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备考《化学反应原理题》的想法和做法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09118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 备考《化学反应原理题》的想法和做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高考化学 备考《化学反应原理题》的想法和做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高考化学 备考《化学反应原理题》的想法和做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化学反应原理题的想法和做法,高考题 课标、考纲、课本的凝结和荟萃。,备考过程 全面互动、综合提升的系统工程。,总则 与学生共鸣,与高考共鸣,实用、高效,解析考纲,梳理常见考点 分析高考,探寻命题规律 满足需求,确立复习内容 实战备考,常抓滚动落实,命题和备考的切入点:,重温考纲,确立目标和方向,(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化学原理综合题特点: 此题高考的模式和考点相对比较集中和固定,近几年在连续重视图像的同时,对分析论述性问题要求更高。,归纳考点,明确重心和任务,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常见考点,新课标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情有独钟,主要通过新载体和背景,以多角度挖掘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判断、推理、计算等形式出现。从知识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比较、计算、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图表的分析和判断; 有关化学平衡及常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结合着等效平衡,进行有关物理量的比较; 化学平衡与反应热、电化学和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交叉与融合;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定; 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等。,(1)化学反应与热量:反应热的含义(三种反应热的表示方式及H的符号判断、含义),大小比较及计算,燃烧热和中和热,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判断等。关注反应机理和历程。,其间穿插融入:,(2)电化学基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和总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各电极电子转移总数相等为核心的计算,离子浓度和溶液pH的计算等。关注学科间的综合。,(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Kw、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pH的应用和有关计算,盐溶液酸碱性和典型试纸的使用,溶液中各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用来进行相关事实的解释,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水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判断、应用及有关计算等。,解读高考,掌控规律和意图,2015年新课标卷客观题暨近三年模拟题对照,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A B2 L 0.5 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 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A,偷偷考查化学平衡状态,(15年检一)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生成NH3的分子数目为2 NA B标准状况下,4.48 L N2所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2 NA C1 mol Fe与71g Cl2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 NA D常温常压下,1 mol NaHSO4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2 NA,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穿插考查溶度积常数,(14年检二)10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3浓度均为0.10 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 则c(M+)/c(R+)增大,综合考查强弱电解质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影响因素、 水的电离、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5年一模)1225 时,关于0.1 molL1 的NH4Cl溶液 0.1 molL1 的NaOH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向中加适量水,溶液中c(Cl)/c(NH4)的值减小 B若向中加适量水,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若将和均稀释100倍,的pH变化更大 D若将和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的c(NH3H2O)c(Na),(14年检二)13关于下列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I表示I2(g)+H2(g) 2HI(g)的vt关系,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 B图表示用0.1000 molL1醋酸溶液滴定40.00 mL 0.1000 molL1 NaOH溶液的滴定曲线 C图表示2NO2(g) N2O4(g)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与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由图 可知:H 0、P1P2 D图表示25 时,等体积、等pH的NaOH溶液与氨水稀释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a对应氨水,(15年检二)1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s) 2N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A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A)102.294 D30时,B点对应状态的v(正)v(逆),2014年考试说明微调后,我们一直关注选择题中的图像考查,另外,是否可拓展出元素化合物中的离子推断、离子反应及有关计算类的图像类专题?如:,K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时沉淀的质量随溶液体积变化曲线 K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溶液体积变化曲线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时沉淀的质量随溶液体积变化曲线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溶液体积变化曲线 及结合图象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成分的推断,近九年新课标卷客观题考点分布和命题意图,对近几年新课标卷客观题型分布和考题特点的汇总和分析,说明:部分计算归入了反应热、速率平衡及离子平衡中。,客观题作用是协调整套试卷的知识点的覆盖面,兼有给大题补点填缝之功效,为了完善和补充大题中残留和难以贯穿的知识点, 如13年新课标卷12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卷13题、卷11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13年卷11题填补了电化学知识的考查。近几年常以STSE为切入点补充相关知识考查;同时,以表格形式对实验和实际问题进行多元化考查形式频繁,也是一种补点的方式。同时兼顾着强化和突出主干和重点知识,不避讳大题中已呈现的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有实效的主干知识,如: 13年卷10题进一步强化电化学知识; 14年卷的12题、27题(3)问对电化学的强化考查等,综合性有所加强。13年卷9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将电解质、晶体结构、微粒结构等知识点融入其中。,2015年新课标卷主观题暨近三年模拟题对照,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写出两条)。 (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_。然后再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_。,影响速率因素,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答案:搅拌矿粉、升高温度。除去溶液中的Al3+和Fe3+。,(15年检二)27欲将某铜矿加工厂产生的含铜酸性污水(如表一所示)处理成达标水,并回收某些金属化合物,设计如下工艺流程:,(3)步骤II中,调节溶液的pH4的目的为 。 (4)有人认为,步骤II中只需加入Ca(OH)2调节溶液的pH=7,即可将污水处理成符合标准的达标水,该观点 (填“合理”或“不合理”),试通过简单计算说明理由 。,答案:(3)使Fe3沉淀完全;防止Cu2沉淀;防止FeS溶解 (2分) (4)不合理 (1分) pH7时,溶液中c(Cu2)2.21020(107)22.2106 molL1,大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Cu2)1.0107 molL1 (2分),(14年检二)26 (6)钛铁矿转化为粗TiO2也可以通过湿法完成:先用浓H2SO4溶解,将钛铁矿转化为 TiO2+,然后使其水解得到粗TiO2。用酸清洗可除去粗TiO2中的Fe(OH)3杂质。已知25 时,K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 Fe(OH)33H Fe33H2O的平衡常数K_。,我们也在关注各平衡常数的融合,28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 (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为:_, 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 (3)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H=+11 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151 kJ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kJ。,【答案】MnSO4; 4.7210-7; 299,混合溶液中Ksp计算,盖斯定律应用,(13年检一)21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重要的无机试剂。 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Ba(NO3)2和Pb(NO3)2,可析出BaCrO4和PbCrO4两 种沉淀,此时溶液中 =_。 【已知:Ksp(BaCrO4)=1.210-10 Ksp(PbCrO4)=2.810-13】,(14年检一)18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3 kJ,18 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kJ的热量。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x为,A920 B557 C436 D188,(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 H2(g)+I2(g) H=+11 kJmol-1 。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 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的计算式为:_。 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7min-1,在t40 min时,v正_min-1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 v逆x(H2)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当升高 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 相应的点分别为_(填字母),答案:K=0.1082/0.7842; Kk正;1.9510-3 A点、E点,平衡常数考查的又一次改变,速率计算的再升级,综合能力,图像问题必贯穿影响因素,等效平衡与平衡状态判断,(14年检二)26合成氨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工业合成氨的原理为 N2(g)3H2(g) 2NH3(g) H=93.0 kJmol1。 (1)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格信息给与方式,(15年一模)28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甲醇可同时发生下面两个反应: 2CH3OH(g) CH3OCH3(g)H2O(g); 2CH3OH(g) C2H4(g)2H2O(g)。 某研究小组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在三个容积均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只发生反应,起始反应温度均为T ,起始投料如下表所示:,(3)比较平衡时容器1中c1(H2O)和容器2中c2(H2O)的大小:c1(H2O) _ c2(H2O)(填“”、“”或“”);三个容器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记为K1、K2和K3,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4)若容器1中平衡时CH3OH(g)的转化率为8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反应特点相同,等效平衡,温度对平衡影响,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总物质的量即为物质的量分数,(15年检二)282SO2(g)O2(g) 2SO3(g) H196 kJ/mol,是工业上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请回答: (3)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SO2(g)的平衡转化率(a)随温度(T)和压强(P)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 比较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A) v正(B) (填“”、“”或“”),理由为 。 比较D、E两点的平衡常数:K(D) K(E)(填“”、“”或“”),理由为 。,温度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15年检一)28. 火箭使用肼(N2H4)作为燃料,N2O4为氧化剂。 (1)已知:N2(g) + 2O2(g) =2NO2(g) H67.7 kJmol1 N2H4(g) + O2(g) =N2(g) + 2H2O(g) H534.0 kJmol1 2NO2(g) N2O4(g) H52.7 kJmol1 (3)一定条件下,在2 L密闭容器中,起始时充入3.2 mol NH3和4.4 mol O2发生反应: 4NH3(g)+5O2(g) 4NO(g)+6H2O(g) H0 测得平衡时数据如下表所示:, T1 T2(填“”、“”或“”)。 下列既能提高NH3的转化率,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填选项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扩大容器体积 d体积不变条件下再充入一定量O2,8题D,温度对速率平衡的影响,(14年检二)27(14分)光气(COCl2)和H2O2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Cl2(g)+ CO(g) COCl2(g) H=108.0 kJ/mol 为工业制备光气的一种方法: (1)升高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为 。 (2)在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测得相关数据如下:, Q1+Q2 108.0(填“”、“”或“”,下同);,我们还在关注各知识模块的综合,15年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相关知识考查特点: 1、选择题中持续注重以图像形式呈现。提升选择题的综合性,2014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的变化是否为一暗示?,右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2、主观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考查中,相关考查刻意打破常规和传统的考查形式。如:14年的用平衡分压计算平衡常数;15年的用速率常数计算速率、用物质的量分数表示平衡常数。一方面强调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引导对知识的多元化多角度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3、备考化学反应原理,需更全面、综合、深入和联系实际。更注重将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融入原理考查中,对知识模块的综合考查 。,建议:备考后阶段,是否更关注我市的三年模拟题!,近九年新课标卷主观题考点分布和命题意图,近九年新课标卷主观题考点分布和命题意图,总体感受,(1)所选素材和载体对高中生来说新颖,与化学科技前沿较紧密 的接轨,但解题的知识和理念仍源于教材;,(2)充分联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价值取向较高;,(3)信息呈现方式丰富,用多种方式进行知识块儿重组,重视 对信息的采集、提取、整合、应用的考查;,(4)关注了热点话题,如绿色化学、循环经济和社会问题等,更 着意体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注重对核心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计算能力,淡化传统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直接考查。可能更多地趋向于考查学生 能力,考查学生多元化、多角度思维能力;,(5)增加了对分析论述能力的考查强度,注重探究及过程和方法 的考查;,(7)课本知识只是提供解题的工具和手段,提供解题的方法和 规律,考题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提升和升华,高于课本。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和已有知识与题中信 息综合应用的能力;,几点做法,仅供商榷。,1、抓住根源,关注学科知识,关注 学生,关注学 习能力,关注自 主学习,考查方式,关注学 习潜能,知识考查,能力考查,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学科能力,学习能力,关注学科,关注学习能力和方式,科学研究 必备的能力,(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对知识的要求,信息呈现形式,信息处理的要求,(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回答问题的方式,特别关注,(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一轮复习)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 理的解释。 (二轮复习),2、明确需要,一轮前的整体规划,复习内容的确定除了依据:,考纲的具体要求,学生答题暴露出的问题,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及分析,还要关注:,高考需要,学生需要,3、解决问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性问题为: (1)读题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抓关键词、句) (2)实验设计思想有待培养 (3)对题目的实质内容理解不准确 (4)化学基本功有待加强(公式掌握、原理应用、 切入点选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5)计算能力有待提升 (6)有效数字的概念有待加深 (7)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 这些很多都是考纲特别强调的,4、确定策略,总体策略 一轮复习:以章节或知识逻辑关系为主线,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能力一步到位,滚动复习,不留死角,加强基础训练和模块训练。 二轮复习:以专题模块为主线,构架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点全覆盖,加强综合训练。 三轮复习:以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线,强化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地毯式搜索,查缺补漏,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从“加强基础训练”到“加强综合训练”再到“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和综合,三轮复习是一个统一体。,以上也就是我们复习的切入点和关注点,只要用合适合理的反应和载体将知识和能力融入其中,就能达到好的备考效果!,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是有一定区别的,二者承载的功能不同。,5、落实过程,一轮复习内容设置: 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及影响因素(2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课时) 化学反应方向和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及移动(2课时) 等效平衡(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3课时) 从而梳理了:,一轮偏重知识的全面性,全方位扫描,二轮偏重知识的生成性,深刻诠释知识的迁移性、逻辑性、信息的采集、挖掘、整合、综合应用。 新载体、新背景的频繁呈现的必然结果,化学反应,反应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vc/t,v正、 v逆 相对大小,G,v正v逆,v正v逆,v正v逆,化学平衡移动,接触面积 催化剂 浓度 压强 温度,物质的量 浓度 气体密度 转化率 平均摩尔质量 体积分数 反应热 平衡常数 图像,原理应用 勒夏特列,影响因素,等效平衡,微观解释,相关计算 及论述,而二轮复习是有明确目的、明确任务、明确内容的专项综合训练,着重体现“专”字。旨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总结规律、归纳方法、体现思维过程,则要求训练中,将难度、高度、广度、深度提升到极致。,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一个延续和提升。二轮复习承载的责任和功能更大。二轮复习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轮次,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一步。二轮复习的效果可能直接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二轮专题设置: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 速率和平衡计算 等效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常数的综合应用 速率和平衡图像 将分析、解释、论述穿插其中,一轮复习重单点突破贯通,二轮复习重多点联动 单点突破可以全方位放大某个重要知识点,使之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获得突破和提升;多点联动,可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整体性,更有效的提升能力和应试技巧。,复习化学平衡影响因素时,有关vt图象的处理,一轮复习可利用学案罗列各种图像供学生分析:改变的外界因素种类及变化形式、平衡移动方向、对应反应的特点(左右两边气体分子数大小、H符号)、相关物理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用1课时进行:,vt图象的单点突破,其能揭示出:,(2)速率为某一时间段的 平均速率,(3)所改变的外界因素及反应特点,(4)外界因素改变的趋势(增大或减小),(5)曲线斜率解释单位时间内速率变化的大小,(6)阴影部分面积为相应物质浓度变化,(1)正逆反应速率均取正值,(7)任何一个平衡状态的v正v逆0,解释平衡本质且为动 态平衡。,(8)改变条件,建立新平衡时,平 衡速率介于改变条件时的即时 速率和起始平衡速率之间,揭 示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 是减弱而非抵消条件的改变。,(9)能揭示平衡移动的方向。,(10)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表观上整个反应速率为0, 但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不为0。,二轮复习进一步多点联动(1课时): 定温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后,分别改变下列条件: 再充入1 mol N2;再充入1 mol NH3 ; 再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画出相应的vt图。,定温定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后,分别改变下列条件: 再充入1 mol N2;再充入1 mol NH3 ; 再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画出相应的vt图。,进一步强化影响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及联系等效平衡,500时,在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 (g) H0。反应过程中SO2、O2、SO3 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10 min到15 min时,下列条件的改变与图象相符的是 A.加了催化剂 B.增加SO3 的物质的量 C.降低温度 D.缩小容器体积,通过读图综合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若纵轴改为物质的量(n/mol)呢?,A D,673 K,30 MPa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X(g)+2Y(g) 2Z(g),n(Z)和n(X)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B.d点和e点的n(Z)不相等 C.d点的反应速率大于e点的反应速率 D.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容积缩小到 一半,反应至t1时刻,c(Y)比图中的d点大,结合图像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含义,整体速率和单向速率的差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及平衡移动特点的综合体现。,【12年27】(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Cl2(g)+ CO(g) H=+108 kJmol-1。反应体系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 v(15-16) (填“”、“”或“=”),原因是_,要求: 把控图象全局,并将反应速率的含义(c/t)、外界因素对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综合应用,分析取证,方可正确作答。 可进一步提升为比较各平衡时段用同一物质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小关系,即可考查图像解析,联系影响速率因素。,某密闭容器中充入N2、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H92.4 kJmol1。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 20 s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升高温度 C.010 s间,反应速率为v(NH3)0.4 molL1s1 D.4050 s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将速率和平衡常数计算、影响速率和平衡的因素融入一题,向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 条件下参加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中甲所示。附图中乙图为t2时刻 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 变一种不同的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已知t0t1阶 段c(B)未画出。,(1)若t1=15 s,则t0t1 阶段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 的反应速率为_。 (2)t4t5阶段改变的条 件为_,B的起始 物质的量为_。 (3)下列各项中,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选项字母) A.气体压强不变 B.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B气体的浓度不变 D.生成1 mol B同时消耗2 mol C (4)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时间段为 (填选项字母)。 A.t2t3 B.t3t4 C.t4t5 D.t5t6 (5)t5t6阶段容器A的物质的量共减少0.03 mol,而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量为a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问题设置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问题设置都在讲究有驱动性、有效性、针对性、探究性,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问题的提出的方式是否需有一定区别?一轮复习更注重平面知识,设置问题可直观明了,使学生摸得着,梯度可小一些;二轮复习注重纵深知识,跨度和综合性尽可能加大,达到高大上。,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一轮复习可先提问: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再给出反应: 2A(g)B(s) C(g)D(g) H0, 问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哪些?加快正反应速率的措施又有哪些?,一轮重梯度,二轮重跨度,有高度,将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微观理论模型解释原因;固体物质的处理;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揉到一起。甚至再添加数据信息还可将速率计算融入其中。(1课时),二轮复习时,是否可设计如下的提问方式:(1课时) 法一:反应2A(g)B(s) C(g)D(g) H0,使逆反应速率加快,同时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有哪些?,法二:设计实验,测定Zn和稀硫酸制H2的速率。 欲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有哪些措施?,提升:一定量Zn与足量稀硫酸制H2 ,欲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 H2的总量和纯度 ,说明可行的措施,并画出相应n(H2 )t图。,从而对加铜粉、加热、适当增大硫酸浓度、锌粒换成锌粉等可行措施与加CuO、Cu(OH)2、碱式碳酸铜、少量CuSO4溶液、Cu(NO3)2溶液、浓硫酸等不可行措施的对比探究,又可以联系原电池原理的应用,还可以重温图像问题的解法。再问:试剂用量换位又将如何? 【改编2010年新课标28】,重视课本知识!,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 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2)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 CuSO4溶液起相 似作用的是 (填化学式)。 (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 (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 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轮复习重分类,二轮复习重汇总。 将同一考点的不同考查方式分门别类,逐类总结各种题型的突破口和解题思路,而后再进行总体归纳,揭示万变归一,就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应用方式,是否使复习线条更清晰,复习更高效。,如等效平衡的复习,一、二轮复习均可用1课时完成下列内容,限定终态,探寻始态 定温定容条件下,起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为a,O2的转化率为85%。相同条件下,若起始只向该容器中加入SO3,达到平衡时, SO2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所加SO3的物质的量及其转化率分别为 A.200 mol 85% B.200 mol 15% C.100 mol 85% D.100 mol 15%,等效平衡为平衡等效,相同条件下,同一反应从正逆两个方向建立同一平衡状态,所加物质转化率之和为1.,相同温度下,四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2A(g)+B(g) 3C(g) +2D(g),起始加入的A、B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A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甲丙乙丁 B.A的转化率:甲乙丙丁 C.A的转化率:甲丙乙丁 D.B的转化率:甲丙乙丁,定温定压下,改变起始加入量时,转化率比较可通过两次改变。,固定始态,对比终态,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I2(g)和0.5 mol H2,反应: H2(g)+I2(g) 2HI(g)平衡时生成0.6 mol HI。保持温度和体积 不变,若再充入0.15 mol H2,达到新平衡后,HI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A.0.6 mol B.0.68 mol C.0.78 mol D.1.0 mol,改变多反应物中单一物质加入量,被加入的物质转化率减小,其他物质转化率增大。,变形一、改变始态单一物质,对比终态,T 时,将3.0 mol M和2.5 mol N混合于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M (g)+N (g) xP (g)+2Q (g),5min达到平衡时,已知M的转化率为 50%,P的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B.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原来的2倍 C.再充入3.0 mol M和2.5 mol N,达平衡Q体积分数减小 D.方程式中x=2,综合考查速率和平衡计算、等效平衡,兼有滚动复习的作用。,变形二、等比例改变始态物质,对比终态,汇总转化率 1、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物质的量/起始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2、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物质计量数之比时,各物质转化率相等 3、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物质计量数之比时,过量物质转化率减小,另一物质转化率增大 4、增加单一物质一边的用量,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小的一边转化率减小 5、等效平衡为平衡等效,相同条件下,同一反应从正逆两个方向建立同一平衡状态,所加物质转化率之和为1 6、平衡常数增大,转化率增大;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一定增大,等效平衡,始态,终态,参照平衡 一定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物质,再次平衡,平衡 同条件改变物质加入量,抓条件、看特点、比参照、定改变、断移动、比大小,比较转化率、浓度、体积分数、反应热、平衡常数等的大小和定量关系,一定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物质 参照平衡,相同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量的方式 建立平衡,体积分数或转化率相等,抓条件、看特点、做转化、比参照、定结论,二轮复习时,在上述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解决 等效平衡的方法即可。,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 2E(g),若开始 时只充入2molE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增大了20%; 若开始时只充入了3mol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M的转化 率为 A.60% B.=40% C.40% D.60%,三次改变解决等效平衡中相关物理量比较,改变反应方向、不等比例改变始态所有物质,提升训练 (13年检二)1、一定条件下,将C(s)和H2O(g)反应,能生成CO2和H2。将C(s)和H2O(g)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s)+2H2O(g) CO2(g)+2H2(g),其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丙容器的容积为1 L,T2 时,起始充入 a mol CO2和b mol H2(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转化率大于H2的转化率,则 的值需满足的条件为 ; T1 时,将C(s)、H2O(g)、CO2(g)和H2(g)按下列配比充入容积为1 L的丁容器中,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完全相同的是 (填选项字母)。 A0.6 mol、1.0 mol、0.5 mol、1.0 mol B0.6 mol、2.0 mol、 0 mol、 0 mol C1.0 mol、2.0 mol、1.0 mol、2.0 mol D0.25 mol、0.5 mol、0.75 mol、1.5 mol,2、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X(g)和1 mol Y(g),在一 定温度下反应3X(g)+Y(g) 2M(g)+nN(g),达平衡时,X的体积 分数为a%。若在同一温度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6 mol X(g)和 2 mol Y(g),反应达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为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n2,则ab B.若n2,则a=b C.若n=2,则ab D.若n2,则ab,通过综合训练进行提升,同时可对比不同反应特 点的可逆反应建立等效平衡的规律和研究方法。,3、在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 H196 kJ/mol。起始投入反应物和平衡时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请判断(用“”、“”或“”填空) (1)Q1+Q2 196;(2)Q2+Q3 392;(3)2Q1 Q3; (4)c2 c3; (5)2c1 c2; (6)2c1 c3; (7)21 3;(8)1+2 1; (9)2+3 1 (10)1 3; (11) V1% V2% (12) 2V1% V2% (13) V2% V3% (14)达到平衡的时间:t甲 t丙。 (15)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平衡常数的关系为 ;,一轮重类比,二轮重提升 比其差异,取其共性,进行类比,会使知识的逻辑性更强,衔接性更好,还可多角度归纳某个核心知识点,同时可以有效地摒弃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定式,为提升做足准备,复习效果更高。 如:平衡标志的判断,可对七类常见的反应进行类比,七种特点的反应,3C(s) 2Fe2O3(s) 4Fe(s) 3CO2(g) H0 3CO(g) Fe2O3(s) 2Fe(s) 3CO2(g) H0 C(s) H2O(g) CO(g) H2(g) H0 2NO2(g) 2NO(g) O2(g) H0 H2(g) I2(g) 2HI(g) H0 CO (g) H2O(g) CO2(g)H2(g) H0 NH2COONH4(s ) 2NH3(g)CO2(g) H0, 3C(s) 2Fe2O3(s) 4Fe(s) 3CO2(g) H0 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固体颜色不再改变 ECO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F CO2的浓度不再改变 G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H每生成4 mol Fe,同时生成3 mol C,A B D F G H,3CO(g) Fe2O3(s) 2Fe(s) 3CO2(g) H0 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固体颜色不再改变 ECO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F CO2的浓度不再改变 G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HCO和CO2浓度之比为1:1,A C D E F G,C(s) H2O(g) CO(g) H2(g) H0 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每生成1 mol CO,同时断裂2 mol HO键 E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F CO的浓度不再改变 G H2O(g) 与CO浓度之比为1:1,A B C E F,2NO2(g) 2NO(g) O2(g) H0 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每生成2 mol NO,同时消耗1 mol O2 ENO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F NO的浓度不再改变 G 气体颜色不再改变,B C D E F G,H2(g) I2(g) 2HI(g) H0 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每断裂2 mol II键,同时断裂1 mol HI键 E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F HI的浓度不再改变 G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H H2、 I2、HI浓度之比为1:1:2,E F G,CO (g) H2O(g) CO2(g)H2(g) H0 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每断裂2 mol HO键,同时断裂1 mol HH键 E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F CO的浓度不再改变 GH2O、 CO2、H2浓度之比为1:1:1,D E F,NH2COONH4(s ) 2NH3(g)CO2(g) H0 定温定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NH3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E每断裂3 mol HN键,同时消耗0.5 mol CO2 F CO2的浓度不再改变 GNH3和CO2浓度之比为2:1,A B F,提升:该条件下,C、D项在何种情况下不成立?,1、起始只加入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固体。 2、起始只加入NH2COONH4固体,同时以物质的量的比为2:1充入NH3 和CO2 。 3、起始只以物质的量的比为2:1充入NH3和CO2 。,总结提升: 抓住条件、分析特点、关注状态、应用公式、左顾右盼,巩固训练:可将条件改为定温定压,并将其中的选项:压强不变改为体积不变。,二轮复习可穿插入其他题目训练中,旁敲侧击即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对上述七个反应的影响?或增大反应物转化率的措施有哪些? 训练分析论述能力。,一轮重细化,二轮重强化 一轮复习应将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各个层面挖掘全面、透彻,做到稳、熟、全,有利于二轮复习中的知识生成、迁移、跳跃和思维的创造性,有利于突破难点。一轮复习的素材来源可直面高考题,或截取高考题部分设问;二轮复习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拓展高考题,升华高考题。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强化主干和核心知识的目的。,如:平衡常数的复习时,一轮复习中可细化到:,【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平衡常数(Ka、Kb 、Kw)、溶度积常数Ksp的含义,会书写相应的表达式。 2、能应用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计算,一、平衡常数含义 T 时,反应a A(g)+ b B(g) c C(g)+d D(s),达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联系: 1、如CH3COOH CH3COO-+ H+,电离平衡常数 。 2、Kw 的数学表达式是Kw= 。 3、Fe(OH)3(s) Fe3+(aq)+ 3OH-(aq), 溶度积常数 。,小结:平衡常数均为在一定温度下,生成物平衡浓度的计量数次方的乘积比反应物平衡浓度的计量数次方的乘积。 注意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规则:平衡状态、代入物质的类别及物理量、指数的书写位置。,概念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平衡常数不变的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 (2)反应aA(g)bB(g) eE(g)dD(s), 不变 的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 (3)某可逆反应,若平衡常数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温度 一定升高。 (4)某可逆反应,若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5)某可逆反应,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一定增大,平衡一定 正向移动。 (6)某可逆反应,若平衡常数增大,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说明:平衡常数是平衡状态的一个固有特征,表示各物质平衡浓度关系,某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起始用量和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二、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09年安徽)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 1/2N2(g)CO2(g) H373.4 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三、相同温度,反应的书写方式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T 时,进行下表中各反应,填写表中空白:,小结:相同温度下,某个可逆反应,若书写方式不同,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且有相应的定量关系,因此平衡常数是联系同一反应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平衡状态的桥梁。,四、平衡常数的计算 (10年山东) 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 2HI(g) H2(g) + I2(g) , 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该温度下,H2(g) + I2 (g) 2HI(g)的平衡常数K 。,64,正、逆反应的平 衡常数互为倒数,【14年新课标卷,28】(15分)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3)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反应:C2H4(g)H2O(g)C2H5OH(g)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 l:1。 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A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不同物理量代换表示平衡常数,(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 H2(g)+I2(g) H=+11 kJmol-1 。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 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的计算式为:_。 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以K和k正表示)。 【15年新课标卷,28】,答案:K=0.1082/0.7842; Kk正;1.9510-3 A点、E点,平衡常数考查的又一次改变,等效平衡与平衡状态判断,五、平衡常数在计算中的应用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2(g)+1/2 X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 5% B. 17% C. 25% D.33%,应用平衡常数,利用三行式法可计算转化率,注意不同书写方式的平衡常数的转化关系。,五、平衡常数在计算中的应用 (08年宁夏) 已知可逆反应: M(g) + N(g) P(g) + Q(g) H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mol/L,c(N)=2.4 mol/L, 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 (2)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M)= 4 mol/L,c(N)=a mol/L,反应达到平衡后, c(P)=2 mol/L,则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