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05607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试题一、选择题1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士兵突击热播以来,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热评、好评不断,公众的目光都在这部没有明星、没有女人、没有爱情的“三无”军旅电视剧上。然而只恨话长路短,不觉已到“孤堂”门前,两人难舍难解地片刻。和描述20世纪现代性的演进,新青年是最佳的中介与个案。A聚焦 停留 审视 B聚焦 伫立 审察C聚集 伫立 审察 D聚集 停留 审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在“双11”网购狂欢过程中,消费者享受着购物的快乐,也承受着购买后出现问题的风险,如何规范网购市场,不让无良店家缘木求鱼,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B在荷塘月色里,作者运用了许多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用“田田”来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来表明它的深度,这种例子简直俯拾即是。C30多年来,华东电力设计院励精图治,一步一个台阶,凭借着远远高于同行的核电常规岛设计技术,茕茕孑立于主流核电技术的潮头。Dxx年6月,第二届中国一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各地浩如烟海的特色商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及参观者。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保镖 誊写 素昧平生 是可忍,孰不可忍B揣摩 经典 秀外慧中 口惠而实不至C刻画 答复 老骥伏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弹劾 厄运 积思广益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耻学于师A而日参省乎己B下饮黄泉C余人甚异之D小学而大遗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钥匙(shi) 粘贴(zhn) 练习簿(b) 信手拈来(nin)B. 脚踝(hui) 咀嚼(jio)露马脚(l)咬文嚼字(ju)C. 羁绊(j) 浣沙(hun)哈蜜瓜(h)藏头露尾(lu)D巷道(hng) 虾蟆(xi) 黄骠马(bio)度德量力(d)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中庸之道与社会和谐崔永东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庸”是“用”的意思,“中庸”即“用中”,亦即按“中”的标准去做。“中”是 “恰到好处”,是一种“完善”的象征,而“过”与“不及”都是对它的偏离,因而都是不好的。但那种将“中庸之道”当成一种折中主义的看法是一大误解,“中”并不是一把在表面上或数量上对事物进行所谓“半斤八两”式平分的标尺。“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是一种真正的勿过勿不及的状态。“中”又与“和”有密切关系,东汉大儒郑玄对“中庸”解释道:“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中和”一词是指按“中”的标准去做就会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和谐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因此可以说,“中和”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化状态。中庸之道作为一个方法论原则,适用于政治领域,表现为宽猛相济、德刑并用的治国方略。但德刑并用不是指德教与刑罚平分秋色,而是指德主刑辅,按儒家的观点看,德主刑辅恰恰是一种实质的“中”,而德刑并重是一种表面上的“中”,表面上的“中”并不合乎真正的“中庸之道”,而实质的“中”才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真实内涵。另外,中庸之道还表现为一种政治理想,或者说一种为政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儒家所谓“致中和”的境界。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达到了“中和”,不仅实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而且也实现了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而这正是儒家孜孜以求的为政者的终极境界。中庸之道适用于法律领域,则要求在立法上注意寻求各种不同群体间利益的平衡点,适当考虑民众的利益。这就涉及到一个立法公正的问题。当然,由于历史局限,儒家对立法公正的理解与今天相比有很大出入。孔子有言“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则强调了刑罚公正问题,应该说,儒家的司法思想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用今天的标准看,一种以公正和人道精神为主宰的立法与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中庸之道适用于文化领域,则表现为一种理性与温和的文化发展观。它反对在文化问题上搞“不破不立”,反对横扫一切文化传统,提倡文化的“损益”式发展。所谓“损益”就意味着对传统文化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创新,既非故步自封,也非目空一切,而是主张在继承传统中优秀成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中庸之道适用于经济领域,则表现为经济政策上的“富民”措施。儒家从“中庸之道”的立场出发,不赞成将社会不同阶层间贫富差距拉得过大的制度,因为这些都有碍于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但我们不能把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主张简单地理解为财富分配上的一种平均主义,而应该从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其中的深意。(选自xx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有删改)6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要求人们按照“恰到好处”的标准去做事。B.“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过”与“不及”都难以达到“中和”状态。C.“中庸之道”与在表面上或数量上对事物进行所谓“半斤八两”式平分的折中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D.“中庸之道”适用于社会不同的领域,倡导回避现实中的矛盾冲突,以求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化状态。7下列做法不属于合理借鉴“中庸之道”的积极因素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是()A.政治上采取刚柔相济的治国方略,以德治为主,加强全民族思想品德修养,坚决避免刑罚的使用。B.立法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努力做到司法公正。C.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立足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D.经济上关注弱势群体,采取种种得力措施缩小社会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庸并非形式上的不偏不倚,德刑并用并不意味着德教与刑罚平分秋色。B.儒家所谓的“致中和”,就是达到整个人类社会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的终极境界。C.儒家对立法公正的理解与现代社会所实践的立法公正在内涵上不尽相同。D.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不排斥财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的功能进行了高度概括:“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孔子时代,所谓“诗”通常指的是“诗三百”,即汉代以后所说的诗经,而“诗”的涵义要远远大于我们今天的文体概念,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首”。因此,诗经称得上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百科全书”。从总体上看,“兴”“观”“群”“怨”说充分体现了孔子诗学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道德伦理相统一的特色。其中的“兴”和“怨”偏重创作者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兴”是指眼前景物或者人事对主观情感的触动生发,“怨”则是不满情绪的宣泄。“观”与“群”取自不同的视角,主要关注诗的作用和意义。“观”是俯视或置身局外的观察;“群”则关涉人与人之间的共处、互动与交流等诸多方面,是社会、心理、伦理及情感等各种关系的多维聚合。汉代孔安国将其解释为“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注意到了人的社会属性,人若在社会丛林里生存,就一定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磨合、切磋制约的关系。宋代朱熹则将“群”注为“和而不流”。朱熹关注到了“群”的另一面,即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又不苛求自己与别人完全一致,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意义相近。孔安国和朱熹的阐释道出了“群”的内在辩证关系,那就是既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孔子一生都在宣扬并实践“克己复礼”。他认为,诗是必须服从于“礼”的,也就是说,人要以“礼”来约束个人的性情,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学诗可以教人如何处理和对待各种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人与我的协调。这便是“兴于诗,立于礼”。“礼”是以象征意义的仪式或程序去规范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从深层次上看,“群”与“礼”二者在某些方面也有交集,二者在协调个人意志与社会秩序、个人欲望与道德规范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礼”更偏重人与人之间的砥砺与相处,是一种生存的外在需要,因为无视别人的存在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之中;也是个体生命精神上的内在需要,即个人在群体中的存在感。同时,我们不要忽视“群”“和而不流”的一面,即个体生命自主性、独立性的一面。人就是在自我意志与外在现实间复杂关系的交错扭结中存在的,除了以“礼”为象征的规定性和稳定性之外,还有生生不息、潺潺流动的个体生命意志。(2015年2月3日人民日报)9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诗学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道德伦理的统一,如“兴”“怨”偏重作者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观”“群”则主要关注诗在社会道德伦理方面的作用意义。B在论语中,孔子高度概括了诗的功能。其中,“兴”是指情感的发端,“怨”是不满情绪的宣泄,“观”是观察,“群”是社会、心理等关系的多维聚合。C孔子时代所说的“诗”与今天所说的“诗”并不完全相同,前者通常指“诗三百”,即汉代以后所说的诗经,其涵义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D诗经被称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百科全书”,因此要了解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就要研读诗经。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孔子所说的“群”,孔安国的阐释注意到了人的社会属性,道出了“群”的内在辩证关系,即既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B“礼”是一种生存的外在需要,即重视周围人的存在;也是个体生命精神上的内在需要,即个人在群体中的存在感。孔子认为诗必须服从于“礼”。C孔子“兴于诗,立于礼”这句话告诉我们:学诗可教人如何处理和对待各种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人与我的协调;要以“礼”来约束个人性情。D“群”与“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深层次上看,二者在某些方面有交集,在协调个人意志与社会秩序、个人欲望与道德规范中都有重要作用。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既要“群居相切磋”,又要“和而不流”;不仅要有以“礼”为象征的规定性和稳定性,还要有生生不息、潺潺流动的个体生命意志。B朱熹所注的“和而不流”,其意义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相近,是指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不苟求与别人的完全一致,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C我们每个人既不要忽视“群”“群居相切磋”的一面,即个体生命的自主性、独立性;也不要忽视“和而不流”的一面,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磨合、切磋制约。D孔子一生都在宣扬并实践“克己复礼”,“礼”是以象征意义的仪式或程序去规范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与“群”相比,它更偏重人与人之间的砥砺与相处。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选自三十国春秋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薛交檀道济 因:通过B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窥探C刑牲盟生死 刑:处罚D道济趋下阶 趋:快步走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B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C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D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后来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过了几天,高进之认为不离开刘牢之一定会遭遇灾祸,就离开了他。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他忠于朝庭,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牢之问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5分)(2)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5分)四、默写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1) ,以手抚膺坐长叹。(2)画图省识春风面,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5) ,唯见江心秋月白。(6) ,王道之始也。(7) ,潦倒新停浊酒杯。(8) ,孤舟一系故园心。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注】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侉(ku)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17诗歌最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18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六、命题作文19以“虚掩着的门”为标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1A2B34C5A6D7A8D9D10A11C12C13D14A15(1)刘牢之问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曲指一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甲兵”军队,“刍”草料,“爽”差错,“辟”征召,各1分,句意1分。)(2)高进之伪造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遮蔽)江面,顺流而下。(“诈”伪造,“设备”设置防备,“精锐”精锐部队,“下”顺流而下,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人的妻子被当地官员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了,高瓒就逃命混迹江湖。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奔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盘腿而坐,大吃大喝起来,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行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问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曲指一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过了五天,高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受到连累灾祸。”于是就离开了。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盟誓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广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致巧妙。事情平定后,被朝廷任命为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和高进之商量,高进之说:“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高进之这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视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议,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及让上天诛灭我。”于是他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叛乱的首领,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伪造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示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就瓦解了,部下坚闭城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肯定会失败,我说出来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但是祸乱有时还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超过世人,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他了。”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他们就被拘捕了。檀道济目光象火炬般,取下头巾扔在地上发怒说:“(皇上)你是坏了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也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世代为农,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皇上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仆人鲁健也跟着进之一起死,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着尸骨回老家安葬。16(1)扪参历井仰胁吸 (2)环佩空归夜月魂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5)东船西舫悄无言 (6)养生丧死无憾 (7)艰难苦恨繁霜鬓 (8)丛菊两开他日泪17用典(1分)。分别是“望帝啼鹃”(1分)与“精卫填海”(1分)。18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叠音词“寸寸”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珍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以望帝自况,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恳切隆重,体现作者拳拳爱国之心。诗人借精卫填海表达了自己希望以微弱力量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定决心,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