ku,C项“鸢”应读yu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缥缈毕竟别出新裁沧海桑田B惬意广袤循序渐近根深蒂固C暧昧拘泥不假思索风驰电掣D接洽布署共商国是另辟蹊径答案C解析A项“新”应为“心”,B项“近”应为“进”,D项“布”应为“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遇地撞上心头。B孙海平说:“多年来,刘翔一直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关爱,作为他的教练,我是感同身受。”C面对着中国足球队的过早出局,他只觉得天旋地转,头重脚轻,连身子也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D在欧洲冠军杯八分之一决赛的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AC米兰队利用克雷斯波的门前补射,一蹴而就,打破僵局,艰难地结束了AC米兰客场对英格兰球队从未获胜的历史。答案B解析B项“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A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不合语境。C项“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可改为“不由自主”。D项“一蹴而就”形容轻而易举,与“势均力敌”“打破僵局”“艰难”等词语相矛盾。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向老师提出质疑,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B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C我生在江苏,长在江苏,有关巫山神女的传说对我很陌生。D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正式推行,这会给假文凭致命一击,使假文凭无藏身之地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答案D解析A项去掉“提出”或把“质疑”改为“疑问”;B项有歧义,一是会计将钱汇给对方,一是会计未将钱汇给对方;C项主客颠倒,“有关巫山神女的传说对我很陌生”应改为“我对巫山神女的传说很陌生”。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5节选的文字阐述了中国诗的什么特点?(4分)答:_答案阐述了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点。6如何理解节选文字第一段中“压得腰弯背断”?(4分)答:_答案“压得腰弯背断”以有形喻无形的情感、思恋和典故,言其厚重,形象易懂。7为什么作者说“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6分)答:_答案作者这么说的原因,一是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8作者列举格雷的墓地哀歌和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中的诗句,有何用意?(4分)答:_答案作者是为了拿它们跟陶渊明、李白的诗句比较,立足于中外诗歌的比较,从内容上说明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点。三、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钱钟书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旧唐书元行冲传),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hon),旁人难于意会。释朱宏竹窗随笔论禅宗回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种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这些文体就像梯级或台阶,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会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地,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9第一段中,“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这句话中的“当局”者和“傍(旁)观”者各指什么人?“迷”和“审”各指什么?(4分)答:_答案“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傍(旁)观”者指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迷”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是指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这句话是说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和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作品的态度。10第二段里“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这两句话”指的是哪两句话?“水米无干”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4分)答:_答案“这两句话”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水米无干”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是散文用来“载道”,诗歌用来“言志”。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这”是一个关键词,可见这两句话是指上文中的。“水米无干”的“干”是“关系”,“水米”是比喻的喻体,找出它的本体即可。1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谁?批评什么?(6分)答:_答案作者在文中主要批评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主要是批评他们对旧传统里的作品进行评论时,有见林而不见树的偏差。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章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针对新传统里的批评家的偏见而展开议论的。据此回答即可。12结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与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钟书的语言特点。(6分)答:_答案善于运用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两种主张。用“清官判断家务事”来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生动幽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这是一个由课内牵引到课外的拓展性题目,回答时不必求全面,只要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分析即可。四、语言运用(10分)13揣摩下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以“人在画中游”为话题,描绘出一种情景,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丰满,富有意蕴,不少于60字。(6分)三日寻李九庄(唐)常建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答:_答案春雨初歇,杨柳滴翠;天朗气清,了无纤尘,在这春日丽景中,小舟轻荡,前去访友。只见江流两岸,桃花灼灼,怒放争艳,杨柳招摇,低垂戏水,仿佛人在画中游。解析本题是在综合诗歌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写,“读”是前提,“赏”是关键,“扩”是目的。首先要读懂这首诗歌的意境,再展开想象,然后以“人在画中游”为话题扩写,做到语言生动,形象丰满即可。14下面是一则轻松的小故事,包含着多元而深刻的道理,请你为小故事加两个不同的结尾,来凸显故事的寓意。(4分)一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与一书生争论。富家子弟说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是“李鬼”,书生说是“李逵”。二人争执不下,就打赌10块大洋让专家评判。专家听罢,说道:“黑旋风怎么可能是李逵呢?明明是李鬼嘛!”富家子弟拿着赢来的10块大洋高兴地走了,只剩下书生指着专家生气:“你算什么专家?你这不明明害我嘛!”专家说:“我害你了吗?你只不过少了10块大洋,我却害了那小子一辈子,我让他走到哪儿都认为黑旋风是李鬼,没完没了地出丑。”可见,_。(1)如果从富家子弟的下场角度加结尾,应该加:_(2)如果从专家的用意角度加结尾,应该加:_答案例:(1)不学无术(无知)定受其害。(2)对不学无术(无知)者的迁就,就是对他的惩罚。【登字头】书写笔顺要注意,五笔写成要牢记,撇捺对称要舒展,撇捺收笔大致齐。癶癶癸癸登登凳凳葵葵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