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水在哪里》教案浙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946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水在哪里》教案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水在哪里》教案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水在哪里》教案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 水在哪里教案 浙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材分析 本章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水,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揭示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以及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还展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对水的组成、密度、压强、浮力的研究,了解水的重要性。 它为学生宏观上建构知识,激发学生了解水的特点的欲望,同时也为后面几节内容的学习拉开序幕,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作好铺垫。水在哪里选自初中科学8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内容,本节知识从学生熟悉的“水的存在”着手展开,逐步深化到生物体内的水,引申到水循环,着重突出水循环的过程与特点。本节课中新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也不大,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水的兴趣以及关注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教育,意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正确的水观念。在教学上尽量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通过探究、讨论、讲解、分析等,提升获取认识。但本节课的容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在教学时间上还要注意把握,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真正走进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是课堂教学走向开放进程的重要一步,对于深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使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管理者等多种角色,使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验,才能让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润物细无声地在他们心中慢慢沉淀。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能让学生探究的尽量让学生探究,能让学生讨论的、合作学习的尽量让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尽可能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了解水体间的循环、转化;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2技能目标:以水的分类为载体,学会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发现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3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分类和水循环对学生进行辩证观的渗透;通过节约用水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水与生命的关系提高人体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上水的存在位置;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水循环难点:水循环教学安排1课时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一幅地球图片(投影)问:在太空中看地球,看到的蓝色、白色和黄色分别是什么?其中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什么?生答:水。讲述:地球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球。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板书:第一节 水在哪里二、新课教学问: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观看录象、然后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答:海洋、河流、湖泊、土壤、空气、生物体内(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在课件中打出水存在的各种图片)引导: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有的在大气中,有的在生物体内,有的高空,有的在地下,那么我们能否根据它们积聚情况,分布的地点不同,进行归类?学生讨论,并归类(学生可能将生物体内的水归为陆地水,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板书:一、水的分布:地球上的水 海洋水 96.53% 陆地水 湖泊咸水 0.94% 地下咸水陆地淡水2.53% 、 大气水 生物水讲解:海洋水含量最多,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其他三种水总和只有占3.47,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2页图表,并布置任务:任务一:图表中的列出的水中哪些不可以被人们直接且方便饮用?学生讨论并总结: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海洋水、湖泊咸水、地下咸水不方便饮用:冰川水、深层地下水、永冻土底水、大气水、生物水。说明:经计算可方便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水只占2.53中的3.472,也就是该占全球总量的0.00759。分析:刚才同学们都将我们周围常见的河流水、湖泊淡水等列为可以直接利用且方便利用的,而实际上近年来,这些水真的可以直接饮用吗?列出:被污染的水。任务二:刚才同学们从水的分布情况来分析,将地球上的水分成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那么,请再次研究图表,能否从其他角度去对地球上的水进行分类呢?学生思考并总结:(可能学生还会有其他分类方法,只要合理都应予以肯定)按咸度分类咸水淡水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板书:二、水的存在状态: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各种形式随温度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讨论: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气态的水?问:假如你在海洋上漂流,淡水即将喝完,你怎样获得淡水?学生讨论,并总结:吃海生生物海水淡化等待雨水熔化冰川上的水块展示海水淡化原理图或海水淡化工厂图问:咸水淡化成淡,其中水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液态气态液态再问:溶化冰块时,冰的状态如何变化?答:固态液态小结:可见,自然界中的水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咸水转变为淡水,而且不同状态可以互相转化。分析:刚才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去获取淡水,他完全可以一两个月不进水,你认为可以吗?那么水对我们人体重要吗?水对其他生物体来说重要吗?板书:三、水与生命投影图片:热带雨林和荒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影P4图表)水对生物体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举例腹泻严重时需补充水份)说明: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约2.5升的水。有同学说:我一天中几乎不喝开水,也相当健康,相当正常,怎么回事?其实,我们食物中有大量的水分,不过我们多喝水是有益问:沙漠中缺少,动植物极少,但也有少量的生物能顽强生活着,如仙人掌。它有哪些特殊结构?生回答:根系发达,有利吸收水分。 叶呈针状,减少蒸腾。过渡:地球上的水除了供生物体吸收外,还要供人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那么陆地上的水含量不多,但也不见得越用越少,什么原因?板书:四、水的循环生答:降雨不断补充。追问:雨从哪里降落?答:空中再问:大气中水分不会越降越少吗?答:地面上水蒸发又会产生。分析:若将陆地和大气看作一个整体,还是会被人类、生物消耗而减少啊?生思考,回答:海洋水蒸发形成大气水再输送到陆地上空。通过降水形成陆地水。教师边板演边讲解:播放课件:水的循环(学生带着水的循环有那些特点问题观看资料,结合课本图分析水循环。)1.大气中有水蒸汽,那么这些水蒸汽又是怎么来的?2.你认为海洋里的水能否跑到陆地上来?3.你认为陆地上的水能否距到海洋里去?经过学生合作学习,归纳出水循环的过程特点、形成水循环的内因、导致水循环的外因以及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水循环:1、(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教师小结:水循环类型:海上内循环 小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大循环说明:海洋水、陆地水之间的相互转化中,大气水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它们持续不断的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说明:水循环也使得各水体在不断地更新,但更新周期各不相同,见表(投影)展示资料: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阅读地球上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表,根据它所提供的信息,请同学们猜测造成水体更新快慢的因素?水体名称更新周期/年大气水0025-003河水(外流)003-005湖泊淡水10-100地下水100-1000冰川10000海洋水约5000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所提供的信息猜测造成水体更新快慢的因素有那些?(学生认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不同的水体更新快慢是不同的,越闭塞的水体更新周期越长。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水。包括水的存在、水和生命、水循环、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保护水资源等几个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问题,通过本节的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最后让我们以“节约每一滴水,关爱生命之源造福未来,爱每一滴水就是爱全世界”做为今天这节课的结束语,以此与大家共勉!本课作业:1、作业本A(P1、1、2、3、4)2、请同学们在课后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为题写一篇感想或倡议书。课后反思:1、本节课内容上主要包括三部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及水循环。一节课内完成感觉课时很紧,学生讨论也不是很充分,由于开学第一堂课,所以有必要安排一个半课时,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气氛。2、水与生命中,本人觉得先讲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释各种生物体内水分的含量,然后讲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解释水分充足和不足时的生物分布特征,以及热带雨林和荒漠的例子说明。最后解释在不足水分的条件下,生物的适应性。3、多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讲述、讲解和组织阅读、讨论。这里所说的展开是指拓宽知识面而不是超出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加深。其目的是抓住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紧密相关的课题,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加强节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如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讨论应该是在课前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例如,布置预习、布置小型社会调查等)。或通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学过的生物、地理、物理等知识,通过谈话来进行教学。这样也便于教师及时地介绍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资料。尤其应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节约用水,水被污染和净化问题作一些分析和评价。这一点对九年义务教育来说可能更有现实意义。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